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轻松筹贷款

本文目录

首付贷身披信用贷“马甲”重出江湖:每人可筹200万

尽管监管严控,首付贷还是在信用贷“马甲”的掩护下重出江湖。

近期,多个自称是银行下属贷款机构(实为贷款服务公司)的客服人员通过电话等方式“推销”其贷款产品引起了《证券日报》记者的注意。其中,更有推销人员直接向记者发送了“房产首付贷再现江湖!”的推介图片。

据相关客服人员介绍,每位申请人通过多家银行组合的贷款设计,累计可获批约200万元的信用贷款。同时,有贷款服务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客户突然有几百万元的资金需求,十个有九个都是为了买房,我们的服务是让客户轻松筹到买房首付”。

贷款服务公司

密集电话推销

“您好,我们是**银行下属贷款机构,请问您最近有贷款需求吗,月息五厘的信用贷款考不考虑?”

“您好,我们是**银行下属贷款机构,不上征信、随借随还、先息后本的信用贷款需要吗?利率北京地区最低。”

“您好,我们是**银行下属贷款机构,从后台查询到您最近申请了一笔信用贷款,请问还有资金需求吗?征信查询不严格,我们提供贷款发票,有时间了解一下吗?”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上述“推销”均为贷款服务公司的统一话术。而“**银行”的表述其实是这些公司近期主推该行产品,客户既可以选择其主推的产品,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挑选贷款银行,由贷款服务公司匹配贷款方案,贷款服务公司则收取贷款金额1%-6%不等的服务费。

值得一提的是,这类信用贷的申请门槛并不高。《证券日报》记者联系了多个贷款服务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的最重要的要求是“北京地区有正式工作,连续缴纳一年及以上社保”,在买房一族中,这个要求约等于没有门槛。当然,贷款人资质越好,其累计能够获批的额度越大。

某个宣称“客户征信不好也可以批贷”的贷款服务公司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般我们公司收取1%的服务费,服务包括制定贷款计划、银行对接、提供贷款发票等。不过,如果贷款人工作不满一年、没有社保、两年内有逾期记录或者有其他资质不好的问题,我公司虽然可以解决,但收取的服务费会更高,通常为3%-5%不等。”

而对于贷款资金的用途,多个客服人员表示:“我们的客户多数都是买房凑首付的,我们公司和多个银行都有合作,面签时您如果不主动告知贷款用途是买房,银行工作人员一般不会问您。”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这类信用贷款每笔额度通常为30万元,最高不超过50万元,年利率在4.56%-10%不等,还款方式较为灵活,有等额本息,还有先息后本,有的还不用上征信。申请简单,有的银行仅需要提供身份证和公积金卡,材料齐全可以做到“秒批贷”。

夫妻二人最高可获批

“首付贷”400万元

不久前,在北京工作的王先生为买房凑首付,通过某贷款服务公司在3家商业银行共计申请了90万元的信用贷款。

王先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贷款服务公司给他的“剧本”里,这笔贷款将用于房屋装修,如果后期银行需要,“贷款服务公司”还会提供装修发票等相关资料。在“贷款服务公司”的帮助下,王先生顺利通过面签。其中,有一家银行前往王先生的工作单位对申请表上工作信息进行了核实,另外两家公司则仅是在面签时核实了相关书面资料。面签通过后,王先生通过手机银行APP进行额度启用就完成了整个贷款流程。

据王先生介绍,他选择的3家银行各自批贷30万元,均为“先息后本”,不提款不产生利息。其中,有2家银行贷款期限为3年,每年为一个周期,3年循环额度,年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50%(6.525%);还有1家银行贷款期限为1年,月利率为0.515%。这3笔信用贷款按照贷款金额的1.5%收取服务费,合计13500元。

王先生表示,其去做面签时,有贷款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陪同,有一家银行工作人员更是直接询问王先生,“您是买房凑首付吧,告诉我一下具体的时间节点,我算一下我们银行什么时候查征信、什么时候批贷就不会影响您申请按揭贷款”。还有一家银行本来已经通知王先生,其公积金缴存单位不符合银行要求,批贷失败,但是经过贷款服务公司和银行的几天沟通,最终银行还是顺利批贷。

王先生还表示:“信用贷用来买房是公开的秘密,在我加入的多个贷款群里,群主(一般为贷款服务公司工作人员甚至是银行员工)每个月都会发布近期的银行政策,以及信用贷开始操作的时间。例如,上个月末,有个群主通知9月份需要凑首付的贷款人需要在7月份查询征信,避免8月份征信查询次数太多影响按揭贷款。”

通过王先生的介绍,《证券日报》记者也加入了不少信用贷款群,并联系到了部分群主。当本报记者询问,“近期监管力度很大,这类贷款用于买房会不会有风险”时,有贷款服务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贷款的去向问题,银行监控起来有一定难度,买房人在手机银行APP提款后直接取走现金就可以切段资金流向来规避监管。我们也会经常提醒客户‘一定不要转账’。”

上述工作人员还告诉本报记者:“每个客户最多大概可以获批200万元信用贷款,夫妻双方加起来能达到400万元。我们能帮客户申请成功的主要办法是打时间差。”

他给本报记者举了个例子:“每笔贷款银行都要查询申请人的征信记录,在征信良好的前提下,各银行对于短时间内查询征信次数不同的客户批贷率也不同。比如,A银行只能接受近期没有征信查询记录的申请者,B银行可以接受近期查询过一次征信的申请者,C银行可以接受近期查询过二次征信的申请者,D银行没有限制。那么我们申请信用贷款的先后顺序则为A-B-C-D。而这些信息通常是变化的,如果需要的资金量较大,个人申请很难成功。我们一般根据各银行近期的贷款政策、年利率以及客户需要的资金量匹配银行,不浪费每次征信查询,保证每次查询都有一笔贷款通过,确保万无一失。”

当《证券日报》询问“贷这么多笔信用贷,会不会影响按揭贷款”时,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还是依靠打时间差。一方面,我们会告诉客户按揭贷款面签时如果被问到‘为什么频繁查征信’要回答‘不太清楚,估计是使用手机银行时误操作’;另一方面,现在买房一般在签购房合同时交定金,过户前一天交齐首付款,过户前还有网签、面签、批贷、复审、缴税、预约过户等步骤,可以选择在面签之前申请信用贷,复审过后将信用贷提款,这样既不耽误交首付款,又不影响按揭贷款批贷。”

多家银行

因贷款违规流入楼市被罚

7月20日,银保监会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处罚银行业金融机构798家、罚没14.3亿元;处罚责任人962人,其中罚款3026万元,取消175人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银行业从业及高管任职资格。具体到业务来看,信贷、票据等业务成为违规被罚的重灾区。具体到信贷业务违规的类别来看,包括贷款的“三查”(贷前审查、贷时审批以及贷后检查)不严、违规发放贷款、贷转存虚增存款等,其中,众多银行因贷款违规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被罚。

银监会在《2018年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工作要点》中将违反房地产行业政策作为整治工作要点之一,包括发放首付不合规的个人住房贷款;以充当筹资渠道或放款通道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为各类机构发放首付贷等行为提供便利;综合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信用卡头卡等资金用于购房等均被作为重点查处。

本文源自证券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j..)

轻松互助关停一年半,余额至今未退还

澎湃新闻记者段彦超实习生乔晓亮

近日,广东的张先生向澎湃新闻投诉,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轻松筹”)旗下网络互助平台轻松互助已经关停一年半,但他账户内的200元左右余额,至今未退还。

9月16日,澎湃新闻介入后,轻松筹客服致电张先生,称最后一次均摊“还没有完成”。张先生质疑,既然这一年半还在均摊,为何再未公示受救助会员和均摊情况?“

其他互助平台关停时,鲜见这样的情况。此事涉及千万会员,如果轻松筹不给一个说法,它还值得信任吗?”张先生说。

澎湃新闻了解到,类似情况不止张先生这一例。截至发稿,轻松筹未回复澎湃新闻的采访请求。

北京市京哲律师事务所温爱律师呼吁,监管部门应要求轻松筹对轻松互助关停后的运营、互助赔付情况及涉诉处理结果公示给每一位用户,让每一位捐赠者实现自己的知情权,以不辜负每一份慈善精神。

张先生参与轻松互助后,将7位亲人也都添加进了自己的账户并充值。

平台关停一年半,余额至今未退还

轻松互助是轻松筹于2016年4月上线的大病互助平台,以“一人患病,众人均摊”为原则,为患病会员提供服务。

最初,张先生只是自己注册成为轻松互助会员,后来发现花费金额不大,想给家人多一份保障,就将妻子、孩子、父母、弟弟和弟媳都添加了进去。因为年龄不同,他们参加的分别是老年大病互助行动、中青年大病互助行动和少儿大病互助行动。

张先生分别向他添加的亲人名下充值,用作均摊扣款。“如果里面没钱,一旦得大病,就无法申请互助金。”

2020年9月8日,银保监会打非局发文《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明确将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定义为非持牌经营的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并提出坚持对所有保险活动实行严格准入、持牌经营,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商业保险活动。

2021年初,陆续有大病互助平台宣布关停。

2021年3月24日,轻松互助宣布当日18时正式关停。“关停后,对关停前符合互助条件的会员,我们将核定合理的互助金额进行最后一次均摊,此次均摊后的用户余额将退款至用户的微信钱包(7个工作日内),同时所有会员健康服务权益继续保留。对于2021年3月24日前,以及关停日后7天内不幸确诊大病的会员,并在2021年3月31日前提交救助申请的会员,轻松互助计划将提供合理的互助金妥善救助。”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21年3月22日,轻松互助平台的参与人数高达1735万人。

张先生介绍,轻松互助关停时,他和7名亲人名下还有300元左右余额(待均摊费)。他提供的截图显示,宣布关停五六天后,张先生收到轻松筹多笔退款,合计近百元。

后来,张先生发现,公众号“轻松会员中心”无法再查询余额。客服告知可以通过小程序查询。2021年6月6日,张先生查询并进行了截图。截图显示,他和亲人名下还有近200元余额。截图显示,张先生“已经参加轻松互助1125天,帮助了8436人”。

张先生介绍,轻松互助宣布关停后六七天,他收到仅100元退款,但剩余200元余额至今未退。

再后来,张先生发现,小程序也被关闭。

咨询截图显示,轻松筹客服表示,在救助完最后一名用户之后,如果还有剩余,会把剩余金额原路退回。

“每次问都是这样。关停已经一年半了,至今余额不退,也给不出合理解释。”2022年9月15日,张先生向澎湃新闻说。

9月16日,在澎湃新闻介入后,轻松筹客服致电张先生,称张先生向第三方(媒体)投诉,需要他的身份证号,以查询相关情况。

客服表示,最后一次均摊“还没有完成”。其表示,关停后就没有申请互助入口了,但有关停前申请互助的会员做康复治疗,需要180天才能拿到鉴定报告,然后完成均摊。张先生询问,如今早已超过180天。客服称,是“出院后180天”。

张先生质疑,以往的分摊,都是在一个月内完成。轻松互助关停已一年半,一直没再公示分摊情况,却一直以还有未分摊的理由,私自截留用户余额。最后一期公示显示还有1700多万会员,即使每个人10元,也是很大一笔金额。“其他平台关停时,鲜见这样的情况。如果轻松筹不给一个说法,它还值得信任吗?”他说。

律师:平台应满足所有用户知情权

澎湃新闻注意到,轻松互助关停后,除会员退费问题,还存在会员救助金问题。据公开报道,有最后一批申请救助金的家庭,因平台关停,只能申领到部分救助金。还有在关停前已经申请救助金的家庭,没得到全额救助,只能获得一次救助金。

澎湃新闻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到,轻松互助关停后,有多起会员诉轻松筹服务合同纠纷案,被法院以仲裁条款为由驳回。

9月23日,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分析,许多网络互助平台在格式条款中,会约定产生争议提交其所指定的仲裁委员会裁决,从而排除法院的管辖权,可能出于以下考虑:首先,大多数仲裁机构收费往往是法院诉讼费的好几倍,会令不少有意向维权者望而却步。其次,仲裁庭没有类似于法院一样的调查取证权限,有些需要向第三方取得的证据仲裁庭难以直接获取,给申请人举证带来难度。第三,仲裁裁决具有保密性。就算单个案件败诉,结果不对外公开,难以对互助平台产生社会不利影响。

轻松互助的用户协议显示:“鉴于网络服务的特殊性,平台有权在无需通知您的情况下根据平台的整体情况或相关规范规则等,随时变更、中止或终止部分或全部的服务。您同意如本协议因为任何原因终止,对于您账号中的全部数据或您因使用平台服务而存储在本平台服务器中的数据等任何信息,平台可将该等信息保留或删除,包括服务终止前您尚未完成的数据。”

王德怡认为,此类条款排除了用户的知情权,显属加重用户负担、排除用户权利的霸王条款,应属无效、不公平条款。

他指出,互助平台没有直接的监管,规则由平台自行制定,从用户协议看,平台没有设定相应完善的退出机制。关停后,用户无法查询余额,平台未及时公示分摊情况,也未根据自身公告及时返还用户余额,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侵害了用户们的知情权。

张先生质疑,一年半了,轻松互助一直未公示救助会员信息和均摊情况。“要是余额确实去救助会员了,我倒不想追问了,但不想被稀里糊涂截留。”

北京市京哲律师事务所官网2022年1月发布的文章显示,2020年8月,魏先生的女儿被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魏先生申请,轻松互助支付了42121元互助金。小朋友的病需持续治疗,但在轻松互助关停后,后者拒绝了魏先生提交的互助金支付申请。经该所律师代理,2022年1月7日,北京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委托人的申请基本都得到支持,并裁决轻松筹负担律师费及仲裁费用。

代理该案的温爱律师向澎湃新闻指出,在互助金申请过程中,申请人填写的《大病互助申请书》存在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的情形。当用户不幸发生需要救助事项,需要平台支付互助金时,平台会要求申请人按照其提供的格式条款填写《大病互助申请书》。而该申请书中“互助报销申请”规则及可申请互助金额均是预先拟定、重复使用且非经协商的格式条款,在申请书填写时平台方更是没有尽到合理提示和说明义务。申请书中“可申请互助金额计算方式”也直接将一次性支付方式改为了报销式支付。这些条款明显加重了申请人责任、限制了申请人主要权利。其次,互助平台关停后,申请人有权要求平台继续支付互助金,平台应依约支付互助金。由关停公告可知,平台已经对符合互助条件的会员理赔做出了预算安排,具备支付能力。

温爱律师认为,轻松互助关停后,剩余互助金额具体数额、用途、继续赔付标准以及互助金额产生的利息收益,平台应本着对每一位会员负责的态度,公告相关信息。

王德怡律师表示,单个轻松互助用户维权成本较高,可能得不偿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类一方人数众多的问题,未来可以考虑引进代表人诉讼制度和惩罚性赔偿制度,降低维权成本。

温爱律师呼吁,监管部门应要求轻松筹对轻松互助关停后的运营、互助赔付情况及涉诉处理结果公示给每一位用户,让每一位捐赠者实现自己的知情权,以不辜负每一份慈善精神。

9月16日,轻松筹客服确认澎湃新闻记者身份后,提供了新闻部门的邮箱。9月19日,澎湃新闻向轻松筹方面发去采访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本期资深编辑邢潭

警惕首付贷换“马甲”

来源:经济日报

有些买房者通过多家银行组合设计,累计可获批约200万元信用贷款

要控制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杠杆率,防止金融风险过度集聚于房地产市场,首付贷“马甲”漏洞要坚决堵住

个人贷款买房是需要支付首付款的。可是房子价格太高,个人凑不齐首付款怎么办?一些金融机构针对这一市场需求推出“首付贷”。无疑“首付贷”增加了金融风险,扰乱了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是监管部门禁止的。但是,市场中仍有金融机构通过个人消费贷、个人信用贷等方式,让首付贷换了“马甲”重现市场。

在具体业务中,贷款申请人通过多家银行组合的贷款设计,累计可获批约200万元的信用贷款。有贷款服务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客户突然有几百万元的资金需求,十个有九个都是为了买房,我们的服务是让客户轻松筹到买房首付。每个客户最多大概可以获批200万元信用贷款,夫妻双方加起来能达到400万元。我们能帮客户申请成功的主要办法是打时间差。现在买房一般在签购房合同时交定金,过户前一天交齐首付款,过户前还有网签、面签、批贷、复审、缴税、预约过户等步骤,可以选择在面签之前申请信用贷,复审过后将信用贷提款,这样既不耽误交首付款,又不影响按揭贷款批贷”。

针对首付贷换“马甲”重现市场现象,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认为,个人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放大居民部门杠杆,影响房地产调控效果,应坚决堵住漏洞。“对于消费贷款,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应适当控制发放年限,比如控制在5年以下,并要求客户提供消费用途证明。对30万元以上的个人消费贷款,应执行‘受托支付’规定,将贷款资金支付到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减少被挪用的风险。关注消费贷款进入楼市不能只盯着商业银行,各类贷款中介机构、P2P网贷平台对资金流向没有监控,进入楼市的比例可能更高。要加大对各类非法贷款组织的清理和整顿,特别是对其提供的借贷业务,在借贷用途、资金流向等方面加强监测,并依法予以打击。”董希淼说。他还认为,对于居民个人而言,应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合理借贷,控制杠杆。一般而言,每月还贷支出应控制在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下,最好不要超过三分之一。

数据显示,房贷已经成为国内银行业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房贷款占到银行业贷款总额的40%以上,集中度如此之高使房地产泡沫不断聚集,给金融体系带来了风险隐患。针对风险隐患,银监会在《2018年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工作要点》中将违反房地产行业政策作为整治工作要点之一,包括发放首付不合规的个人住房贷款;以充当筹资渠道或放款通道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为各类机构发放首付贷等行为提供便利;综合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信用卡头卡等资金用于购房等均被作为重点查处。

金融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控风险。要控制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杠杆率,防止金融风险过度集聚于房地产市场。首付贷“马甲”漏洞要坚决堵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