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企“喜忧参半”,华谊兄弟(300027.SZ)如何扭转局面?
对于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和营商者而言,近两年经历得大多是跌宕起伏的艰难时光。受疫情持续冲击,宏观经济、市场波动加剧,加之各国监管层博弈加剧,诸多行业步入调整阶段,其中影视行业更是几经“烈火淬炼”,“收缩”、“资本退潮”、“亏损”、寒冬”等成为近年来行业绕不开的关键词。
在疫情、监管等多重因素影响之下,影视行业发展逐渐回归理性和本源,其中老牌影企也继续通过主动收缩战线,聚焦主业,并积极地调整和优化商业模式,以达到短期经营与长期发展之间的极致平衡。
2021年影企“喜忧参半”,华谊兄弟年亏损大幅收窄尽管行业再艰难,一年一度的年报大考终究还是如期而至。这也为我们更近距离地观察行业的生存现状以及破局之道提供了有利的窗口。
透过对24家A股上市影企2021年业绩预告数据整理发现,去年对于影视行业来说,可谓是“喜忧参半”。其中,有8家预计实现扭亏,相比2020年普遍巨亏的局面有明显改善。
如果说《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和《唐探3》等多部国产热门影片是助推去年国内电影市场复苏的外部主力;那么各家自身的底子及变革成效,则是决定各自业绩韧劲的核心内生变量。
比如刚于4月27日晚公布2021年年报的老牌影企——华谊兄弟(300027.SZ)。据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3.99亿元;归母净亏2.46亿元;相比此前披露的盈利(约2252万元—3371万元)向下修正,这主要是由于自去年底以来,疫情再度突发并在全国范围内扩散持续至今,对诸如实景娱乐等线下项目经营形成实质性的冲击,导致项目收入骤降,因此影响到相关资产交易对价及收益。当然,这在当前整个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融资环境严峻等多重背景下,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这在业内也较为普遍。
尽管如此,华谊兄弟此次业绩还是有明显改善的迹象,主要在于相比去年同期大幅缩窄近八成,相比2019年疫前更是收窄超九成。这主要归功于两方面:一手抓内容主业;一手完善轻资产模式。
具体而言,公司不断强化内容源头,持续孵化优质内容,以原创电影内容为基础,完善并加速文化创新运营能力,以提高内容变现能力。更重要的是,公司也通过逐步退出部分与主营业务整合度较低、与公司产业链协同度较弱的投资项目,尤其是进一步优化实景娱乐业务板块的股权结构,完善轻资产运营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据此前公告及财报披露数据大致测算,2021年华谊兄弟通过处置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及金融资产等所获得非经常性损益净额约为6.73亿元,其中通过出售实景娱乐板块的部分股权取得收益就达到4.11亿元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本次交易,西藏景源取代公司成为天津实景娱乐的实际控制方。而公司持有39%的股权,作为天津实景娱乐的第二大股东,并不再将其财务业绩并表。
众所周知,尽管华谊兄弟参与实景娱乐的方式是轻资产的IP输出,但实景娱乐本身涉及实体项目建设,是典型的重资产生意,所以或多或少还是会对做惯了影视项目的华谊兄弟构成资产压力,也一度拖累了其业绩,如今出让部分股权实现“出表”,改善业绩的同时,也可补充一定的流动性,降低自身经营压力,同时引入外部优势资源,提升经营杠杆效应。
当然,这也不免会引发一些其他的猜疑。要知道,不论是传统影企,还是游戏厂商,几乎都怀抱着一个“迪士尼梦”。而对于影企而言,实景娱乐则被视作那条通向罗马的可行之路,吸引了众多影企纷纷走上跨界“破圈”的探索之旅,华谊兄弟更可以说是老炮了。作为国内首家上市影企,早在上市初期,华谊兄弟就开始了以影视娱乐为核心,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实景娱乐和互联网娱乐为两翼的多元化发展之路。
因此,有人不禁会问:华谊兄弟是否要放弃这片深耕已久的实景娱乐领域?甚至是追逐已久的“迪士尼梦”?显然不是。
华谊兄弟在去年八月披露的交易公告中,其实就已给出较为明确的答案。公告称,公司未来将继续聚焦“影视+实景”商业模式、深耕实景娱乐业务和文旅融合业态不会发生实质性影响。
“迪士尼梦”的“甜蜜”与负担由此来看,公司的战略大方向依然没有变,通过优化实景业务的股权结构,策略性地调整业务重心,进一步深化轻资产运营,这显然是公司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与行业环境之下的权宜之计。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实景娱乐导致公司业绩受累,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也给公司带来了一段“甜蜜期”。
自2011年起,华谊兄弟提出实际娱乐战略,并设立天津实景娱乐公司,陆续参与多个项目的投资、开发、及运营,涵盖影视文化城、电影主题公园、外景地等,并授权使用“华谊兄弟”品牌、影视作品的相关知识产权及提供相关业务服务来取得品牌授权费,从而创造营收。
2014年,华谊兄弟开启“去电影单一化”之路,并首次将主营业务划分为影视娱乐、互联网娱乐、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三大板块,正式进军实景娱乐领域;2015年进入项目开发与落地的快速推进阶段,苏州、长沙、郑州园区也陆续开业。自此,华谊兄弟的实景娱乐板块业绩也驶入了快车道。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该板块营收同比飙涨463.66%至2.34亿元,得益于多个项目集中于第四季度签约、获得品牌授权费。2016年,营收增至2.57亿元,同比大增约362%。再从毛利率来看,2015-2017年,华谊娱乐的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毛利率最少都在98%以上。
但好景不长,自2018年起,华谊兄弟的实景娱乐板块营收开始下滑,同时不再披露累计签约项目数量。华谊兄弟认为,原因在于各项目推进进度存在时间性差异,导致收款进度在各年之间有所差异。2019年起,华谊兄弟主动求变,从项目开拓转向深耕运营。
若自2011年提出实景娱乐战略算起,华谊兄弟耕耘实景娱乐这片土壤已经超过十年,要说没有任何收获那必然也是不现实的,比如在项目开发与经营能力及经验、品牌积淀,华谊兄弟也累积了一系列的有形与无形资产。这不仅不能说明华谊兄弟的实景娱乐之路打一开始就是战略性失误,反而显现出其积极的战略意义和广阔市场空间。
客观地讲,华谊实景娱乐发展十余年起承转合背后,既有收获,也有负担。近几年来,由于产业布局调整、影视行业市场环境变化及项目推进不达预期影响,致使华谊兄弟的业绩一直处于波谷阶段,但在经历“寒冬”后,公司及时调整,重新聚焦“影视+实景”优势板块,逐步剥离主业相关性较弱资产,并从2018年起释放高风险商誉、长期股权投资、存货等减值,虽然对当年造成亏损的压力,但使得资产负债表更加健康,这些变化也都是有目共睹的。
尽管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但公司依然坚持“影视+实景”的“初心”不变,逐步剥离一系列资产显然是公司为了适应挑战重重的外部环境,极力扭转不利局面的必要举措。对于实景娱乐板块而言,公司主动出让部分股权,控制权发生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独立发展。另外,华谊兄弟现在作为第二大股东,未来也将继续其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收益。
这也就是说,华谊兄弟只是阶段性地撤离实景娱乐领域,“迪士尼梦”也只是暂时搁浅。卷土重来,料想也只是早晚之事。一旦时机成熟,这十余年来的耕耘、沉淀与积累,将会成为华谊兄弟迅速重归本土影视实景娱乐赛道并实现领跑的底气。
华谊兄弟转型启示录:降本增效,回归本源不论是优化实景娱乐的股权结构,还是其他一系列退出举措,根本导向都在于降本增效,从而在短期经营与长期发展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华谊兄弟的做法,可看作是现阶段整个影视行业“融资趋冷”及规范化化发展背景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除此之外,公司聚焦影视内容主业,其实也可看作是行业回归理性发展的体现,“内容为王”的逻辑依然不变,尤其是拥有优质内容的持续生产能力,将在产业中掌握更高的话语权。华谊作为国内的老牌影视内容制作公司之一,在这方面显然有其天然的优势。以下多为公司近几年来主控发行的电影,多为彼时的爆款,当然这里并不算公司参投的影片。
2015-2020年华谊兄弟收入前五名影视作品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
相比过往,华谊兄弟去年在影视内容方面的成绩显然并不算出彩。但公司还在不断强化内容源头,并完善及加速文创运营能力,以提高内容变现能力。
尽管受疫情影响,行业洗牌及转型提速,势必会伴随阵痛,但影视行业长期走向与趋势终究不会被改变。去年11月以来,《“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国电视剧发展规划》相继出炉,为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发展蓝图。像华谊兄弟这样长期活跃在影视领域的老牌公司,本身有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价值,通过主动变革来不断适应变化,也是为迈入新阶段做好的必要准备。
正所谓“沧海横流显本色,烈火淬炼始成钢”,面对复杂严酷的外部环境,唯有“内功”不断精进的强者才能存活,并迎来新曙光。
华谊兄弟(300027.SZ):强强联合,抢占元宇宙内容赛道
元宇宙热潮不断,又一家老牌影企躬身入局。
5月23日,华谊兄弟(300027.SZ)与一站式创新融合的数字化集成服务商华胜天成(600410.SH)联合宣布,双方已达成战略合作,将基于华谊兄弟的影视创意基因和华胜天成领先的云计算技术,共同打造本土影视虚拟世界开发运营的第一品牌;并将深度探索以影视化内容为体、数字化场景为用,为国家公共事业发展、经济社会和各行业升级发展探索更多赋能方式。
据了解,本次跨界联姻是国内上市公司首次融合IP化思维、数字化技术,针对“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落地探索。所以,双方强强联合,将为“文化+科技”融合从理想走向现实提供可行的创新样本,且不论是从创新性,还是经济效益而言,也都将备受期待。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此次战略合作也宣告了华谊兄弟将正式入主本土影视元宇宙赛道。
尽管现阶段从定义到前景都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但也为影视业孕育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从数字虚拟人到NFT,影视业也正在逐步探索与元宇宙的接入方式,并正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虽自概念提出以来,受诸多行业重视,并加以应用,但也不乏概念炒作之流。而华谊兄弟如何将其与影视业进行更好地融合?
架构本土虚拟影视世界,推动“文化+科技”深入融合
根据合作计划,双方将联合开发可应用于AR/VR设备终端的IP内容创造和数字衍生品输出,打造经典IP数字世界联动、经典IP二次创作、在数字世界中提供与现实世界可对应的资产、功能,如地产、电商、社交、娱乐等。比如打造数字人等新IP形象,并以此赋能其他数字孪生项目,为各类客户提供新的宣传、营销、商业交易、资产配置等场景。
另外,双方还将致力于影视内容创作前端技术革新、后端数字化产品的研发及销售,并提升实景文旅项目的场景化体验、丰富产品类型。
也就是说,一方面,华谊兄弟凭借其手握的影视IP及内容创造力,联手华胜天成打通影视IP数字化再开发链条,架构本土影视虚拟世界;另一方面,依托后者的技术能力融入其影视制作、数字衍生品等开发等链条,提升内容制作效率的同时,也为后续的商业化延展铺垫。这将成为华谊兄弟深耕影视创作近三十年的一次打破次元壁的跨越式发展契机,率先占据并发力元宇宙的多元赛道有望让其彻底颠覆现有收入来源与框架。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将应用于实景文旅项目等华谊兄弟的既有业务中,以提升其场景化体验。
华谊兄弟副董事长、CEO王中磊表示,华谊兄弟拥有数百部经过验证的成熟影视IP和可持续生产内容的能力,有机会成为数字时代最具领先优势的内容架构者,亦有机会进一步改写公司的商业模式,华谊兄弟的既有IP资产和未来IP也将有机会同步供应满足现实世界的观影需要和数字世界的数字资产需要。
联手助力公共安全服务,开启新增长点可期
除此之外,公共安全服务也被华谊兄弟视作未来发力的重心。
根据协议,双方的战略合作同时专注于以AR/VR技术、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互动化在各类影视项目、安全宣教项目、文旅项目互动式改造、安全中心场馆、企业历史街区、文化街区等领域的数字互动应用升级。
近两年多来,疫情反复,公共安全事业的必要性持续凸显,相应的服务市场空间巨大,将带来持续和长久的投资机会。而以内容创新、场景化数字化为切入点,推进国内公共安全事业的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推动社会稳定发展、提高人民安全保障更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有分析人士称,双方联手发力公共安全服务,不仅融合了最具成长性和想象力的文化、科技两大产业,还以高门槛、强优势开拓并占领了一条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新赛道,这将为上市公司的业绩增厚开辟新的增长点。此次合作对中国民营经济在逆境中积极自救、寻求破局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据了解,本次双方战略合作期限为5年。首批合作项目包括影视虚拟世界架构开发、影视项目数字化应用开发、各类公共安全宣教项目、传统文旅项目升级等,已陆续进入系统流程评估启动。
尾声
毫无疑问,2021年爆火的“元宇宙”,已被视为新增长点及下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竞争领域,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且不同于最初出现时的景象,其爆发的强度及市场响应速度要远胜之前。
以目前对于元宇宙的主流认知来看,其最重要的特征体现在沉浸性以及内容的提升上,其本质在于重塑交互方式。而目前所提出元宇宙发展阶段来看,即模拟和复刻现实世界,再到重构虚拟世界,进而实现镜像世界,从而创造出虚实融合的超现实。
(来源:德勤《元宇宙综观-愿景、技术和应对》)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现实世界的模拟(即虚拟现实)被视作是最先落地的“入口”,而游戏、影视等天然具备极高参与感与现实补偿感的数字内容领域,则拥有天然的优势,成为率先可能落地的场景。当然,这一逻辑也决定了像华谊兄弟这样本身拥有一定内容基础和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拿到“入场券”。
如果说元宇宙的初级阶段需要对现实世界的要素进行虚拟化,那么疫情对于数字经济的助攻,显然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游戏领域厂商几乎呈全面加码态势,但影视领域真正入局者尚不多。华谊兄弟此次高调入局,不仅可占得战略先机,也有望为行业打造新样本。
尽管目前元宇宙仍处于拓荒阶段,各国政府对此态度亦存在分歧。而对于我国而言,其意义已可见一斑。今年初以来,元宇宙发展首次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并被写入地方政府“十四五”产业规划。同时,多地政府陆续跟进,涉及元宇宙及虚拟现实(VR)的政策与文件密集出台。这对于未来方向以及市场信心无疑都是一种强有力的加持。
另外,对于元宇宙这类前沿业态,“发展”与“安全”同样也是一道无法回避的平衡难题,既不能落战略先机,又要规避安全隐患。而将公共安全视为未来着力点之一的华谊兄弟,在助力公共安全服务的同时,也有望获得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