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雷达

本文目录

按揭(分期)买车(手机)必看,贷款利率有玄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汽车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老百姓能够买得起车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去4S店买车,即使你能全款,销售小姐姐或小哥哥们也会推荐按揭买车,还号称利息非常低只要6厘,那么,你心动了吗?

事实上,无利不起早,销售小姐姐或小哥哥推的是她们自己销售品牌的汽车金融公司按揭产品,这是有利益关联的,按揭一台有多少奖励。如果你被销售说服了,最终用了按揭买车,那么实际利率是不是真只有6厘呢?

计算实际利率之前,先介绍几种贷款偿还方式:

1、先息后本:每个月或每季度偿还约定利息,到期偿还本金。一般大型银行给企业授信或者抵押贷款基本上采用此种方式。

2、等额本息:每个月偿还相同的本金和利息,举个例子,按揭贷款18万元,利息6厘,分36期还,那么每个月要还的本金为180000/36=5000,利息180000*0.006=1080,每个月最终要还=本金+利息=5000+1080=6080。此种偿还方式主要用在车房按揭,P2P,消费金融等上面。

3、后息后本:到期后一次性将本金和利息偿还,中途无需偿还本息。此类还款方式比较少见,主要有一些银行给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等优质客户授信。

介绍了以上三种方式,把条件再具体化一下,贷款18万元,月利息6厘,36期,那现在来计算下标准年化利率分别是多少!

先息后本=0.6*12=7.2%

等额本息=IRR(现金流)=13.17%,这个要用IRR函数计算。大家不理解IRR函数的定义没关系。我们只要知道他能帮我们计算借款的实际利率,会用它计算就可以了。我们实际运用的时候格式是:=IRR(现金流)

结论:如果采用等额本息计算,实际的利率接近先息后本的2倍,所以,别看着利率低但如果了解了实际利率,就会觉得4S店好坑。再比如10000元日还7元,等额本息12个月,这个利率低吗?同样用IRR计算出来是43.67%,高得吓人,所以,我们不要被所谓的低息或者日息混淆了概念。

买车买房,小心利率有妨。多学一点金融,少一点上当!

绍兴银行导入信用风险雷达图 服务实体经济再添利器

如何更好地实现信用风险实时防控?绍兴银行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近期,绍兴银行在绍兴银保监分局的指导下,导入信用风险雷达图管理理念,创新风险监控模式,积极运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信用风险可视化系统,真正实现风险穿透式实时监控,有效控制企业潜在信用风险,为服务实体经济再添利器。

据了解,绍兴银行信用风险可视化系统以“底层标准化、前端个性化”原则构建数据中台,内部数据接入一年半历史数据并覆盖40个系统,外部数据主要对接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近10个数据源,实现了对分支行、客户经理、企业等各类维度风险可视化的监控,在实效性上由按月监测提升为T+1监测,实现风险指标实时监测和预警,同时做到数据自动提取、实时汇总、分项细化。系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已取得多项成果:

一是实现信用风险指标的实时监控。根据一、二、三分层级指标(具体包括不良贷款率、逾期贷款率、重点风险贷款户指标等各项指标),生成各项指标趋势变化图及汇总表,按照产品、贷款户分类,展示风险变动趋势,并可向下穿透至各网点,乃至落实到客户经理和企业。如,系统直观显示2月份疫情对信贷质量短期风险冲击较大,该行通过再贷款加财政贴息、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后支持信贷企业后,风险贷款指标在3-5月波动性回落,于6月末回归至均线水平。

二是实现对企业精准画像。在客户维度,基于外部、内部数据采集分析,能够自动进行反洗钱风险评估、提醒是否为反欺诈黑名单,展现企业基本信息、处罚信息等情况,有助于提高企业授信准入准确度和风险监控能力。

三是实现总行对分支行风险的实时管控。相较于传统信用风险报送渠道,可视化系统无需由异地分支行层层上报总行,修正了时效性差、数据透明度低等劣势,实现总行实时监控异地分支行风险状况,掌握风险防控与化解主动权,有助于引导分支行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四是提高对员工行为的激励约束。针对员工维度,通过不良贷款率、逾期贷款率、不良贷款大户、每日新增逾期贷款等指标可视化呈现,方便掌握员工对客户管理情况,提高考核的透明度。

信用风险可视化系统1.0版的应用,标志着绍兴银行基于大数据场景应用的风控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功。接下来,该行将全面启动2.0版系统建设,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升级:

一是建立违约概率模型。基于设置客户总量违约率值、违约金额范围等指标,通过内部银行端贷款违约概率分析模型提出建议,形成贷款风险监测及管理闭环。

二是增加风险预判功能。根据预判企业的信用风险变化,按照预判结果调整信贷投放方案。

三是拓展风险监测广度。在信用风险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增加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监测模块,推动风险管理全覆盖。

绍兴银行将不断完善信用风险可视化系统,加快推进大数据风控体系建设,加速提升风险防控效能,为服务实体经济贡献更多金融创新力量。(金世杰张建江王钢)

利润率堪比茅台!财报美颜、盟军陪标的气象雷达公司,硬闯科创板

雷达,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经常出现在战争片与科幻片中,彰显着高精尖的科技水平与军事实力。

那生产雷达的企业是怎样的?是否会联想到一众科学家,数十年如一日在神秘工厂研发各类黑科技的画面。

然而,想象终究只是想象。一家名为广东纳睿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纳睿雷达”)、正在冲刺科创板的雷达生产企业,将彻底击碎你的遐想。

在其短暂又超常发展的创业历程中,你将看到:

一家新兴企业,项目投标价长期高于同行,何以屡屡中标,几乎独占广东气象市场?

一项收入原则,本应严谨一贯,何以为确认营收,而随意更改,玩成了一门财技?

一种雷达技术,并非行业主流路线,何以在地方“生根发芽”,获得堪比茅台的超高利润率?

一笔股权交易,地方气象部门以下属企业入股,何以在10个月内“闪进闪退”,放弃到手的丰厚回报,最终颗粒无收自愿离场?

商业逻辑解释不了的,资本与权力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这些疑问,共同指向了正处于IPO注册环节的纳睿雷达。3月16日,证监会向纳睿雷达提出问询问题,包括收入确认、核心高管频繁更换、发行人业务和产品三个方面。

上海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纳睿雷达不仅随意变更收入确认条件,还不按行业惯例开展项目验收,投标过程中既有关联方参与,还有疑似盟军协同。此外,纳睿雷达身上还笼罩着涉及核心竞争力及合规性的诸多疑团。

其中收入确认最为核心。作为公司2020年第二大收入确认项目,惠州项目删改验收条款,在年末突击确认收入,“凑够”上市营收条件。且多个项目验收环节不符合相关规定,却以创新性产品无需遵守行业规则来变通。

借助评标中商务项得分的巨大优势,纳睿雷达在广东气象市场一枝独秀,业内同行进不来,一些“陪标”友商竟不做雷达业务,逻辑及动机令人生疑。

“废旧立新”粉饰财务报表,挟创新之名规避监管,种种迹象映射出纳睿雷达急切上市的心态,及隐身其后超越常识的推动力。

至此,可以一问,在纳睿雷达业绩爆发式增长与快速冲击上市的背后,广东气象部门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对此,本报分别致函纳睿雷达、广东省气象局及下属相关企业、惠州等多个地方气象部门要求正面采访,但一直未获回应。4月11日,记者终于联系到惠州市气象局局长林杰荣并提出相关问题,对方没有作答,只是反复表示,采访需要走流程。

可作参考的是,恒安嘉新2019年冲刺科创板“临门一脚”失利,就是在注册环节,其中核心问题就是公司年底突击确认收入。

而就在2个月前的2月11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对紫晶存储发出《立案告知书》。3月15日,上海金融法院受理投资者诉紫晶存储的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成为首例涉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证券欺诈责任纠纷案。

殷鉴不远,警钟长鸣。科创板开板以来,监管者始终秉持依法从严监管的理念,加强预研预判、管早管小,以引优汰劣,正本清源;尽最大努力防范科创板公司“带病闯关”、“轻症”变“重疾”,避免损害投资者权益的违规乱象在科创板重演。

在监管的火眼金睛下,纳睿雷达疑云重重的IPO之路,还能走下去吗?

一、门槛悬疑:

验收随意有规不依

提前确认收入强凑上市标准?

“1天(验收周期)也太夸张了!雷达是一个探测系统,不仅要对硬件系统进行检测,还需要实际运行得出有效数据,并与前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判断探测的信息是否准确。”一家雷达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称,他们公司建设的某雷达项目,仅现场验收就花了一周时间。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也曾中标过天气雷达X波段产品,属于纳睿雷达的同行。

该雷达公司负责人所说的“夸张事项”,就发生在纳睿雷达中标的佛冈项目身上。另一个金额更大的惠州项目,也只用了11天的验收周期,而该项目直接关系到纳睿雷达上市条件的满足与否。

事实上,收入确认问题,是纳睿雷达在三轮审核问询及注册阶段被反复问及的事项。在2020年底(12月27日至12月31日)和2021年6月底(6月30日至6月31日)这两个关键的会计节点,纳睿雷达有大额的收入确认,存在粉饰报表的嫌疑。“这个确认收入的时点很敏感,直接增厚了当期的利润,扮靓业绩的动机很明显。”有资深投行人士表示。

“废旧立新”惠州项目助公司营收过亿

招股书显示,纳睿雷达销售雷达精细化探测系统,在产品交付使用、安装调试完成、运行稳定并经客户验收后确认收入。据此,客户验收成为公司确认收入的最关键一环。然而,同一个报告期内,公司却采用了“系统验收”和“终期验收”两种确认标准。

让外界感到惊讶的是,纳睿雷达项目验收周期的不确定性,甚至是随意性。据记者统计,相关项目验收周期有的仅需1天,有的长达1年。其中,系统验收确认收入的9个项目,验收时间周期(安装完成日期到收入确认时间)从1天、10多天到181天不等。终期验收确认收入的4个项目,验收时间周期从9天到312天不等。

其中,2020年底确认收入的惠州项目,验收过程尤为蹊跷,被监管部门持续追问。

据第三轮审核问询函回复,2020年10月26日,纳睿雷达中标了惠州市气象局惠州新一代天气雷达设备购置安装及软硬件项目,中标金额为3723万元,双方于2020年11月5日签订合同(关于签约时间,纳睿雷达存在前后披露自相矛盾的地方,在其他几次问询函回复文件中,公司说合同签署于11月9日)。惠州市气象局项目的4台雷达分别位于惠州龙门、惠州惠东、惠州博罗及惠州铁涌,分别于2020年11月26日、11月27日、11月30日及12月16日进行安装调试。

纳睿雷达披露,惠州市气象局于2020年12月27日组织召开了初步验收会确认项目第一阶段建设和运行满足合同要求,同意通过初步验收并出具了初步验收报告;同日召开了系统验收会确认项目的建设和天气观测业务试运行达到系统验收条件,同意通过系统验收并向公司出具了系统验收报告。

该笔抢在岁末确认的收入对纳睿雷达意义重大。招股书显示,2020年度,惠州市气象局为纳睿雷达第二大客户,当年确认收入3210.23万元,占到公司当年总营收(13128.74万元)的24.45%。如果没有确认该笔收入,纳睿雷达2020年度的营收将不足1亿元,同时以公司利润率计算,也将对公司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冲刺科创板,纳睿雷达选择的上市标准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也正因如此,监管部门反复追问其收入确认的种种细节,并直指公司“是否存在调节收入以满足上市条件的情况”。

一天完成初步验收和系统验收,是事先就这么约定的吗?一份补充协议暴露了其间的隐情。

记者获得的惠州新一代天气雷达设备购置安装及软硬件招标文件,初步验收标准一栏明确写道:中标方在第一阶段3台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运送到采购方指定地点,并完成设备的架设、安装和调试并试运行1个月(此为初步验收时间,规定终期验收时间为运行2个月),中标方书面向采购方提出初步验收申请,采购方接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组织人员对雷达系统进行初步验收,并在7个工作日内出具初步验收报告。

从结果看,这些本该循序渐进的步骤形同虚设。据纳睿雷达介绍,在签订主合同时,由于第4台预计安装在惠州铁涌的雷达选址未能确定,未对第4台雷达验收进行约定。在第4台雷达选址确定后,惠州市气象局提出要求签订补充协议,公司与惠州市气象局于2020年11月12日签订补充协议对全部4台雷达系统验收进行了约定。

“补充约定”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删除了“并试运行1个月”的条款,调整为“投入观测业务试运行,系统运行稳定,气象数据收发正常,气象产品符合合同要求时,公司可以向惠州市气象局申请系统验收。”据此,在2020年12月27日,气象部门在1天内完成了项目的初步验收和系统验收。

为何公司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步骤试运行及验收?在回复交易所问询函时,纳睿雷达解释称,初步验收只对第一阶段的3台雷达进行约定试运行1个月,对于第4台安装的雷达没有试运行1个月的相关约定。第一阶段的3台雷达中,有2台已经试运行了1个月,另1台仅差3天。同时,惠州市气象局组织专家验收需要协调专家及各方人员的时间。言下之意或许是,好不容易能把专家凑齐,不管有没有到约定时间,就一起验了吧。

“仅差3天”也等不及了,足见公司确认收入的急迫心情。从付款进度上也能看出这笔收入的质量高下,直到2021年9月30日,公司也只收到48.35%的货款。

可以参照的案例是,2019年8月,拟上科创板的恒安嘉新在注册环节未获证监会放行,其中一大关键问题是发行人于2018年12月28日、12月29日签订、当年签署验收报告的4个重大合同,金额15859.76万元,2018年底均未回款,公司将上述4个合同收入确认在2018年。2019年,发行人以谨慎性为由,将上述4个合同收入确认时点进行调整,相应调减2018年主营收入13682.84万元,调减净利润7827.17万元。证监会认为恒安嘉新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和内控缺失的情形。

同是年底突击确认收入,同是没有相应回款,同是监管部门关注要点,在恒安嘉新注册环节被“拒之门外”后,众多问题、疑点缠身的纳睿雷达依然孤注一掷,可谓是“迎难而上”。

业界震惊佛冈项目验收周期仅1天

佛冈项目更是“不走寻常路”,一天完成项目安装及收入确认。这令业界大为震惊。

公告显示,2021年6月29日,广东佛冈县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项目完成安装。6月30日,项目完成系统验收。也就在同一天,纳睿雷达确认收入。即从完成项目安装到验收只花了1天时间。

面对监管质疑,纳睿雷达解释称,该项目中,公司只交付雷达产品,不负责雷达塔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在公司产品交付前,佛冈气象局已完成土地及基础配套设施,公司的产品运送到指定地点后可以马上进行安装测试。

令人生疑的是,记者查询发现,佛冈县自然资源局2021年6月29日公告,对佛冈县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申请及有关材料予以批准(许可),公示时间自该公告之日起至通过规划验收之日止。对照来看,就在6月29日公示当天,纳睿雷达却已经完成了雷达设备的安装。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27号)明确提出,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严格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未取得规划许可,不得实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不得以集体讨论、会议决定等非法定方式替代规划许可、搞“特事特办”。

事实究竟如何?记者从佛冈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处得知,雷达安装项目本身不需要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许可证。是因为佛冈气象局在操作这个项目的同时想再配套建一个办公楼,所以才需要公示及审批。

记者进一步查询发现,2021年7月、11月,与之相关的佛冈县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产品展示系统暨防灾科普布展项目、佛冈县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数据接收处理中心项目分别招标,合同包金额分别为398万元、320.7万元。不难看出,佛冈气象局以该雷达项目为名头,“衍生”出了另外两个配套项目。从这一细节可见,佛冈气象局与纳睿雷达的业务合作关系非同一般,这种互利诉求,或许是佛冈项目得以在一天完成验收的重要原因。

但疑问并没有完全消除。记者注意到,前述公告中的规划许可证公示图中包括了观察气象设备,既然以雷达建设项目为名申报审批,那雷达设备是否也应该走完程序再上马?

公司为什么这么急迫?透过纳睿雷达上市进程,一目了然。2021年6月25日,公司首次披露招股书,进入上市审核阶段。根据纳睿雷达注册时提交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上半年,佛冈项目贡献了部分收入。

更应关注的是,快速完成系统验收并确认收入,有没有快速“进账”呢?记者在纳睿雷达给监管层的反馈回复中查得,截至2021年9月30日,佛冈项目实际收款为0。

绕规而行“创新产品”钻政策空子

记者注意到,纳睿雷达除了赶在关键时间点突击确认收入外,上述项目的验收周期本身,也与国家气象部门相关规定的初衷相悖。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2018年5月修订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现场验收测试大纲》对于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运行期限的相关要求如下:“雷达系统出厂验收测试合格,承制方现场安装架设、调试、定标正常,且系统已在现场正常运行至少3个月(VCP11、VCP21、VCP31每种模式交替连续运行1个月,用户提供雷达运行报告),承制方可向中国气象局相关业务单位提出现场验收测试申请。”

可见,国家法规明确要求,雷达系统需在现场正常运行至少3个月方可进行现场验收。为何纳睿雷达部分项目1个月的试运行期都不用?甚至可以在1天内完成现场验收和系统验收?

纳睿雷达的解释是,相关规定是针对S、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公司的产品为X波段双偏振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属于近年来的创新性产品,无需按照《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现场验收测试大纲》的相关规定进行验收工作。

真的是这样吗?

记者咨询多位资深投行人士,均认为:不是现有国家政策没有规定X波段的验收标准,而是在2018年5月修订时,还没有考虑到。按照同业惯例、比照执行等原则,在新的规则出台前,X波段亦应参照测试大纲执行,而非随心所欲。

一位气象系统内的资深工程师向记者介绍,雷达系统属于高科技类的固定资产,价值昂贵,没有试运行或者试运行时间不够就验收,肯定不合理,也是对国家气象事业的不负责任。“如果是创新性产品,不是更应该进行严格测试吗?气象雷达不仅是公共产品,而且要使用很多年,更应该慎重。”

事实上,在纳睿雷达第一个项目中标前,已有典型的实践案例,投标方承诺了具体的验收要求。

据记者调查,2018年6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建设招标,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以518万元的价格中标。该项目的招标文件明确提出,投标方承认本合同项下的货物属于需经试车、运行的货物,应经过至少国家规定的月数的时间周期的整套使用或整套试车、运行期方可以完成最终验收,若无上述时间规定则最低不应少于90天(3个月)。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那个项目,业内通常认为是我国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真正落地的第一个项目,技术指标、工程建设、验收程序等各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某上市公司雷达业务部门负责人表示,虽然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目前没有强制的验收程序和要求,但在实践中一般都会主动参照S波段或者C波段雷达的要求,部分项目即使合同里面没有写明试运行的时间要求,但试运行的数据一直是验收的重点。

对于纳睿雷达安装调试后1天内就完成验收,该人士认为,双方按合同约定实施,给了地方气象局和厂商很大的空子钻。“纳睿雷达改变验收条款,就是为了应对审计,业主愿意配合,会计师也就顺其自然了。”

然而,暂时性的规则缺失,不应成为纳睿雷达提前确认收入的砝码,更不能为其留出监管套利的空当。

纵观此前科创板被否及终止上市的案例,监管者对于收入确认政策极为重视、审核态度慎重严格。

而看纳睿雷达,在产品相同、客户相似的背景下,其不同项目的收入确认差异之大、之随意不合常理;同时在产品上,与其他技术路径的雷达产品验收惯例不符;与行业内可比企业的先期实践亦不相同。诸多异常,均在挑战审核的底线。

二、投标异象:

关联公司“协同”竞标

“陪跑者”不做雷达

简单来说,纳睿雷达赖以冲刺科创板的是一款产品、一个市场。这个几乎被纳睿雷达“通吃”的市场,便是公司所在的广东气象市场。

天气雷达虽然是一个小众市场,但国内的厂家并不少,如纳睿雷达招股书中披露的国睿科技、四创电子、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等,还有北京敏视达、南京恩瑞特、南京鹏力、西安华腾、湖南宜通华盛、成都远望、成都锦江、航天新气象等,都从事X波段相控阵雷达的研发和生产。

根据纳睿雷达招股书和中国政府采购网等公开渠道,记者查询到了22份纳睿雷达过往中标公告,其中17份公告披露了其他竞标方信息。奇怪的是,前述真正的行业竞争对手从来没有和纳睿雷达有过正面交锋。长期“陪同”纳睿雷达投标的是熟悉的当地友商及广东省气象局旗下企业等。

“广东市场,很难进得去。”国内一家雷达设备制造商负责人坦言,广东气象及相关部门对纳睿雷达的大力扶持,在业内不是秘密。

关联公司及熟面孔“陪跑”

在利益面前,有时连掩饰都显得多余。

一个最赤裸的案例是,纳睿雷达携手关联公司一起竞标,纳睿雷达成功中标。

2018年10月,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强降水机理及超高分辨率预报预警技术研究之暴雨增强观测试验服务项目(重招)中标公告发布,纳睿雷达以96.60的得分中标。深圳市极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网湾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得到30.92分和30.47分。

而深圳网湾科技有限公司是纳睿雷达实际控制人SULINGLIU(刘素玲)妹妹刘素心的配偶刘泉持股80%并担任执行董事、总经理的企业,系纳睿雷达的关联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的技术服务、网站的运营维护等,未涉及气象器材业务。

有一个细节,或许能说明些问题,上述项目之所以重招,是因为第一次招标时,投标人不足3家。

上海一位资深律师对记者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不得参加同一标段投标或者未划分标段的同一招标项目投标。“一般来说,关联方不得参与同一个项目投标,否则投标无效,具体还得根据关联关系判断。”

对于投标资质问题,该律师称,投标人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需满足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的要求,亦需满足国家对于资格条件的相关要求。“无相关主业的公司,或者壳公司需以其合法、合格、真实、自有的资质参与投标,违反相关规定的,需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所以对于纳睿雷达而言,怎么解释都很无力,如果深圳网湾科技有限公司经营X波段相控阵雷达产品,那就跟纳睿雷达构成了同业竞争,这是上市过程中最需避免的;而如果没有该项产品,那么网湾科技就属于违规投标,剔除的话,将导致有效投标人不足3家,纳睿雷达则中标无效。

疑点不止于此。

记者查询到了17份披露其他竞标方信息的纳睿雷达中标公告,其中,广州市双一气象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一气象”)出现了12次,占比高达70%。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凡披露竞标对手的投标结果公告中,均有双一气象参与。

细察纳睿雷达屡次投标的情况,双一气象的角色相当特殊,在价格协同上,可以说天衣无缝。

如今年3月21日披露招标结果的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广州相控阵雷达建设组网项目,价格得分方面,纳睿雷达为23.67分,双一气象则是23.66分,双方相差0.01分。另如江门市季风强降水监测网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采购项目,纳睿雷达和双一气象的价格得分都是22.46分,两家公司报出了同样的价格。还有惠州新一代天气雷达设备购置安装及软硬件项目,纳睿雷达和双一气象的价格得分也都是22.66分。

日前,记者赶赴双一气象公司进行实地调查,对方负责人明确表示,公司主营业务为气象气球,后来新增了气象站业务,“没有雷达业务”。

另一家长期“陪跑”的公司是广州润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羽科技”)。公开渠道可以查到的润羽科技参与雷达产品投标记录是4条,均是与纳睿雷达和双一气象同场竞技,且全部败北。

广东省气象局旗下公司“屡败屡战”

更耐人寻味的是,气象系统内的“专业选手”,也在与纳睿雷达的竞标中频频铩羽。

如2018年底开标的广州相控阵天气雷达购置项目,纳睿雷达综合得分82.99分,广东省气象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所得到49.43分为第二名,其中商务项上,纳睿雷达、广东省气象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所分别拿到了29.43分、6.57分,仅此一项就拉开了20多分的差距。

据统计,在纳睿雷达中标的8个雷达项目中,广东省气象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所参与了竞标,8次均大比分失利,在商务和技术两项上得分均远低于纳睿雷达。

再如2019年4月公布招标结果的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气象保障工程购置项目,尽管广东省气象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所在价格项上得到了30分,较纳睿雷达的12.77分多了17.23分,但商务一项,纳睿雷达得到了29.57分,广东省气象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所只拿到了5.71分。

另如江门相控阵天气雷达项目。技术项,广东省气象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所得到10.20分,纳睿雷达为39.6分;商务项,前者3.6分,纳睿雷达27.8分。“江门市气象局和广东省气象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所属于同一个系统,这不是在开玩笑吗?”一位气象系统内人士看到结果后向记者表示。

据江门市气象局官网信息,江门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精细化观测系统是在广东省气候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推进的。天眼查数据显示,广东省气象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所隶属于广东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后者为广东省气象局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广东省气候中心也隶属于广东省气象局。

简而言之,广东省气象局推动的重大项目建设并启动招标,广东省气象局旗下实业主体去竞标,然后以极悬殊的分差落败。既没有拿到项目,还丢了颜面,广东省气象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所的“屡败屡战”,是双方的真实实力体现,还是另藏玄机?

商务项得分“赢家通吃”

进一步统计发现,有披露具体商务得分情况的10次招标结果中,纳睿雷达的商务分全部遥遥领先,领先第二名至少10分以上。为何会如此悬殊?

项目经验是商务项的关键。记者获得的某市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建设项目公开招标文件显示,合计35分的商务部分,包括项目业绩、服务能力、售后服务、质量保证措施等几个方面,其中项目业绩占了18分,考核指标是投标人在同类气象观测应用的采用双极化(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的货物销售业绩,每提供1个销售业绩得1.5分,最高18分。

“不能说这个标准不合理,但是根据这个标准,做得越多,商务项得分越高,中标的只能是他们一家。”有业内人士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建好的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项目并不多,纳睿雷达在广东区域积累的项目已成为公司最大的优势,也成为阻挡其他公司进入的门槛。据纳睿雷达在问询函回复中披露,按公开披露的中标台数口径统计,公司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72.22%。

不难看出,在这个新兴小众市场,随着纳睿雷达中标项目越来越多,商务分越来越高,由此产生的“马太效应”将无形中造成垄断,成为其他公司进入的屏障。

有业内专家表示,商务分的设定标准并不统一,有时还有一定的主观成分,这为总得分预留了操作空间。

另一方面,商务项和技术项的悬殊分差,也为纳睿雷达的高报价留下了较大余地。

统计显示,纳睿雷达在价格得分上一直不占优势。可查的披露了价格得分的12份中标公告中,纳睿雷达的价格得分全部位居第二名或者并列第二名。如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气象保障工程购置项目,广东省气象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所在价格一项得到30分,纳睿雷达为12.77分。

一位中国气象协会气象探测专业委员会的专家直言,纳睿雷达在广东区域拥有巨大的优势,其他公司的产品很难进去。

纵观纳睿雷达的一系列操作,不仅暴露了亮丽财务数据背后的财技,也折射业务爆发式增长背后的荆棘丛生,以及为了上市而上市的套利动机。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监管工作的核心要义。科创板是展示硬实力的舞台,不是冒险家的乐园。

自2019年7月科创板开市以来,已有超过13家拟上市企业直接被否,若算上主动撤单者则为数更多。回溯“闯关者”们被拒之门外的缘由,首要是科创属性不足,其次是财务问题,内控缺陷,再次是业务独立性、持续性。

如今,纳睿雷达的财务数据诸多粉饰、业务独立性持续性疑窦丛生,在冲刺上市的最后一刻,等待公司的是侥幸过关,还是监管的明察警戒?相信市场会得到一个合理的答案。

围绕纳睿雷达IPO疑云问题,本报将持续关注。

实探纳睿雷达两家投标“陪跑”公司

经常与纳睿雷达共同参与投标又完败的广州市双一气象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一气象”)是何来历?

资料显示,双一气象是一家气象气球生产企业,于2008年由我国第一家国营乳胶厂,广州市第十一橡胶厂的气象气球分厂改制而来。公司主营业务为气象气球,后来新增了气象站业务。

3月中下旬,广州进入了雨季。从京港澳高速北兴收费站下来,转入花都大道西行3公里,就来到双一气象所在的北兴杨荷工业园,这里集中了双一气象、广东中澔集团、广州市惠泽药业等6家公司。

当天下午1时,记者进入生产车间看到,5位工人正在进行气象气球清洗工作。工厂墙上随处可见安全风险告知标识,见到陌生面孔,车间负责人关闭了进入车间的通行门。

双一气象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清洗气象气球

上海证券报记者跟车间负责人和多位工人交流获悉,该厂员工40多人,只生产多种规格的气象气球,并没有雷达的制造业务。“我们的产品主要是提供给各气象局,春节回来一直在正常生产。”

双一气象办公室人员表示,气象站业务同事并不在一起办公。在隔壁一栋小楼上,记者在广东中澔柏画品牌管理公司办公室见到了双一气象公司气象自动站的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双一气象主营依然是气象气球,后来才新增了气象工程类业务。

双一气象工厂大楼

在天眼查上,双一气象共有26条招投标记录。2022年3月21日,公司中标了青海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的气象气球协议供货采购合同。2021年6月,中标东莞市气象局“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点”。巧合的是,在该项目招标中,纳睿雷达也参与了应标。此次评定,纳睿雷达技术分只有13分,综合得分60分。双一气象技术得分达到26.43分,综合得分达到85.81分。

一家主营非雷达一家疑似壳公司

记者注意到,该项目合同书的货物清单中,出现了与纳睿雷达高频参与应标的另一友商广东气象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所。

该清单中,由广东气象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所生产的WP3103型自动气象观测站,单价为6.5万元,99套合计报价金额为643.5万元,双一气象制造的太阳能装置、避雷装置、数据显示系统、风塔安装等合计报价金额为455.43万元,这份合同总金额为1098.93万元。

据梳理,多次与纳睿雷达一起参与相控阵雷达竞标的企业之间存在业务交集。比如,2021年12月佛山市气象局、佛山南海区气象局雷达采购招标项目中,纳睿雷达与广东省气象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所、双一气象一同参与投标。2021年1月,东莞市气象局雷达采购招标项目也是这3家企业应标。

多次与纳睿雷达一同竞标的还有广州润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羽科技”)。2021年底,纳睿雷达中标了广东肇庆气象局的相控阵天气雷达项目,采购金额2199.71万元,其他两名竞标者分别为双一气象和润羽科技。

天眼查数据显示,润羽科技注册于2019年,注册资本100万元,社保人数为1人,业务范围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开发、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等。公司2020年参与雷达项目招标以来,没有一次获胜。从企业主营范围和规模看,该公司是否有实力参与雷达项目竞标,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根据润羽科技的注册地址,记者来到广州市南沙区璧珑二街22号,发现该地址店面竟是一家地产中介公司。

润羽科技的注册地址是一家地产中介

该店的负责人表示,对这家公司并不清楚。记者注意到,该中介公司营业执照的地址与润羽科技一致,同时显示“一址多照”。记者通过注册电话,未能联系上企业负责人。

责编:史健审核:李震总监:万军伟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