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7户村民遭遇“套路贷”?各方说法不一
陕西省大荔县7户村民自称几年前为帮助大荔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简称大荔信合)信贷员完成“揽储任务”,在该信贷员的指导下与大荔信合签了借款合同,又把用于借款的银行卡及密码都交给了该信贷员。不料几年过去,该信贷员使用了7对夫妻14人的105万贷款却一直没有归还,信合要求村民们还款,信贷员又给村民们写下“此笔贷款是我所用”的情况说明。这些村民怀疑遇到了“信贷员”的套路贷。
7对夫妻的105万贷款
由于一起特殊的贷款,使得大荔县7户村民的家庭为此背上了债务。这些村民名下有105万元逾期未还的贷款,村民称贷款的实际使用人却是发放贷款的大荔信合的一名信贷员,如今村民们没有能力偿还贷款,正面临着被法院强制执行的风险。
2022年11月10日,41岁的赵雪琴见到我们的时候,没有说话就委屈地流泪。
赵雪琴说,这事还要从6年前说起:“几年前因机缘巧合,我和大荔县城区信用社的信贷员张婉莉成为朋友,她提出让我找人给她帮忙,她要完成信合的揽储任务,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考虑到张婉莉是信合的信贷员,赵雪琴便同意了帮忙。
在2016年至2018年的3年间,赵雪琴先后在亲朋好友中找到6对夫妻,同自己在大荔县城区信用社办理了信用贷款。赵雪琴说:“张婉莉只说是帮忙,她带着我和朋友们去城区信用社拿着身份证拍了照片、签了很多字,其中有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她给我说她完成了揽储任务后就会归还贷款,让我不用操心。”当问及赵雪琴是否曾同意给张婉莉借钱、或是收过张婉莉感谢费或其他好处,赵雪琴一再保证:“绝对没有,我真的是给她帮忙。”
赵宏、赵雪琴,常奎、张艳,温文功、南红丽,姜武军、雷雪丽,史永定、赵月存,张立斌、郭文娟,肖先锋、雷丽娟7对夫妻,先后在大荔信合贷款共计105万元。
对签字是用于贷款一事,他们有人表示知情,也有人表示并不知情,但他们都说赵雪琴人好,当时很相信赵雪琴的朋友张婉莉,还说没收过任何好处。雷雪丽说:“雪琴让我们帮忙,很简单,没有细说,我们以为是个小忙就去了,并不知道是去办贷款。”雷丽娟甚至说自己根本不认识字,在与记者的交流中,雷丽娟也略显吃力。
村民们在城区信用社门口手持张婉莉所写情况说明合影
贷款者:有些为智障人士
赵雪琴说:“我们都把身份证交给了张婉莉,在信合拍照时,南红丽、郭文娟、雷雪丽三对夫妻的字都是张婉莉签的,赵月存是我丈夫的姐姐,从小就是智力残障,字是我替她签的。”大家说,银行的材料都是张婉莉拿走的,他们手上没有任何凭证,张婉莉还拿走了他们的在信合办的银行卡,要走了密码,因为没在卡里存钱,加上张婉莉保证不会出问题,村民们并没把事放在心上。
经过记者查看,赵月存与儿子的残疾证明上,残疾类别与等级均显示“智力二级”,记者推测,他们可能都是先天性的智力缺陷,而智力障碍的人在法律上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律不允许他们独自办理贷款业务。赵月存的丈夫史永定2017年6月去世,去世时49岁。赵雪琴说:“他们夫妻名下的15万元贷款2019年到期,不知道张婉莉用什么办法办了续签。”
赵雪琴一度以为贷款一事真的不用担心,“大概两三年前,我的朋友们陆续接到了银行的催款电话,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贷过款,还钱不可能找到他们头上。”但是想起几年前张婉莉所谓的“揽储任务”,赵雪琴猜想,当时办理的贷款是被张婉莉使用后没有归还。
雷丽娟还说,她在接到银行催款电话后,因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名下有贷款还去信合查询过,当时刚好张婉莉正上班,张婉莉说“你这钱要问你雪琴姐,你给银行还上500元就不起诉你了。”银行其他工作人员说:“写的你名字就是你欠钱,你不还就拍卖你房。”于是雷丽娟听了张婉莉的建议。还款凭证上显示:“雷丽娟,2021年7月27日,偿还本金500元,结欠本息合计6.9万元”。雷丽娟还说自己从来没收过张婉莉的好处,偿还500元是因为害怕。老百姓通常认为,谁欠钱谁还钱,回忆还500元的这一细节时,雷丽娟说:“我不认识字,什么都不懂,一时害怕中了张婉莉的套路。”
赵雪琴说:“我找到张婉莉让她向银行还那105万贷款,她不还钱,只说她还有孩子,让我们体谅她。”说这话时,赵雪琴眼泪直掉:“我们现在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的,给人帮忙却是这样的下场,我真后悔。”
信贷员:贷款是自己所用
赵雪琴的丈夫赵宏说他曾找过张婉莉:“张婉莉只说她慢慢还钱,可是银行催着我们,我们等不起啊。我只好向她提出:‘当初雪琴是给你帮忙才有现在的担惊受怕,你不向银行还钱,总得给我们写个东西吧’。”
2019年9月10日,张婉莉给雷丽娟夫妇写下“雷丽娟、肖先锋夫妻两人于2018年4月28日在城区信用社贷款5万元整,此笔贷款是我所用”的情况说明。2021年,张婉莉给其他6对夫妇都写了与上述相同的情况说明。
问到办理贷款时村民们是否有担保,赵雪琴回答:“我们7对夫妻都是互担互贷,就是比方我给你担保、你给我姐担保、我姐给我担保这样的三角关系。”
张婉莉给7户村民写的情况说明
2022年4月22日,大荔信合起诉常奎夫妻和提供担保的温文功夫妻归还贷款和利息。常奎夫妻辩解:自己只是按照信用社业务员要求填报资料,借款实际使用人是该业务员,有业务员向二人出具的证明为证。大荔县人民法院认为,常奎夫妻与大荔信合的借款合同、温文功夫妻与大荔信合的保证合同均合法有效,常奎夫妻所说的借款实际的使用人是信合工作人员张婉莉一事应另案诉讼。2022年9月7日,大荔县人民法院判决常奎夫妇向大荔信合偿还20万元贷款及8.35万元利息,温文功夫妇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判决一出,村民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以为的谁用贷款谁还,在法院这里行不通。赵雪琴说:“他们只是给我帮忙,现在却被我拉下水了,我很自责。”说到这里她又哭了:“我一次次找到张婉莉求她,但她不是躲避就是推脱说没钱。”赵宏说:“她怎么可能没钱,苦的是我们这些人!”赵宏的残疾证上,写着“肢体四级”的残疾等级。
信合:工作人员有违规的可能
11月10日,记者前往大荔县城区信用社询问张婉莉是否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城区信用社法定代表人马培成回答:“以前是,今年已经退休了。”马培成说村民们都是成年人,自己来签字办贷款就应该承担还款责任,至于贷了款给谁用是他们自己的事。关于张婉莉的做法是否违规等相关问题,马培成都没有回答。
11月11日,记者又前往大荔信合再次了解这14名村民的遭遇,大荔信合的纪委办公室主任张鹏与同事李时光、潘建功一起解答了记者的疑问。
办理贷款后,是否必须本人才能领款及还款呢?李时光称第一次来信合申请贷款时手续就已经办完了,贷款会自动打到用户银行卡上,持卡人可以用密码自助取贷款或还款,不必本人确认。
夫妻双方一方智力残疾是否可以办理贷款呢?潘建功回答:“一方智力残疾、一方正常的家庭也要生活、种地,有贷款需要,也可以贷款。”至于为什么史永定死亡后,他与智力残疾的妻子的贷款又被续签这一情况还需信合还需再调查核实。李时光补充:“现在精神智力不正常的肯定不能再办(贷款)了,给办理的工作人员有违法违规操作的可能。”
信合是否允许工作人员为用户办理完贷款后拿着用户银行卡或使用用户贷款?李时光答:“肯定不允许。”潘建功则说:“我们员工不允许经商,不允许与客户发生资金往来,但是村民自愿的个人行为联社无法监控,如果当天发生就投诉会容易调查,现在时间太久,联社也难以追查。”
记者询问关于城区信用社张婉莉使用14村民贷款并签下“贷款为我所用的情况说明”一事应怎样处理时,潘建功提出质疑:“成年人在法律上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签字贷款怎么可能不清楚?为什么在使用贷款几年后才打条子?他们之间是否曾有合伙做生意等利益关系?是否说的是实话?李时光补充道:村民向媒体反映的情况只是一面之词,建议走司法程序。”
12月8日,记者再次电话联系李时光询问史永定与赵月存夫妻名下贷款的具体情况是否已调查核实,李时光回答:“领导批示后我才能回答你。”
赵宏向记者提供一段12月3日他与张婉莉的电话录音,录音里赵宏催张婉莉解决问题,张婉莉答:“你别急,律师不出面都好说。”赵宏问张婉莉:“常奎被起诉了,你不能不管他吧。”张婉莉沉默不语。
12月9日,记者电话采访张婉莉本人,张婉莉承认7对夫妻的贷款是她经手办理,但她表示,是村民自己要办理与她无关。那为什么要给村民们写下“此笔贷款是我所用”的情况说明?张婉莉说:“那是假的。”记者问:“那为什么这个电话号与赵宏的电话录音里你又承认此事”,张婉莉说“我说了与我没有关系”就挂断了电话。
女子网络贷款5万元,钱没到账竟要先交上万手续费……
“他说能借5万,告诉我放款了
但是没有到我这
我还得出这个钱,我害怕……”
民警赶到时
李女士还惊魂未定
……
近日,公安和平分局南京路派出所
辖区居民遇到一起网络贷款诈骗
11月4日16时许,南京路派出所
接到辖区居民李女士电话称
自己好像遇到了诈骗
“请您先将银行卡冻结
防止被骗子转走卡内余额
您要保持通话畅通……”
民警接到报警后
立即动身前往李女士家中
同时在电话里紧急告知李女士
并反复强调
“对方是骗子
您千万不要相信他”
“他告诉我可以借款
然后我就试了一下”
民警到达现场后
李女士急忙跟民警反映说
原来,李女士因为急用钱
就在网上下载了一款名叫“广发秒贷”的APP
随后,李女士按照要求
提交了身份信息
并申请了50000元贷款
“系统检测到您的账户与个人信息不符
导致贷款资金冻结
请仔细核对后联系您的‘业务经理’……”
结果在准备提现的过程中
页面显示资金发放异常
李女士联系上“业务经理”
对方称操作失误资金被冻结
需要缴纳15000元手续费
重新修改个人信息
否则,贷款无法放款仍需还款
若有逾期将负法律责任
并影响个人征信
正当李女士手足无措时
她忽然想起民警的反诈宣传
便立即报了警
“这个‘广发秒贷’是假的,不要操作!”
现场民警联系了银行工作人员
并确认了李女士未进行转账操作
“他们就是骗您那一万五来的
说多吓人都别信、别害怕、别慌”
此刻,李女士彻底醒悟
“您听我说,下载一个国家反诈APP……”
随后,民警就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对李女士进行了宣传讲解
警方提示
办理贷款一定要到
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
在放款之前不收取任何费用
凡是在放款之前
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
要求转款刷流水、验证还款能力的
都是诈骗
转自:公安和平分局
来源:平安天津
浙江一男子怒了!妻子买买买,欠债近百万元!需要平分债务吗?
来源:杭州网
小夫妻结婚五年,没有任何积蓄
反而欠下了近百万元的债务
而所有债务都源于
妻子日常各种买买买借下的各种小额贷
结婚五年多
妻子欠下了近百万元
近日,一对九零后小年轻在宁波江北矛调中心进行离婚诉讼析产调解,双方析产矛盾焦点是桌子中间那摞十多厘米高的消费流水账单:结婚五年,没有孩子,仅仅是日常消费,女方不仅花光了每个月的家庭收入,还在小额贷平台东拆西借,总共产生了近百万的欠款。
女方小刘和男方小李是中学同学,两个人知根知底,走进婚姻也是水到渠成。而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仅仅五年多,就已经举步维艰。
小刘每个月收入5000元左右,小李每个月收入三千元到六千元不等。小夫妻没有小孩,按说这样的收入,在没有其他额外开支的情况下,过日常小日子应该没问题的。而一年多前,小刘不得已向婆婆求助,说自己借了各种小额贷,东拆西借,本金加利息越滚越多,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尽管婆婆家里没有什么积蓄,但为了帮儿媳渡过难关,她卖掉了车子,还从每个月不高的收入中拿出大部分,帮儿媳还了一年债。
当家人都以为欠款还得差不多了时,小刘又自爆还有几十万元欠款要还,她解释说,当初因为害怕家人责备,故意少说了欠款数额……
消费远高于收入水平
男方拒绝平分债务
前段时间,因为与小李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小刘起诉离婚。两人达成了一致离婚意向,在诉前调解析产时,小刘提出还有65万元的欠款,要求小李承担一半份额。
小刘说,这些欠款是小额贷本金和利息构成,实际消费金额35万多元,另外一些是利息。她认为本金多用于家庭日常开支,小李理应承担一半。
小刘的账单流水显示,其消费水平远高于家庭收入:一瓶沐浴露300多元,零食店隔几天就要消费三五百元,美容院、美甲店动辄几千元、上万元的充值……另外,她还养了两条大狗,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日常开支。
小李抱怨说,他之前对小刘贷款高消费一事并不知情,小刘买的这些东西,除了少量日用品和零食,其他的他几乎没有参与共同消费。“她结婚前花钱就大手大脚,原本以为她婚后会有所收敛,没想到会‘变本加厉’。家里她的衣服成灾,目前光打包好的大编织袋就有二十多个,这还不包括她已经搬走的那些……”
小李表示,自己父母之前已经帮小刘还了部分欠款,现在他无法接受还要承担欠款一半。
经过反复调解,最终小刘和小李达成一致离婚协议,小李另外再承担8万元的欠款,剩下的由小刘独自承担。
“如果婚姻中一方习惯超前消费、‘未富先负’,那配偶是否要跟着承担债务风险呢?”北京大成(宁波)律师事务所冯锐律师说,这个贷款首先要看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额度有多少,共同生活范围内的应该双方共同承担,如果一方仅用于个人的开支,而且费用又明显高于家庭收入水平,那应认定为个人开支,不属于共同生活开支。
互联网金融消费
费用高、风险大
本案中,女方欠款基本为小额贷产生的本金和利息,大多数小额贷业务是通过互联网渠道办理的,对借款人来说,既方便又快捷,恰恰是这样的方便快捷,让没有定力的年轻人容易“上瘾”。那当代年轻人过度消费问题如何破局?
宁波市金融法律有关专家,单先生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年轻人热衷于在互联网上借贷,2020年发布的《广州互联网法院互联网金融纠纷司法分析报告》显示,80%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年龄集中分布在20岁至40岁之间,借款群体趋向年轻化。蜂鸟问卷平台2020年发布的《年轻人网贷情况调查报告》显示,46.5%的受访者曾使用网贷;22%的有网贷行为受访者选择从别处借款还网贷。
互联网小额贷款产生的费用一般较高。一般情况下,当某借款人在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贷不出钱时,才可能转向小额贷款公司,其本身已成为借贷高风险人群,小额贷款公司在提供贷款服务时,往往以收取较高担保费的方式来降低不良率,担保费最高可达实际贷款利息的3倍以上。当过度超前消费致使收入不能覆盖欠款时,借款人就会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拆东墙补西墙”,最终走向个人资金链断裂,家庭生活受冲击。
对贷款机构加强监管
对个人完善信用惩戒机制
相关部门对贷款产品应当加强监管,贷款产品发售上市前实行审批制,对类似信贷产品的合同条款应当严格审核并规范,杜绝隐瞒和模糊有关合同条款的情形,要求贷款机构向消费者准确披露综合贷款成本,同时详细说明成本结构和支付要求,规范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避免误导消费者。
宁波大学法学院何跃军教授认为,目前市场信贷产品较为多样化,与各种消费场景深度绑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生活、减轻了即时的支付压力,但消费者若频繁、叠加使用消费信贷,易引发过度负债、征信受损等风险。加之一些年轻人对消费缺乏规划,容易陷入过度超前消费的陷阱,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各种信贷产品的监管与规制;要求各种信贷产品加强申请者的整体性评估;设置更多的信用惩戒机制,同时也给年轻人一定的容错机会,设置灵活的不良信用修复方案,达到“惩罚”和“教育”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