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转让个人贷款

本文目录

个人不良贷款可以转让了!包括消费贷、信用卡透支、经营贷……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从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下简称“银登中心”)获悉,3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在银登中心,以公开竞价方式成功开展了首批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

2021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开展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出售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并将纳入不良分类的个人消费贷、信用卡透支、个人经营贷纳入转让范围。

首批业务正式“破冰”意味着银保监会政策落地后,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市场发展取得新突破。

工行、平安银行率先“破冰”

银登中心官网显示,3月1日,共有6单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功竞价,涉及不良贷款本息金额合计6.57亿元,全部采用多轮竞价方式。

其中,工商银行公开转让5单业务,不良贷款本息金额共计6.39亿元,包括2单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底层资产分别来自浙江和四川;3单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底层资产包括个人消费信用贷款和信用卡透支业务。

平安银行公开转让1单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本息金额共计1773万元,底层资产为个人经营类信用贷款。

据银登中心介绍,首批试点业务发布转让公告后受到了市场广泛关注,挂牌后申请参与竞价的受让方达到了16家,涵盖了全部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或其省分公司,以及5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最多时有9家受让方对同一单业务进行报价,报价轮数最多达44轮。

最终,东方资产、长城资产四川省分公司、信达资产浙江省分公司、国厚资产及广西广投资产等资产管理公司在相应竞价业务中出价最高,竞价成功。

国厚资产成功竞得工商银行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资产包,由41户组成,未偿本金1489.4万元,未偿本息合计2637.62万元。这是试点工作实施以来,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落地的第一单,也是此次转让中最大的一单。

“此次不良贷款转让与此前传统的不良资产包转让流程、竞价方式、交易形式上区别不大。”浙江金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晓丹提到,由于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单笔金额较小,相对占用资本金较小,可能对于民营或混合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来说吸引力更大。

徐晓丹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从银行角度讲,此举有助于拓宽个人不良资产处置渠道;从资产公司角度讲,在银行不良资产出货量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也可以拓宽资产公司收购不良资产的渠道。但对于试点之后的处置效果以及收益率等,尚不好判断。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个人不良资产转让“破冰”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意味着以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资产的速度正在加快,这将进一步提升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另一方面,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的多元化有助于挖掘更多的市场力量参与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这对市场正常运转起到了较好的补充,便于提高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梁斯谈到,首单业务落地后,将对个人不良资产的定价和转让后的盘活问题带来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为后续定价曲线的建立、流动性管理等打下基础。

创新个人不良资产处置渠道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监管要求趋严,银行机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银行业在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丰富不良资产处置内容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据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介绍,2017年至2020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超过之前12年总和,银行业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

本轮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启动后,银行机构亦积极参与。据银登中心最新披露的数据,目前,有22家机构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

从出让方来看,参与的商业银行主要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2家国有大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7家股份制银行,5家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8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一方面,不良贷款处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另一方面,银行进一步多元高效化解不良资产依然是“刚需”。其中,由于个人信贷具有小额分散、信用类贷款占比大、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尚不健全等特点,近两年,个人信贷业务积累的违约风险亦备受关注。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2020年平安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可谓“大刀阔斧”。

2020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该行零售业务新增不良贷款曾一度抬升,从8月开始呈现回落趋势。年报显示,2020年平安银行不良资产核销规模达909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425亿元,规模是平安银行成立以来最大的一年。截至2020年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18%,较上年末下降0.47个百分点。其中,个人贷款(含信用卡)的不良率为1.13%,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信用卡应收账款不良率2.16%,较上年末上升0.5个百分点。

“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化,不良资产处置不能再拘泥于‘打包、打折、打官司’的传统手段。”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在公开讲话中指出,此次个贷批转政策的试点,实际上建成了不良资产领域的一项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了全社会不良资产处置、流动的大生态。

郭世邦认为这项政策能让平安银行对个贷不良进行批量出清,快速收回被长期占用的无效资金,并将资金投放到最需要的行业、地区和群体当中,更好地从消费端发力服务实体经济。

处置后续仍备受关注

个人不良贷款资产的特点是单户金额较小,单户转让的“性价比”不高。批量转让后的资产包涉及大量个人,在具有规模效应的同时,后续如何选择处置策略就是重中之重。

“过去,未放开个人不良贷款转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顾虑贷款债权流入市场以后,可能伴随的暴力催收等情形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放开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就需要对潜在问题作出相应的防范。”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副会长、中伦律师事务所一级合伙人孙为提示。

对于后续处置,国厚资产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表示:“将严格按照试点工作要求,不断完善个人贷款清收的相关制度,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技术建设,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原则开展工作。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和重组等方式,并积极借助司法力量,同时根据个贷资产区域分布情况,与优质服务商进行合作,发挥地域优势,提升处置质效。”

中标了平安银行个人经营信用贷不良资产包的东方资产方面称,中标前认真参与了各家试点机构个贷批量转让的项目尽调,竞得资产包后,将就后续资产处置清收、金融消费者保护等与资产转让方进行深入沟通探讨,在充分借鉴优质管理处置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个贷不良资产从转让到处置全流程的平稳运营。(来源:新浪财经)

编辑:韩璐莹

首批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落地!最高成交价格为债权本金5折,AMC亏了吗?

记者曾令俊

编辑

备受关注的首批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业务正式落地。

3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在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公开竞价方式成功开展首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当天,有4单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功竞价,全部采用多轮竞价方式。从成交的结果看,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成交价在债权本金2.4-5折的水平。

这样的成交价格也为后续的转让提供了一定参考意义。“不良贷款转让价格主要还是受底层资产质量和市场供需状况影响,债权本金折扣水平与资产预估回收率有关。这个成交折扣是通过市场化,供需双方博弈出来的价格就是有效的。”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3月2日,某国有AMC分公司总经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首批转让的个人不良都是信用贷款,没有抵押物,很难定价,核心是要看债务人的财产线索和信用。

也有不便具名的不良资产从业人士表示,这个成交价格还是偏高,资产管理公司可能会亏。“虽然不同区域的信用卡不良债权成交价格不一样,但昨天有一笔成交价格是本金的50%,感觉太高了,之前一般是1到3折之间。”上述人士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成交价格低至2.4折

据了解,首批试点业务发布转让公告后受到了市场广泛关注,挂牌后申请参与竞价的受让方达到了16家,涵盖了全部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或其省分公司,以及5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3月1日当天,工商银行3单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底层资产包括个人消费信用贷款和信用卡透支业务;平安银行公开转让1单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本息金额共计1773万元,底层资产为个人经营类信用贷款。

各受让方参与竞价的积极性高,最多时有9家受让方对同一单业务进行报价,报价轮数最多达44轮。

从最终结果看,安徽国厚资产以360万元的价格成功竞得工商银行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资产包。这是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落地的第一单,也是这次转让规模最大的一单。国厚资产的成交价对应本金折扣率为24.17%,对应本息总额折扣率为13.65%。

东方资产则中标平安银行个人经营信用贷不良资产包。界面新闻记者从平安银行获悉,这个不良资产包吸引了8家参与个贷批转业务、具备相应资质的国有和地方资产管理的公司争相报名。经过44轮激烈竞价,延时至11时7分,最终溢价189%、以289万元价格成交。东方资产的成交价对应本金折扣率为46.71%,对应本息总额折扣率为16.30%。

另外,工商银行2期和3期分别以210万、140万成交,性质均为信用卡透支。总体上看,这一轮个贷批量转让的成交价基本在债权本金2.4-5折的水平。

“近几年,不良贷款的回收率呈现出明显下降,而且下降幅度非常之大。根据网上的统计数据显示,以招商银行不良资产回收率的数据为例,12个月的回收率,已经由2011年12月的52.64%,一路下降到2018年12月的15.52%。这主要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导致的,因此在目前的状态下,债券本金折扣2.4-5折之间还是比较合理的定价。”看懂研究院研究员卜振兴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上述人士指出,“不同的成交价格和债权包的底层资产有关,去竞价的资产管理公司应该都看过,底层应该还有点资产的。”

资产盘活面临考验

对于个人不良贷款,资产管理公司此前并无丰富的处置经验,后续如何处置这些不良贷款将考验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能力。

针对拍得资产包后续的不良贷款处置,国厚资产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称:“将严格按照试点工作要求,不断完善个人贷款清收的相关制度,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技术建设,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原则开展工作。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和重组等方式,并积极借助司法力量,同时根据个贷资产区域分布情况,与优质服务商进行合作,发挥地域优势,提升处置质效。”

东方资产则表示,竞得资产包后,将就后续资产处置清收、金融消费者保护等与资产转让方进行深入沟通探讨,在充分借鉴优质管理处置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个贷不良资产从转让到处置全流程的平稳运营。

平安银行表示,不良贷款转让较为复杂。此次试点将通过搭建统一的业务平台开展工作,一方面能够有效控制金融风险,保障债权信息安全;另一方面则可以切实提高业务办理效率,降低业务成本,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实现不良贷款转让市场的数字化转型。

截至2020年12月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816亿元;不良贷款率1.92%,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

为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缓解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处置压力,今年1月7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试点开展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

这些政策对商业银行有着重大的意义。“这次个贷批转政策的试点,实际上建成了不良资产领域的一项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了全社会不良资产处置、流动的大生态。这项政策能让平安银行对个贷不良进行批量出清,快速收回被长期占用的无效资金,并将资金投放到最需要的行业、地区和群体当中。”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表示。

据平安银行介绍,自收到征求意见稿之日起,即为业务落地做全面准备:积极与银登中心汇报、交流,紧盯政策导向与进度安排;推动市场需求调研工作,摸底各大AMC对资产包的偏好与措施;着手银行内部建章建制、系统开发和对接,并在全行范围内多轮筛选合适资产。

个人不良贷款可以批量转让了,房贷、车贷为何没被纳入?

记者曾令俊

编辑

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终于“落地”。

1月11日,界面新闻记者从多位银行及AMC从业人士处获悉,银保监会已于近日正式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批复同意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试点开展单户对公和个人批量不良资产转让。

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法和渠道拓宽,对于化解存量风险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以试点方式拓宽了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处置渠道和方式,对防范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提升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效能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中国银行业协会法律顾问、中国政法大学不良资产研究中心研究员卜祥瑞发文称。

12日,某国有AMC分公司总经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AMC选择余地大了,之前银行转给AMC的对公不良资产包组包户数在3户以上。单户通常有机会重组,处置的成功率高一些。个人批量贷款我们人手和经验都不足,估计要委托清收了。”

《通知》显示,首批参与试点银行包括6大行、12家股份行;参与试点的不良贷款收购机构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符合条件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及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界面新闻记者从业内获悉,部分银行已经在做项目储备,预计会很快落地。

不良资产处置压力大

从供给角度看,不良资产有上升的趋势。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数据,2020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8350亿元,较上季末增加986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6%,较上季末增加0.02个百分点。

“企业债务的增加和受疫情的影响,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难度在显著增加。银行处置不良贷款渠道单一、打包困难等现实问题愈加突出。贷款展期、贷款清收、资产转让、不良资产核销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有效但效果也有限。”卜祥瑞表示。

AMC也明显感觉到了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在增加。“越是经济不好,越难处置,因为投资者预期不乐观。”上述AMC分公司总经理说。

某上市城商行特殊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年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遇到一个非常明显的困难,没有抵押物的处置非常困难。“之前我们在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资产管理公司单户转让是不接受的,除非有很好的抵押物,加一些抵押物,不良资产的盘子可以降下去。”

“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有望培育不良贷款转让交易的市场,拓宽不良贷款处置的渠道,通过发挥市场各主体间‘比较优势’丰富不良贷款处置方式,随着市场深度广度上升,不良贷款定价更合理、提升处置效率。”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突破个人不良批量转让限制

《通知》对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有不小意义,特别是个人批量不良资产转让。

卜祥瑞表示,近些年来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消金互金公司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亦有明显上升。

个人贷款不良资产处置是商业银行的难题之一,处置的手段较为单一,这些年试点了个人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ABS),但是规模依然较小。

“个人信贷业务具有单笔授信金额小、客户数量庞大等特点,涉及客户生活,有些信贷行为还会涉及生产经营或特定投资行为。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多家银行个贷规模超过万亿元,有学者估算商业银行个人贷款总规模应超过40万亿元。其中,上市银行个人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已经超过40%。个人信贷业务的增长,在一定时期内提升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但个人贷款尤其是信用贷款规模的扩张,导致个人贷款不良风险显著上升。”卜祥瑞说。

“之前,个人不良贷款主要依靠催收,效率比较慢,可以批量转让之后对于化解不良有积极的作用,化解速度会明显提升,降低存量风险。”华南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卜祥瑞表示,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是一项全新的风险化解工作,个人不良贷款具有数量大、客户群体复杂、处置工作难等特点,各相关主体应特别注意保护贷款客户包括担保人的合法权益。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纳入试点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与银保监会去年6月份在业内发布征求意见稿相比,此次正式发布的《通知》最大的区别在于,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贷款类型不再包括征求意见稿中此前提及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而是主要以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信用卡透支、个人经营性信用贷款为主。

《通知》规定,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消费抵(质)押贷款、个人经营性抵押贷款等抵(质)押物清晰的个人贷款,应当以银行自行清收为主,原则上不纳入对外批量转让范围。

对于这一变化的原因,周茂华向界面新闻记者解读称,国内房地产结构性调控常态化和此前监管层出台有关银行房地产信贷新规,如果可以批量转让个人按揭不良贷款,可能部分银行借此通道扩大房地产信贷业务,削弱监管效果。

去年12月31日,央行及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给银行金融机构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划定红线。数据显示,多家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比在2020年年中时已经逼近甚至超过监管红线。

“汽车金融行业容易出现二次抵押,汽车登记不规范,汽车抵押、处置等法律有待进一步完善等,不良处置率偏低。”周茂华进一步说。另有银行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这可能与定价难度较大有一定的关系。

卜祥瑞表示,《通知》明确了个人不良贷款转让的试点范围,主要是已纳入不良分类的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个人经营性信用贷款,这三类贷款恰恰是在个人贷款中占比较高品种。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