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银行贷款上征信吗

本文目录

只有银行贷款才会上征信?详解个人征信的3大误区

很多人都知道,欠了银行贷款不还,后果可是很严重的。一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沦为人人口中的“老赖”,不仅很难再贷到款,而且在乘坐飞机高铁、住酒店、旅游、子女就学、买车买房等等消费中会处处受限。

而对于“白条”、“花呗”这些互联网上的消费信贷产品,如果出现逾期,甚至恶意拖欠又会怎样呢?小编在仔细研究了几款类似产品的使用条款后发现,对借钱不还的人来说,后果同样严重!以京东金融的“白条”为例,家财管加网的小编梳理了以下几个常见征信误区。

误区一:非银行贷款不还钱也不会影响征信记录

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征信,主要是指由央行搭建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截至2015年4月底,数据库里收录自然人就已经超过了8.6亿。

互联网上的消费信贷记录是不是会影响个人征信状况,其实通过用户协议就能看得明明白白。

以京东金融的“白条”为例,小编发现,在开通服务前,用户需要授权同意若干个服务协议。其中《白条(京东金融)信用付款服务协议》中写明“京东金融有权根据相关适用法律,将在信用付款服务关系建立和存续期间获得的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债务信息、信用信息等有关信息提供给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另一份《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授权书》中也明示,用户需授权京东金融及其合作的金融机构“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采集并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公安部公民身份信息数据库、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提供符合相关规定的本人信息和信用信息”。

此外,包括小白信用的《隐私权声明协议》、金条的《借款合同》中也都有类似的表达。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使用“白条”时有恶意拖欠的行为,很有可能已经被记录在央行征信记录。而且根据目前的《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一旦有了个人信用的不良记录,即便是还清贷款之后,记录仍将保留5年。这意味着在这5年中,所有可以接入征信数据库的机构都能看到相关的违约信息,个人生活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误区二:只要不买车,不买房,不良征信纪录的影响不大

个人信用的不良记录会直接影响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的信贷审批,这一点很多人已经有体会。那么,是不是只要没有买房买车的大额贷款需求,不良纪录就不会有影响呢?这又是一种常见的误解。

以京东的“小白信用分”和阿里的“芝麻信用分”为代表,个人信用已经越来越多地与租房、出行、求职等生活场景紧密相连。花呗和借呗的还款情况会影响芝麻分的分值。同样,如果“白条”有拖欠,小白信用分也首先受到影响。那么白条所覆盖的信用免押租房、租车,以及在线教育、装修、医美等的分期服务等统统不能享用。随着“小白信用分”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扩大,“老赖”们会发现不便之处会越来越多。

而且,京东金融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正在不断深入。例如与银行合作的“小白卡”与白条业务就颇有关联。未来的合作中,两方是否会基于白条的信用状况等来扩大合作外延也未可知。

更为严肃的是,恶意拖欠很有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而在法律判决之后拒不执行的,就会进入失信人员名单。除去各种消费限制不说,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百度随便一搜就能看到……真的到了这一步,相信身边的亲戚、朋友都会躲着你了吧?

误区三:没有接入央行征信的不良记录,“京东白条”看不到

市场上消费信贷的机构有很多,总有人想着在一家出问题后再去找下一家。尤其对于新兴的网络借贷机构来说,很多都未能接入央行征信。是不是未记录在央行征信数据库中的信息,就无法被“下一家”了解到呢?这里面也存在误解。

同样以白条的上述条款为例,目前京东金融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及支付清算协会的会员单位,已经加入了会员机构间的信息共享。也就是说,协会的会员机构中,如一些网贷平台上的不良记录,会被京东金融看到;同样,“白条”的不良记录同样也可以被这些平台查到。

未来,信用社会的健全,会让失信的人越发感受到寸步难行。回过头想想,个人的信用可是比欠下的钱价值高多了。

银行审批贷款时,究竟要看征信的哪些方面?不只有逾期

上一期,我们说了为什么银行贷款被拒了,却从银行那里了解不到具体被拒原因的几种情况。其实换个角度来想,如果我们了解银行审批贷款的规则,知道征信坏到什么程度,银行会毫不留情地拒绝,那我们在申请贷款之前,不通过银行,就能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从银行贷款成功。

这一期,我就给大家说一说,银行贷款审批时,究竟要看征信的哪些方面。

在说银行的审批规则之前啊,首先要明白一点。银行的审批规则是不以借款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它只以银行的贷款产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无论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上班的还是做生意的,在征信审批规则方面,一视同仁。可如果你申请的是房贷和你申请一般的消费贷,那审批规则可能就略有不同了。你申请的线上贷款和线下贷款,审批规则也会有所不同。

虽然不同的贷款产品在审批规则上略有不同,但是在审批维度上却是相同的。比如所有的贷款产品都会审查逾期情况,只不过容忍的逾期次数略有不同。下面我就具体来讲一讲关于审批维度上的规则。

一、逾期情况几乎所有的贷款产品都会审查借款人的逾期情况。如果详细来说的话,逾期还能分四个方面:

1、逾期次数。银行关于房贷的要求一般是近两年逾期次数不能超过6次,有些银行是8次。如果是经营贷的话,一般是近两年逾期次数不超过4次或6次。只要能确保自己的征信在近两年内逾期次数不超过4次,那在逾期次数这一关,几乎所有的银行都会通过。

2、逾期持续时间。逾期是指欠了银行的钱,没有按时还上,但最后还上了的行为,如果一直没有还,那就会一直记录逾期。银行一般规定,逾期持续时间最长不能超过3个月。

3、逾期产品。在征信上体现的逾期产品一般就两类,一类是贷款,一类是贷记卡。在贷款上逾期是要比贷记卡逾期严重一些,尤其是在申请贷款的时候。

4、逾期金额。征信上会显示每一次逾期的逾期金额,超过1000元的逾期和低于1000元的逾期,在性质上也略有不同。低于1000元会被理解为忘记还款,超过1000元,那就可能是恶意不还。

逾期的种类有很多,只要掌握规则,就能知道自己的逾期是否严重,银行是否会就此拒绝贷款。

二、负债情况要向银行申请贷款,首先是负债不能太高,否则会被银行认为这次申请贷款是为了还其它贷款,未来可能还不上贷款。那究竟负债多高算高呢?

单就房贷来说,所有负债产生的月还款金额不能超过所有收入的50%。如果超过了,要么被拒绝,要么会降低此次贷款金额,以满足上述要求。

如果是经营类贷款,审批的规则可能就要稍微复杂一些,不过基本也要满足收入与负债相匹配的原则。至少要满足负债的归还不能超过淡季的收入,防止借款人因为还款资金链断裂。

另有一种负债比较特殊,那就是互联网贷款,这类贷款产品只要在征信上一出现,而且还有余额,那贷款可能就会被拒。在申请贷款之前,建议将这些互联网贷款都还清。

申请贷款前,负债是越少越好,互联网贷款最好没有。

三、征信查询记录征信查询记录很容易被借款人忽略掉。有的人觉得,我从来都没有在银行申请过信用卡和贷款,征信申请记录肯定是个空白。千万不要这样想,有些时候我们在手机上点来点去的时候,如果恰好是一个互联网贷款的申请入口,你没有留意,不小心点进去了,那很有可能后台就开始查你的征信了。征信查询记录就诞生一条。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的征信查询记录比较多,名下又几乎没有贷款和信用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要么是借款人申请了这些贷款和信用卡,但是最终又不申请了;要么是借款人申请了贷款和信用卡,但是最后被银行拒绝了。相比来说,银行更容易相信后者。其它银行都把贷款拒绝了,那我有什么理由批准呢?

征信查询记录较多,贷款或信用卡记录却比较少,会被银行认为资金渴求度较高,而且信用状况有隐性问题。

总结:银行审批贷款,查看征信最主要看的就是这三个方面,逾期、负债、查询记录。只要这三个方面没有问题了,银行贷款至少不会因为征信问题而拒绝。

贷款上征信,其实是好事

疫情之下,借款人资金流紧张,逾期压力大,这个时候,发现逾期上征信成了脖子上的枷锁,开始放大征信的负面意义。在一些借款人看来,贷款上征信,不外乎是方便银行做风控罢了,于借款人而言,是额外负担,是一道随时可能勒紧的枷锁。

在选择贷款产品时,借款人开始带上有色眼镜,把贷款产品区分为“上征信产品”和“不上征信产品”,对于前者,能避则避,对于后者,宛如心头爱。有些借款人,为了不上征信,甚至连送到手的“红包”都不要。比如苏宁任性付,近期力推24期免息分期活动,有些用户认为任性付要上征信,24期免息优惠不要也罢。

再次说明,知识就是财富。到手的红包,因为误解而失之交臂,岂不可惜。本文,我们就来谈谈贷款上征信问题。

为何要上征信?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贷款上征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简单来讲,就是借款人在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后,其贷款信息(金额、期限等)及还款记录(是否逾期等)被上报至征信系统,并在以后供其它金融机构合法查询使用。

广义上的“贷款上征信”是指贷款信息被记录并查询,这种记录不仅包含央行征信系统,还包括百行征信以及其它提供大数据服务的公司。而狭义的“贷款上征信”即是一般所说的贷款信息报送至央行征信系统。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贷款信息上报至央行征信系统是基本的法律要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3号令《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

商业银行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标准及其有关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报送个人信用信息。

以及银保监会(原银监会)在2010年发布的《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

贷款人应建立和完善借款人信用记录和评价体系。定期跟踪分析评估借款人履行借款合同约定内容的情况,并作为与借款人后续合作的信用评价基础。

当然,这些办法及规定除了适用于银行外,同样适用于消费金融公司等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专门从事信贷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即持牌机构)。因此,对于正规的持牌机构,从事信贷业务、贷款上征信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除此之外,信用信息的记录是“用信”的基础,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想要用信,则必须首先有信用信息可用,将信贷信息报送至征信系统,是建立个人信用信息记录的关键一步。

如果我们将视角投向国外,其实同样如此。在美国,信用体系的核心法律——《公平信用报告法》(即FCRA),虽然没有赋予信贷机构向征信机构强制报送信用交易数据的义务,但在美国消费者数据行业协会的统一指导下,几大征信机构联合数据提供机构共同制定了数据报送标准——数据报送资源指南,确保信贷机构数据的报送。

英国、瑞士、瑞典等欧洲国家与美国类似,征信机构为私人组建,数据报送机制通过市场及行业协会等力量形成。

而法国、希腊、土耳其等部分欧洲国家则和中国类似,以政府为主导向信贷机构采集信息。

其他国家大体符合这两种模式,或两种模式结合,全世界莫不如此。

于借款人,上征信利弊几何?

很显然,信贷信息是否被记录关乎个人信用记录的完整性,进而影响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那么对于借款人,贷款上征信到底有何影响?

以信用体系最为完备的美国为例,美国信用制度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信用体系发展得非常完善。个人可以通过信用方式获得支付能力而进行消费、投资和经营。

在美国,公民都有自己的社会保障号(SSN),每个公民的信用状况都可以通过征信机构做出的信用报告而得到评估。这种报告为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资金借贷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信用依据,同时也将能够终身制约一个人不守信的行为。信用档案被美国人看作第二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小到在银行开个户、办一张普通的手机卡,大到买保险、贷款买房,都与消费者的个人信用记录休戚相关。

如果一个人有过失信记录,那么他在社会生活中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反之,好的征信记录则意味着更高的信用分数,可以获取更优惠的贷款利率,更高额度的贷款。

那什么才是好的信用记录?我们不妨举个例子:

用户甲,征信报告中无任何信贷记录。

用户乙,征信报告五年中共三次借贷记录,无逾期记录。

用户丙,征信报告五年中共三次借贷记录,有一次逾期记录,但已还清。

一般情况下,信贷机构对于这三种用户的贷款申请也有不尽相同的判断。

对于甲:征信好干净,虽然没有其他贷款记录,但正因为如此,如何保证还钱?

对于乙:有贷款记录,全部准时还款,还款能力有保障,这种客户需要争取。

对于丙:虽然有一次逾期记录,但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有保证,客户质量同样良好。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好的信用记录既不是没有任何信贷记录的信用白户,这样的信用记录虽然“干净整洁”,却缺少参考价值。短期内有多家机构多次借贷的信贷记录,同样有其问题,这样的用户可能会有债务过高、偿债能力不足的风险。有一些适当的借贷记录,且按时偿还贷款无逾期,不仅不会对贷款产生不利影响,还会为贷款申请加分,申请会更容易,也能够享受更高的额度和更优惠的借贷利率。

而逾期也并不代表信贷机构对借款人“判了死刑”,短期轻微的违约记录也不会对贷款的申请有影响。同时,二代征信报告记录的是5年还款记录(包括还款状态、逾期金额),也就是说,逾期记录最多在信用报告中体现5年,5年之后,负面征信会自动消除,之后则不再受到逾期记录影响。但是严重的逾期(如逾期90天以上)会对个人形成信用污点,严重影响借款人以后的贷款、工作等。

其实不管上征信的信贷记录好坏,贷款上征信都有一个基础的作用,即让人获得更公平的信贷机会。征信机构提供给银行的是用户的信用历史客观记录,让事实说话,减少了信贷员的主观审核对贷款申请结果的影响,使每个人得到更公平的信贷机会。

为何有些借款产品可以不上征信?

同样是借款产品,也有的产品上征信,有的产品可以不上征信。

首先我们说持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产品不上征信原因有三:

一是新成立的法人银行没有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系统、数据量、人员等都有较高要求,必须具备一切条件才有可能正式接入。

二是已经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因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被暂停接入。

三是个别信贷产品不在个人信用报告里记录,如公积金贷款,过去曾经有部分该类产品不纳入个人征信中。

所以,对于正常、合规的机构与产品而言,基本很难出现贷款不上征信的情况。

而对于其他的网络借贷、小额贷款等产品,因为不持牌或者资质不够,因此没有接入征信系统。同时,贷款不上征信又相当于增加了贷款平台的风险,相应的贷款产品也会利率更高、额度更小,以减小其发放贷款的风险。

但不上征信并不意味着借款人的借贷信息就无法查询,事实上,除了央行的征信系统外,百行征信以及各类信贷信息数据库,也是金融机构评判用户信用水平的重要补充手段。

例如,金融机构通过购买网贷平台、小贷公司等平台借贷信息的数据库服务,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借款人在央行征信系统外的信贷情况,综合评定借款人的借款请求。因此,那些认为不上征信的借款就不会影响以后车贷、房贷等银行贷款产品的想法并不可取。

结语

必须承认,消费贷款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金融产品,银行信用卡、苏宁任性付、蚂蚁花呗等产品,极大的满足了我们的日常消费需求,让生活更加便捷。当面对琳琅满目的贷款产品时,你需要记住这样一个原则:

贷款不是坏事,一直频繁贷款才是坏事;

有贷款记录要注意,没有贷款记录更要注意;

贷款上征信不可怕,贷款逾期不还才可怕。

秉承这样一个原则,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最优惠的产品,才是使用贷款产品的最佳方式。

本文由“苏宁财富资讯”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