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决手机收到贷款审核通过之类的短信和电话呢
一般有三种可能:
一是你本人曾经无意中注册过这个平台,曾输入过你的手机号,所以,他会不断的给你发有关借款的广告信息。
二是别人曾把你的手机号用来注册这个贷款平台,或者曾把你的手机号作为联系人。
三是这个就是一种营销策略,所谓的“广撒网精钓鱼”。
遇到这种情况,建议你尽快打这个平台的客服电话进行核实,如果是不小心注册的,就请他删除或是消除这种手机绑定,如果是营销策略,你没有贷款意向的话,也可说明情况,如果还是一直收到这种骚扰短信,可加入黑名单,举报为骚扰电话。
在垃圾短信的治理中,三大运营商就曾多次被媒体发现靠垃圾短信获利,这种放任态度屡屡被批评。
骚扰电话同样存在这种情形,比如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此前报道提到,对于群呼的骚扰电话,运营商根据一分钟之内呼出去多少个号码,可以判定是否是骚扰,监管和关停都不难,不过在群呼背后有一条利益链,每一分钟骚扰电话运营商收益5、6分钱。
正是考虑到运营商角色的重要,以及骚扰电话利益链对运营商可能的干扰,此次的《方案》把严控骚扰电话传播渠道,放在了第一项,要求电信企业“谁接入谁负责”。
换句话说,运营商要对用户进行严格资质审查,比如在“95、96、400”等骚扰重灾区的号段上,如果刻意降低审批发放门槛,为骚扰企业大开方便之门,或者对拨打骚扰电话的个人和企业用户缺少足够的惩戒效力,那么在后续的专项整治中,运营商就得承担责任。
银行个贷短信群发,贷款群发短信模板
近年来,金融科技蓬勃发展,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运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视通信等技术,与外部机构加强合作,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互联网贷款应运而生。互联网贷款提高了金融服务可得性,有助于缓解中小微企业和居民个人“融资难”“融资慢”等问题,是数字普惠金融的生动实践。尤其是,以互联网模式运营的民营银行,通过自身的科技能力特别是互联网运营和连接能力,搭建起了一条条通往小微企业的“金融毛细血管”,打通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这些探索和创新,推动“开放银行”加快推进,在整个银行业具有示范作用。
为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银行也开始使用群发短信平台来发送营销短信,其实群发短信平台只是一个工具,怎么群发效果好还是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与角度去思考。
下面介绍一下贷款短信群发内容要求:
一、短信签名
一般贷款短信签名分为固签、自定义,其中自定义签名需要先报备,审核通过后才能使用。
二、内容格式要求
一般,贷款短信群发格式为:【签名】+内容+退订字样。
其中106短信群发内容,也是需要经过报备、审核后,才能发送的。
“您申请的贷款已获批……”收到这样的短信当心被骗
最近一段时间,有不少长春市民经常收到类似于“贷款申请已审批”或“有相应贷款额度可申请”的相关短信。那么这些短信,是真实的吗?有业内人士提醒,这类短信最好“无视”。
3分钟收到2条“贷款”短信
28日上午,长春市民刘先生在3分钟内,收到2条关于“贷款审批”的短信,近段时间,他已经收到了十来条类似的短信。
“我也记不清有多少这样的短信了,反正几乎天天都有,应该有10多条了。”刘先生说。
刘先生表示,他收到的短信大多是“有相应贷款额度可以申请”或者“您有相应贷款额度已经获批快去领取”并均附上一个网址。
“我从来没申请过这类贷款。这类短信是不是预示着我的个人信息已经泄露了呢?”刘先生有些担心。
多为贷款公司广告套取信息
那么,这类短信究竟是什么呢?刘先生的个人信息是否已经泄露了呢?
记者找到刘先生收到的其中一条贷款短信,并尝试点开。
点开后,便跳转到一个贷款公司的界面,该贷款公司在宣传页上写了一则“高达20000额度,5分钟到账,有身份证就能借”的广告。在广告下方,还提示分3步完成相关操作即可借款。记者注意到,3步操作分别是注册、完善资料和到账。
在注册界面,需要输入手机号,并接收验证码,同时要设置密码。记者通过输入手机号进入了第二个界面,第二个界面的显示则更全,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是否有车、是否有房等相关信息。
那么,该界面如果如实填写是否安全呢?记者找到了做贷款生意的业内人士李先生。李先生表示,这一步,便是收集相应信息的一步,其实记者在第一步,已经泄露的手机号码。“一些贷款公司,会将这些信息收集,有时当你填完这些信息后,还会要你的身份证扫描件、户口本和寸照,如果你给他们,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后果。”李先生说。
非法贷款成短信诈骗主要形式
11月13日,腾讯“守护者计划”发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反电信网络诈骗大数据报告》显示,诈骗电话和诈骗短信数量、诈骗总损失金额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从全年来看,全民反诈骗意识倍增。
监测数据显示,第三季度诈骗电话拨打1.97亿次,环比下降34%;收到诈骗短信人数为556万人,环比下降17%;诈骗总体损失金额44.1亿元,环比下降10.5%;全国专线接到诈骗案件数量12.7万件,环比下降48.1%。
第三季度诈骗号码标记数量占诈骗电话拨打次数的比例为9.2%,较上季度增加2.7个百分点,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形成反诈骗意识,近一年来该比例持续增长,幅度超过一倍。但不容忽视的是,一方面,这一比例仍然较低,广大民众对反诈骗的整体参与程度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电信网络诈骗门槛提高后,降低了“小骗”数量,“大骗”对应单案件更大的财产与精神损失,仍需警惕。
三季度电话诈骗比例增高、仿冒公检法案例增多、电话敲诈金额增大三大趋势,推动单案件平均损失金额增长到3.5万元,环比增长72.5%,最高单案件损失达800万元。
报告显示,非法贷款成为短信诈骗主要形式。
在用户标记的诈骗短信当中,73.5%的内容是非法贷款,较第二季度增加25.1个百分点,平均每4个短信诈骗中有3个是非法贷款。
报告分析认为,消费升级与个人资金紧张之间的矛盾常态化,部分人加杠杆炒房等投机性需求增加,民间拆借流行,这些都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在互联网贷款产品火爆之时,“非法贷款”杂糅其中。广大网民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谨慎对待网络贷款,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东亚经贸新闻记者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