璟合实业欠款杭州银行12亿背后 钢贸信贷风波难平息
导致杭州银行与叶罗彬这一系列贷款出问题的关键,正是五六年前一度闹得轰轰烈烈的上海钢贸风波。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上海浦东新区法院2013年全年受理钢贸类贷款纠纷2500件,2014年一季度就增至1051件,纠纷主体也不再限于上市银行,许多小银行也卷入其中。当时,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大行“损失惨重”,不良贷款剧增。
民生银行2014年年报显示,该行2014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17%,同比上升0.32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中信银行逾期贷款合计306.85亿元,比年初增长42.82%;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00.27亿元,占总额61.26%,不良贷款率2.22%,较2012年末大幅增加。
据相关媒体2014年的报道,当时中信银行上海分行为抓住钢贸企业客户,做了大量的小企业联保。中信银行上海分行成为中信钢贸坏账最严重的分行,彼时该分行钢贸规模100亿元,风险敞口却达60亿元。2014年,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透露,新增的不良资产主要就是2011年-2013年间形成的。
类似的情况也曾在杭州银行上海分行出现过。记者以“杭州银行上海分行”、“钢铁”、“宁德”等关键词在裁判文书网上搜索,结果显示,除了叶罗彬等人的借款外,还有多家企业因贷款纠纷被杭州银行上海分行告上法庭,借款时间在2011年至2013年之间。
根据新华社之前的报道,早在2011年,先期预警指标已显示,上海钢材贸易行业存在严重的重复质押、负债过度情况。在风险暴露前,原上海银监局就针对钢贸信贷风险向银行发出预警,并打击了相关违规操作。
原上海银监局发现,大量钢贸商将存放在仓库里的同一批钢材重复抵押给多家贷款机构;贸易商之间互相担保以增加借款;通过“一女多嫁”甚至伪造虚假仓单,钢贸商套取银行贷款用于投资房地产或其他投机领域。而银行为追求业绩,审贷也出现尽职调查不足的情况。以当时上海整个钢贸体量,贷款只需1300亿至1400亿元,但实际的钢贸贷款却达到了2400亿元,足足多了1000亿元。
对于这场危机的化解,原上海银监局及时出台了监管条例,严控假仓单、骗贷、挪用。截至2016年,钢贸融资回收成效明显,钢贸表内外授信余额已经缩减到正常贷款214亿元,成功重组、回收信贷资产1500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钢材贸易贷款1.89万亿元,同期全国贷款总额54万亿元。钢材贸易贷款在整个银行贷款中的比例高达3.5%。其中,上海钢贸行业向银行融资达1600亿元。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风险管理研究所所长陆岷峰曾对此表示,在信贷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风险防控能力直接决定着其资产质量水平。无论是从客户准入、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还是放款审核、贷后管理各个流程都要注重风险防控。
陆岷峰认为,在客户准入审核时,若尽职调查不充分,对资本金来源真实性核实不准,就使得潜在的信贷风险点深藏其中,埋下隐患;在贷后管理上,若对贷款资金流向、押品状况等监控不到位,就使得风险难以有效缓释,担保措施名存实亡。总之,不良贷款的飙升与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水平、风控把控能力密切相关。
回归璟合实业欠款杭州银行上海分行一案。璟合实业所欠的近12亿元本息贷款会不会“打了水漂”,难免受人关注。
公告显示,杭州银行上海分行可以依法与被告璟合实业协议,以抵押物折价或者申请以拍卖、变卖所得价款优先受偿。但是,另一法律文书显示,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决,璟合实业旗下位于上海的商业地产在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产生的租金等应收账款3.25亿元,应优先偿付给工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分行。
杭州银行还公告称,对于此次诉讼涉及的贷款,杭州银行此前已将本次诉讼所涉贷款纳入不良。但目前该判决尚处于上诉期内,且被告偿债能力及抵押物的变现时间仍存在不确定性,杭州银行已对本次诉讼所涉贷款计提相应贷款损失准备。
本文源自证券时报
钢材6月供需专题报告:铁水产量维持高位,需求或将环比改善
摘要
对于6月,我们认为钢材供给或将保持相对稳定,需求将有所改善:
供给端,铁水产量或将维持高位,长流程产量维持稳定,短流程产量仍有部分下降空间。受疫后需求回补预期及利润边际修复影响,钢厂减产动力不足。废钢供应在6月或将边际修复,但考虑到制造业产废周期的影响,缓解幅度或相对有限。在废钢供应偏紧的背景下,钢厂要维持粗钢产量,仍将以保证高炉生产为主。
需求端,地产方面,随着疫情的缓解,受疫情防控限制的购房需求将逐步释放,房贷利率下降的高能级城市和“四限”放松的城市地产销售面积将有所好转,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有望收窄至-40%~-30%。基建方面,疫情是影响基建需求端和投资端背离的主要因素,随着疫情的缓解,前期未发力的基建需求有望通过赶工的方式回补,支撑用钢需求。
节奏上,6月上海、北京有序复工复产,需求有望环比改善,在真实需求强度无法证伪,铁水产量持续高位的背景下,预计钢价在成本推动下高位震荡。若短流程废钢添加量持续减少,或6月中下旬废钢供给增加,废钢价格松动,导致废钢对铁水产生替代效应,将降低成本支撑驱动;或6月复工复产对需求的拉动效力不及预期,钢厂被动增加检修比例,钢厂的成本支撑或有松动风险。未来需持续关注废钢供需变动和终端需求的改善情况。
风险因素:地产端需求释放不及预期(下行风险);地产赶工以及基建发力超预期,铁水产量持续高位(上行风险)
正文
▌一粗钢月度供需平衡一览
▌二供给:铁水产量维持高位,粗钢产量或将小幅下降
据统计局数据,1-4月,全国累计粗钢产量3.36亿吨,累计同比减量3841万吨,累计降幅10.26%;全国累计生铁产量2.80亿吨,累计同比减量2634万吨,累计降幅8.59%。
从钢联数据分析,5月铁水产量环比增加8万吨/日至239万吨/日,同比下降1.8%;5月五大品种周均产量环比增加11万吨至996万吨,同比下降9.1%。但5月后2周,日均铁水产量环比上升2.7万吨,五大品种周均产量环比下降30.4万吨,铁水和粗钢产量出现背离,我们认为有以下3点原因:
1)钢厂考虑到维护渠道及成本分摊,进一步减产意愿不足。去年下半年以来,铁水产量受粗钢压产政策、采暖季限产、疫情等因素始终处于低位,5月疫情对原材料的运输问题逐步缓解,考虑到维护渠道及成本分摊的因素,钢厂进一步减产意愿不足。
2)长流程钢厂亏损幅度较小,短流程钢厂持续亏损,减产主要来自短流程钢厂。据我们测算,长流程方面,前期钢厂利润较好,5月中下旬长流程即时利润亏损,但随着焦炭第四轮提降落地,钢厂亏损幅度减小,钢厂减产压力有所缓解。同时部分钢厂增加轧线检修,减少外采钢坯数量,但高炉仍维持正常运行。短流程方面,钢厂在3-5月期间持续处于亏损,同时废钢资源相对紧张,成本高企;5月以来随着钢材现货价格快速回落,亏损幅度和范围有所扩大,电炉厂出现主动减产,减轻长材端的供给压力。
3)废钢成本高企,铁水性价凸显,钢厂减少废钢添加量,增加铁水产量。受疫情影响,社会折旧废钢和加工废钢供应紧张,中间环节的基地库存偏低,废钢铁水价差持续扩大,铁水性价比凸显。在长流程生产中,钢厂进一步压减废钢添加量从而控制成本,铁钢比因此出现大幅提升。
进入6月,我们认为以上三点驱动仍将存在,因此预计铁水产量维持高位,长流程产量难以快速下滑,而短流程产量仍有部分下降空间。受疫情影响逐步减少后的终端需求回补及利润边际修复预期支撑,目前钢厂减产动力不足。废钢供应在6月或将边际缓解,但考虑到制造业产废周期的影响,缓解幅度也将有限。在废钢供应偏紧的背景下,钢厂要维持粗钢产量,仍将以保证高炉稳顺生产为主。
▌三需求:地产需求延续弱势,基建需求逐步发力
根据钢联数据,5月钢材表观消费同比下降12.5%,其中长材表观消费同比下降23.4%,板材表观消费同比下降0.6%。板材表需韧性强于长材,原因主要有二:1)疫情影响长材需求。部分建筑业施工单位停工,同时交通运输受到制约,长材需求较为低迷;2)俄乌冲突间接拉动板材需求。俄乌钢材的出口以钢坯和热卷为主,3-4月海外板材需求有所转移至国内,前期订单支撑板材需求。但随着海外经济见顶,板材新出口订单或将持续回落。
1、疫情:疫情明显缓解,经济或将有所修复
5月疫情持续超预期,上海疫情社会面新增有所反复,北京、天津等地疫情散发,制约需求的回升幅度。进入到6月,疫情的影响或将逐步减弱。全国疫情明显好转,新增确诊明显下降,经济活动和物流运输或将逐步恢复。5月31日,全国(除上海)本土新增确诊15例,本土新增无症状42例,全国有新增确诊的城市数量大幅下降,仅有7个省市存在新增确诊病例。上海、北京有序复工复产,全国处于静态管控的城市数量持续减少,经济活动或将逐步恢复。
总体看,疫情风险逐步降低,但奥密克戎传染性强,全国或将面临疫情小规模散发的问题。我们认为,政府疫情防控经验丰富,防控政策高效,未来疫情对经济影响将显著减小。
2、地产:地产放松政策继续加码,地产销售有望边际改善
钢材需求的核心仍在地产端,国内贷款受限和销售回款回落使房企现金流紧张,房企拿地、新开工意愿较低。在“三道红线”和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的限制下,房企国内贷款增速大幅下行。受房企交付能力担忧和房价看涨预期转变的影响,居民保持观望态度,房企销售回款增速大幅下降。房企资金愈发紧张,扩张意愿低迷。1-4月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46.5%,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26.3%,持续下降。在地产销售和房企资金未持续明显好转前,房企拿地、新开工或将延续低位,未来地产需求的支撑或将主要来自于施工端用钢需求的边际回升。
地产销售的回暖是影响施工端用钢需求回升强度的关键。房企债务违约频发,现金流紧张,地产销售的持续回落制约房企的赶工能力。地产政策持续加码,但地产销售仍偏弱运行。高频数据显示,5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达到49.5%。
我们在前期专题报告:《【中信期货黑色(钢材)】供给回升有限,需求或将逐步释放——钢材5月供需专题报告20220501》中提出,销售持续低迷的原因除疫情外还有2点原因:
1)地产政策的放松范围和程度仍有加码空间,房贷利润仍然较高,“四限”放松城市数量较少;
2)房地产违约事件频发,居民担忧期房交付,持币观望情绪较重,刚性需求转向现房销售和二手房交易。
针对以上2个原因,我们认为未来房地产销售面积好转的条件需要两个:
1)4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行,地产政策进一步放松。2022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需求和改善型住房需求,5月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行,地产政策进一步放松。5月15日,央行明确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LPR-20BP,首套房利率最低可以降至4.40%。“四限”放松政策密集出台,“四限”放松城市数量上升至40余城。但需要指出,与2015年地产政策相比,房贷利率下降幅度仍不足,地产销售的回暖需要更有利的刺激方式。
2)房企资金好转,缓解居民对期房交付的担忧。2022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将部分缓解房企信用问题。全国性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管理办法已于2月份制定出台,办法明确了当账户内资金达到监管额度后,超出额度的资金可以由房企提取自由使用。本次政治局会议有利于管理办法在地方层面的执行到位,缓解此前监管基数和比例过高的问题。但需要指出,房企资金仍持续紧张,施工竣工能力仍有待提升,竣工好转到居民对期房交付担忧缓解的传导仍需要较长时间。
历史经验显示,房价一般领先商品房销售1-6个月,房价向地产需求的传导时滞取决于居民对房价的看涨预期。3月末房价看涨比例下降至16.3%,仅略高于15年3月的15.6%,考虑到疫情扰动及因城施策的地产放松程度较低,本次房价向地产需求的传导时滞将更长。我们认为,6月疫情缓解后,被疫情防控限制的购房需求将逐步释放,房贷利率下降的高能级城市和“四限”放松的城市地产销售面积将有所好转,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有望收窄至-40%~-30%。但地产销售继续回升则需要低能级城市地产的政策进一步放松和房企信用风险的明显缓解.考虑到去年7月份之后的低基数的影响,地产销售当月同比有望在8、9月同比转正。
3、基建:资金、项目充足,施工端需求逐步释放
基建是对冲地产用钢需求下滑的重要部分,基建投资实现较快增速,1-4月广义基建投资累计同比8.3%,狭义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6.5%。受疫情影响,基建投资增速放缓。
资金端看,财政前置推动基建投资较快发展。2022年全国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7亿元,同比增长5.75%。4月基建类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3.87%,1-4月累积同比7.61%。专项债方面,截至5月28日,5月专项债发行6319亿元。5月25日,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中,财政部表示“要确保项目建设的3.4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于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我们预计6月专项债发行或达1.4万亿元,将有力支持基建投资发展。
项目端看,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工一批基建项目,项目储备充足。2021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提速,一季度各省重大项目密集开工。22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速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和专项规划重点项目,包括交通、水利、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项目。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月24日国常会和5月25日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优化审批,新开工一批水利特别是大型引水灌溉、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改造”。从跟踪指标看,四大基建公司新签订单显示基建项目充足,4月新签合同额当月同比35.58%,1-4月同比19.38%。
施工端看,受疫情影响,基建施工端需求释放缓慢。沥青的基建端消费占比为80%,因此可用石油沥青开工率来跟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需求:铜的基建端消费占比50%,电解铜制杆周度开工率用于跟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需求。具体看,沥青开工率仍处于历史低位,与交运仓储业基建投资的高增速相背离;铜杆开工率回升,与水电燃气水基建投资的高增速逐步匹配,显示基建施工端需求逐步释放。
我们认为,3-5月疫情多地爆发是抑制基建实物工作量的主要原因。6月随着疫情的缓解,前期未发力的基建需求有望通过赶工的方式回补,支撑6-7月的用钢需求。
▌四展望:铁水产量维持高位,需求或将边际改善
对于6月,我们认为钢材供给或将保持相对稳定,需求将有所改善:
供给端,铁水产量或将维持高位,长流程产量维持稳定,短流程产量仍有部分下降空间。受疫后需求回补预期及利润边际修复影响,钢厂减产动力不足。废钢供应在6月或将边际缓解,但考虑到制造业产废周期的影响,缓解幅度或将有限。在废钢供应偏紧的背景下,钢厂要维持粗钢产量,仍将以保证高炉生产为主。
库存方面,钢联口径,螺纹总库存1193万吨,同比10.6%;五大品种总库存2203万吨,同比8.4%。当前钢材产量较低,预计疫后库存将逆季节性去化。若库存下降到去年同期水平,需要螺纹周均去库18万吨,五大品种周均去库44万吨。在6月中下旬的消费淡季,需关注表需强度和去库速度,警惕去库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本文源自ZX黑色金属研究
螺纹钢:政策转向加之居民储蓄大增 明年地产用钢不确定加大
来源: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
摘要:11月以来,国内地产政策加速调整,使明年地产用钢的不确定性增大。地产用钢量已下滑一年半时间,对22年粗钢需求影响超过10%,政策虽已明确转向,但长时间的下滑使市场预期谨慎,但回顾一年半之前,房地产如此大的下降也不在市场预期之内,从当前新开工面积及销售面积看,房地产已降至谷底,较强的金融属性使地产波动加大。
新开工决定钢材主要需求,新开工实际受房企开发能力和意愿影响,但这两个因素可以归因为一个,就是商品房销售情况,而销售又取决于居民部门的购房意愿和购房能力。
从数据上看,居民购房能力应该是存在的,22年压制商品房销售的核心的购房意愿较低,意愿何时好转很难判断,毕竟当前房价仍在走弱,疫情影响也未完全结束,且市场在担心放开后初始阶段面临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是压制当前购房意愿的因素,但对23年,国内经济恢复可能比较确定,疫情的影响也有望随时间减弱,因此在某个节点若购房意愿开始回升,则商品房销售也将快速增加,从时间上看,上半年仍有压力,下半年更可能出现,但要注意的是,过去一年半地产下行幅度和速度较快,考虑到国内地产金融属性较强,如果有反弹,要提防的是快速回升的可能性。
因此政策转向可能刺激购房意愿,而储蓄增加对应的是购房能力,因此明年钢材市场面临的就是居民购房能力能否转为地产实际销售、或何时会转为实际销售,进而传导至新开工和钢材需求,在房地产已经大幅下滑近15个月,并带动粗钢消费也出现持续下降后,对于防疫政策转变后的首年,可能要去注意在较强的金融属性之下,房地产出现超预期改善的可能,届时钢材内需也会出现一轮脉冲式的扩张,因此地产的一些情况需要格外关注,这也是明年钢材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未来需要关注,房地产进一步的政策,在政治局会议未提及地产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地产的表态,以及一些先行指标,如房价、土地溢价率数据的变化,这些指标如果有积极变化则要注意地产向上的可能,反之钢材需求的弱势将会持续。
正文
回顾22年钢材需求,外需稳中有升,内需继续下降,具体看内需中房地产用钢下滑幅度最大。
22年钢材外需稳定,前11个月直接出口量为过去三年同期最高。间接出口方面,7月之前,和钢材需求相关的产品出口量多数维持高位,汽车、挖掘机、通用机械设备、机电产品出口较高,8月开始,钢材相关产品的出口开始走弱,截至10-11月,主要行业中,除了汽车、挖掘机、依然保持高位外,其他均已转向同比负增长,集装箱、机床、家电产量出口已降至历史低位。目前,欧洲、美国PMI均在50以下,海外钢价已回到20年中期的水平,国外经济走弱和价格优势不在后,钢材直接出口也将走弱,因此明年外需下滑可能相对确定。
房地产是明年钢材内需最大的不确定因素,22年房地产对粗钢需求的影响超过10%,是21年下半年以来粗钢需求最大的拖累因素,截至10月,房地产数据下滑依然较深,11月以来政策已经大幅度转向,但经过1年的下滑后,市场预期依然谨慎,对23年地产修复幅度并不乐观,这也使粗钢内需的预期继续承受较大压力,在外需面临下滑的背景下,内需中地产用钢对明年钢材总需求影响较大。但回顾一年半之前,房地产如此大的下滑也不在市场预期之内,今年地产新开工面积可能降至13亿平,销售面积降至14亿平,分别回到10年前和6年前的水平,政策转向后,地产有望从谷底走出,但当前的疑虑在于修复时间和幅度。
新开工面积和钢材需求直接相关,主要受房企开发意愿和开发能力的影响。能力方面,一是房企资金情况,二是土地储备,过去4年土地购置面积均是负增,今年1-10月购地减少50%以上,从这个角度看,至少可能在明年一季度或二季度前期新开工会受到土地的制约,不过从20年以来的数据看,新开工和购地面积增速比较一致,后者并不存在明显的领先,因此如果房企开始加大土地购置,则新开工也能同步增加;而对于资金情况,伴随11月政策继续出台,“三支箭”已经全部射出,对部分未出现风险的房企而言,资金情况将会好转,但出险房企资金改善情况还待观察,同时明年一季度依然是房企债券偿还大高峰期,因此资金在明年二季度之前也会承压。整体看,房企新开工能力在明年二季度前期大幅好转的概率较小。
而房企新开工意愿则可能受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和销售情况的影响,而房屋销售也会影响房企资金情况,即新开工能力,因此对明年地产用钢而已,最核心的问题是商品房销售面积。
销售今年回落较大,应该主要是购房意愿下降,以及储蓄意愿上升。央行三季度报告显示,居民计划更多储蓄的占比是58.1%,未来3个月增加购房支出占比17.1%,两者差值41%,为2010年以来最高,同时对房价未来出现上涨的预期占比降至14.8%,跌破15年最低值,疫情对收入等预期的影响,以及房价走弱及继续看弱房企的情况下,居民购房意愿也大幅下降。而地产销售和新开工相似,也是受购房意愿和能力这两方面影响,主体由房企变成了居民。首先对于购房意愿,一是和国内经济整体表现相关,在今年经济走弱的背景下,居民收入信心下降,影响购房意愿,另外就是房价表现,房价上涨必然会刺激销售,反之亦然,因此23年国内防疫政策转变后,经济如果能改善,则居民购房意愿可能随之好转,刚需有望先行释放,而房价则需要看一些核心城市的带动效果。
另外是购房能力,这是23年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出现超预期的重要因素,本质上看,当前居民购房的能力应该是存在的。今年1-10月居民部门新增人民币存款12.7万亿,2020年全年新增11.3万亿,为历史最高值,因此今年居民部门存款增量已远超历史其他时间,今年1-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4万亿,新增存款和贷款的差额为9.3万亿,2008年以来两者差值的区间是-2.5万亿到3.9万亿,今年也远超过去运行区间,因此从存、贷款数据看,今年大量存款增加,多是减少购房的结果,因此购房意愿如果出现好转,则今年较多的储蓄,会转换为购房能力,带动明年商品房销售额增加。销售如果好转,则会向施工、拿地、新开工去传导,盘活房地产整体,也将提振钢材需求。
因此,从数据上看,居民应该存在购房能力,22年压制商品房销售的核心的购房意愿较低,意愿何时好转很难判断,毕竟当前房价仍在走弱,疫情影响也未完全结束,且市场在担心放开后初始阶段面临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是压制当前购房意愿的因素,但对23年,国内经济恢复可能比较确定,疫情的影响也有望随时间减弱,因此在某个节点若购房意愿开始回升,则商品房销售也将快速增加,从时间上看,下半年出现的概率可能更大,要注意的是,过去一年半地产下行幅度和速度较快,考虑到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如果有反弹,要提防的是快速回升的可能性。
最近一个月,国内政策经历了高频次、大幅度的调整,这也使明年钢材需求不确定性增加,而其中房地产又是影响明年钢材需求的主要不确定因素,考虑到今年居民存款大增、储蓄率较高,购房能力充裕,因此明年钢材市场面临的就是地产购房能力能否转为实际销售、或何时会转为实际销售,进而传导至新开工和钢材需求,因此在房地产已经大幅下滑近15个月,并带动粗钢消费也出现持续下降后,对于防疫政策转变后的首年,可能要去注意在较强的金融属性之下,房地产出现超预期改善的可能了,届时钢材内需也会出现一轮脉冲式的扩张。
未来要关注的是,地产进一步政策,在政治局会议未提及地产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地产的表态,以及一些指标,如房价、土地溢价率数据的变化,这些指标如果有积极变化则要注意地产向上的可能,反之钢材需求的弱势将会持续。
本文源自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