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篇之资产证券化(四)
资产证券化信托业务典型模式与创新
(一)信托公司开展信贷ABS业务的典型案例
2020年,国元信托作为受托人在银行间注册发行“幸福2020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项目”,发行规模为30亿元,底层资产为杭州银行正常类个人消费信贷资产,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以簿记建档方式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交易结构方面,该产品由杭州银行(作为发起机构)选择未偿还本金的正常类个人消费信贷资产信托组成基础资产池,交给国元信托(作为受托机构),国元信托发行以上述信托财产为支持的资产支持证券,由主承销商东方花旗证券有限公司组建承销团组织相关销售。国元信托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募集资金交付至发起机构杭州银行。信托存续期12个月,其中前9个月为本金持续购买的运营期,后3个月为本息过手的摊还期。持续购买期,国元信托作为买方机构,有权以资产池的本金回收款向杭州银行持续购买新的资产。持续购买入池的资产,将构成资产池和信托财产的一部分,用于资产支持证券的偿付。项目存续期间,国元信托以信托收益支付应付的税费、规费、相关参与机构服务费、优先级证券利息等。
(二)信托公司开展企业ABS业务典型案例
2020年4月,中信信托担任计划管理人主导的“中信信托—南京世茂希尔顿酒店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这是基于成熟运营酒店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也是全国首单单层SPV结构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总规模7.1亿元人民币,优先级证券评级AAA,发行票面利率4.98%,基础资产是南京世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南京世贸新里程享有的存量债权。项目增信措施包括:
分层结构设计、物业资产抵押担保、差额支付承诺人为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的本金及预期收益偿付提供差额补足义务等。同时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还提供一定程度的信用增信,即上海世茂股份与上海世茂建设按照50%∶50%比例共同承担保证担保责任,如发生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评级下调情况,则上海世茂股份与上海世茂建设按照50%∶50%的比例共同承担评级下调后收购义务等增信义务,并签署相应的增信协议。同时,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世茂建设有限公司按50%∶50%比例为南京世贸新里程物业提供资产运营支持。
从信托参与方式看,该项目突破传统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信托+专项计划”双层结构设计。过去的CMBS业务,第一层一般是以信托公司为受托人的单一资金信托或财产权信托,在信托层面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等。现在,由信托公司之间担任企业ABS的计划管理人,在专项计划层面受让存量的应收账款债权,并办理相应的物业抵押手续,相比原本的双层结构,这种设计大大简化了项目的管理链条与决策机制,降低了参与各方的沟通协调成本。且信托公司参与商业物业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也进一步丰富了信托参与企业ABS的产品多样性。
(三)信托公司开展ABN业务典型案例
1.2020年信托公司参与信托型ABN情况
2020年,外贸信托发行“速利银丰中国梅赛德斯—奔驰租赁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一期资产支持票据”,发行规模39.97亿元,其中优先档35.2亿元,AAA评级,票面利率3.8%;次级档4.77亿元。
该项目是以奔驰租赁有限公司作为发起机构,外贸信托作为受托机构及发行载体管理机构,中国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北京市奋迅律师事务所为该项目提供全程法律服务。奔驰租赁作为发起机构将其在委托融资租赁债权及与该委托融资租赁债权相关的全部附属权益,以及针对车辆购买协议项下资金信托应付的对价权利、权益和利益信托给予作为受托机构的外贸信托,由外贸信托向投资者发行ABN。其间,受托机构委托资产服务机构即奔驰租赁对委托融资租赁债权及其相关附属权益的日常回收进行管理和服务。项目创新点在于通过资金信托设立,解决汽车租赁债权中尾款支付不确定性较大的问题,保障提升现金流回收效率。
2.信托公司开展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
外贸信托参与北京中车信融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一期定向ABN项目发行。该项目主承销商为交通银行,发行规模10.04亿元,外贸信托中标1.6亿元,不收取销售佣金。外贸信托前期紧密跟进对主承项目发行进度,持续跟踪投资人投资意向。投贷后管理包括协同投资人密切关注融资人债务压力变化情况,防范投资人信用风险,并关注缴款时限,严防内外的投资操作风险等。
华能信托参与“20华发大湾ABN007”产品发行,发行规模3.01亿元,华能信托中标0.3亿元。主承销商为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分销收费标准按照市场价格确定。华能信托在项目前期对产品公开披露的产品说明书、法律意见书、评级报告等公开信息进行审核。承销资金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客户。针对此笔业务的投贷后管理,外贸信托定期查阅产品信息披露情况,关注发起主体经营信息及市场信息,跟踪发起主体风险状况。风控措施方面,在优选客户主体、优选主承销商基础上控制承销规模,严控操作风险。
本文源自中国信托业协会
住房贷款证券化:流动性驱动金融创新
【金融其实很简单】
陈志武/文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路人士都乐于讨伐金融行业,谁都要说“金融创新过度”、“金融市场在自己空转”,原因据说是有很多金融创新让他们看不懂,也不理解有什么用。那么,如何谦虚地看待金融创新,认识创新的价值呢?难道真的要以“如果我看不懂,就必然是没必要的”为鉴定金融创新的标准吗?
一个流行的观点是:看金融产品是不是老百姓或企业直接使用的。如果是,那就是对真实社会和经济有用的金融;否则,就是金融行业内部空转的东西,因此对社会没有用。
好的,今天我就谈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这个创新虽然距离老百姓的生活很近,但这基本是专业金融机构才使用的证券投资工具,老百姓不用感受到这个金融品种的存在,也不需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但是却能享受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好处。
那么,什么是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呢?它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二级住房按揭贷款市场的出现
上次我们谈到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问题,因为银行的存款以短期为主,所以他们不敢做太多长期住房贷款,流动性风险太高。因此,在1930年代大萧条之前的美国,银行住房贷款的期限都很短,不超过五年,因此能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有限,因为贷款期限越短,老百姓每个月的月供压力就越大。
另外,那时的住房贷款在结构安排上也有问题,比如,在贷款到期之前,借款方每月只需支付利息,等贷款到期时再把所借本金一次还清。这种支付安排一方面使银行承担过多风险,因此,银行不愿意给老百姓提供太多住房贷款,另一方面,给借款方带来太多的一次性还款压力:如果借本金800万,一次还清800万本钱,谈何容易!这要求借款人有很好的财务纪律,提前准备好那么多的钱。因此,一般老百姓从住房贷款得到的便利有限。
1929年10月,美国股市泡沫破裂,股灾随后引发了房地产泡沫的大崩盘。在之后的三年多时间里,许多股民血本无归,众多公司相继破产,住房贷款违约导致9000多家银行破产,失业率高到每四人中就有一人失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数银行在5年期住房贷款到期时,就不再续贷并要求借款人还本金。可是,那么高的本金要一次还清,挑战可想而知。这就逼迫很多家庭赖账不还,抬高银行亏损。因此,还款结构上的弊端也加重了当时银行危机的深度。
接下来,罗斯福总统推出一系列改革法案,重新构造美国金融体系,包括改变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全国住房法》,这部1934年推出的法案的立意在于成立“联邦住房管理局”,专门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贷款保险,并同时把贷款期限从原来最长5年增加到最长30年,而且把贷款本金分摊到每个月中支付,这样,月供里既包括当期利息,也包括一部分还本。延长了的住房贷款期限,使居民的短期支付压力减小,让老百姓有钱去做其他消费,促进了经济增长。
可是,把住房按揭的期限延长为30年后,给银行带来什么影响呢?
对银行来说,挑战增加了,因为今天发放的贷款,要等上30年才能完全收回。如果银行做太多这类长期房贷,会使其面对太大的挤兑风险:万一银行的许多存户都跑过来提现金,那怎么办呢?这些贷款要等上30年才能回笼呀。这让银行承担太多流动性风险。
好在联邦房管局于1938年成立“房利美”公司,简称为FiM,房利美的作用在于:如果任何银行需要把之前借出去的房贷变现,房利美随时愿意从银行手中买走住房贷款。这一招很厉害,等于建立了二级住房贷款市场,把长期房贷变活了,而不是锁定30年。这种金融创新就是增加死资产的流动性。
这样一来,银行就不用担心给老百姓做房贷了,房贷资金供应量大大增加,因为在银行给老百姓作按揭贷款后,不用担心手中持有的房贷流动性问题。这使更多老百姓能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1940年的时候,只有44%的美国家庭有自己的房子,到1970年63%的家庭住自有房!这种金融创新的社会价值显而易见。
第一个资产证券化案例
当然,话又说回来,房利美公司的资金又不是无穷无尽,它从银行等房贷机构收购了一定的房贷以后,也会碰到资金上限,那么,房利美的资金如何扩大呢?
为解决这个问题,1970年另一个金融创新出现:房利美成立一个叫“吉利美”(GiiM)的子公司。吉利美的运作方式是成立一个个信托计划,每个信托计划类似一个有限责任公司,然后,把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老百姓房贷装入信托计划、打成包,并将该贷款包的未来还款流分成众多份额,比如分成一亿份,再把这些信托份额以证券的形式,向国内外投资者发行。由此发行的份额之所以成了证券,是因为通过各种发行程序和手续后,这些份额可以在公开市场上的不同投资者之间进行交易。由于这些份额背后的现金流是来自房贷的还款,在风险特征上,这样的证券跟债券类似,收益相对稳定,可预期性比较高。
吉利美的这一金融创新成为二十世纪首例资产证券化,它是把住房按揭贷款这样的金融资产进行证券化。其效果是进一步增加房贷的流动性,同时大大扩张了住房贷款的资金来源,使房贷资金的供应达到几乎无穷尽的地步。而且因为这一创新降低了住房按揭贷款的流动性风险,使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只要求更低的贷款利率,降低老百姓的按揭贷款利息成本。结果,当然是美国家庭的自有房比例进一步上升。
为提升资产的流动性,增加专业金融机构的避险工具而推出的金融创新很多,今后还会介绍一些。但是,今天你学到了:有些表面看只是专业人士才使用的金融创新,其社会作用其实很大,会改变许多老百姓的生活,也会促进经济增长。试想,如果没有这些金融创新,美国的整体金融市场怎么会那么丰富,消费需求怎么会如此旺盛呢?今天的要点有三。第一,流动性是评估金融产品的第三维度。所以,许多金融创新就是围绕把“死资产”搞活、提升资产流动性而来的。许多金融创新虽然不一定是行业外人士会看到或用到的,但这不能否认其价值,只要它们给社会带来便利,即使这种价值是间接的,也是在给社会做贡献。第二,建立二级住房按揭贷款交易市场,使长期房贷一下子变活。结果,银行不用担心长期房贷的流动性,给普通家庭供应的买房资金因此大大增加,普通家庭自有房比例上升,社会受益。第三,资产证券化本质上是把未来收入流打成资产包,然后,将资产包的收益分成份额,将这些份额标准化、证券化后,向投资者销售。从此,房贷资金的供应就可源源不断。资产证券化这样的创新也被应用到许多其他领域。到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存量规模也超过1.2万亿元。
(本文为向知《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讲座文本)
2022上半年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情况盘点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金融机构非住房消费贷款余额为16.57亿元,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8.62万亿元。资产证券化是提升资金流动性和使用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特别是2016年,我国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后,消费金融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日益活跃。本文就2022年上半年消费金融信贷资产证券化情况进行了梳理,从基础资产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不良资产和正常类贷款两类,从发起机构来看,可以分为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一、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截至2021年末,我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60.39亿元,损失率为1.00%,较2020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上市银行2021年度报告信息显示,多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下降,还有部分银行实现了不良率与不良金额的“双降”。
2022年上半年,共有10家银行发行了18期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总发行规模为48.92亿元。2021年全年发行的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共计38期,发行规模93亿元,2020年、2019年的总发行规模分别为86.61亿元和55.06亿元。受到疫情影响,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压力增大,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069亿元,不良贷款率1.67%,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上半年累计处置的不良资产较上年同期多处置接近2200亿元。下一步将持续优化不良资产处置政策安排,拓宽处置渠道。同时,根据历年经验,年末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较为密集,预计今年全年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总发行规模将超越去年。
从发行单数来看,民生银行上半年共发行3期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各发行2期,邮储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各发行1期。从发行规模来看,招商银行最高,2期发行规模共12.01亿元,占到总发行规模近四分之一,其次为中信银行,2期共8.76亿元。
图1:2022年上半年各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单位:亿元)
单笔发行规模方面,招银和萃2022年第一期、第二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分列第一、第二,发行规模分别达6.25亿元及5.76亿元,随后为中信银行的惠元2022年第二期、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分别为4.48亿元及4.28亿元。其余项目发行规模均在4亿元以下。
入池资产特征方面,中国银行的中誉2022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单笔贷款平均本息费余额最高,为9.78万元,农盈利信远新2022年第二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最低,为1.64万元,多数项目在2万元至4万元之间。
入池资产借款人特征方面,多数项目的借款人加权平均年龄在36岁至42岁之间。加权平均年收入存在明显差异,中誉2022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借款人加权平均年收入达37.89万元,惠元2022年两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也均超过30万元,招银和萃2022年第一期、第二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较低,分别为9.46万元及9.65万元,多数项目在10万元至20万元之间,可看出不同银行在入池资产选取上的差异。农盈利信远新2022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借款人加权平均获得的授信额度最高,达9.31万元,建鑫2022年第四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最低,为2.13万元。
近年来,各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方式进行信用卡不良资产处置的模式已经非常成熟。与此同时,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工作进入第二年,据银登中心公开信息,今年上半年共有5家银行挂牌37期个贷不良转让公告,绝大多数资产包内基础资产类型为个人消费及个人经营。但值得注意的是,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均首次对信用卡不良贷款进行挂牌转让。
表1:2022年上半年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情况概览
二、消费贷款不良资产证券化2021年,共有4家银行发行了7单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总发行规模为11.97亿元,建设银行发行3期,平安银行发行2期,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各发行1期。
2022年上半年,仅有平安银行发行2单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一、二期发行规模分别为1.17亿元及1.18亿元,单笔贷款平均本息费余额分别为8.93万元及6.74万元,借款人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9.66岁及39.43岁,借款人平均年收入分别为98.68万元及109.01万元,借款人加权平均获得的授信额度分别为17.08万元及16.35万元。
随着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产品的逐步丰富,不良处置需求增加,处置方式也将更加多元化,消费贷款不良资产将成为继信用卡之后的另一大个人信用不良产品。
三、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上半年,共4家金融机构发行了5单以个人消费贷款(正常类)为基础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具体包括3家消费金融公司及宁波银行,总发行规模为82.38亿元。马上消费金融发行2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兴业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宁波银行各发行1期。宁波银行的永动2022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最高,达30.00亿元,其余项目均在20亿元以下。
作为参照,2021年共有9家金融机构发行15单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其中包括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4家银行,总发行规模达421.88亿元,其中招银和智系列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为个人信用卡账户,招银和智2021年第二期发行规模达148.50亿元。
上半年各机构发行的产品入池资产呈现出不同特点。资产总笔数方面,马上消费金融的安逸花2022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入池资产总笔数达21.62万笔,湖北消费金融的楚赢2022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仅有0.47万笔。单笔贷款平均本金余额方面,马上消费金融发行的2期均不足万元,楚赢2022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则高达16.47万元。加权平均贷款剩余期限方面,兴业消费金融的兴晴2022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最长,为702.3天,永动2022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最短,为176.03天。加权平均贷款年利率方面,马上消费金融发行的2期最高,均在24%左右,永动2022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最低,为6.95%。
借款人特征也能反映金融机构在入池资产选择方面的偏向。马上消费金融发行的2期资产证券化项目呈现出借款人加权平均年龄较低(均在36岁以下),加权平均年收入较低(均在2万元以下)的特征。楚赢2022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30-40岁借款人贷款余额占比最高,达71.86%。兴晴2022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借款人加权平均年收入最高,达48.05万元。多数项目的借款人加权平均收入债务比(借款人年收入/未偿本金金额)在3-4左右,永动2022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最低,为1.61。
根据监管要求,个人消费类贷款资产支持证券需要进行信息披露,披露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发起机构个人消费类贷款资产的历史数据信息、入池资产总体及分布信息等,并需要在存续期定期进行信息披露,这为我们了解机构业务情况提供了有效途径。银数观卡也将持续关注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卡、消费贷款等资产证券化情况,与业界人士分享。
留言请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上存储、处理、传输、发布涉密信息。微信公众号:银数观卡(UPD-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