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银行贷款会查信用卡吗

本文目录

如何确定自己是否能在银行贷款成功?其实很简单

大家好,我是易大师,很多朋友在向银行申请信用贷款的时候,不知道是否能够贷款成功,有时候是因为自己的征信,有时候是因为自己的条件,那如何能确定自己是否能在银行贷款成功呢?其实很简单!

第一、条件准入,在申请前你应该了解银行的条件准入,什么是条件准入呢?每家银行都有信用贷款产品,但是它们的申请要求都会有些不同。比如:房、车、社保、公积金、保单、打卡工资等等都可以作为你的准入条件。

例如:王先生是上班族,公司有帮他缴纳五险一金,虽然王先生工资每个月有两万多,但是他的单位是普通公司,公积金是按照深圳最低档2360元缴纳的。

这个时候他申请了A银行的工薪贷,结果申请拒绝了,原因就是A银行的工薪贷,准入条件是公积金基数需要在8000以上。

B银行也有一个工薪贷,但是B银行是不看这个公积金基数的,B银行要求是本单位代发工资6000以上,时间半年以上,那这个时候他申请B银行,那放款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所以呢,并不是自己有条件,征信好,去银行申请贷款就能放款的,得看这个准入条件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情况。申请之前先向银行确认,自己的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否则盲目地申请,只会让自己的征信雪上加霜。

第二、征信准入,向银行申请贷款,征信是肯定不能差的,那么有的人征信挺好的,但是申请贷款还是拒绝,那就是征信不准入了。征信并不是说没有逾期过征信就特别好,银行看征信主要从几个角度去看待。

首先是逾期,并不是说有逾期过,你就无法从银行申请贷款了,银行看待逾期主要是看重近两年内的,在业界有个说法,叫做连3累6,意思就是连续逾期超过3个月,累计逾期超过6次,那么两年内如果有连三累六的情况的话,那么申请基本是通过不了的。还有就是不能有当前逾期,也就是有逾期的贷款尚未结清,半年内不能有超过30天的逾期,一年内不能有超过60天的逾期,两年内不能有超过90天的逾期。

逾期以外,就是你的负债,负债是根据你的条件来有一个阈值,例如有的人负债20万,但是负债就超了银行的要求,因为他的条件只能支撑20万的债务,而有的人,信用负债100万,依然还是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因为他的条件评分是足以支撑100万的债务的。

逾期和负债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但是还有几个问题,很多人申请贷款也是因为这些原因被拒绝的,那就是信用卡使用率、贷款笔数、小额贷款、贷款查询记录。

1、信用卡使用率,很多人并不知道信用卡使用率也会影响贷款,大多数的银行要求信用卡使用率是不能超过60%的,就是说如果你的信用卡总额度在10万,那么建议就是使用不要超过6万,少部分银行使用率要求会低些,但是还是会影响评分的。因为信用卡主要是拿来消费,如果长期处于一个使用率特别高的情况,那么在银行的眼中,你这边就是一直在套现信用卡来维持开支,那么拒绝你的贷款是理所当然的了。

2、贷款笔数,贷款笔数大多数银行也有要求,例如名下贷款不能超过3笔或5笔。假设你在三个平台借了款,每个平台借款5000元,这种情况下你的负债是没问题,但你的贷款笔数超了,那么银行也是会拒绝你的借款申请。

3,、小额贷款,小额贷款现在是多如牛毛,铺天盖地的广告,几乎每个APP都会有小额借款服务或广告,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影响了不少人的征信,因为现在的小额贷款几乎都是会上征信的。当你在向银行申请大额、低息的贷款时,银行一查你征信,嚯!好家伙!这里借两千,那里借三千,这是多缺钱啊,利息还挺贵,还想找我借20万,没门!所以呢,不要贪图一时的便利,否则需要大额资金的时候,是非常麻烦的。

4、征信查询记录,每次申请贷款或者信用卡的时候,申请的银行机构就会查一次征信,你的征信查询记录上就会显示一个贷款审批或者信用卡审批,如果征信上有很多家银行的审批记录,那么在银行眼中就会有多头借贷的风险,从而导致拒贷。大多数的银行的征信查询要求是两个月内不能超过3次,半年的查询记录不能超过6次,一年的查询记录不超10次,但是不同的银行要求不一样,所以不要盲目去申请,否则申请次数多了,短时间内就无法贷款了。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那么我们总结一下

准入条件上班族主:代发工资金额-公积金缴存基数-本单位工作时间-单位性质

企业主:银行流水-纳税开票-营业执照注册时间

另外的就是房、车、社保、人寿保单等,上班族与企业主都可以作为准入。

征信准入逾期:逾期金额-逾期次数-逾期时长

负债:信用贷款总余额-银行与小额贷款笔数-信用卡透支总金额-信用卡使用率

查询:近两月查询次数-近半年查询次数-近一年查询次数

大家如果按照这个顺序来做个自我分析,那么在向银行申请的时候,贷款成功率是会大大提升的。

例如:张三,上班族,每月代发工资1万5,公积金缴存基数10000,本单位时间两年半,普通单位,名下湖南老家有套月供房,2018年房贷贷款40万,每个月供3000块,没买车,房贷去年3月份跟今年1月份逾期过,时间不长,都是忘记还款了,隔天就还了,金额三千块。信用贷款只有AA银行一笔,借了20万,已经还了一半了。信用卡三张,总额度10万,使用了四万,贷款负债与信用卡负债总共14万。近两个月申请过一次贷款,一次信用卡,一年内就没有其他的贷款申请了。

相信我,如果你能这么清晰明了地说出你的情况,那么银行经理是会很愿意告诉你是否符合他们的申请,否则的话,银行经理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去分析你的情况是否能够申请,只会给你一张贷款申请表,让你填完了以后回去等通知。

那么你在银行申请贷款的时候遇到过哪些问题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何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以下三种靠谱渠道免费查询

个人征信对每个人有多重要,就不用再多说了,与申请贷款、信用卡消费等金融生活关系密切。每个人每年都有2次免费获取个人信用报告的机会,一旦发现有异议的信息记录,一定要及时处理。以下三种渠道免费查询。

1、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查询

在浏览器中搜索“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网址:)打开并进入。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首页就有明显的查阅入口“点击马上开始”,首次使用需要注册;注册成功后,你就可以选择想要查询的信息了。

2、使用中国银行、银联、云闪付等查询

下载中国银行、银联、云闪付等查询个人征信,部分商业银行手机也可获取个人信用报告。

3、到中国人民银行或部分商业银行网点查询

携带本人身份证前往当地中国人民银行或部分商业银行网点查询。

相关法条: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七条,信息主体可以向征信机构查询自身信息。个人信息主体有权每年两次免费获取本人的信用报告。据介绍,在全国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以及部分金融机构网点、部分地区政务大厅,都可以通过自助查询机等进行查询。

频繁查征信会影响征信吗?

每个人有权每年2次免费查询本人征信报告,其余查询每次收费10元。因为查征信会留下查询记录,频繁查征信银行会担心你的还款能力。业界人士表示,“硬查询”次数过多会对申请银行贷款产生影响。所谓“硬查询”就是因审查客户的融资申请而产生的查询记录,如信用卡审批、贷款审批等。

温律说法:

申请贷款、信用卡时,贷款机构会审查个人征信报告,贷款机构查询到用户近期查询征信次数过多,会认为用户急需用钱,不具备良好的还款能力,会造成拒绝贷款的可能。各家银行对于查询征信的频次要求并不一致。有业内人士表示,1个月查询不要超过5次,2个月不要超过10次。

觉得本期内容还不错的

欢迎转发、点赞

谢谢支持!

每日普及身边法律知识

通过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说说更多法律知识

温霏霏律师:

重庆立源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中共党员,重庆市律师协会第三届团代表。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法学学士。

主要业绩:

为重庆晨报/上游新闻提供律师解读,受聘上游新闻帮帮频道特约律师。为重庆科技报、重庆法制报等媒体供稿。为重庆市渝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建工威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行等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银行贷款一般看征信看什么?

1、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年龄、籍贯、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婚姻状况、职业等基本个人信息。

2、公共信息。一般是指个人的水电费缴费情况、欠税情况、民事判决等等。

3、还款情况

主要是看你是否存在逾期,当前有没有逾期,逾期过几次等。逾期直接体现了一个人的还款意愿和信用情况,银行当然不会愿意和一个不守信的人发生金钱往来。

一般情况下,两年内连续3次逾期或者累计发生过6次逾期或更多,基本上就被银行拉入黑名单了。

如果有当前逾期,申请个人信用贷款就很难成功了。

4、负债

银行还会查看申请人的负债情况,要知道你一共欠了多少钱,都是欠了哪些机构的钱,银行可以查的一清二楚。

比如信用卡使用额度超过总额度的70%,或者借了很多网贷和其他信用贷款产品,这都会被银行认定为负债过高,再申请信用贷款就容易被拒,负债还会影响信用贷款的额度,一般情况下个人房贷,车贷是不算负债的。

5、征信查询次数

这里科普一下,征信查询其实分为个人查询和机构查询两种情况,申请信用贷款时,银行主要是看申请人的机构查询次数,机构查询主要是看信用卡审批和贷款审批,有的看保前审查,贷后管理是不算查询的(银行和贷款机构每个月会看你的征信情况),逾期或者负债过高,就有可能信用卡降额。

机构查询次数过多,说明申请人同时向很多家机构申请过贷款,风险较大,很多银行就会拒贷。不同的银行和贷款产品对借款人的征信查询次数具体要求不一样,具体还要看你申请的银行和产品要求。

保护好自己的征信,急用钱的时候就容易多了,别乱碰网贷。办理贷款的时候最好是询问当地银行的个贷部的个贷专员。

希望对大家有用!!谢谢!!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