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文目录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应收账款也就是信用交易,企业应收账款的产生是企业采取信用销售方式的必然结果。

现如今信用交易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扩大销售的必要手段,它充分挖掘和利用了企业的现有生产能力,扩大了销售量,增加了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但是在带来这些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隐患,应收账款余额日益增高,同时由于受到企业外部环境和各种内部因素制约,我国许多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财务分析-派可数据商业智能BI可视化分析平台

我在通过研究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应收账款的分析不全面;法制维权意识薄弱;应收账款管理的创新方法太少,最后提出了强化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如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科学划分应收账款管理职能;加强信用管理教育,提高维权意识;建立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部门。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买方市场普遍形成,信用销售(赊销)正在成为企业销售主要手段之一。企业信用销售和应收账款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应收账款的持有规模和持有时间对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意识比较淡漠,管理方式比较单一。

大屏可视化-派可数据商业智能BI可视化分析平台

许多企业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导致现金流紧张,甚至陷入财务危机。如何对企业应收账款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是应收账款研究的重点。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至今仍然缺乏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而且我国社会信用环境的好坏是影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根本要素。一、应收账款理论概述1、应收账款的概念企业应收账款的产生是企业采取信用销售方式的必然结果。对于生产加工型企业而言,信用销售是厂家在同购货客户签订购销协议以后,让客户将企业生产的商品产品取走,购货客户则按照购货协议规定的付款日期付款或以分期付款的形式逐渐付清货款。在了解企业信用销售的概念后,就不难理解和定义企业的应收账款。

企业应收账款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应收账款包括应收销货款、分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账款;狭义的应收账款主要是指应收销货款,即企业对外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服务时因运用信用销售而导致的客户欠款。本文所论述的重点是指生产加工型企业的狭义的应收账款,即生产加工型企业的应收销货款。

财务分析-派可数据商业智能BI可视化分析平台

2、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企业持有应收账款是具有两面性的,一方面,企业持有应收账款的总额度直接决定了销售收入的规模,较高的应收账款持有水平通常会产生较高的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应收账款持有水平的高低,又决定着持有成本的规模,较高的应收账款持有水平会导致较高的持有成本。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二者之间进行权衡,进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证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并最终使企业的效益和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实际上也就是在流动性和效益性之间取得平衡。

应收账款的管理还应该讲求效益性,按照效益性的要求,应收账款要保持在一定合理的规模上,以便既能实现较高的销售收入,又不至于发生太高的持有成本。

业务数据-派可数据商业智能BI可视化分析平台

①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持有水平并在日常工作中予以保持。②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收账政策并在收账过程中予以贯彻。③保证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④努力降低应收账款的成本,使企业因使用信用销售手段所增加的销售收益大于持有应收账款产生的所有费用。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1、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设有市场部,主要负责与客户洽谈合同,并承担收账责任,这种方式虽然改变了应收账款无人管理的状况,但实际上却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应收账款非但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而在高额销售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拥有更大的销售自主权,会形成更严重的拖欠。

企业实践证明,这种应收账款管理模式,无论在销售部门(或销售人员)的目标与公司整体的经营管理目标的差异上看,还是从职能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实施的专业性角度看,销售部门都不可能很好的承担应收账款管理的职能

法制维权意识薄弱虽然当今社会不断发展,法制不断健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法律的重要性。但企业还是有一部分人对法律的认识不够到位,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所以当这部分人面对不能及时收回的应收账款时往往不知道采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没有抓住最好的回收实际,最终给企业带来损失,这就是企业管理者法制维权意识薄弱的结果。财务分析-派可数据商业智能BI可视化分析平台

三、强化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1、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客户档案,就是信用管理部门将收集到的客户注册、规模、经营、支付能力、履约等方面信息进行汇集、整理,并按照一定的格式分户登记造册。

2、科学划分应收账款管理职能为了保证应收账款业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企业需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3、加强信用管理教育,提高维权意识加强信用管理教育,培养信用管理人员。一个好的信用经理,顶得上100个普通追账人员。企业必须培养自己的优秀信用管理人员。4、建立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部门目前,企业设立了审计监察部,但没有参与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为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建议企业充分发挥审计监察部的监督、制约作用。

移动BI_ERP数据分析_自助敏捷BI分析_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派可数据

发力信用贷款,破解“放贷难”困局丨年度报告⑤

导读

2022年,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大行下沉服务重心、同业竞争不断加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之下,不少农商行面临着“放贷难”困局。与此同时,一些市场主体仍然存在“贷款难”问题。以信用贷款为突破口,摆脱对抵押担保贷款的依赖,重塑竞争优势,破解发展难题,成为农商行业务转型的“发力点”。《2022农商银行转型趋势报告》(点击查看详情)

提出,面对“业务增长乏力、利润效益下滑”等经营困境,农商行若继续死守高利率和担保贷款,无疑是“自废武功”。从拓展“生存空间”、打破“经营困境”、重建“发展优势”等维度考量,农商行发力信用贷款已十分重要和紧迫。

《报告》认为,农商行要耕好“信用贷款”这片田,需要坚持“激活内生动力+外部多元赋能”的经营策略,转变以往“走价”的经营模式,在“三农”市场上“走量”,在信用贷款上“走质”,以服务留住客户、以理性识别风险、以实力站稳市场,才能最终厚积薄发、行稳致远,为“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作者丨中华合作时报记者贾丹丹

“把贷款放出去”是银行经营的关键环节。

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大行下沉服务重心、同业竞争不断加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之下,不少农商行面临着“放贷难”困局。与此同时,一些市场主体仍然存在“贷款难”问题。

以信用贷款为突破口,摆脱对抵押担保贷款的依赖,重塑竞争优势,破解发展难题,成为农商行业务转型的“发力点”。

那么,农商行如何聚焦聚力“纯信用、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破解银行“放贷难”与客户“贷款难”这一供需矛盾?如何解决客户缺信息、缺信用,客户经理不敢贷、不愿贷等难题,切实提升信用贷款占比?

这些问题考验着农商行的经营智慧。

多重挑战

以信用贷款破解“放贷难”困局

严峻的市场环境“寒意浓浓”。面对“业务增长乏力、利润效益下滑”等经营困境,不少农商行意识到,死守高利率和担保贷款,无疑是“自废武功”。发力信用贷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考量。

(一)拓展“生存空间”

近年来,国有大行纷纷下沉,以低利率、无担保、高授信为条件,“掐尖”农商行优质“三农”和小微客户。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面对大行不对等竞争的高压态势,一些农商行出现“优质客户流失多、新增贷户选择少、存款批量迁移”等现象。若继续缺乏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农商行“活下去”的空间将会挤压收缩、越来越窄。农商行要坚持“让利不让市场”,通过“无抵押、无担保、灵活高效、随借随贷”的信用贷款,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提高部分抵押担保不足的小微企业客户和广大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将被大行挤压的“生存空间”再开拓出来。

(二)打破“经营困境”

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和小微企业受到严重冲击,信贷需求严重不足,不少农商行的信贷客户呈现“延期续贷多、贷款需求少、降息欲望高”等特征,这给农商行带来了信贷客户逾期欠息频繁、银行信用风险骤然增加等不良后果,有的农商行还存在“增贷不增收”的窘境。在此背景下,农商行要主动适应、修炼内功,通过发力信用贷款,以“纯信用、低门槛、广覆盖”的信贷服务推进普惠金融,以“做小做散、增户扩面”弥补竞争和利率劣势,力求“换道超车”,扭转经营困局。

(三)重建“发展优势”

作为以服务“三农”与小微为主业的农村金融机构,农商行赖以生存的“主阵地”是农村市场。过去,农商行“人缘、地缘、亲缘”的传统优势已不足以应对当前竞争激烈、息差收窄、金融科技等多重挑战。农商行要注重“以长搏短”,尽早开辟新路径,重建“贴近农民、深入群众”的新纽带,尤其是通过发力信用贷款,建立与年轻客群的联接,为他们提供有速度、有温度的产品和服务,重建更有竞争力的新发展优势。

聚力突围

农商行发力信用贷款的症结与难点

与担保贷款相比,信用贷款不需要抵质押和第三方担保人,完全根据借款人的信誉发放,贷款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农商行扩大信用贷款覆盖面需要针对症结、破解难点。

(一)当前农商行信用贷款的现状及特点

当前,金融机构发力信用贷款,也是国家信贷政策的明确导向。

2022年3月,国务院要求金融机构:“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2022年4月,中国银保监会提出,“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力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中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高”;中国人民银行也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要求商业银行优化风险评估机制,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力争实现新发放信用贷款占比显著提高。

在政策“加持”下,当前,农商行信用贷款投放的动力有所增强、小额信用贷款投放大幅增加、信用贷款产品体系日益丰富。据记者调研,不少农商行都非常重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整村授信,并大力推广与之配套的信贷产品,让随用随取的纯信用贷款成为农户津津乐道的“家庭备用金”。

此外,在额度方面,农商行当前发放的信用贷款主要以30万元以下的小额居多,大额信用贷款发展不充分;在产品方面,农商行线上信用贷款产品呈主流趋势,且客户通过手机即可申请贷款。

(二)农商行发力信用贷款存在的难点及制约因素

不可否认的是,农村金融领域信用贷款“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农商行也面临一些需要破解的痛点与难点。

一是信用贷款供给不充足。在需求端,一些缺乏有效抵押物的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贷款需求旺盛;在供给端,由于征信系统不健全、信用数据不足、收益风险不匹配等因素,导致农商行的信用贷款覆盖面小、授信额度少、内生动力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

二是信用风险防控难度大。风险是银行信贷投放关注的首要问题。在缺乏违约处置机制的情况下,信用贷款没有抵押和担保,且小微企业和农户自身抗风险能力比较弱,仅靠“看不见、摸不着”的信誉来控制风险,显然缺乏刚性约束力,贷款风险相对更高。

三是优化信用环境时间长。信用是资金融通的“桥梁”,信用贷款需要以信用环境为“土壤”。当前,农村信用环境仍需改善,远远满足不了银行对信用的获取、评估和运用。但优化信用环境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时间培育和积累。在缺乏良好信用环境的情况下,信用意识较差的农户带来的风险很难规避,其思想意识需要慢慢扭转。

多元赋能

农商行要守住信用贷款“生命根”

在记者调研过程中,一位东部地区农商行高管表示,如果说个人贷款是农村中小银行的“生命根”,个人小额信用贷款就是个人贷款的“生命根”。农商行只有做好个人小额信用贷款,个贷业务才有“钱赚”,靠“抵押贷”是“几乎没有钱赚的”,或者说“将来几乎没有钱赚的”。

布局信用贷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农商行而言,发力信用贷款,既是满足客户多元化资金需求、增强服务质效、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也是应对同业竞争、推动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提前布局,重塑竞争优势

一是明确定位,加大投放。农商行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这部分客户信贷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特点。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随着信用贷款获得性和便捷度的提高,这类客户对信用贷款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农商行要明确目标、提前布局,不断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履行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责任和担当。例如,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紧抓乡村振兴机遇,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推出江苏省农户小额普惠信用贷款,通过走访建档、评议授信、授信审批等流程,为广大农户提供低门槛、免担保、纯信用、小额度、广覆盖的普惠信贷产品,且具有一次授信、三年有效、循环使用、随借随还等特征,切实增加“三农”领域有效信贷供给,也夯实了自身发展根基。

二是细分群体,精准服务。农商行应通过实地调查、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等途径细分客户群体,并根据客户的年龄、偏好、文化程度等不同,合理选择授信签约方式,做到精准放贷、精准服务,将信贷资金快速、高效地提供给不同客群。例如,福建泉州农商银行将小额信贷客群划分为“士、农、工、商”四大类和36小类。其中,“士”指有稳定收入、有一技之长的客户,在该客群下又细分为9小类,包括公务员、类公务员、村居“两委”、人大政协、军官、律师、牙科医生、厨师、优质民企员工,并为每个细分客群“量身定制”个性化信贷产品,并在利率上采取差异化定价模型,有效满足了各类客户多元信贷需求。

三是科技赋能,长远布局。当前,金融科技风起云涌,也是农商行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点。在谋划信用贷款时,农商行要顺势而为、放眼长远,通过强化科技支撑,有意识地储备数据资源,便于未来用数据思维改进适用于信用贷款发放管理的贷款风险模型,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动信用贷款高质量发展。例如,广西农信社以“桂盛富民金融服务平台”作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抓手,融合信息采集、客户画像、信贷发放、智能风控等27个功能为一体,实现贷前、贷中、贷后管理一体化、线上化、智能化,老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可完成1分钟签约、1分钟提款、1分钟还款等线上操;新客户经授权后,由客户经理线下采集,通过行内外数据交叉验证的信用评估模型,实现自动化评级授信,最快8分钟可放款,有效缓解了广西农户和个体户“贷款难”“贷款慢”“贷款贵”问题,开创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局面。

(二)转型升级,增强内生动力

一是产品特色化。农商行研发信用贷款产品,要考虑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专属信贷产品,实现产品与客群的个性化匹配。在这一方面,浙江浦江农商银行的创新可圈可点。该行以信用贷款为“利器”,全力推进“金融+文明诚信数据”融合,将金融信用信息数据作为文明指数评定的依据,建立文明主体授信“白名单”,并将文明指数与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等评定工作结合,联合县文明办和妇联创新推出“好家风信用贷”,为“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量身定制信贷优惠政策;结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好商风经营户”评选工作,推出“好商风专项贷”配套产品;立足浦江“文旅富县”战略,联合县文联推出“好艺风专项贷”,助力营造崇德尚艺、风清气正的文艺生态,以农商之力助力乡风文明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是定位差异化。在金融服务方面,农商行要与大行“错位竞争”,打好“差异牌”,通过培育营销人员队伍、优化金融服务体验,推动实施差异化、特色化金融服务政策。例如,为保证每家每户都能享受到农商银行的优质服务,山东青州农商银行发挥乡村振兴主办行作用,在山东农商银行系统中,率先探索推出“无感授信、线下评议、线上签约、按需用信”信贷流程,线上依托客户数据信息和智慧营销系统,线下通过群众代表评议,剔除违法违纪、扰乱治安等10种人,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每人给予3万元的初始额度,让大批“资产少”但“信用好”的群体也能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确保普惠金融授信“一户不能少”,真正实现了“无需手续、人人可贷、诚信变现”,为普通老百姓搭建了一个“信用银行”。该模式被山东省发改委认定为“信易+”信用惠民便企应用优秀案例,并在潍坊全市复制推广。

三是风控一体化。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在信用贷款的风控方面尤其要“用心经营”。农商行要从贷前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三个维度发力,不断采集内、外部系统数据增加风控规则维度,提升信用贷款风险防控能力。例如,为规避操作风险,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安徽阜阳颍泉农商银行打造了“信贷风险评估预警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贷前风险管理”和“贷后风险管理”。其中,贷前风险管理是该行依托二代征信系统,通过与政务数据对接,深化行内数据与个人社保、公积金、不动产、法院、检察院案件信息、冻结扣划、协助执行、老赖黑名单等数据的融合运用,进行风控模型跑批,以量化得分形式展现,支撑客户经理在贷前调查时,更精准地把控风险;贷后风险管理是该行整合关联系统的相应数据,通过对欠息、逾期天数、还款账户余额情况、新增诉讼执行查封冻结情况、法院、检察院案件信息等情况进行分析,提示客户经理进行贷后调查和处理,通过对高风险客户及早介入、重点关注,为贷后管理提供重要的抓手及补充,降低贷款不良率。

(三)凝聚力量,寻求多方赋能

一是发挥本土优势。农商行几十年来深耕县域,要积极发挥本土银行优势,积极推动“政银企”合作,找到“党政所需、市场所缺、客户所盼、农商所能”的结合点,通过与基层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联合共建,积极推进整村授信、整企授信、整行业授信等工作,破解“授信难”。例如,南昌农商银行商会事业部主动对接商会,与商会管理层举行“整会”授信启动仪式,构建银商合作平台,推广“商会通”等特色产品,已与全市200余家商会、行业协会开展合作,精准满足商会商户、协会会员差异化的融资需求。

二是开展“网格信用”。当前,一些农商行将信用社区、信用商圈、信用乡村建设,融入差异化、精细化、动态化的网格化管理与服务中,通过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线下采集信息、线上批量授信,让网格内老百姓有金融需求时,第一时间就想到农商行,实现了信用贷款增户扩面。“网格化管理”应用于小微金融,路桥农商银行是首创。为应对激烈竞争,该行以信用贷款为突破口破解普惠金融痛点,如以“家信用”为基础,推出免担保、免抵押、低门槛、广覆盖的信用贷款,只要家庭成员签订保函,即可获得50万元信用贷款。同时,该行以批量获客为抓手破解客户信息不对称、以批量授信为抓手破解增户扩面难、以批量签约为抓手破解客户用信难、以集体决定贷款额度为抓手破解不敢贷和不愿贷等问题,走出了一条“线上体验、线下服务”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三是发力多元化营销。农商行可通过“走访+服务+营销”一体化服务,打造多元化金融生态圈,同时培育客户线上用信习惯,增强客户黏性,破解“用信难”。例如,吉林榆树农商银行制定“党建+金融”服务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和“两服务、四走进,开展四送、做好四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及“三体结合、一体推动”活动方案,常态化开展整村授信、社区用信、全民授信工作,为客户提供专属信用贷款产品和优质服务,提供“快简足优好(速度快、手续简、额度足、利率优、服务好)+八随五秒(随用随贷、随有随还、随时随地、随心随意,秒申、秒批、秒签、秒贷、秒还)”金融服务,同时创新打造“榆快金融”品牌,以“榆快·漫生活”专享特惠生活圈,构建涵盖“金融+生活”多渠道生活服务场景,真正将金融服务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农商行要耕好“信用贷款”这片田,需要坚持“激活内生动力+外部多元赋能”的经营策略,转变以往“走价”的经营模式,在“三农”市场上“走量”,在信用贷款上“走质”,以服务留住客户、以理性识别风险、以实力站稳市场,才能最终厚积薄发、行稳致远,为“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作者介绍

贾丹丹《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记者

愿以一颗虔诚的心,为文字注入灵魂。

在行走中寻找故事,于追问中发现价值。

她的投稿邮箱:1024147942@.

百万读者都在看

省联社改革加快!2022农信社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丨年度报告①

跨越“逆周期”!农商行迎战利差收窄的“道”与“术”丨年度报告②

如何破解这一核心战略焦虑?108位农商行董事长给出答案丨年度报告③

如何用好“第一资源”?农商行应把握这些关键点丨年度报告④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监制/蔡靓责编/贾丹丹制作/吕国旺

贷款中介转型发展的现状及新思路

我国目前1.8亿注册公司,在其中有多少股权融资贷款要求的公司或是个人,以及将来会有多少企业需要通过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贷款中介就是利用银行和贷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信息差异来收取服务费,但是随着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国家对金融监管越来越严格,中介行业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狭窄。因此,在我国的贷款中介销售市场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万亿级大市场。

在传统营销渠道下,贷款中介企业的运营之路是愈来愈窄,也是有愈来愈多的中介企业随着倒闭,这样的现在,如果还继续维持这传统的销售业务打法,相信很多贷款中介人士都不禁会思考贷款中介行业将来会是怎样。

2017年国家下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这份《通知》让高速发展的助贷业务降了温。

2020年银保监又下发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又对已经降温的助贷业务进行了积极地指导。

贷款中介的发展历程:从人脉到规模最后到助贷,最需要的是规范。

贷款中介想要做大做久,务必合法合规。如今互联网时代,信息比较发达,大家或多或少都能对贷款有一些了解,而且我国的现行政策对贷款中介也愈来愈严苛。最后能留下来的做大做强,首先一定是经营规模合规。其次,服务升级。助贷机构应该转变思维,通过转型升级,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节省客户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帮客户省钱,赚取服务费而不是信息费。通过嫁接优质规范的大平台,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合作渠道,通过与众多金融机构的紧密合作,打破了信息壁垒,注重参与感,体验感,为客户提供最适合,最有利的贷款方案,解决客户根本上的问题。从而让客户可以解决因创业,生意周转上的问题,减少因贷款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烟台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首创O2O+B2B运营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模式。这种系统化的平台建设体系,可以使平台建设和运营者避免走弯路,达到快速上手,省时省力的效果。

平台通过发展172个各个业态的机构会员,聚集大量的金融产品,通过共享物理场景及微平台向市场推送,让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方式,同时,与深圳市金融商会、上海租赁协会、深圳市商业保理协会、中国投资协会合作,批量引进先进融资产品,增加金融产品供给。可以帮助助贷机构快速转型,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