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拨备率标准

本文目录

银行的拨贷比到底多少比较合适?(2)不良贷款压力测试

一、银行合理的拨贷比

在上文《银行的拨贷比到底多少比较合适?(1)正常类贷款的拨备率》中,我们介绍了银行之间拨贷比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正常类贷款的拨备率,而正常类贷款的拨备主要目的是预防未来12个月的不良迁徙或不良生成。

所以,一个初步的结论是:银行合理拨贷比的下限是,其正常类贷款的拨备率应该大于其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或不良生成率。

因为只有这样,当经济出现波动,银行的贷款质量突然恶化时,银行依靠存量拨备就能抵御不良上升的风险,而不需要突然计提大量的拨备,从而使得银行的贷款减值损失保持平稳,进而使得银行业绩可以稳步增长。而银行需要净利润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因此,银行净利润的稳步增长,对银行正常经营十分重要。

实际上,影响银行净利润的因素不只是不良风险,还有净息差下降导致的营收下降风险。因此,银行的拨备还有一个平滑营收下降的作用,具体将在下篇文章中讨论。

表1-银行拨贷比的合理下限

注:表1中计算公式将在后文给出。

如表1所示,图中红色背景的3家银行正常类贷款拨备率减去2021年的不良生成率为负,说明其拨贷比实际上不足以抵御不良的剧烈波动,如果不良生成显著上升,其净利润可能无法保持平稳增长。

图中黄色背景的6家银行情况略好一些,但差值不足1%,意味着尽管其能抵御一定程度的不良风险,但如果同时出现净息差下降导致的营收下降,其净利润可能也将受到影响。

而剩余的6家银行,工建农、邮储、招行与兴业拨备离下限较远,说明这些银行即使在不良上升和营收下降的双重影响下,其净利润也能保持平稳增长。

二、如何给银行做不良压力测试

前文中提到的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是一个比较好的压测工具,我之前一直在考虑用迁徙率给银行做压力测试,但不幸的是,后来发现迁徙率这个指标有些问题,比如今年中报工建农等国有银行都对贷款迁徙率做了调整,一个是统计口径有变化,之前为银行口径,刚刚改成集团口径,另外计算公式也有变化。因此,用该指标可能误差会比较大,而且由于数值重述的问题可能以后无法持续使用。

因此,本文采用了另外一种思路,即用贷款的不良生成率作为压力测试的工具。

大体的思路是:

在确保银行净利润增速能维持目前水平的情况下,即贷款减值率相对平稳(较之前几年不出现大的提升),计算出银行能承受的最大不良生成率是多少。

详细的步骤如下:

1.计算出银行上一轮不良爆发期时,非不良贷款(正常类+关注类)的最大不良生成率,为了排除银行核销力度差异的干扰因素使用连续三年均值的最大值。

2.用第1步得到的上轮最大不良生成率计算出,如果发生不良大爆发,连续3年不良生成都达到这个最大均值,需要对非不良贷款(正常类+关注类)进行多大比例的计提。

3.用最近3年非不良贷款(正常类+关注类)计提率与第2步计算出的计提率进行比较,看此种情况下每年对拨备的消耗会有多大。

4.如果下一轮不良爆发时不良生成率高于上一轮的最大值,同样假设高峰持续3年,在保证非不良贷款(正常类+关注类)的拨备率第4年时还能覆盖下一年的不良生成的情况下,能够承受的最大不良生成率是多少?

注:第3步的意思就是要保持目前的贷款减值力度不变,这样就可以基本上维持目前的净利润增速,如果这种情况下,到第4年时拨备被消耗到不能支撑下一年的不良生成,就说明当银行当前的拨备不足以支撑上一轮不良爆发时的情况。

三、压测数据准备

首先,我们需要先知道不良贷款的拨备率是多少。

表2-第三阶段贷款拨备率

计算公式:

第三阶段贷款拨备率=贷款第三阶段拨备余额÷贷款第三阶段余额

注:此处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

虽然银行财报没有披露不良贷款的拨备率,但披露了第三阶段贷款的拨备率,而大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与第三阶段贷款的金额是比较接近的,因此我这里用第三阶段贷款的拨备率近似代替不良贷款的拨备率。如表2所示,15家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率虽然略有不同,但平均在70%,为了公平起见,排除银行计提力度的差异,这里统一设定,新生成的不良贷款按照70%的比例进行减值计提。

接下来,看一下不良生成率。

表3-非不良类贷款(正常类+关注类贷款)期初不良生成率

计算公式:

本期新生成不良=期末不良贷款余额-期初不良贷款余额+期内核销处置金额

非不良类贷款期初不良生成率=本期新生成不良÷(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

注:表1中的不良生成率(第二列)就是使用的该指标

期初不良生成率的含义就是指年初(1月1日)的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到了年末(12个月后)会有多少变成不良贷款。

如图3所示,只有一部分银行上一轮不良周期时最大的不良生成率发生在2014-2016年间,很可能是其余的银行对不良的暴露做了延迟处理。这里以蓝色背景格的数据作为各银行的最大不良生成率。

最后,来看下非不良类贷款的拨备率。

表4-非不良类贷款(正常类+关注类贷款)拨备率

计算公式:

假设不良贷款拨备率为70%,不良类贷款拨备余额=不良贷款余额✖️70%

非不良类贷款(正常类及关注类贷款)拨备率=(贷款拨备余额-不良贷款余额✖️70%)÷(期末正常类贷款余额+期末关注类贷款余额)

注:表1中的第一列就是使用的该指标

四、银行能承受的最大不良生成

表5-银行不良生成压力测试

计算公式:

非不良贷款计提率=当期贷款减值损失÷(正常类贷款余额+关注类贷款余额)

近3年计提率=最近三年非不良贷款计提率平均值

不良计提需求1=历史最大3年平均不良生成率✖️70%

不良计提需求2=能承受的最大不良生成率✖️70%

历史最大不良生成下剩余拨备覆盖率=(2022年中期非不良贷款拨备率-(不良计提需求1-近3年计提率)✖️3)÷不良计提需求1

能承受的最大不良生成下剩余拨备覆盖率=(2022年中期非不良贷款拨备率-(不良计提需求2-近3年计提率)✖️3)÷不良计提需求2

表5为压力测试的最终结果,蓝色这一列最终结果是在保证剩余拨备覆盖率接近100%的情况下,手工调整数值得到的,就是反推得到的。

考察上一轮最大不良生成水平,平安银行和浦发银行的剩余不良生成覆盖率不足100%,这表示这两家银行目前的拨备率无法平稳度过上一轮不良爆发规模,而光大银行与华夏银行虽然达到了100%,但其上一轮不良生成率最高的三年正好是最近3年,也就是说这两家银行目前正在加大计提力度应对本轮不良危机。其他银行都能承受上一轮不良周期的最大不良生成率。

从相对水平考察银行所能承受的最大不良生成率,国有银行的承受能力普遍大幅高于上一轮,最低的交行也能承受上一轮的130%,工建农三大行能承受上一轮的180%。股份行里除了浦发和平银不足100%外,其他大多在110%上下,也就是说大部分股份行仅能够承受略超上轮最大不良生成水平的程度。

从绝对水平考察银行所能承受的最大不良生成率,大部分股份行都能承受2%以上的不良生成率,农业银行虽然拨备率很高但也仅能承受2.24%的不良生成率,其他国有大行能承受的不良生成率都不足2%。

五、结论

尽管工建农三大行的拨备率差异较大,但其能承受的最大不良生成率大致都是上一轮最大不良生成率的180%,可见银行拨贷比的高低跟其自身的经营状况有很大关系,银行的拨备策略通常是会参照其以往的迁徙率或不良生成率的。所以我们也不能简单地以拨贷比的高低来判断银行的拨备是否充足。

另外,如果要维持最近几年的减值力度,即保持当前的利润增速相对平稳,大部分银行虽然能够应付上一轮出现的最大不良生成率水平,但额外的缓冲空间并不多,如果下一轮不良爆发时,最大不良生成率显著高于上一轮,大部分银行的减值都会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利润增速,不过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比较小。所以,当下银行的拨备水平虽然比较充足,但也并没有多少可下调空间。

最后,本文开头提到过,银行的拨备除了在不良爆发期可以平滑业绩外,另外一个典型的情况就是营收下降期,如2017年,具体讨论将在下篇文章中展开。

【本文为原创,您的点赞、分享与评论就是对我持续创作的最大支持!同时也欢迎您关注“考拉大叔滚雪球”,及时发现我的分享!】

相关文章:

银行的拨贷比到底多少比较合适?(1)正常类贷款的拨备率

银行的拨备以什么形式存在?(3)核销等会计处理揭晓了答案

银行的拨备以什么形式存在?它放哪了?(2)银行财报深度探秘

超高拨备的农业银行能否释放利润实现戴维斯双击?

财政部:拨备率超300%的银行要分配利润

9月26日,财政部发布《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对金融企业的预算管理、资本金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等内容作出具体规范。其中,关于准备金的相关规定引发关注。

《征求意见稿》第七十九条规定,金融企业损失准备计提不足的,原则上不得进行税后利润分配,未足额计提的差额部分不得用于发放奖金、增加分红。金融企业原则上计提损失准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2倍,超过2倍的部分,年终全部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对此,财政部在《征求意见稿说明》中说明,为真实反映金融企业经营成果,防止金融企业利用准备金调节利润,对于大幅超提准备金予以规范。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对于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拨备覆盖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即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账、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主要反映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对贷款风险的防范能力。由于计提的不良贷款拨备会直接记入当期损益冲减当期利润,因此拨备是影响银行业绩的一项重要因素。

去年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到120%至150%,旨在为银行减负,让银行更好地加快处置不良贷款。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拨备覆盖率的相关要求是合理的。拨备覆盖率150%对于银行而言是较高要求,据此前统计,拨备覆盖率中位数大概在70%左右,在理论上拨备覆盖率不超过100%就可以覆盖风险。同时,这一要求也是鼓励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贷款的核销。

据统计,今年6月份,33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6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超过300%,分别为宁波银行、常熟银行、南京银行、招商银行、上海银行、青岛农商银,其中宁波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达522.45%。此外,H股上市银行中有4家银行拨备覆盖率高于300%,分别为邮储银行、泸州银行、重庆农商行、徽商银行。根据《征求意见稿》,这10家上市银行要对超额计提的部分重新进行利润分配。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4.26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151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0.61%,较上季末下降1.56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45%,与上季末持平。虽然银行业整体拨备覆盖率略有下降,但大型商业银行、农商行的拨备覆盖率却有所提升。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50.69%、193.01%、149.26%、131.52%。

董希淼认为,部分商业银行加大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力度主要是为了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征求意见稿》的资本金管理部分对于特殊投资者也作出规定:金融企业发行资产管理产品或结构化主体通过证券交易所、股份转让系统交易可以对金融企业进行财务性投资,不得成为金融企业主要股东。银保监会去年发布的《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中要求,单一投资人、发行人或管理人及其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控制的金融产品持有同一商业银行股份合计不得超过该商业银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五。

财政部解释称,近年来,银行理财、资产管理计划等融资方式不断创新,一些投资者将金融产品投资入股金融企业。考虑到金融产品一般具有一定期限,结构复杂,资金来源难以彻底核查,为避免利用金融产品资金优势获取金融牌照或炒作股价,防范期限错配风险,对金融产品入股金融企业的方式和比例进行适当规范。

此外,在股权质押方面,《征求意见稿》明确,金融企业出资人不得质押限售期内的金融企业股权,质押融资不得用于股权收购。在员工持股计划方面,《征求意见稿》称,金融企业员工持股计划资金来源应当为员工自有合法资金,不得通过银行贷款等债务资金筹集。在管理层杠杆收购方面,《征求意见稿》严禁金融企业管理层以杠杆收购方式取得金融企业股权。

来源:金融时报见习记者徐贝贝

编辑:王佳

邮箱:fw@126.

转载请注明来源

鼓励拨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释放什么信号?

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有两个重要的信息:一个是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第二个是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

会议中提到,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中提到了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这一政策。拨备率即呆、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在不良资产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拨备率下调会导致拨备覆盖率的降低。由于拨备率关系到银行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有序降低拨备率”政策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所谓有序降低拨备率,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可以降低,这其中一定会有一个标准。并且,降低拨备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银行肯定要制定一个计划,逐步推进拨备率的降低。同时,受疫情加码和经济下行的影响,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抬头的趋势,因此拨备率的降低还是应当遵循审慎原则。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斌也认同这一观点,本次政策主要针对大银行,但不是所有的大银行,一些拨备覆盖率较低的银行便可能不需要参与本次政策的实施。同时,什么时间开始实施,下调多少,多长时间完后这个肯定不可以“一刀切”,要有一定的节奏。

“拨备的计提少了,净利润就增多了,那么也就意味着,银行缴税可能会增加,其次利润分配也可能会增加。”温斌进一步解释道。

银柿财经记者从多家银行机构了解到,近年来疫情一直没有消退,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出于前瞻性考虑,因此银行加大了拨备的计提力度,拨备覆盖率也就有了较大的提升。

对此,记者梳理了多家银行机构的近两年的拨备覆盖率,发现大部分银行机构的拨备覆盖率均远高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150%。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12家大型银行中,有5家的拨备覆盖率超过了200%,且大部分的贷款拨备率都超过了2.5%。

那么,此次政策中“鼓励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的举措,是否会导致各家银行风险加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斌向银柿财经记者解释,从政策中“鼓励”和“有序”等表述上看,这将是一个渐进和稳健实施的过程。从现如今各家大型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来看,各家大型银行均具有较大的降低空间,因此整体影响有限。不仅如此,降低拨备率释放的资金有助于充实银行资本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且可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而招商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则认为,拨备率的有序下降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有助于增加信贷的投放,但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是所有业务的大前提。

除此之外,民生证券业向记者透露,拨备覆盖率降低后,大行的不良率的下降速度可能减慢,而利润中枢则可能略微提高;如果走适度放宽不良容忍度去下沉放贷的路线,则可以覆盖疫情之下经济的薄弱环节,相当于一种“让利”。另外,为了看到拨备率有序下降,大行可以通过做实不良认定来实现,能提升报表透明度。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