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手册(2022年版)
本篇报告聚焦1家开发性金融机构(即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和2家政策性银行(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下称“农发行”和“口行”)。体现着国家意志的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支撑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着商业信用的不足。
一、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基本情况(一)三家银行体量合计超过30万亿,和建行基本相当3家银行的体量合计超过30万亿,略高于建行(建行2021年底的总资产为30.25万亿)。截至2021年底,国开行、农发行与口行的总资产分别为17.17万亿、7.98万亿和5.45万亿,合计达到30.60万亿。
因此,单从体量来看,三家银行便是一类不可忽视的群体,不仅体现着国家意志,背负着国家信用,其投放的信贷余额以及未偿付债券余额均在20万亿以上,在金融体系中具有深远影响和系统重要性。
(二)贷款与应付债券是资产负债两端最主要构成部分1、从资产端来看,3家银行以贷款为主,平均在78%左右。截至2021年底,国开行、农发行与口行的贷款余额合计达到23.55万亿,占其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74.51%、80.51%和79.59%,普遍高于传统商业银行。
2、从负债端来看,3家银行的负债来源很大程度上不是依赖于客户存款,而依赖于债券市场融资。截至2021年底,3家银行的债券余额合计达到21.75万亿(和国债基本相当),占其总资产的比例超过71%。具体看,国开行、农发行与口行的债券余额占其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66.87%、76.65%和76.25%,占其总负债的比例分别为73.45%、78.83%和81.98%。
由于三家银行基本背负着国家信用,这意味着以债券融资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三家银行的业务模式实际上是利用国家信用筹措资金并进行资金投放,这就意味着其资金成本实际上是比较低的,对应的资金投放利率也会比较低。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的息差水平实际上并不高,如国开行只有1-1.50%。
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还可以在本地化经营的基础上,借助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的资金体量与成本优势,与之广泛开展转贷款业务。例如,截至2021年底,国开行的转贷款余额达到2597.23亿元,进出口银行的转贷款余额为58.58亿元。
(三)国开行综合化经营程度最高三家银行中,国开行的综合化经营程度最高,且其布局综合化经营的时间也比较早,目前国开行已拥有国开金融(负责直接股权投资)、国开发展基金(负责非证券业务的投资管理与咨询)、中非发展基金(负责基金投资与管理)、国银金融租赁(负责航空基础设施船舶等租赁)、国开证券等子公司。
1998年国开行管理第一只基金(即中瑞基金),2006年国开行和苏州工业园区共同组建了国内第一支母基金,2007年成立中非发展基金成立。2008年,国开行改制时采取“商业银行为主体、附带两家子公司(国开金融和国开证券)”的一拖二模式,随后零起步的国开证券以借助收购中航证券启动全面发展。
二、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的地位在提升(一)政策性银行金融机构近年多次被提及:调增8000亿元信贷额度除之前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及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工作外,2019年以来有多次会议专门提及政策性金融机构,表明政策性金融机构被寄予厚望。
例如,2019年与2021年的两次金融委会议先后专门提及政策性金融机构。
再如,2022年6月1日,国常会提出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国开行4000亿元、农发行3000亿元、口行1000亿元),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又如,2022年6月30日,国常会进一步提出要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募资3000亿元,以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以上意味着,在本次稳住经济大盘的进程中,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合计至少需要支持1.10万亿(具体包括8000亿信贷额度和3000亿元的专项金融债)。
(二)配合支持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三家银行均致力于围绕国家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通过债券市场募集低成本资金,支持中国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例如,国开行致力于支持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口行和农发行被定性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开行属于开发性机构)、其更多承担的是政策性职能。
具体来看,国开行支持的领域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经济社会发展领域;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领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以及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提升国家竞争的领域;保障性安居工程、扶贫开发等民生领域;战略需要以及国际合作领域;配合国家发展需要和国家经济金融改革以及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的领域等。
口行的支持领域则主要包括外经贸发展和跨境投资、“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科技文化及中小企业“走出去”等等。
(三)再论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1、2022年6月30日,国常会提出要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2022年7月1日,央行有关司局负责人就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答《金融时报》记者问,明确以下几个要点:
(1)国开行与农发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合计发行3000亿元。
(2)上述3000亿元为阶段性举措,既可以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也可以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
(3)拟投项目包括中央财经委第十一次会议明确的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重大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
(4)只做财务投资,不参与项目实际建设运营,且需要确定退出方式。
(5)央行负责支持发行,中央财政负责贴息,发改委等负责项目筛选。
2、实际上早在2015年8月,发改委和财政部、央行与原银监会,便会同国开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专项建设债券(首批的3000亿元、国开行2000亿元、农发行1000亿元),中央财政按照专项建设债券的90%给予贴息支持。具体看,将发行专项建设债券募集的资金,注入设立的专项建设基金(按季度安排),并以股权形式作为项目资本金投入具体项目,支持看得准、有回报、不新增过剩产能的重点领域的项目建设,各地区则需要上报纳入专项建设基金的备选项目,经省级发改委审核后还要上报到国家发改委和国开行、农发行总行层面。
与之相对应,2015年8月,国开行与农发行相应分别成立了国开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国开行100%持有)与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农发行100%持有),注册资本均为500亿元。
3、根据上一次专项建设债券的经验,本次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预计会在细节方面有一定延续性,包括但不限于锁定财政贴息后的专项建设债券发行成本、对补充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提出一定要求(如在2-6%之间)、明确专项建设基金的退出期限与渠道以及主要支持信用环境较差区域的重点项目等等。
考虑到财政贴息这一因素后,专项建设债券的资金成本实际上是非常低的,预计在1%左右(如2015年只有0.40%),这样对于项目端的投资回报率要求就会相应低一些,也即对于项目而言成本应是会低于专项债的。
三、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简史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至今不过二十年,而目前政策层面对3家银行采取“一行一策”的监管与改革思路(每家银行均有一部专门的政策文件进行约束),其中国开行已被定性为开发性金融机构,另外两家继续被认定为政策性金融机构,旨在加强资本约束、强化公司治理,实行分账管理、分类核算。
(一)历史演变:金融体系改革背景下政策性职能剥离后的产物1、1979年,小平同志在中共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第一次提出“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1984年开始,国务院开始将央行的商业性职能进行剥离,相应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以及中国人民保险相继从央行脱离,但此时的央行以及新成立的四大行均承担一定的政策性职能。
2、1993年3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要成立政策性银行,从事专项贷款业务,并适当增加一些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正式被提出。随后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直属国务院领导的三家政策性银行,承担原央行和四大行的政策性职能。
当时三家政策性银行的定位存在一定差异,如国开行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国家重点建设;口行重在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为扩大资本性货物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农发行重在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
3、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政策性银行也未能幸免,甚至更为严重(如国开行当时的不良率高达40%以上)。当时,信达资产当时接手了国开行1625亿不良资产中的1000亿,再加上债转股处置的188亿,国开行共有1188亿元的不良资产得到清理,其不良率才顺势大幅降至2%以下。
2001年2月,时任国开行行长陈元首次提出“财政融资、银行融资、证券融资”等三种融资理论,并认为国开行的目标是把资本市场的原理引入信贷市场,为后续的“开发性金融”提出了思想源泉。
(二)推动变革:三家银行进入“一行一策”新模式1、国开行提出“开发性金融”概念2003年后,三大政策性银行(特别是其中的国开行)便尝试主动进行转型。例如,2003年5月,为区分农业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陈元在国开行内部工作会上,首次提出“开发性金融”概念。
(1)2006年7月26日,央行牵头发改委、财政部、原银监会以及国有大行等代表在北京召开政策性银行改革专题座谈会,重点讨论国开行和口行的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等问题,会上基本明确了政策性与开发性两类业务的界限以及建立资本金补充机制。这次会议上,有一些观点直到目前也有一定现实意义:
第一,应准确界定政策性业务,明确政府支持机制,既能达到控制风险、又要考虑财政的可承受能力;
第二,政策性银行业务的边界是财政和商业银行之间的中间地位,既不能与商业银行竞争,亦不能与其他政策性银行相互竞争;
第三,明确政策性和开发性两类业务的界限,分别设立国家账户和银行账户,进行分类管理、分类考核;
第四,政策性银行背负着国家信用,拥有商业银行无法获利的优势,为此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应适度分工。
(2)2007年1月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推进国开行商业化运作、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对政策性业务要实行公开透明的招标制”。
本来上述进程应该得以延续,并快速推进,但适逢2007-2008年金融危机,政策性银行的变革工作有所搁置。
2、2013年政策性银行变革工作得以重启2012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明确划分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实行分账管理、分类核算”。2013年财政部在对政策性银行进行调研时,称政策性银行普遍没有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董事会尚未真正建立,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和有效的制衡机制,对业务拓宽和规模扩张缺乏有效的制衡。在此背景下,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2014年国开行深化改革工作正式启动。相应的2015年银监会体系中原负责政策性银行监管的银行监管四部在本次改革过程中更名为政策银行部。
3、2015年确定1家开发性金融机构、2家政策性金融机构(1)2015年4月12日,国务院明确将国开行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并将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定位为政策性金融机构。2017年11月15日,银监会发布《国家开发银行监督管理办法》、《中国进出口银行监督管理办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监督管理办法》等三份监督管理办法,首次对三家银行制定专门监管制度,“一行一策”的体系正式形成。随后几年,“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分账管理、分类核算”的总体改革目标一直是政策努力方向。
从具体方案上来看,政策层面均要求三家银行强化资本约束、加强公司治理,即在资本约束机制之外,不断强化内部管控和外部监管。
(2)这其中的改革背景在于,政策性银行的自营或商业性业务比例越来越高,但其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之间存在界限不清、定位不明的缺点,如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以金融债券为主,但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大多背负国家信用,资金成本较低,这些背负国家信用的资金却又往往被用于商业化业务和,从而产生与商业银行无序竞争的不利局面,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大型优质客户方面,拥有资金优势的政策性银行无疑更具主导地位。
(3)这里所谓的开发性金融是指实现财务可持续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保本微利”发展模式,致力于服务国家重点战略目标。而政策性金融则致力于解决市场缺位、市场不足以及市场缺陷等特征较为明显的国家薄弱环节。
四、国开行的特殊地位3家银行中,国开行的地位又显得极为特殊,需要给予特别关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遭受资产质量重创的国开行(不良贷款率当时高达40%)迎来了两位关键人物,即行长陈元(后担任董事长)和副行长高坚,而我们熟悉的地方融资平台、城投债以及政策性金融债就始于他们之手。
(一)“地方融资平台、捆绑贷款、先贷款后开发”等模式的开创者国开行所开创的“地方融资平台”、“捆绑贷款”、“先贷款后开发”三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不仅为地方政府融资拓宽了思路,也打开了地方政府开启基建浪潮的大门。
1、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以及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地方政府面临极大的财政困境和融资问题。为缓解这一难题,1998年8月国开行行长陈元与安徽省长回良玉签署投融服务合作协议,提出三种模式:
(1)创立“地方融资平台”模式,即成立芜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其中,芜湖市政府将土地储备、高速公路等优质资产注入芜湖建投,然后芜湖建投以这些资产作为抵押品,向国开行申请贷款,地方政府无须进行担保(后续逐渐演变为地方政府及各部门进行隐性担保的模式),从而规避了《预算法》和《担保法》的限制。
(2)创建“捆绑贷款”模式,即将财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项目捆绑在一起,打包申请贷款,这样可以解决质量较差项目无法独立进行融资的问题。
(3)创立“先贷款后开发的土地出让收益质押”模式,即以未来的土地出让收益质押作为主要还款保证来进行融资的模式。
2、以上模式创造性地为地方政府融资提供了新的路径,并在随后二十年的时间里经过不断被效仿,国开行也成为中国基建和城镇化的代名词。例如,
(1)2003年6月,国开行与天津市签署500亿元的贷款合同,用以支持滨海新区建设(当时的天津市委书记也是后来的银监会主席戴相龙)。同年国开行建议苏州市政府以平台的名义发行城投债券,城投债正式登上舞台。
(2)2005年1月,国开行与辽宁省政府签署500亿开发性金融软贷款额度和10亿元的技术援助贷款,用以支持棚户区改造,从而催生了棚户区发展模式。
可以说在2015年之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国开行创建了双赢的局面。例如,在2009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开始进入大规模举债的阶段,国开行的发债规模也史无前例地创出新高,屡屡成为各类地方政府基建的影子。这也推动了中国经济在2009-2012年期间的短暂回暖,基建在其中起到不小的作用,国开行的力量更是不容小觑。
(二)货币化棚改的积极践行者2015年,全国经济在前一轮高潮中逐渐冷却,重新陷入长达一年半的低迷状态,名义GDP大幅下降。为此,中央提出三年棚改计划任务,以对冲经济的低迷,而于2005年深度参与辽宁棚改项目的国开行此时再次成为主角。
不过,中央提出2015-2017年完成1800万套的棚改任务,2017年进一步明确2018-2020年再改造1500万套。而仅仅参与一省棚改项目的国开行也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于是2015年央行创设了PSL(抵押补充贷款)工具,专门用于国开行进行棚改项目建设,国开行也通过棚改区项目的不断抵押向央行申请PSL,再将获得资金转移至安置居民,那些拿到货币化安置补偿款的居民进一步去炒作房地产,这也就是我们过去和现在所经历的棚改货币化。
(三)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承担者近年来在债务无法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国开行也在尝试帮助一些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风险,并通过注资等方式参与一些地方融资平台的重组与项目推动。考虑到债券压力减轻的地方政府将更有动力更有能力去进行融资,因此化解债务风险本身也是一种融资方式,而在低利率环境下,国开行本身也有动力去这样做。近年来,国开行参与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区域主要包括江苏镇江、湖南湘潭、湖南常德、湖北、山西、青海、贵州遵义以及湖南永州等地。
不过,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六种方式中(财政资金偿还、出让政府股权及经营性国有资产权益偿还、利用项目结转资金和经营收入偿还、合规转化为经营性债务、借新还旧或展期等、破产重整或清算),国开行主要参与其中的借新还旧或展期等。
(四)“债券银行”的主导者:关键人物之高坚先生高坚先生(1949年8月出生)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政学专业毕业后,便长期在财政部从事债券市场管理(1997年被派去美国哈佛大学学习)。1998年10月高坚被同年来到国开行的陈元行长请到国开行工作,任总经济师兼资金局局长,负责国家开行的资金筹集,随后推动国开行的资金来源方式主要以债券为主,并使得政策性金融债成为债券市场上仅次于政府债券的品种,从而使得政策性银行可以利用国家信用筹措资金,进行资产投放,支持国家重大战略。
1、推动国开债市场化发行1996国债完成市场化发行化后,国开行原资金局副局长高兴国便表示积极向财政部学习,市场化发行政策性金融债,但直至1998年陈元先生才第一次提出“债券银行”的概念,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陈元和高坚一直为此奔走。
1998年国开行向财政部的国债司和基本建设司上报了市场化发债请求,但基本建设司表示不同意(国债司同意)。不过,陈元行长后来仍然选择执行了国债司的方案,1998年9月国开行首次在银行间市场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发行,1999年国开行发债的市场化程度达到90%,2000年基本完全通过市场招标发行。
此后,国开行逐渐成为“债券银行”,其资金来源主要以债券募资为主,农发行和口行亦紧紧跟随。
2、债券创新之1:首次推出长期限浮动利率债券,开启掉期交易的先河1994年4月,国开行首次推出10年期浮动利率债券(之前国债和国开债大都是固定利率且期限在3年以下),其基准利率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在此基础上,国开行的浮动利率基准进一步扩展至货币市场领域,2004年国开行推出7天回购利率为基准的新型浮动利率债券,2007年首次发行以Shi为基准的5年期浮动利率债券。
由于国开行拥有较大的浮动利率债券存量,自然而然也成为了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之间的做市商,开启了掉期交易的先河。
3、债券创新之2:首次在债券市场创新引入含权债和次级债概念2001年12月,国开行首次在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投资人具有选择权的债券(当时主管部门反对使用“次级债”这一表述),这是债券市场首次引入了期权的概念。2002年6月,国开行在银行间市场再次推出含权的发行人普通选择权债券,并参照次级债进行结构化设计(规定发行人有权提前赎回、偿还顺序位列普通债券之后)。要知道直至2004年央行和银监会才共同制定《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其中规定的次级债结构完全借鉴了国开行的模式。
4、债券创新之3:推出首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2004-2005年,陈元先生和高坚先生两次拜访当时的央行行长周小川,希望将国开行作为资产证券化试点单位,获得周小川的认可,当时央行还为此成立一个多部门的资产证券化领导小组,并决定由国开行和建行分别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ABS)和住房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MBS)试点单位。
2005年12月,国开行发行了“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并在2012年重启后发行了第一单资产证券化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国开行在进行ABS试点时还开创了SPT(特殊目的信托)方案模式,而非国际上通行的SPV模式,即通过信托的方法来做,当时由于银监会不允许银行购买次级档、证监会不允许证券机构用自有资金购买次级档、保监会不允许保险机构购买次级档。因此,无奈的是,国开行发行的ABS次级档虽然有高达30%的回报却只能卖给一家非金融企业。
5、债券创新之4:结构化的PPP融资模式的先驱者2000年6月,高坚先生在见到上海市市长冯国勤时,提出了更广泛的将社会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即证券化理念的融资方式,得到了冯市长和陈元行长的认可,国开行上海分行为此还做出一个正式方案,这就是后来所谓的结构化PPP融资模式。
2012年8月高坚先生从国开行退休(2003年起主政国开行),2013年4月自1998年起先后担任国开行行长和董事长的陈元(1998年前担任11年央行副行长)卸任,原交通银行董事长胡怀邦继任国开行党委书记和董事长(2013年4月至2018年9月),意味着国开行陈-高时代告一段落。
作为党内元老CY之子陈元和先前长期在财政部从事债券市场管理的高坚(后被称为中国债券之父)一起推动着国开行向前发展的功臣。随后胡怀邦出事,国开行权柄再迎交接,2018年9月原农行行长赵欢接任国开行董事长、广东省副省长接任国开行行长一职。
如何做好企业贷款“软信息调查”?
一、“软信息”分析在信贷决策中的必要性分析
所谓软信息是指非财务的信息,这类信息不像财务信息那样,是在严格的财务制度约束下,由专业的财务人员或是专业的中介机构编制,信息定量化、格式化和制度化,无论是信息的主要内容、指标的计算方法、遵循的制度以及信息披露的格式、时间、频率等都是按制度严格规定的。
软信息一般是通过走访企业的上下游客户、探访企业主要相关部门,询问企业经营者、股东等渠道搜集到的,相对来说软信息获得的成本较高,获取的渠道有限,获取的难度较大,但是软信息在企业信贷决策当中,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因为:
第一,社会信用基础较为薄弱,“硬信息”财务信息失真度较高,很难真实描述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实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不得不依赖非正规的信息渠道,获取能真实显示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发展和个人素质的“软信息”,来弥补“硬信息”的失真。
第二,控制贷款风险的根本是判断借款人的违约可能性,而违约可能性与借款人个人的人品和素质有着很强的关联性,所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借款人的个人品行,就成为利用“软信息”把握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
第三,在企业贷款中,由于企业很难拿出合格的抵质押品,也不能求得有效的保证人担保,所以通过交易机制的设计,形成对借款人的牵制就成为重要的风险防控手段,形成牵制机制无非就是要从借款人的社会关系、亲朋好友和生意伙伴角度人手,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对借款人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实现。
二、主要的软信息分析与调查指标设计
借款人的软信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主个人信息,二是企业经营信息,三是企业管理信息,四是行业发展信息。
(一)企业主个人信息
1.年龄。客户的年龄与客户的社会经验、经营经验、事业发展和心态稳定程度等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企业主才能够积累较为丰富的经验和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他的事业发展也才能够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同时他的心态也才较为成熟稳定,不会急躁冒进。
在指标设计中,我们一般将30~45岁这一区间,作为最高的打分区间,大于和小于这一区间相对得分要低一些。
2.受教育水平。尽管受教育水平不能完全说明个体的信誉度,但一般来说受教育水平与客户的信誉是正相关的,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借款人信誉度较高,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借款人信誉度要低一些。
在指标设计中,我们往往给予更高的学历以更高的得分。
3.家庭生活状况。婚姻状况。一个人只有建立家庭、生养子女之后,其心智才能成熟,其社会责任感才能够牢固建立起来,对家庭的责任也是对自己事业的责任,也是对社会的责任。一个整天为家庭纷争而烦恼的人,很难有心思做好自己的事业,很难身心健康地投入企业的经营管理,所以婚姻状况是显示借款人成熟度、信誉度和责任感的重要指标。
在指标设计中,我们给予结婚、家庭幸福和育养儿女的企业主最高分,而对为家庭纷争所烦恼的业主给予最低分。特别是对于多次离婚的企业主,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其对婚姻的不慎重,今后可能就是对银行贷款的不慎重,而拒绝为其发放贷款。
对待家庭成员态度。关爱社会,在家庭生活上最具体的体现就是关爱子女。信贷员在走访借款客户家庭的时候,通过其对子女的态度和一些家庭矛盾处理方式的观察上,能够洞悉借款人对家人的关爱,进而折射出其对社会的关爱和责任。
在指标设计中,我们可以设定一些细节指标,例如企业主是否定期陪家庭成员旅游,是否经常接送子女读书,是否经常为子女烧饭,是否经常参加子女的家长会,等等。
家庭生活现状。许多商业银行在小额贷款的调查中,要求信贷员必须走访借款客户家庭,观察其家庭生活状况,进而对其家庭生活的幸福度、企业主个人身心健康程度、企业主对家庭的忠诚度、企业主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主能否集中精力经营管理等作出判断。
在指标设计中,可以设计家庭清洁程度、家具家电档次、家庭成员精神面貌、家庭成员与客户经理交流的愿望和深度、家庭住房的档次等指标。
4.性格特征。严格意义上说性格特征与诚信度之间是没有相关性的,但是企业贷款尤其是小额贷款与常规贷款不同,小额贷款“软信息”的分析非常重要,是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和贷后管理的重要依据,如果企业主性格开朗、善于沟通,心态平稳、细致周到,银行获得软信息当然就会相对容易,在今后的贷后管理中也比较高效。另外,性格暴虐的人其实心理不健康,这样的人为人处世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技巧,处理问题简单粗暴,而这样的性格特征,对于保护贷款的安全性都是十分不利的。
在指标设计中,我们往往通过面谈,特别是新客户首笔面谈的形式,了解借款客户的性格特征,另外也可通过外调评价的形式,深入了解借款客户的性格特征,作出正确的信贷决策。
5.不良嗜好。企业成长与企业主个人的关系很大,很多情况下,企业主个人就代表了企业整体。企业主很多人出身贫寒,借助改革开放的契机先富了起来,许多人具有胆大、好赌的天性,所以,在信贷调查中,应该利用外调评价的形式,详细了解借款客户的一些不良嗜好情况,尤其是赌博、吸毒、养“二奶”等不良嗜好,往往是摧毁其生意的重要因素。天性好赌的人,往往会挪用银行贷款,进行一些高风险的投资,这往往是贷款风险的最大和最直接诱因。
在指标设计中,信贷人员应该通过走访乡邻、街道办事处、亲朋好友等形式,了解借款客户的不良嗜好和高风险投资行为,并根据结果调整对客户的信用评价。
6.户籍关系。在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流动很强的今天,单纯依赖户籍关系来控制借款人风险,显然不是明智的做法。很多优质的客户往往是掌握有重要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外地商人,如果简单以户籍关系来决策,就会失去这些优质客户。对非本地户籍人口的把握,主要是看企业主事业的重心和生活的重心是否在当地,如果企业主事业和生活的重心都在当地,就是优质客户。
在指标设计中,客户在本地经商的时间长短就是判断客户事业重心的重要指标,相似的指标还有:客户是否在当地购置营业场所或工业土地,客户在当地的大型机器设备占比,客户主要上下游关系在当地的比重,等等。客户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在当地生活是判断客户生活重心是否在当地的重要指标,类似的指标还有:客户子女是否在本地上学或是就业,客户配偶是否是当地人,客户是否在当地购置居住用房,客户在当地有无其他亲朋好友,等等。
7.客户的社会声望。当借款人客户从小到大逐渐壮大起来的时候,他们会非常重视社会声望的积累,这不仅是一种事业的成就感,也是个人心理的一种满足与享受,也是很多优秀企业家追求社会贡献的结果,客户社会声望是判断社会信誉度的重要参照指标。
在指标设计中,客户是否是全国、省级和地市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客户是否是全国、省级或地市优秀企业家,客户在“希望工程”、社会慈善基金的捐款情况,企业家协会、等外部主体对客户的评价,客户是否拖欠各级员工工资,是否污染环境等,都是重要的显示客户社会声望的指标,客户的社会声望评价越高,也越应该获得相应的信贷支持,这一点无论是从资金的安全性,还是从社会贡献角度考虑,都是科学合理的。
(二)企业经营信息
1.客户的经营经验。经营经验显然是非常重要的考察角度,只有长期从事本行业经营,经历过完整行业周期的业主才能够正确理解行业生意模式的内涵,同时具备应对风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借款人经营经验的把握可以通过外调评价的形式获得,也可以通过面谈的形式获得。
在指标设计中,客户从事本行业经营的时间、客户企业注册的时间、与客户实际控制人面谈的感受、利益相关人的评价、上下游关系企业控制人的评价,等等,都是判断客户经营经验和能力的主要指标。
2.客户企业的历史沿革。对客户企业历史沿革的分析,是判断企业经营稳定性和成长性的重要内容,从客户企业的历史沿革中,有经验的信贷人员可以把握客户企业资产积累的过程、主营业务的发展情况、客户企业可能出现的变化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因此可以将客户企业发展的历程分为四类考虑:
技术优势型企业。这类企业在成长初期往往是依赖企业主个人的专利成果、专有技术、知识产权而发展起来,往往长期占有技术的垄断性优势,可替代性较弱,市场垄断的程度较高,这样的企业理应成为优质的贷款对象。
家族背景型企业。家族背景,往往是民营企业的常态。家族企业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考察:好的方面,家族企业往往利用家族的血脉纽带,相互资金支持,相互信息传递,相互平台提供,这样的企业往往能够应对较大的经营风险。在指标设计中,企业最近三年实际控制人是否发生变更,变更原因是什么,企业的主营业务最近三年内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结果怎样,企业管理团队是否稳定,企业治理结构是否完善,等等,都是洞悉企业家族背景优劣势的重要指标。
社会关系型企业。企业发展离不开外部因素的支持,社会关系是企业主经营企业重要的资源要素,良好的社会关系对于业务的开拓、品牌的推广、渠道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考察企业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但是关系渠道不能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关系消失,企业的发展将丧失最主要的基础,进而进入萎缩甚至消失的窘境。这是社会关系型企业最致命的弱点。
在指标设计中,信贷人员可以通过调查企业发展历史发现企业是否为社会关系型企业,也可以通过前两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前两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企业实际控制人个人履历等指标,来作出判断。一般来说,社会关系型企业对实际控制人社会资源的依赖很强,无论上述采购占比还是销售收入占比的集中度都很高。
商机发现型企业。从风险角度考虑,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行业和企业,理应是成熟度较高、需求较为稳定的行业和产品较为成熟、市场占有率高、销售较为稳定、品牌优势较强的成熟企业,新行业、新产品、新企业,由于其商业模式还不清晰,产业链还不完整,市场需求还不稳定,品牌还未为大众所接受,理应在信贷业务上采取慎入的态度。支持这些新兴行业和企业发展应该是政府财政资金或是风险投资资金,而不应是风险容忍度较低,以盈利作为持续发展基础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是必需的,特别是企业信贷业务,创新是推动业务发展的不竭动力,但是过度的创新,在看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介入新兴行业、新兴企业,扶持不成熟的产品,这种“创新”存在高风险,是应该回避的。
在指标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产品市场占有率、有关机构对产品品牌的评价、行业成熟度、产品成熟度、企业经营的时间等指标,来判断创新的风险。
3.客户经营记录。企业贷款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严重。但是,企业的经营是不可能不留下经营痕迹的,再高的假账高手,也不能按照严格的逻辑伪造所有的信息,信贷人员可以通过深入企业现场作业的模式,对企业的账本、原始凭证、单据、银行对账单和报表等信息进行查验,进而洞悉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企业的资料是分类别的,有财务资料、生产记录资料、库存管理资料、购销往来资料、投入产出资料等,尽管企业有可能在某一类别资料中造假,但是生产、销售、物流、管理等方方面面的资料相互之间是有逻辑印证关系的,通过印证关系的核对,往往能够发现企业的真实情况。企业经营记录的核对,往往就是交叉检验技术的核心。
4.客户的前期投入。生意是借款人的事业平台,也是其个人成就的积累。借款人对生意的前期投入,往往能够揭示借款人对事业的专注程度,银行贷款是用来支持企业主营业务发展的,最重要的还款来源也应该是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而不应该是其他。贷款资金不应该拿来投入固定资产而是应该投入流动资金,在流动资金贷款中,前期的铺底流动资金也不应该是银行贷款的主流,最安全的应该是补充流动资金。客户的前期投入,往往用来购置土地、添加固定资产,或是作为铺底流动资金,如果客户有比较大的前期投入,往往显示出银行资金将被用来作为补充流动资金,是相对安全的投放模式。
(三)企业管理信息
1.企业周期阶段。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与企业的现金流量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现金流量稳定且充沛,是银行贷款重点投放的企业。对处于初创期的企业,银行贷款不宜介入,最适合的资本介入是创业投资资本,因为这些资本的本性是“高盈利、高风险”。对处于成长期的企业,银行资金进入要非常审慎,因为这一阶段的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往往会诱导银行资本的介入,但是这一阶段的企业往往商业模式并没有清晰,产业链的搭建也没有完备,市场对其接受程度也有待观察。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往往是产能严重过剩,这些企业的现金流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甚至企业所处行业都已经“日薄西山”,对于这样的企业,银行资金只能选择退出。
在指标设计上,企业连续三年的销售额增长情况、企业连续三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增长情况、企业连续三年的市场占有率情况、企业连续三年的成本收入比情况、企业连续三年的经营费用与销售收入比情况,等等,都是把握企业生命周期特征的重要指标。
2.企业管理方式和实际控制人情况。企业中绝大多数属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非常复杂,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如果不能够引进职业经理人队伍负责企业的具体运作,企业的成长性就会十分有限。现实中,对民营企业主的实际访谈往往是信贷人员获取企业真实信息的重要手段,但是一些民营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与营业执照上的法人代表可能并不是一个人,法人代表是幌子,实际控制人往往在幕后,所以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实际控制人的情况就是非常重要的信贷调查内容。
在指标设计上,要明确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身份证号码,明确企业的法人代表及其身份证号码,明确企业主要股东的法人代表及其身份证号码,这些指标都是非常有用而且重要的。
3.企业的市场地位。任何一个行业都有龙头企业的,龙头企业往往具有较大的资产规模、较强的品牌优势、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为忠实的客户群体,这就是企业市场地位的标志。银行信贷资金当然应该支持市场地位高的企业,这是种安全的做法。
4.企业的雇员外调。最了解企业的是企业主,其次应该是亲身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的企业各级员工,给企业贷款所缺乏的“软信息”往往可以通过对企业员工的访谈来获得。企业员工群体数量很大,每个人都能从自己亲身感受的一面来向客户经理提供有用的信贷调查信息。员工对企业的诉求与老板不同,员工对老板的抱怨往往是了解企业真实一面的重要渠道。
在指标设计中,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打分、企业员工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看法、企业员工用工情况、企业员工的流动率、企业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实度、企业主是否经常拖欠员工工资、企业销售人员对企业销售和市场前景的看法,等等,都是反映企业真实信息的重要内容。
5.企业的上游供应商情况。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情况对于了解企业的真实信息很有益处,一是可以通过连续数年原材料的采购情况,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产出和销售额信息;二是可以通过借款人是否建立长期稳定的采购渠道,了解其产能扩张的潜力;三是可以通过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合作历史考察,辨析企业的诚信状况。其实银行资金和原材料一样,也是一种生产要素,银行也是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企业在以往历史上与供应商的合作是否愉快,其实就是未来与银行能否长期合作的基础。
在设计指标中,企业主要的供应商是谁、合作历史怎样、赊购条件是什么、供应商的数量是多还是少、各个供应商的采购占比情况、供应商的地域分布是否广泛、供应商的市场地位怎样、供应商企业的规模、供应商企业的性质、企业是否与有实力的供应商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等等,都是重要的信息。
6.企业的下游客户情况。所谓企业的下游客户,就是代理企业销售产品,或是直接使用产品,使实物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企业客户。数量庞大、地域分布广泛的客户群体,使得企业能否在长期内保持稳定的销售和快速的扩张,而不为“一时一地”的经济波动所严重影响。企业客户的市场地位是否是优质名牌企业,表明了企业产品被接受的程度,表明了产品的市场基础,越是名牌大企业所采购企业的产品,越是说明其竞争实力强。企业给予下游客户的赊销情况怎样,反映了借款企业的市场地位,也反映了借款企业权责发生之下,现金流量充足的程度。
在指标设计中,客户的数量多少、地域分布是否广泛、(单)户集中度怎样、前三位大户集中情况怎样、企业给予下游客户的赊销内容是什么、下游客户企业性质怎样、是否是大型名牌企业、是否是世界500强企业,等等,都是重要的“软信息”指标。
(四)行业发展信息
行业发展信息也就是贷前的行业分析,是银监会要求的重要贷款调查信息,这是因为企业都是在某一行业中经营的,除了自身独有的特征之外,企业更多的是共有的行业特征、行业是有其固定盈利模式的,任何一家企业都是按照这一盈利模式发展的。行业是有自身独特的财务指标特征的,如房地产类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高于一般的工业制造类企业,而零售业的周转率指标要显著优于房地产类企业,等等。行业发展是有周期规律的,行业发展有繁荣也有萧条,有高潮也有低谷,而行业内的企业发展中也会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完全反周期的企业几乎是看不到的,所以对行业的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把握行业内企业的发展规律与特征。这就是行业分析在信贷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所在。行业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1.成本结构。各种行业有特殊的成本结构。客户的行业成本结构对行业风险、利润和业内公司间的竞争有重大影响。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如果一家公司的固定成本比例比变动成本高,说明它经营杠杆高,那么,其生产能力的高产量比低产量更能盈利。如果一家公司的变动成本比例比固定成本高,说明它经营杠杆低,在产量下降时这类公司就有优势,因为它能很容易地降低变动成本。如果一个行业的经营杠杆高,随着产量的增长,平均生产成本通常降低。生产能力的初始成本(如研发和生产设备投入)将分摊到大量的产品中,产生规模经济。经营杠杆和规模经济将影响一个行业和单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将在业务量上激烈竞争,因为销售上升,平均成本下降,成本低的公司比成本高的公司有竞争优势。假定所有其他风险相同,当销售量波动且难以预测时,经营杠杆高的公司比经营杠杆低的公司更危险。
2.行业成熟度。行业发展会经历三个主要阶段,即新生、成熟和衰退。新生行业成长迅速,市场增长率每年可达到20%至100%,似乎每天都会变化;成熟行业成长较缓,市场增长率可能每年超过15%,但不像新生行业那样爆炸式成长,产品和服务更标准化,新产品的开发速度不频繁;衰退行业市场需求逐渐萎缩。我们可以根据行业销售的增长率、新公司进入和原有公司关闭、离开行业的比率推断出公司所属行业处在哪个阶段。在给处于不同行业阶段的公司贷款时,成熟行业风险最低,新生行业和衰退行业风险较高。成熟行业由于存续足够长、有良好的业绩记录,产品已标准化,行业格局基本明朗,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较少。
3.业务周期性。业务周期是指行业受经济定期起伏影响而形成的波动。不同行业对经济波动的反应不同,有的正相关,有的则反之,如汽车修理和配件业,在经济衰退期,人们倾向于修理汽车而不是买新车。有些行业周期性不明显,如食品业等必需品行业,其业务不受繁荣、衰退的影响。当查看借款人的行业时,必须要弄清楚其周期性程度、行业的销售和利润与经济的升降相关程度、波动幅度等问题。行业波动幅度越大,银行的风险越高。风险最小的行业是那些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的行业。风险最高的行业是那些处于衰退期的、对经济周期又比较敏感的行业。
4.盈利能力。维持公司的经营需要盈利能力。长期不盈利的公司将倒闭,因为费用将超过收入,以致公司的经济存活能力消失。整个行业也是如此。如果一个行业中多数公司由于费用超过收入而赔钱,行业的持续存活能力就有疑问。对银行的最大风险是一个普遍不盈利的行业。对银行的最小风险来自一个在繁荣时期和萧条时期都持续稳定盈利的行业。
5.依赖性。判断借款人的行业受其他行业的影响程度,需要分析借款人的行业和其依赖的行业。应从供给方面和需求方面考虑依赖关系。明显具有依赖性的行业存在于钢铁、玻璃、轮胎业,它们为汽车业供货。总之,借款人对一个或两个行业的依赖程度越大,贷款给该行业的风险越大。行业的供给线和客户群越分散,风险越小。
6.可替代程度。在考察对替代产品的脆弱性时,我们将既看整个行业,又看市场或行业的一部分。在一个行业产品与其替代品的价格差太大时,消费者通常将转向替代品,因此,替代产品在平时限制了利润,在繁荣时期减少了暴富。如果贷款给其产品很容易被替代的行业,风险将大于贷款给其产品没有替代品的行业。如果没有替代品,行业对成本价格差的控制更牢。
7.政府监管。政府监管有多种,诸如控制污染的监管、水质监管、产品质量或产品特征监管以及产品定价监管等。监管可能对一个行业有利,亦可使其在某一时期不可能盈利。在衡量行业风险时,尤其要关注正在构思中的监管是否会极大地改变行业的经济性。例如,一项要求所有燃煤、燃油电厂安装空气净化器的监管规定,将为电厂的所有者带来成本负担。保护自然环境的监管规定会影响许多行业。生产过程产生有毒废物的行业明显地处于风险程度表的最前列。借款人的行业受这些监管规定责任的影响程度是我们风险评价因素之一。
END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重庆百年纵横
关注我,欢迎一起交流学习!
劲爆-2022中级经济师干货经济基础-第二十二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第二十二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考情分析]
1、分值:3~6分
2、备考指导:本章节包括汇率制度、国际储备、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跨境使用四个部分的内容,重点掌握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注意区分,此外,掌握国际储备的构成及管理,需要注意国际货币体系和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特点。
3、考纲要求:
(1)理解汇率制度、国际储备,辨别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2)掌握汇率决定与变动、国际储备及其管理、国际货币体系、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要特点。
一、汇率制度
(一)汇率制度的含义与划分
1、汇率制度:指各国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固定汇率制度
1、定义:指各国货币受汇率评价的制约,市场汇率只能围绕
平价在很小的幅度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
2、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固定汇率制度:
(1)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特点:
①是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
②铸币平价是各国汇率的决定基础(货币都与黄金挂钩)。
③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外汇汇率始终在黄金输送点范围内波动)。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3.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
指没有汇率平价的制约,市场汇率随着外汇供求状况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从此进入浮动汇率制度时代。制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可以自行安排其汇率,形成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国际汇率体系。)
[经典真题]
1、[2021]关于国际金本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国际金本位存在的前提是各国政府对经济的自由放任
B、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黄金,可以对外支付
C、国际金本位是世界第一次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
D、铸币平价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是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在1880-1914年这一国际金本位的黄金时期,铸币平价是各国汇率的决定基础,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D错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是一种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二)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
决定一个国家汇率制度的因素主要有:
(1)经济开放程度
(2)经济规模
(3)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程度
(4)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
(5)相对的通货膨胀率。
[注]经济开放程度越高、经济规模越小、进出口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国家的国家,一般倾向于固定汇率制度。经济开放程度低、进出口商品多样化或地域分布分散化、同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密切、资本流出流入较为客观和频繁,或国内通货膨胀率与其他主要国家不一致的国家,倾向于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经典真题]
1、[2021]关于汇率制度决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进出口商品多元化,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密切,国内通胀率与其他主要国家不一致的国家,倾向于浮动汇率
B、进出口商品单一,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不密切,国内通胀率与其他主要国家一致的国家,倾向于浮动汇率
C、进出口商品单一,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密切,国内通胀率与其他主要国家不一致的国家,倾向于固定汇率
D、进出口商品多元化,资本流出流入频繁,国内通胀率与其他主要国家一致的国家,倾向于固定汇率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经济开放程度越高、经济规模越小、进出口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国家的国家,一般倾向于固定汇率。相反,经济开放程度低、进出口商品多样化或地域分布分散、同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密切、资本流动较为客观和频繁,或国内通货膨胀率与其他主要国家不一致的国家,则倾向于实行浮动汇率制。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
1、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我国公开宣布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浮动,但由于汇率变动幅度较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归类为传统的(或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安排。
2、2005年7月21日,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
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钉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3、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价实行一定程度的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开市之初公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中间价根据所有做法市商的报价加权平均来确定。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买卖价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市场交易中间价的5%的幅度内浮动欧元、日元、港元、英镑等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为+3%。
4、2010年6月19日,中国再次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回归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经典真题]
1、[2020]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基础是美元指数的涨跌
B、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对人民币汇价实行管理
C、目前我国实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D、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根据所有做市商的报价加权平均来确定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价实行一定程度的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开市之初公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中间价根据所有做市商的报价加权平均来确定。
二、国际储备
(一)国际储备的含义与构成
1、定义:指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币汇率和应付紧急支付等目的所持有的国际普遍接受的资产。
2、国际储备的构成
[经典真题]
1、[2021]储备资产包括()
A、货币性黄金
B、特别提款权
C、其他债权
D、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E、外汇
参考答案:ABDE
参考解析: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员方的国际储备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
(二)国际储备的作用
国际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地位的象征,同时也反映出该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能力。国际储备的作用:
(1)融通国际收支逆差,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2)干预外汇市场,从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3)国际储备是一国对外举债和偿债的根本保证。
(三)国际储备的管理
由于外汇储备占非黄金储备的95%以上,所以说,国际储备的管理实质上是外汇储备的管理。
1、总量管理
(1)一国应该全面衡量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与成本,保持合适的外汇储备规模。
(2)若一国外汇储备规模过低,不能满足其对外贸易以及其对外经济往来的需要,会引起国际支付危机,甚至是金融危机。
(3)若一国外汇储备过多,会增加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占用较多的基础货币,导致流动性过剩,给一国带来负面影响。
2、结构管理
(1)储备货币的比例安排:指确定各种储备货币在一国外汇储备额中各自所占的比重。
①各国在安排外汇储备结构时,应满足在一定风险的条件下获取尽可能高的预期收益率的原则。
②对于外汇储备,收益不确定的风险表现为一国当局将持有的储备资产转化为其他资产进行使用时面临购买力下降的可能性。
③为减少汇率风险,一国可以考虑设立与弥补赤字和干预市场所需要的货币保持一致的储备货币结构,另外可实行储备货币多样化。
(2)储备资产流动性结构的确定:
①一国应当在考虑流动性和盈利性的条件下确定储备资产流动性结构。
②一国应当拥有足够的一级储备来满足国际储备的交易性需求,剩下的储备资产可以在各种二级储备与高收益储备之间进行组合投资,以期在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条件下获取尽可能高的预期收益率。
3、积极管理
指在满足外汇储备资产所需要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以多余外汇储备单独成立专门的投资机构,拓展外汇储备投资渠道,延长外汇储备资产投资期限,以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水平。
(对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成为国际储备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国际储备投资战略更多地转向追求高收益的中长期投资。)
[经典真题]
1、[2021]关于国际储备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有()
A、外汇储备是对基础货币的替代
B、国际储备越多越好
C、二级储备与高收益率储备在组合投资中存在替代关系
D、取得合理收入等商业性原则纳入了官方储备的管理原则
E、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是放弃用储备购买商品和劳务的代价
参考答案:DE
参考解析:外汇储备是各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主要是银行存款和国库券等。A错误,外汇储备占非黄金储备的95%以上,所以,国际储备的管理实质上是外汇储备的管理。若一国外汇储备过多,会增加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占用较多的基础货币,导致流动性过剩,给一国带来负面影响。B错误。一国应当拥有足够的一级储备来满足国际储备的交易性需求,剩下的储备资产可以在各种二级储备与高收益储备之间进行组合投资,以期在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条件下获取尽可能高的预期收益率。C错误。管理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取得合理收入等商业性原则,也第一次进入了官方储备的管理原则,D正确。持有储备也要付出相应代价,这表现为在持有储备的过程中放弃了用储备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机会,即储备的机会成本,E正确。
2、[2021]关于储备货币的比例安排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应在满足一定风险的条件下,获取尽可能高的预期收益率
B、为减少汇率风险,要考虑弥补赤字和干预市场的需要
C、外汇储备收益的不确定风险是指储备货币转化为另一种储备资产的汇兑
D、要平衡银行存款与国库券的比例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对于外汇储备,收益不确定的风险表现为一国当局将持有的储备资产转化为其他资产进行使用时面临购买力下降的可能性(C错误)。
三、国际货币体系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
1、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通过国际惯例、协定和规章制度等,对国际货币关系所作的一系列安排。
2、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
(1)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2)确定汇率制度
(3)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二)国际货币体系变迁
A国际金本位制
1、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英国于1821年前后采用了金本位制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早采用该制度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金本位制的内容
(1)由铸币平价决定的汇率构成各国货币的中心汇率。
①在金本位制下,银行券代替黄金流通,可以自由兑换黄金,黄金和银行券都可以对外支付。
②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
(2)市场汇率受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为黄金输送点。
[注]: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入点,等于铸币平价加减运送黄金的运费。
3、国际金本位制的局限性
(1)在金本位体系下,本位货币是黄金,货币的供应量取决于黄金,进而价格水平与黄金的供应量相联系。
(2)由于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从而导致了国际金本位制丧失了存在的前提一各国政府对经济的自由放任。
[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国际金本位体系趋于瓦解,汇率稳定失去了基础。在1929-1933年大危机的冲击下,金本位制终告崩溃。
B布雷顿森林体系
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主要运行特征:
(1)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
①规定了双挂钩原则:美元按照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价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规定与美元的汇率,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
②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实际上美元充当了国际储备货币。
(2)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是人为的固定汇率制度,通过双挂钩原则确定各成员方货币的平价关系。
(3)国际收支的调节:
①短期失衡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信贷资金解决
②长期失衡通过调整汇率平价来解决。
3、缺陷
(1)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内在缺陷一特里芬难题,即维持对美元的信心和保证国际清偿力之间存在两难选择,决定了其崩溃的必然性。
(2)在经历多次美元危机和货币投机冲击之后,该体系于1973年3月彻底崩溃。
C牙买加体系
1、主要运行特征:
(1)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2)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浮动汇率体系
(3)国际收支的调节:
①经常账户失衡调节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金融市场融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节等方式进行。
②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节方式,一方面是向逆差国提供贷款另一方面还包括指导和监督逆差国和顺差国双方进行国际收支调节。
(牙买加体系对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显示了较强的适应性和弹性。但在运转中也暴露出许多缺陷,特别是频繁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
[经典真题]
1、[2021]关于国际金本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国际金本位存在的前提是各国政府对经济的自由放任
B、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黄金,可以对外支付
C、国际金本位是世界第一次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
D、铸币平价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是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在1880-1914年这一国际金本位的黄金时期,铸币平价是各国汇率的
决定基础,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D错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是一种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三)国际主要金融组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这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与世界贸易组织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大国际
经济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机构
A宗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机构。
(1)IMF的宗旨:
①促进国际货币领域的合作
②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
③促进汇率的稳定,保持成员方之间有秩序的汇率安排。
(2)职能:
①监督成员方及全球的经济、金融发展和政策,向成员方提供政策建议
②向有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方提供贷款,以支持其结构调整和改革政策
③向成员方政府和中央银行提供技术援助。
B资金来源
(1)份额:
①成员方缴纳的份额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的资金来源。
②份额是指成员方认缴的资本金,包括加入时认缴的和增资份额。
③最初份额的25%是以黄金或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缴纳,现在改为以特别提款权或主要国际货币缴纳,其余75%的份额以本币缴纳。
(2)借款:一般借款总安排和新借款安排。
C贷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贷款种类是不断演化的,以满足成员方的需要。
常用的贷款种类:
(1)备用安排:
①又称普通贷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基本、设立最早的一种贷款。
②为解决成员方暂时性国际收支困难而设立。
③备用安排的最高额度为成员方份额的125%,拨付期为12-18个月。
(2)中期贷款:解决成员方结构性缺陷导致的严重国际收支问题。
(3)减贫与增长贷款:是低息贷款,用于帮助面临长期国际收支问题的最贫困成员方而设立的。
(4)其他贷款还有补充储备贷款、应急信贷额度、紧急援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特点:
①贷款主要帮助其成员方解决国际收支问题
②贷款是有政策条件的
③贷款是临时性的。
[经典真题]
1、[2021]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发放的贷款利率优惠被称为软贷款
B、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发展委员会的决议往往就是其理事会的决议
C、宗旨是对生产投资提供便利,促进私人对外投资
D、成员对认缴资本金的20%以主要国际货币和SDR缴纳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国际开发协会所发放的优惠利率贷款被称为软贷款。
(A错误)
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发展委员会是部长级委员会,成员大都来自世界上主要国家,其决议往往最后就是理事会的决议。(B正确)
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对生产性投资提供便利,促进私人对外贷款和投资等。(C错误)成员方缴纳的份额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资金来源。份额是指成员方认缴的资本金,包括加入时认缴的和增资份额。最初份额的25%是以黄金或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缴纳,现在改为以特别提款权或主要国际货币缴纳,其余75%的份额仍以本币缴纳。(D错误)
2、世界银行集团
世界银行集团包括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等机构。
3、国际清算银行
(1)宗旨:促进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为国际金融活动提供额外的便利,并在国际清算中充当受托人或代理人。
(2)组织结构
①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建立,其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
②股东大会每年举行一次,与会者为各国中央银行的代表。
(3)职能与业务
①为会员国央行管理国际储备资产、开办多种银行业务
②相当大一部分业务是将资金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活动,如购买高质量银行股票或政府短期债券。
[经典真题]
1、[2021]关于国际清算银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国际清算银行的股票在金融市场上交易
B、国际清算银行发起建立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
C、国际清算银行协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D、国际清算银行为会员国中央银行管理国际储备资产,开办多种银行业务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协定是1944年7月在美国召开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所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的总称。故C错误。
2、[2021]关于世界银行贷款的说法,错误的有()
A、联合贷款是主要方式
B、贷款以中短期为主
C、通常对资助项目只提供货物和服务所需要的外汇部分
D、世界银行贷款利率一般不低于市场利率,被称为硬贷款
E、贷款实行固定利率
参考答案:ABDE
参考解析:世界银行的贷款分为项目贷款、非项目贷款、部门贷款、联合贷款和第三窗口贷款等几种类型,其中项目贷款是世界银行贷款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A错误)。
世界银行的贷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贷款期限较长,一般为数年,最长可达30年,宽限期为5年(B错误)。②贷款实行浮动利率,随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定期调整,但一般低于市场利率(DE错误)。③世界银行通常对其资助的项目只提供货物和服务所需要的外汇部分,约占项目总额的30%~40%,个别项目可达50%(C正确)。④贷款程序严密,审批时间较长。借款国从提出项目到最终同世界银行签订贷款协议获得资金,一般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
由于贷款条件严格,贷款利率相对较高世界银行的贷款被称为硬贷款。国际开发协会所发放的优惠利率贷款则被称为软贷款。
四、人民币跨境使用
(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概念
跨境人民币业务,是指居民(境内机构、境内个人)和非居民(境外机构、境外个人)之间以人民币开展的或用人民币结算的各类跨境业务。
(二)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类型
[经典真题]
1、[2021]关于跨境人民币证券投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的人民币债券称为“点心债’
B、跨国企业可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C、境内机构在境外发行的人民币债券称为“熊猫债”
D、境内企业不可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跨境人民币证券投融资:
(1)境内机构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200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第二十二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政策性银行和境内商业银行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香港市场将这些人民币债券称为“点心债”(AD错误,B正确)。目前,海外金融机构、跨国企业和跨国组织均可参与到香港特别行政区人民币债券发行主体中,境内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上市企业也可以在香港市场融资发债。
(2)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目前,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也称为“熊猫债”)的境外机构主要为国际开发机构。(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