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威胁短信

本文目录

贷款短信不胜其扰,加强治理还得盯紧发送源头|荔枝时评

文/熊志

(作者熊志,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人;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正式提醒:您的可借款的资格于3月8日调整,预估借款额度98300元,点表单**********激活,退订回T。”

你是否收到过类似“引诱”借贷的垃圾营销短信?在社交媒体流行的今天,短信反而成了一些金融机构、网贷公司的营销工具,用户的信箱里常常躺满了各种垃圾营销短信。

从媒体报道来看,垃圾短信背后,有着庞大的产业链。比如,有专门的短信群发公司,有代理商。而且,除了网贷经营公司,一些正规银行机构也会投放垃圾金融短信。这种狂轰滥炸的骚扰推销未经消费者同意,让人不胜其扰。

面对层出不穷的垃圾金融短信,很多用户往往是一删了之。但事实上,除了骚扰用户外,这些垃圾短信存在的安全风险同样令人担忧。

比如,有些网贷公司根本不合规,没有相关资质,但依然铤而走险,利用营销短信吸引潜在消费者。而这些借贷行为大多涉及高利率、催收甚至诈骗等,最终容易导致各种侵害和纠纷。

而垃圾金融短信之所以层出不穷,甚至一些正规的银行机构,同样无视消费者的感受,频繁地骚扰推销贷款等业务,说到底还是因为违法成本太低。

据报道,这些金融短信,“每条二分五到六分之间,发送量越大,价格越低”,没有多少经济成本,便能够针对特定的区域、人群精确投送。而违规短信跨地域的特征和处罚金额不大等因素,都给垃圾金融短信的治理增加了现实困难。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垃圾信息投诉情况盘点

事实上,近年来,工信部等部门围绕垃圾短信的治理,已经开展过多次专项整治。此前公布的《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则提到,“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或者用户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或拨打商业性电话。”

不管是从加强隐私保护、提升用户体验,还是从避免消费纠纷的角度看,这种商业性短信就应该采取用户同意才能投送的原则,将同意权赋予消费者,而不是用户被不停骚扰之后才能退订,甚至退订无门。

目前,这一规定文件仍在征求意见阶段,落地还需要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短信发送规则完善前,我们对于垃圾金融短信是无能为力的。

治理垃圾短信扰民,核心在于要对产业的全链条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特别是要实现源头整治。

不管中间经过了多少代理环节,垃圾金融短信的存在,都是因为一些金融机构、公司有宣传营销的需求。那么,一旦用户感到持续骚扰,并向监管部门投诉,监管部门是否可以精确锁定发送短信的机构,对其营销宣传手段的合法性展开调查?

所以,监管层面更应该加大执法力度,盯紧垃圾短信的投放源头,让商家时刻尊重用户意愿和隐私;而长远来看,必须尽快建立知情同意才能发送的隐私保护原则,让用户远离无休止的骚扰。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izhi)微信公众号

“【农X银行】你的信用良好,本行为您准备了最高200000元信用卡”这种短信你收到过吗?已有十余人被骗!

无抵押、放款快,倾家荡产在等待!

近期,“贷款诈骗”又出“新招”

骗子假借“银行贷款”的名义发送短信

诱导受害者下载“贷款”APP

其中以“农行贷”为代表的虚假APP

杀伤力惊人

11月以来,浙江温州市共发生

冒充银行贷款诈骗案件12起!

最高被骗42万元!

累计被骗金额高达100万元!!

一起来看骗子如何“以假乱真”

案件经过

近日,林先生收到一条“银行”短信,说其信用良好,可以办理额度20万元的信用卡。

因林先生近期正好需要资金周转,就点击链接下载“农行贷”APP,注册后系统显示可以提现2万元。

林先生就输入自己的银行账号,但是系统显示其银行卡号输错,联系客服,说其资金被冻结,需要1万元的解冻费,林先生就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了1万元,但客服又称其操作失误,需要认证才能提交成功,并且为证明其还款能力,需要再转6万元。对方保证这笔钱会和提现的金额一起返还。

林先生信以为真,又向对方账户转了6万元,但是审核还是未通过,后续客服又以刷流水、二次认证等理由让其继续转账,累计被骗42万元。

“农行贷”APP

点击短信链接后,我们可以看到这款“农行贷”APP的安装量42万+,一般人会误认为是农行的官方软件,但是诈骗软件的各种参数都是假的,不过我们还是能从中发现疑点,搜索框“翼丰T1.0”前面出现了红色叹号图标,正规软件不会出现此图标。

“贷款诈骗”

作案手法

警方提醒

一、凡是放款之前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要求转账的网贷都是诈骗。

二、有贷款需求应当通过正规、可靠的贷款平台进行贷款,切勿随意下载陌生APP。

来源:新余网警

可授信398000元?收到这类短信,千万不要回复

最近,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XX银行给您授信,授信数额还不低,大都298000元起步。

近期,不少市民频繁收到这样的短信。“是不是银行季末冲量,忙着营销?”有人好奇,这些短信哪里来的,急用钱的时候到底能不能通过这些短信来借钱?

记者就这个问题,咨询了多位银行从业者,结果,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自己也经常收到此类短信。“我几乎每天一个,骗人的不要信。”一家国有银行杭州分行工作人员表示。

就在采访进行时,记者接连收到两条授信短信。短信显示,授信机构来自同一家银行,产品均为3年期随借随还产品。而相隔一分钟的短信,额度却从298000元升级为398000元。

看着这两条短信,记者随即咨询了该行几位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均是“不要信,骗人的。”

一位工作人员指出,短信号码非银行官方号,内容不可信。“好奇害死猫,谨记。”

一位资深银行从业者表示,“如果你想要借钱,就去正规的金融机构借钱。现在手机银行申请贷款多么方便,不要去相信这些短信。”

当然,也有人好奇心重,回复过这样的短信。“只要一回复,骚扰电话就来了。”杭州一位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因为好奇,回复过这样的短信,不过最终他也没有办理贷款。

“无法判断钱是哪里来的,有可能是中介拿提成,也有可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诈骗。”程先生提醒,如果关注过银行短信的消费者可以发现,此类打着XX银行授信的短信号码,比一般银行发提醒短信的号码要长一些。

一位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个人信息泄露较多,很难判定此类短信的来源,但是市民在见到此类短信时,最好“勿信,立马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