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金融贷款中介

本文目录

贷款电话频骚扰 信贷中介猫腻多

“我是某某银行的信贷部工作人员,我们系统显示您有一笔信用贷款,授信给到您这边使用,您最近有资金需求吗……”

这些话术,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最近一段时间,类似的“贷款业务”电话越来越多,而且对方都自称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甚至声称贷款可以用于与房子有关的用途,但这当中到底又有多少猫腻?

信贷中介的生意不纯粹

“我们要不是这么介绍自己,一般就会被直接挂掉电话。”小林曾是一名金融公司的信贷中介经理,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打电话给陌生客户推销各种贷款,“信贷中介进行推销其实很正常,但跟以前不同的是,现在我们接通电话后的自我介绍,都会说自己是某某银行的客户经理,还会随便编一个工号,这样才容易得到对方的信任。”

证券时报记者对几个号称是银行客户经理的来电进行调查,发现电话号码“五花八门”,既有座机号码也有网路电话,在其中一通显示连云港的来电中,对方表示自己是深圳建设银行某支行渠道部的陈经理,可以提供一笔年化利率低至3.55%的信用贷,如果额度不够用还可以用深圳的房子作为抵押,额度可以提升至200万元,当然还有经营贷和消费贷等其他贷款,利率视客户具体资质而定。随后,这位陈经理便开始询问记者关于贷款的用途、工作收入水平以及房产的具体情况。

不过,当记者质疑这些资料仅仅在线上处理会不会存在风险,提出能否到现场进行业务咨询和办理业务之时,对方却显得有些犹豫。“审核资料以及出方案一般前期会在线上处理,处理好之后回到银行柜台面签,这也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当记者再三要求前往现场递交资料,这位陈经理却不断推脱,而且声称客户的电话号码是通过“大数据”获得。记者随后向建设银行官方客服以及相关支行进行咨询,银行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这位陈经理并不是银行的员工,银行的信贷经理不会主动联系陌生的客户。

“这就是现在信贷中介的另一个套路,先用大行的名头拉拢客户、建立信任,然后再视客户信用情况确定到底哪家银行。实际上,他们并不是银行工作人员,而是信贷中介。”小林表示,“纯粹的信贷中介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有些信贷中介的生意并不纯粹,他们有自己的名目来加收各种服务费。”一位曾接触信贷中介的受访者表示,一些信贷中介先用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条件吸引借款人签约,中途却会以借款人的条件不符合等为由更改方案,要求增加服务费,而且这些服务费都是用于覆盖“成本”,不能叫做“中介费”。

另一位自称是银行信贷经理的高经理,却告知记者办公地址位于深圳地王大厦的一家信息咨询公司。记者到达现场后,这位信贷经理告诉记者可以量身定制方案,然后再去银行申请相关的贷款。而且,这位经理再三强调,公司与银行有合作,可以规避很多风险。

记着调查发现,目前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小微市场主体较以前能以更低利率获得贷款。以个人经营抵押贷款为例,目前其利率在深圳已经挺进“3”时代。其实,客户可以直接银行办理贷款,何必再通过中介?这时,深圳一家金融公司的信贷中介告诉记者,如果想要取得低息的经营贷、信用贷等,但自己的资质条件不够,或者想拿到贷款后“另作他用”,例如将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他们都有办法可以帮助客户解决并制定方案。而且,中介人员一再向记者打包票,只是服务费会相对较高。对于如何运作,对方不愿意说明。“我们跟一些银行的客户经理都有私下的合作联系,所以成功贷款有保障。”这位信贷中介如是说。

或加剧市场恐慌

《证券时报》此前曾对房贷市场进行追踪报道,揭发了将房贷转换成经营贷、通过全款买房后套取消费抵押贷、信用抵押贷等贷款的乱象。在这当中,许多贷款人正是在信贷中介的帮助下“铤而走险”。正如消费抵押贷、信用抵押贷的出现,如今银行的各类贷款项目种类繁多,也给许多信贷中介留下操作空间,容易滋生新的金融乱象。

有熟悉此行业的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说:“传统银行以往主要服务中高端客户,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感受到了竞争压力,不排除一些人会跟外面的机构合作,加上一些客户与银行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信贷中介就有了生存的空间。不要随随便便听这些人的承诺,猫腻可能就在看不见的地方。”记者致电多家银行的官方客服电话,工作人员也明确表示,对于类似的陌生来电,打着银行的幌子询问是否需要贷款,请立即拨打银行官方电话进行投诉。即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银行贷款,一旦被查出问题或者被人向监管部门举报,银行会限期收回贷款,也就是抽贷。

的确,这些信贷中介之所以明知故犯,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盈利方式。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市场中也存在一些信贷中介利用银行信贷的幌子进行民间借贷,这其中的潜在风险更大。有业内律师表示,信贷公司也可能就是将自己的钱贷给借款人,那就不是金融贷款而是民间借贷。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现在‘银行’的各种推销电话非常多。不过,这个‘银行’需要谨慎鉴别,不排除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跟外包的合作机构,也可能是一些信贷中介打着各种银行的名义来进行推销,给普通市民带来很多骚扰。其实,他们的行为也是在变相推销贷款,甚至可以帮助借款人将借贷款流入楼市。我认为,如果不遏制这些违规的贷款渠道,对一些普通购房者来说也不公平。普通购房者想要申请贷款依旧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这些违法违规的资金带来乱象,也影响了大家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判断,甚至影响大家对楼市调控的预期走向,反而加剧市场的恐慌。”(记者浩林)

作者:浩林

来源:证券时报

我有贷款你要吗 信贷中介背后暗藏哪些秘密?

视频加载中...

最近不少市民反映,经常接到电话询问是不是需要贷款,对方还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对于一些恰好有资金需求的人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不过,这种送上门来的贷款真的靠谱吗?电话那一头真的是银行工作人员吗?

东方卫视记者调查发现,利用多种渠道搜救客户信息进行电话轰炸,针对有贷款需求的人,借着某四大行信贷经理的名义,“看情况”提供其他银行的信贷产品,这种操作已经被某些贷款中介玩得手到擒来。如果贷款人征信记录良好,数十万的贷款合同,操作起来也不是很困难。

记者发现,确实有一些人通过贷款中介拿到了贷款资金,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贷款流程中存在多处违规现象。

首先,根据贷款中介的说法,最近贷款审批速度较快、金额相对较大,是因为央行要求各家银行积极扩大信贷规模。然而,央行及各家银行此前已经多次强调,发放信贷,要对接“有效”信贷需求,信贷资金要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及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而实际操作中,有相当一部分贷款人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其次,客户如果从银行走正规渠道贷款,只需要支付贷款金额的利息。但是经由贷款中介从银行贷款,却需要额外支付2%到3%的抽点及中介费。在各类明目的服务费、平台费加总后,需要支付的费用大约是贷款总额的10%左右。关于贷款资金的用途,贷款中介也明确表示,可以帮忙操作,让资金用于炒股、买房等不合规的去处。

此外,近期成都等地发生的案例还暴露出,有些贷款中介本身的资质就存在问题,其中不乏非法违规注册的公司。当贷款人发现猫腻时,这些公司可能已经注销,虽然有白纸黑字签下的合同,然而付出去的高额费用已经要不回来了。

那么,贷款中介行业屡屡滋生出种种违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

业内人士指出,这首先与贷款中介本身的利益需求密切相关。由于他们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服务费,那么,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这些服务该如何标价,就由他们自己说了算。正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的,10%的服务费已经是一个平均水平,一些案例中,服务费甚至高达贷款金额的20%。其次,部分银行的贷款经理确实背负着大额放贷指标压力,迫切需要将钱贷出去,但他们凭借一己之力,往往很难在短时间找到客户,因此,在贷款人的资质审查等方面,他们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放松要求,从而导致贷款发放中产生漏洞。此外,贷款人本身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需求,合法的、非法的都有。有的是以贷还贷,拆东墙补西墙。还有的是想用贷款炒股、买房。为了拿到贷款,他们往往会掩饰自己的意图,而且不介意贷款流程是否合规,也不介意给中介一笔手续费。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睿在接受看看新闻Kw记者采访时表示,贷款中介本身是一个合法职业。他们与银行合作,通过为银行和有贷款需求的人牵线搭桥而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其作用类似于一个转向接口,把银行这个统一的端口转化成为多个通向不同客户的微型渠道,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我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中也明确规定,鼓励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资融资、贷款担保等服务。但是,必须认识到,贷款中介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是合法合规。比如,贷款人的身份信息要真实,要具备一定的还款能力,贷款资金确实流向了可靠用途……如果在这些关键环节都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就有可能导致银行因资金有去无回而造成财产损失,从而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李睿指出,为防止贷款欺诈,必须针对各环节中容易产生的漏洞加强监管,重中之重是加强对贷款中介公司的监管。贷款中介公司往往以财务咨询、信息咨询服务的名义来注册,但它既不属于银行的范畴,也不属于小额贷款公司,在法律监管上处于空白地带,需要市场监管、金融监管、公安司法等不同部门共同商讨、综合施策。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贷款中介公司如果明知道贷款人的财务证明虚假、贷款用途虚构,或者明知道借款人没有归还意图或有非法占有目的,却仍然为了获取服务费而联系促成银行贷款的,如果造成了银行财产损失,都将因涉嫌骗取贷款而被追究刑事责任。

李睿同时表示,对于贷款中介的行业监管,银行方面也需要发挥应用的作用。银保监会2020年通过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已经明确规定,合作机构承诺配合商业银行接受银行监督管理机构的检查,并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等内容。也就是说,如果商业银行明确和某些贷款中介公司签订了协议,银监会就有权对其进行监管。因此,银行必须对贷款人的资质、贷款资金的发放以及贷款资金的用途,做好全方位监管。尤其是要对银行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如果发现银行工作人员和贷款中介共谋、私下交易以存成违规贷款并造成银行财产损失的,可以向银监会、公安等部门进行举报。

贷款中介,还能活多久?

说起“贷款中介”,相信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咬牙切齿的。“乱收费”、“套路”、“不专业”、“不择手段”……等等这类的词语,都是大多数人对“贷款中介”这个职业的评价。一个人在最需要资金帮助的时候,相信了贷款中介的话,便一发不可收拾,从一个坑跳到另外一个坑,最终负债累累,疲于奔命,甚至倾家荡产!

以上的评价没错,但小陈认为也不完全正确。今天小陈就从几个问题来客观分析一下,“贷款中介”这个行业到底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

贷款中介是否合规?俗话说,存在即合理。从角度来看贷款中介这个行业,既然贷款中介公司可以在每个城市遍地开花,那证明我们社会对这个行业还是有一定的需求,而且需求似乎不少,间接证明这个行业存在有一定合理性。

但是“贷款中介“职业是否合规?这个问题就需要深入地探讨了。首先,小陈翻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并没有”贷款中介“或”贷款经纪人“的职业定义。另外的,小陈倒是找到了一个相近的职业名词—”公司金融顾问“。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介绍,“公司金融顾问”是企业高质量发展孕育出的新职业。融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业务,企业通过“公司金融顾问”对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可有效避免投融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还可在实现金融结构调整的同时,培育出新的业务和商机。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可通过“公司金融顾问”拓展多元化业务,平抑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随着这个职业名词的颁布,大多数贷款中介从业者顺势吹捧了一波自身职业的合规性。小陈认为,“金融“的范畴太大,包括银行、证券、保险,都属于金融行业。即使是单单指银行业,还能分为存款和贷款业务。因此把”金融顾问“=”贷款中介“,这个说法似乎不完全准确。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中介合同”也有相关的定义,第二十六章第九百六十一条,中介合同是中介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这样说来中介服务在法律层面上也是被承认的。但是跟上面说的一样,“中介“的范畴也很大,”贷款中介“只是其中小小的一个分支。

综上所述,“贷款中介“这个职业,并没有被国家完全明确承认,但也没有到不承认的地步。这个职业似乎在法律层面的灰色地带,至于合规不合规,就需要个例分析了。

贷款中介带来什么?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贷款中介到底给客户带来了什么?我直接找银行办理不就行了吗?还不用给中介费!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大多数贷款中介从业者都会反问以下两个问题:“路边银行网点这么多,您知道哪家银行的利息最低?”、“银行产品这么多,您知道您的条件符合办理哪个产品?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以上两个问题,反映了贷款中介赚钱的本质——信息差!也就是上面“公司金融顾问”定义提到的“投融资信息不对称”。通俗点来说就是“中间商赚差价”。

那么,这个信息差能否消除?小陈在这个行业沉淀了几年,实事求是地说,可以!毕竟银行网点就在路边,而且银行大门也不阻止任何人进入,你能走到每家银行咨询并清楚了解产品的要求,而且互联网信息越来越发达,这个信息差可以不断地缩小。但是,这个做法,衍生了另外的一个问题——时间成本。

拿小陈所在的城市——东莞来说,东莞有32家不同的银行,另外消费金融类公司也有10多家,还有一部分私人典当行这类的放贷公司。这些所有的机构,加起来的贷款产品种类上百个。如果运气好,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合适的方案。反之,咨询+学习的时间,没有一年半载,很难!如果你不是着急用这笔贷款资金,可以慢慢摸索尝试。等你找到合适的产品时,估计你也就成了半个贷款中介了。这里所说的还是在银行政策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实现的!

大部分人到了有贷款需求的想法时,已经是比较紧急的事了,恨不得今天就能资金到账。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贷款中介带来的表面上是“信息”,更深层次的其实是“时间效率”。毕竟每个银行产品的放款时间各不相同,有当天放款,有一周放款,还有甚至是一个月放款的。有人在意的是利率,时间都不是问题。有人却在意时间,利率不重要。一个专业的贷款中介,确实能帮助节省很多时间,而且尽可能满足客户最大的需求。

至于为何有人还是觉得寻求贷款中介是浪费钱的行为?小陈认为,很大的原因是客户还不到最急需用钱的时候,又或者是他们本身条件就很好,到银行办理贷款很容易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小陈也跟很多贷款中介从业者讨论过,这类人本身就不是他们的目标客户,他们的客户是那种想贷款但在银行又处处碰壁的人。

中介费值不值?如果客户最终选择了寻求贷款中介的帮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费用多少?值不值得?

首先,拿东莞来说,这个行业的收费区间一般是放款金额的2%~5%,也就是行业通俗说的2到5个点。每个城市会有差别,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城市,收费相对会越低。小陈分析其中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越好的城市,银行系统越好,银行数量越多,银行业绩竞争也越大。这种情况会导致客户接触贷款信息更简单,大多数人不需要通过中介来解决信息差的问题,贷款中介唯有减少收费来吸引客户。

小陈在2020年有幸到三四线的城市开展业务,那个城市总共银行8家,消费金融4家,产品种类相对少,银行间的竞争压力也小,百姓靠自己很难找到合适的贷款方案,唯有寻求贷款中介的帮助。相应的,更多的人会寻求贷款中介的帮助,收费区间一般是放款金额的6%~12%。

那么,无论是2%~5%,还是6%~12%,这个费用到底值不值得?小陈认为,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一般正规的贷款中介,都会在开始业务前跟客户确认好收费比例再去办理业务,成功后收费,不成功不收费。最终办理或者不办理,选择权在客户手上。如果这个费用在客户衡量了时间成本、机会成本、试错成本之后,能够为自己带来好处,那就是值得。

总结最后我们回到标题的问题,贷款中介这个行业还能活多久?

以上篇章,小陈浅易地分析了贷款中介这个行业的现状,这个职业的存在确实有合理有利的一面,但是大部分只是针对正规的从业者。开篇提到的不好评价,这个行业也确实存在。毕竟这个行业目前总体还是一个趋利的行业,而且从业者进入的门槛不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每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肯定有部分人为了利益,做出不好的行为。

小陈认为,不能单从大部分人的行为来评判一个行业。贷款中介这个行业的功能至少目前阶段能够解决社会的一些问题,那么这个行业就还会存在。但是后面法律层面上对这个行业的约束肯定会越来越多,这个行业会淘汰一部分不合规的人员,行业才能持续发展生存。这种情况有点像十多年前的房产中介,整顿、淘汰、才有标准,才能发展。

因此,从结论来说,贷款中介这个行业,还能活很久,只是形式上会有所不同,期望不断变好!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