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市场规模

本文目录

六大行公开信贷规模:9个月新增约9.5万亿,流向哪些领域?

资料图/IC

10月16日晚间,六家国有银行在三季报发布之前,纷纷“剧透”信贷增长及分布情况。按此数据初步统计,2022年9月末,六家国有银行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共增加约9.5万亿元。其中,邮储等银行表示,信贷增长达历史新高。

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六大行集体发布支持实体经济公告,说明目前经济处于复苏关键阶段,六大行发挥头雁和支柱作用,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稳步恢复。同时,这亦体现了银行以实际行动表明支持实体经济决心。

“六大行积极加大实体经济信用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助于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利好市场预期。”周茂华指出。

六大行前三季度投放9.5万亿,工农建新增超2万亿

贝壳财经记者按照六大行披露的信息统计看到,今年以来信贷增长共计约9.5万亿元,贷款存量余额9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6%。而前三季度,六大国有银行的信贷规模均实现较快增长。

其中,工行、农行和建行新增投放规模均超过2万亿元,中行新增信贷规模为1.69万亿元。而交行和邮储增速接近,投放规模超6000亿元。多家银行增速超过10%,信贷增速创历史新高。

工商银行公告显示,保持新增投融资快速增长。高效传导宏观政策,出台系列举措和政策工具,加大资源配置和信贷投放力度,保持信贷总量快速增长。2022年9月末,工商银行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净增加2.2万亿元,保持同业领先,同比多增4573亿元。

建设银行表示,今年以来该行信贷规模实现较快增长。截至2022年9月末,人民币贷款近2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万亿元,同比多增近5200亿元。

此外,农行称该行加大对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创企业、民营企业、普惠小微企业等金融支持,有效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2.2万亿元。相比之下,中行三季度末,贷款较年初增加1.69万亿元,达17.41万亿元,增长10.78%。

邮储数据显示,该行贷款总额超过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超过10%,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交通银行则在今年前9个月,融资总量超过8000亿元。其中,境内人民币各项贷款较上年末增加6444亿元,增幅10.63%,同比多增950亿元。

根据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计算,国有行支撑作用增强,前三季度银行业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元,六大行占其中的52.7%。单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4.4万亿元,六大行贡献度提升至55%。

基建托底,制造业、绿色等成主要发力点

在公告中,六大国有银行均强调,持续服务实体经济、提高经营质效。而从各家银行发布的信贷结构来看,基建领域成为托起各银行信贷增长的主力军。

工行表示,在服务重大项目方面,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基金投资项目配套融资、交通水利能源网络型基础设施等五大重点领域和“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营销,基建领域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逾6400亿元。

建行指出,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5.6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近5800亿元,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建行还在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6.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1100亿元,有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拟出资300亿元设立住房租赁基金,探索租购并举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实际上,银行发力基建,使得今年以来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迅速。央行数据显示,9月新增信贷同比大幅增加,主要是企业部门短期与中长期信贷的贡献较大,分别新增了6567亿元与1.35万亿元,两项合计同比多增1.13万亿元。

植信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三季度,基建投资持续快速推进和制造业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将有效对冲房地产投资的下行压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保持平稳恢复的运行态势。在项目建设保持较快节奏、财政发力更为精准和项目储备较为充足等因素的推动下,基建投资增速仍将继续加快。诸多因素推动制造业投资继续维持较高增长。

在基建托底之外,戴志锋指出,制造业、绿色和普惠贷款较年初增速明显超过了总贷款增速,体现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根据各家银行发布的公告,工行在制造业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超过8100亿元,增幅37.5%;绿色贷款较年初增长约9500亿元,增幅34.0%。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1.6万亿元,增幅达到59.2%。在服务普惠金融方面,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普惠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量超4100亿元、增幅37.6%。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涉农贷款余额突破3.2万亿元,增加近6000亿元,增幅22.6%。

而农行深入实施“三农”县域、绿色金融、数字经营三大战略,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新增贷款创同期历史新高。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全力做好粮食安全、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县域新增贷款超9000亿元。

大行仍是信贷增长主力军

展望四季度,业内人士认为,在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双管齐下”和房地产投资筑底企稳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将进一步趋向回升,未来信贷增长依然可期。

“预计10月和四季度,大行仍是信贷投放主力,配合各类稳增长政策对社融增长起到支撑作用。”戴志锋表示,一方面,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另一方面,加大对房地产融资的支持力度。

9月28日,人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以上,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而此前有市场消息称,监管要求每家大行年内对房地产融资至少再增加1000亿元,融资形式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居民按揭贷款以及投资房地产开发商的债券。

连平亦认为,四季度融资需求恢复可能会小幅加快。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及接续政策加快落地,政策执行效果仍需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四季度融资需求预计缓慢恢复。

“政府债券持续发力,今年国债维持平稳发行节奏,仍有一定增量;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将于10月底发行完成,11月预计会提前下发明年专项债额度,较好弥补政府债券发行空窗期。而基建等重点项目持续推进,相关配套融资增长仍有动力;制造业恢复生产与投资节奏也将有效支持中长期信贷增长。”连平解释,同时四季度消费恢复节奏加快,房地产政策预计进一步宽松,居民信贷有望加快修复。

此外,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开发性政策性支持工具、各类专项再贷款和中长期低息贷款等三类政策工具支持下,基建、制造业等领域信用扩张确定性较强。同时,随着房地产供给侧和需求侧支持政策进一步加码,“保交楼”资金到位后有望加速施工进程,建安和竣工数据有望从四季度起有所体现,拉动地产后周期景气度提升。

王一峰指出,若基建与地产形成共振,强化“宽信用”表现、推动“稳增长”显效,有望提振银行业顺周期表现,催生银行股行情。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姜樊编辑王进雨校对柳宝庆

2021年中国消费信贷行业市场规模及前景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的扩张主要由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和使用信贷进行消费的意愿提升驱动。中国消费信贷主要包含信用卡、分期及其他无担保的信用产品,其中不含个人经营贷款、汽车贷款及房贷。

(一)市场规模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7年的10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6万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47%。

数据来源:奥纬咨询分析中商情报研究院整理

截至2019年底,超过18岁的中国人口有75%尚未拥有信用卡。

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研究院整理奥纬咨询分析

由上图分析,中国消费信贷行业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信用卡消费任然没有得到广泛普及,这也表明消费信贷市场仍将呈现持续稳定的增长。

(一)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分析

1、中国个人储蓄、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的提升

中国家庭持续提升的储蓄规模和消费支出将作为主要的推动力,驱动市场对于更为复杂金融服务的需求提升,并助力消费信贷市场更快地发展。

2、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的提升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活跃度的不断提升,持续驱动数字支付及数字金融服务的增长,同时也推动了消费信贷的需求。

3、中国数字支付行业的增长

数字化和移动技术的高度普及带来了便捷、高效的体验,驱动了消费信贷行业的持续增长。

4、消费者自身意愿的驱使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的扩张主要由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和使用信贷进行消费的意愿提升驱动。超前消费的理念在新一代年轻人中传播开来。

5、中国小微经营者信贷行业的增长

小微经营者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仍具备庞大的未被服务或未被充分服务的信贷需求,中国小微经营者信贷预计还将相应增长。中国小微经营者,特别是缺乏信用记录的小微经营者仍未被金融机构充分服务,在线小微经营者信贷是指整个贷款流程均为在线完成的信贷。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消费信贷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央行: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去年人民币贷款新增19.95万亿元

央行官网1月12日发布了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12月末,广义货币(M2)增长9%,狭义货币(M1)增长3.5%;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457亿美元;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8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1077亿美元。

从结构上看,企业部门贷款比去年同期多增,其中票据融资多增规模较大,体现了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仍然偏弱。但到今年1月份,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有望较快增长,票据强、信贷弱的局面会得到改善。从全年来看,去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体现了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12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2.3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7206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接近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近4000多亿元,对社融增长形成了较大贡献。从结构上看,2021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融的63.6%,这一占比同比提高了6个百分点,主要是金融回归本源、落实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3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涨幅比上月末提高0.2个百分点,社会信用水平整体改善。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认为,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金融持续加大对稳增长的支持力度,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M2和社融增速较快回升,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超过去年新增规模,对支持市场主体恢复和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适当靠前发力,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有机结合,货币政策将在支持“稳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央行已经实施了降准、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引导银行降低1年期LPR报价、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专项再贷款,部署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后续安排。

温彬分析,未来,未来这些政策将持续发挥效果,货币、信贷政策会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力度,促进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图片来源:ICh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