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抓到的这三张王牌,哪个更有钱途
作者|E
头图|视觉中国
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永远不会被封锁、禁运,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和本国能源安全意义非凡。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三驾马车”,其它如生物质能、地热、潮汐规模相对较小,暂时看不到快速发展的迹象。
与风电、光伏、水电相关的上市公司有很多,选择具体标的之前应先搞清哪条赛道更有“钱途”。
水电曾经独大
1)装机容量占比“高开低走”
中国是水电大国,2004年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00GW。2012年三峡水电站全面投产,水电装机容量达240GW,2015年增至320GW、占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的80%。
2015年~2021年,水电装机容量累计增长22.2%,年均复合增长率仅3.4%。
截至2021年末,水电装机容量391GW,占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的37%。2022年9月末,进一步降至35%。
中国目前拥有4万座水电站,大、中、小型水电项目已“应建尽建”。水电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增长空间不大。
2)水电“课代表”——长江电力
随着母公司三峡集团将建成的电站陆续注入,长江电力装机容量每次跃上“新平台”后,发电量、营收随不可抗力(主要是上游来水量)波动。
2010年三峡电站全部机组投入运营,长江电力总装机容量突破20GW,年发电量首次超过1000亿,营收同比增加98.6%。
2016年收购溪洛渡、向家坝两电站后,总装机容量“横盘”于45.5GW,年发电量在2000亿~2300亿度之间波动。
完成对乌东德(总装机容量10.2GW)、白鹤滩(装机容量16GW)的并购后,长江电力国内总装机容量达71.7GW,年发电量将超过3000亿千瓦时。
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日进斗金的电站要斥巨资购买,长江电力所获利润中相当一部分用于偿还借贷本息,剩下的才能用于分红。
白鹤滩、乌东德是三峡集团最后两座大型水电站,长江电力通过并购母公司资产“上台阶”的模式走到了尽头。
可再生能源当中,水电仍首屈一指,但成长空间有限。长江电力这样优秀的企业,回报投资人的主要方式是现金分红,因而被股民视为“养老股”。
光伏、风电“你追我赶”
在政策补贴推动下,风电、光伏你追我赶、快速发展。
1)光伏成本快速下降
2012~2017年间,光伏在补贴政策推动下,年新增装机容量由7GW飙升到2017年的53GW。
2018年补贴开始退坡,新增装机容量回落到44GW,2019年进一步跌至30GW。
令人欣喜的是,在技术进步、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的叠加作用下,光伏成本已经可与火电“打平”。尽管补贴退坡,2020年、2021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48GW、55GW。
补贴退坡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对户用光伏(分布式)、光伏建筑一体化等类项目的补贴力度不小、效果可观。
2021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中,分布式占到55%;年末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107.5GW,达到总容量的三分之一。
2022年前三季,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52.6GW,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35.3GW,占比达67.2%,显示了补贴的威力。
2)风电更加依赖补贴
根据发改委《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2019年882号):2020年陆上风电一至四类上网指导价为0.29~0.47元;2020年底未并网的项目,国家不再补贴;海上风电上网价降至0.75元,2021年底未并网的项目,国家不再补贴。
于是2020年成为陆上风电“抢装”年,新增装机容量达69GW、同比增长189%。2021年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急剧回落到31GW、同比下降55%;2022年前三季,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8GW。
2021年成为海上风电“抢装”年,新增装机容量17GW、同比增长452%。2022年前三季,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仅1.2GW,较2021年前三季度下降68.4%。
即便在有补贴的情况下,风电装机容量增速也明显低于光伏。
2019年,光伏补贴退坡后增速见底,新增装机容量仍超30GW,而风电新增不到26GW;2020年“抢装潮”,风电新增超过光伏;2021年“抢装潮”尚未结束,风电已被水电超越。
2022年前三季,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90.4GW,占总增量的78.8%。其中光伏52.6GW、风电19.2GW、水电15.9GW、生物质2.62GW。
截至2022年9月末,水电装机容量406GW(其中常规363GW、抽蓄43GW),光伏、风电分别为358GW、348GW。光伏首次超越风电,预计2023年光伏将超越水电,坐上可再生能源头把“交椅”。
水电已接近天花板,风电技术门槛高、成本压降难。未来若干年,光伏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辕马”。
抽水蓄能即将成为“黑马”
如果说光伏是可再生能源中的“辕马”,抽水蓄能则即将成为“黑马”。
1)逃不掉的功课
由于风能、光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储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且看德国给我们提供了反面教材——近日因电“出力”下降,电价在4天内上涨250%。原因是德国重视可再生能源,风电占全国用电量的20%以上。但储能设施没有跟上,而是让天然气发电站充当“调节器”。便宜的俄气“断供”后,电力系统中的B显露无遗。
德国的教训说明:发展可再生能源逃不掉储能这门“功课”。
抽水蓄能是唯一成熟、能够大规模部署的储能设施。截至2020年末,全球抽水蓄能总装机容量达160GW,占储能总规模的94%。
抽水蓄能设施可在电力系统中起“稳定器”“调节器”“平衡器”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利用风能、光伏,减少弃风、弃光、弃水。发展抽水蓄能,对提高“绿电”占比、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预计“十四五”期间核准抽蓄容量270GW;2025年、2030年建成装机容量分别达到62GW、120GW。2060年将达到180GW。
常规水电装机容量:2025年装机容量将达380GW、仅比2022年9月末增加17GW。“十五五”期间预计增加40GW,2030年达到420GW。
到2030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将增加57GW,平均每年递增7GW;同期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将增加77GW,平均每年递增9.6GW。
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在水电中的占比将从2021年的9%提高到2030年的22%。
根据国家能源局2021年印发《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340个重点项目总装机容量达420GW,247个储备项目总装机容量310GW。
2)关于抽水蓄能两个常被提起的“制约因素”
一个经常被提到的因素是选址不易,不仅要“挑”自然环境,还要考虑与电网、新能源发电厂的协同。但反过来想,建化工厂、炼钢厂,修大桥、开隧道,什么大型工程可以不讲究选址?中国能为4万座常规水电站选址,六七百个抽水蓄能电站会无址可选?据中国电建(601669.SH)透露,已为抽水蓄能电站勘探确定了上千个点位并完成“环评”。
真正的制约因素是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解决方案。
2021年5月,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提出“坚持并优化两部制电价政策”。
两部制电价将电价分成两个部分:
容量电价
比如一座1000MW的光伏发电厂,每小时发电100万度。电网要求必须配建储能设施才能并网。或者电网本身有削峰填谷的需求。上述情况下,储能需求方可从抽水蓄能电站租100万度电的“容量”,并支出“容量电价”。通俗地说就是你租一套房子,租的就是“容量”,不管住不住都要付租金给房东。
容量电价是抽蓄投资运营方的固定收益,相关文件明确的核定依据为:经营期内资本金内部收益率(IRR)达到6.5%。
电量电价
储能需求方按基准电价的75%把电卖给抽蓄电站,比如每天卖100万度,然后按基准电价的100%从抽水蓄能电站购电。
有人说发电方这不是亏了,但100万度电是“晒太阳”“吹风”白得的,不“卖”给抽蓄,电网又消纳不了,只能抛弃(弃光、弃风)。
好比在荔枝产地,果农以0.8元/斤出售,而超市价格16元,相差19倍。但果农不卖荔枝要么烂在手里,要么通过电商或直播平台卖,拿到的大致也是这么多钱。
如果用100万度电抽上来的水能发75万度电,抽水蓄能电站运营方“不赔不赚”。如果能发76万度电,就赚到1万度电的电价(以火电上网电价为基准)。
容量电价、电量电价之和是抽蓄电站的收入。
需求迫切,并且解决了投资回报问题,抽水蓄能建设明显提速。仅2022年前6个月,中国电建就获得抽水蓄能合同129亿(此外还有932亿光伏、731亿风电合同),这仅仅是开始。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我帮大厂“拉新”,成本1人3元,月入上万
天下网商吴羚玮
编辑徐艺婷
早年互联网,起于地推。
阿里起步之初,靠着一支“中供铁军”,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地拜访,推开了互联网的大门。2006年,早期的“校内网”用食堂里的鸡腿和可乐说服学生们注册平台。此后十年间,外卖、O2O平台、共享单车、打车软件和社区团购,也都靠着地推员的嘴皮子,以及鸡蛋、酱油、洗衣液和免单优惠,一个个积累用户。
2022年,中国已有10.51亿网民——互联网用户规模空前庞大,几乎所有人都将一部分生活放到了网上,地推却从未落幕。
一群数量可观的地推员们,在各个城市沿街行走。一辆小推车——往往满载着星巴克杯子、数月前的网红冰墩墩挂件、或时下最热门的世界杯吉祥物“饺子皮”,吸引用户们下载软件,以此为大厂们换取流量。
曾经的鞋厂工人小陈,3年前偶然成为一名全职的A地推,就此进入互联网行业的边缘。
像他这样的人不少。遵循零售商业公开的秘密“地段、地段、地段”,地推员们会出没在成都最热闹的春熙路口、扬州瘦西湖的夜市吃食小摊边上、浙江县级市建德城中心的大广场,甚至7月份的安徽黄山莲花峰……总之,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地推。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他们更以微信群组织起来:从地推员,到上游的地推服务商,再到低价礼品来源义乌商家。群里几乎形成了一个“地推宇宙”,拥有小陈这份工作所需的全部条件。
互联网大厂们对流量的捕获与追逐,再次回到了一种古老且原始的模样。原因很简单,曾经低价高效的线上获客方式,成本在9年内大涨10倍。据Mk联合CCID和新京报的数据显示,2010年-2019年,互联网公司的获客成本从37.2元飙升至486.7元。
下沉市场曾是“互联网流量洼地”。但当这个洼地迅速被填平,原本面向下沉市场的APP又随着地推员们灵活机动的脚步,上探至高线城市。
用户获得小利,地推员得以谋生,义乌商家借此出清尾货,大厂们获得流量以期获得好看的投资回报——一条多端“共谋”的产业链就此形成。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周末晚8点半,杭州以南100多公里外的建德临江老广场——最热闹的时间,全城最热闹的地点,阿姨们的广场舞正酣,树下环状椅满是闲来无事的小情侣。茶百道、正新鸡排、鸭寨夫人等茶饮店小吃店一字排开,门口站满等待取单的外卖骑手和年轻人。
小陈的小推车就在茶百道门前,上面摆满大半年前一网难求的“网红”冰墩墩,车前挂着一幅海报:抖音极速版、快手极速版、京东极速版——想不到,一辆小推车,就能让大厂们如此和谐地出现在一块。
数千公里外的北京某处工地,也出现了类似场景。只不过冰墩墩换成了“星巴克”杯子,宣传方式也更低配:一张硬纸板,用马克笔潦草写上几个大字,就成了海报。这吸引了一群农民工排队下载,要把这些陶瓷身、塑料盖的“星巴克杯”送给自己的孩子。
在等待一杯奶茶完成的时间里,好几拨人光顾了小陈的推车:3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几个带着小孩的大人。他们都对冰墩墩这样的网红商品相当感兴趣,并且愿意为了得到它而下载一个或许本不需要的应用。
运气好的话,一个冰墩墩一次能同时为3个A增加新的日活用户。只要成功拉到一个人,近30元推广佣金就能躺进小陈账户。如果这个用户留存得足够久,并且发展出了自己的“下线”,小陈最多能拿到35元。扣除小礼物3元左右的成本,再刨去天气和客流的影响,小陈如今平均一个月净赚1万元左右,高峰时期的收入一度接近2万元。
当地推前,小陈在温州一家小鞋厂干了6年。工资到手1万多,但每个月只能休息1天。经过朋友介绍,小陈成了一家推广渠道商名下的地推,告别以往日日被绑在工厂流水线上的生活。
过去2年多里,小陈和朋友开着一辆万把块的面包车,转遍了浙江省大大小小县级以上的所有城市。乡镇也跑过几个,但“过于下沉”意味着人口有限,小陈很快就推不动了,“推久了人家也反感”。
去哪座城市,取决于人口多不多。在一座城市待多久,取决于这座城市的极速版用户是不是已经“饱和”。小陈住60来块的宾馆,长则小半个月,短则一星期。只要还能挣到钱,就继续呆着。
大部分地推和小陈一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他们要么是单兵作战或与朋友合伙的男性,要么是一对夫妻联盟,总之,最好不要有挂碍,能“说走就走”。单身汉小陈显然相当自由。一次,在我们通完话之后,他问了一句,“美女,杭州封城了吗”。得到否定的回答之后,他当天就奔到杭州下沙,临近傍晚时分,就在下沙大学城支出了自己的摊子。
他常常下午出门,推着小车直奔城市中心,或是沿街四处游走,逢人就问一句“美女/帅哥,下一个,有小礼物拿。”入夜后,城市里广场的人潮散去,再回到宾馆。他一天在外的时间,差不多8小时。
地推生涯2年多,小陈悟出了一套简单粗暴、但听起来又相当科学的选址方法——跟着蜜雪冰城走。
每到一座陌生的新城市,他落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搜索出当地最热闹的地方,所谓热闹,无非超市、广场、蜜雪冰城之类奶茶店扎堆的地方。他相信蜜雪冰城这类连锁奶茶店的选址,是“经过调研和考察的,人流量大的地方才会开。”
事实也的确如此。蜜雪冰城加盟商需要自行选址,但总部会对店铺选址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店,定位就在消费流量稳定的人流密集区。
微信群里的“掮客”和义乌商家
地推有个官方名称,叫“APP推广合伙人”。他们有的是像小陈这样的全职,有的则是兼职——既做手机A的推广,也做P机和信用卡等银行业务的推广。
总之,小陈认为他们都是一回事儿,“就是销售”。只不过,传统销售把商品卖给人,现在,他们把人作为一种“商品”卖给互联网公司。
每单20多元的净收入,以及点点手机就能月入上万的轻松活儿,将这些合伙人都汇聚到各个微信群里,甚至在群内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生态“闭环”:
最上游的A推广服务商,从各家互联网公司直接获得拉新或促活任务,再组建社群或专有APP,将这些任务派给地推“散兵”们,自己抽取每单1-3元的差价。任务被明码标价,赤裸地展现出一个流量的价值:一个京东极速版新客,价值21元;一个淘特微信版新用户17.5元,而促进一个“老客”的活跃度、为APP带来更高打开率,只值7元。甚至还有地域差别,一个南方用户价值9元,北方用户价值6元。
作为散兵一员,小陈与其余群友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同侪——群里每天都有大量暗号式的消息弹出:“来码”“稳定的来”“抖音差3结28”,这表示他们可以相互扫码领红包,各自获得一笔收入,有时也会为了占据线下的同一个黄金点位产生矛盾。
地推的下游,也就是那些卖礼品的商家们。他们每天都在朋友圈发布礼品样图,也在群里发布礼品列表:各色发光或不发光的冰墩墩手办,价格在1.9-3元不等;“星巴克”样式的杯子2元起;挂着“玲娜贝儿”等迪士尼角色的“网红毛毡包”价格最高,得花4.5元。
小陈们只需要看图、选款、交钱。不出两天,几十个冰墩墩就会如期从义乌寄到他暂住的宾馆前台。他选择礼物们的标准很简单:价格便宜,看起来“卖相可以”。
进群时间越来越久,礼品清单也变得越来越长。最近,这个列表还加进了时下最热门的世界杯吉祥物“饺子皮”。尽管做工粗糙,但不影响它抢手。
河南商丘人小赵从义乌厂家那儿调了600个货,一天内就出售一空。当我向她询价时,她还好心提醒,“现在价格贵,不发光的2.8元,发光的4.8元。如果确定要,我再去给你调货。”
微信群都是牢不可破的圈子,身处其中就得遵守规则:商家们严格遵守发货时间,保证当天发货;暗号式的说法,初来乍到的外人难以理解。
这门生意并不违法,只是因其处在暧昧不清的灰色地带,此前少有人提及。小陈对我们展现出的兴趣与好奇嗤之以鼻,推广服务商们则讳莫如深,直接在微信个人简介里表明,“非地推勿扰”。当我表示要加入对方的地推队伍,并希望了解如何操作时,对方生疑,抛出一句“你那边是做地推的吗?”之后,便也再也没回过消息。
大厂的风光与落寞,他们都清楚
幢幢互联网高楼筑起后,人从此成为流量。
流量对公司们如此重要。它是A受欢迎的证明,互联网公司们追逐它,用以说服投资人、吸引广告商。在流量红利见顶的当下,它愈发成为大厂们激烈竞争的对象。产品经理重新设计交互流程,程序员们从后台到前端优化页面,市场推广部门则负责宣传这些改变。
很大程度上,大厂们对资本市场的期待及其相互之间的激烈竞争,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推们入袋的钱有多少。尤其是在被称为“下沉之年”的2019年。
下沉市场,近三百个地级市,三千个县城,四万个乡镇,六十六万个村庄。一个辽阔无垠、潜力无限而又令人浮想联翩的长尾地带。
2019年,阿里和京东不约而同地在财报中提及“下沉市场”:前者2019年第一财季新增的2000万年活跃用户中,70%来自于欠发达地区;后者新用户中来自低线城市的比例也超过7成。更别提此时已上市一年,正用“砍一刀”在下沉市场攻城略地的拼多多。
同年,快手也与抖音激战正酣,双方先后在2019年8月推出“极速版”。快手极速版上线后20天后达到千万DAU(日活用户),抖音极速版则花了近2个月达到1400万MAU(月活用户)。
和主站相比,极速版有几个特征:第一,内存占比小,低配版的手机机型也能流畅使用;第二,省流量;第三,以网赚模式吸引人。看视频赚钱、拉人头裂变也能赚钱。种种特征,让极速版应用吸引了6成以上来自三线城市及以下的用户(数据来自2020年的Qi报告)。
“下沉市场”开始站在聚光灯下的这一年,小陈成了一名地推,也经历过最好挣钱的一段时光。
当时可供小陈们选择推广的APP数量相当庞大,大厂们也相当乐意为了拉人头砸下巨额费用。Qi数据显示,当时市面上极速版APP数量超75个,被称为“APP全家桶”的字节跳动,就为旗下的抖音、火山小视频、皮皮虾和今日头条专门推出了极速版。
光快手一家,为了推广极速版,就在全国广招大量地推团队。其2020年财报显示,快手销售及分销开支高达266.1亿元,同比增长近170%。另一组未经证实的数字是,快手极速版累计推广投入近百亿规模。
2020年,与拼多多争夺下沉市场的淘特上线。诞生之初,淘特就承担了为阿里巴巴不断获得新用户的角色。近两年,它既是阿里内部增速最快的业务之一,也是中国增速最快的电商类APP。如今的淘特,依旧被印在大量地推员的海报上。
小陈刚做地推那会,除了极速版,还推广过支付宝和淘特。他没有准备小礼物,全凭“空手套白狼”。每拉到一个新客,就能入账100元左右。
不过好光景只持续了两年不到。
居高不下的拉新费用,以及逐渐见顶的下沉市场红利,让不少大厂削减了销售开支。今年以来,“节衣缩食”更是成为互联网公司常态。
小陈发现,不少曾经靠补贴拉新的APP放弃了烧钱,而抖音快手和京东极速版们,尽管持续提供补贴,但佣金大不如从前,与自己瓜分地推佣金的人也变多了。据他观察,光是杭州,就有起码百来个地推人员。“今年下半年开始,到处都有人推了,知道(地推能赚钱)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应用该下的也下完了。”
今年年中,他与曾经的合伙人拆了伙。一份有限的收入,此时还要掰给两个人,不够用了。小陈还是开着那辆面包车继续在浙江省内巡游,昔日伙伴则跑到了浙江以北的江苏省“继续闯”。
他们不再专攻下沉市场,反倒更频繁地出没于杭州、苏州、扬州等新一线城市或高线城市的居民区或办公楼附近。就连成都最热闹的市中心春熙路,也出现了不少地推员的身影。
原本这桩生意在小陈看来“欣欣向荣”,此刻他却为大厂们担忧,“以前那么风光的公司好像也没什么钱了”。但他不舍得放弃这份工作,“现在也没有什么别的好做的工作,能推一点是一点。”
他见证过大厂烧钱补贴换取流量的疯狂时期,并因此小赚一笔。如今补贴近乎腰斩,他依旧像是大厂的外部细胞,以另一种方式参与了它们跳动和衰退的小小周期。
小陈和小推车在外头待的时间更长了。他拉我进入的那个微信群里,每天都在跳出百来条信息,也比以往更活跃。一份工作,收入减少但依旧自由,对小陈来说,“足够了”。
我,在拼多多Temu卖货,一单赚一块钱
文|王崭
编辑|斯问
9月1日上线的跨境电商平台T,用“低价”和“砍一刀”,在三个月内就成功拿捏住了北美消费者的钱包,成为了这个“黑五”的黑马。
Twi(推特)上,来自美国密歇根的IMAi发出一条推文:谁在T上买过东西呀?这也太太太便宜了,便宜得我都害怕了!
推特上的“T太便宜了!”
无数西半球的消费者在Fk、Twi等海外社交平台上讨论起这个来自中国的跨境电商平台,在国内的社交平台上,小红书博主纽约村民发布的T40%折扣码盖楼笔记下,海外生活的华人发出评论让大家帮忙“点一下邀请码”,评论已经达到了1889条。
当拼多多把低价优势、社交裂变模式和“百亿补贴”搬到海外后,越来越多北美消费者开始涌入了T。
11月,T拿下了美国AS应用下载榜的榜首。应用分析公司STw的数据显示,T在美国的安装量已经达到了500万次。
36氪的报道中提及,上线一个月,T的日均GMV就已经突破了150万美元,9月投放预算就达到了10亿元,未来一年预算会超过70亿元,拼多多Q3季度财报中,营销费用支出141亿元,较上季度和去年110亿左右的支出明显增长,不少分析都认为,其中一大部分是用在了T上。《晚点》最近的报道中,拼多多也表示T业务的优先级会高于主站。
海外流量的疯狂涌入,官方力挺支持的态度,让来自中国的供应商把视线瞄准了这个海外版拼多多。
在社交平台发T邀请码的海外用户们
“现在大家都想进T平台,店铺审核都在加班。”一位最近入驻T的玩具商家蒋蒋告诉「电商在线」,跨境圈子里不少人都在申请T,有人店铺审核通过时是凌晨。
一些之前在亚马逊、SHEIN等平台经营的商家,也开始将经营阵地转向T。曾经在亚马逊售卖假睫毛的商家PALMLASHES(以下称PLAM),表示自己正在把经营重心转移到T。
众多T卖家中,也有人在经营一段时间后开始考虑暂缓T业务,还有的已经准备离场,“现在还开始抓动销和评分,感觉就是变相‘清退’一部分玩家,我们供应链没这么强,资金压力也大,准备慢慢退场了。”
尽管商家在平台内有自己的店铺,但角色还是平台的供应商,没有前台定价权,而T也在不断将供货价压到更低,提供更低的前台价格。
T用流量和数据讲出了一个更加诱人的故事,但对于在平台内的无数商家而言,想通过T分到跨境电商的一杯羹,并没有这么容易,大批商家快速丰富了平台的SKU,让T完成了前期的盲测,而盲测过后,商家们在T迎接的会是更加激烈的挑战。
打不过就加入
“T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在观望。”广东的商家大陈曾做过5年的独立站和亚马逊,算是资深的跨境玩家,在内测阶段就听过T的名字了,不过没有第一时间入驻。
T的i账号
让大陈和其他商家观望犹豫的,一是T虽然背靠拼多多,但毕竟是一个新平台,还不知道成绩如何,之前不少有着大集团背景的跨境电商最后也没有做出成绩;二是商家在平台的身份其实类似供货商,需要买手审核商品和供应价,并没有销售的自主定价权,利润也不高。
刚入局的T,在初期就针对新用户推出了7折优惠券、折扣专区和0.01美元秒杀福利,下载量开始超越亚马逊、SHEIN等平台后,曾经观望的卖家纷纷开始寻求加入T的渠道,在不少跨境卖家的微信和QQ群中都出现了类似的消息:“谁有T招商/品类小二的联系方式,麻烦推一下。”还有一些不清楚入驻流程的商家,交了39800元给代运营机构求入驻。
“流量就是钱,利润低没事,量大就能赚钱。”百货商家糖果在10月就对比了几个平台内类似款的文具商品,发现T上不少商品的价格会比SHEIN便宜20%—30%,和亚马逊相比会便宜50%以上。
低价,也意味着商家的利润有限,但各种折扣补贴,平台的促销活动和商家并没有什么关系。糖果告诉「电商在线」,有些商品在T的售价比她给平台的供货价更低,但不会影响到她的供货价。
在36氪的报道中,提到了因为前期折扣以及免邮费等举措,目前T一单的平均亏损在30美元,相当于平台花大价钱在补贴用户。除了大手笔的补贴,T还在不断购买流量,不少平台上都出现了T的广告,今年拼多多Q3财报中增长飞快的营销费用,就被不少媒体解读为花费在T的推广上。
T社交媒体流量来源,数据:iiw
T的低价、包邮和在社交裂变的各种策略,让不少跨境玩家直呼在价格和买流量上都“打不过”。不少跨境卖家认为,T的出现就像一条鲶鱼,可能会让一批主打低价优惠的小独立站倒闭。
“打不过就加入”,成为了跨境商家多平台布局的共识,不少商家之前都有经营过亚马逊,也有给SHEIN供货,一些商家还在TikTk上卖起了货。但现在,想要入驻T,并且获得流量和活动扶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随着平台发展,T开放了个人卖家注册入驻渠道,不少有着优势的贸易商也开始入局。T还在拼多多卖家版后台推出了“拼多多跨境全托管”模式,拼多多主站的卖家也可以在T开店,还会有流量扶持,T的销量也可以继承到拼多多店铺中。
小红书博主晒出的拼多多卖家后台
竞争越来越激烈,T卖家群中也出现了不少T的经营心得,怎么定供货价,多久能通过审核,什么品类最近卖得最好,时不时就有刚进入群聊的新商家忧心忡忡:“大家都是多久出首单的?好几天了还不出单,真怕成炮灰。”
大陈表示,一些品类的商家已经比较多了,现在主要找的是稀缺品类的商家,T也会对商家和选品进行一些筛选,“前段时间很缺宠物用品,我身边宠物商家很快审核就通过了。T上做饰品的商家已经挺多了,买手也说饰品类要优选价格低和销售数据好的,要不就是有设计、材质之类的优势,不然选品不好过。”
在一些跨境卖家群中,已经有卖家开始调侃自己之前“有眼无珠”,没早早入驻T,现在想要入驻可能已经迟了,“曾经我看他不起,现在我高攀不起。”
收入4万,但没赚到钱
T在这个“黑五”成为了跨境电商行业中的一匹黑马,也开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入局。对于不同的供应商来说,跟T合作,让他们感觉“又爱又恨”。
爱的是流量带来的订单量和新的销售渠道,恨的则是牺牲掉的利润空间。
一位商家分享的招商
“T压价会压得很低,不同品类会有不同核价要求,有些品类比较缺,你供货价高一些也可以,买手会‘让步’。”大陈告诉「电商在线」,T的买手在不同品类上对价格要求不同,快时尚服饰、家居百货和饰品这些核价会比较严格,会要求比1688上价格更低,有些比给国内经销商的批发价还要低。但3C数码类产品只要比拼多多上的零售价低15%,就能通过核价。
卖家杨树表示,自己给T的供货价利润很低,一单也就赚1—2元,现在销量没有起来,自己每天才赚十几块钱,“最多一天也就赚了四十多块,我们还做其他平台,光靠T的话饭钱水电费都不够。”
即使销量上来了,卖家的利润空间也有限。卖家阿武向「电商在线」透露,自己在T经营了将近两个月,供货价压得很低,最多的一个月有4万多元销售额,但实际的毛利不到6000元,他有工作室,还要考虑其他硬费用,目前其实还没赚到钱:“房租水电工资都是花销,而且现在刚起步,拿到手的钱转头又投进T备货了,平台内是确认收货后一天就打款,但是我们采购寄到仓库和仓库发跨境物流,一趟下来最少也要二十多天。之后准备做一些客单价高的,利润可能高一些,等订单量上来了情况也会好很多。”
在T平台上,买家拥有90天无理由退换货的权益,如果是质量问题退换货,那商家要面临5倍甚至10倍罚款,平台内的滞销商品被退回,商家还需要承担退回的顺丰到付费用。
不过,也有商家愿意接受更低的利润空间,因为看好平台的发展。
PLAM售卖的假睫毛相关商品
在亚马逊售卖假睫毛的PLAM在今年11月开始运营T,第一天就出了18单,25天时就突破了2000单。对于PLAM来说,供货利润并不高,但她表示,自己是有工厂的品牌卖家,前期利润低就当是在做品牌孵化,自己看好T平台,也愿意投入。
PLAM品牌的假睫毛在亚马逊定价能够达到10美元左右,但亚马逊的佣金和运费就要将近5美元,剩下的5美元还包含广告费成本等等,利润很低。虽然给T的供货价利润也很少,但目前不需要任何广告费物流费,加上平台流量不错,PLAM决定把经营重点转到了T上。
实际上,对于不少T的供应商来说,为T供货的利润都不高,但在今年不算很良好的经营状况下,不少跨境电商的仓库中都有商品滞销,随着国外消费者消费降级,亚马逊等客单价更高的平台生意也不好做了。
T的低费用吸引了一大批卖家
“虽然做T利润很低,但除了1000块保证金也不用别的钱,还能保个本甚至赚一点。你不做其他卖家也会做,大不了就当多了个销货渠道。”阿武告诉「电商在线」,相比9月,现在自己身边做T的商家越来越多了。
被筛选的卖家
因为利润太低,不少供应商也把T的优先级放在了其他平台后面,作为一个清仓的渠道。
贴吧中的帖子
在T的贴吧和群聊中,时不时能看到一些厂家寻求T卖家合作清仓,想要减轻仓储库存压力的帖子。但不少卖家表示,不论是想清货,还是想认真经营,最近都感受到了T正在筛选优质卖家,平台在策略上也有了一些转变。
一是开始强调动销和评分。一位商家告诉「电商在线」,动销率和评分一旦不合格,很可能将直接把链接下架,“玩具品类21天内销量不足5或者不够100美元就可能下架,有的品类14天没有动态销售,就会被要求降价或者退出供货。评分低于4.2的,也会直接下架。”
在这样的情况下,之前想把T作为清仓渠道的商家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一位给厂家做清仓的中间商就表示准备慢慢退场了,“厂里卖不出去的才会清仓,虽然价格低甚至愿意亏本甩卖,但动销很可能跟不上,T要是以后很在意动销和评分,那会很难做的,到时候退回的运费都比产品贵了。”
卖家发出的加工仓费用
二是对商品的发货和质量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在一个T卖家群中,有卖家听说现在平台选品通过率只有15%。还有卖家晒出了一张T的加工仓收费标准图,如果卖家在发货和产品质量上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缺少条形码和警示语,那T就会要求卖家使用官方加工仓服务,收费价格不低,还会阶梯计费,第二次收取2倍,第三次收取3倍。
对于一些利润本就低的卖家来说,使用加工仓服务后,基本等于亏本,但如果不使用这个服务,就会被要求退供,只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和质量。
三是T引进品牌卖家和跨境大贸易商,流量也对平台内的大店和品牌有所倾斜。最近官方表态入驻T的易佰网络,就是业内有名的贸易型跨境电商,而在T平台推荐的店铺列表中,还能看到Lv(联想)和国货彩妆品牌NOVO的店铺。
T店铺推荐页
T的卖家群中,不少人晒出了买手的通知截图,表示最近物流成本在增加,今后补贴会收紧,商家可能需要负担部分非爆款的运费,催促商家尽快发货和加大备货,“老商品我们有顾虑,怕用户觉得涨价,但新商品就没有顾虑了。”
不少商家表示,涨价对新商家来说很危险:“类似的产品,你价格比别人高,自然没有人买。其实就是催大家备货和物流速度,这对资金要求会比较高,对小贸易商和中间商也不友好,估计一大批中间商会出局了。”
在种种隐约透露出筛选和清退的政策下,有着丰富产品和供应链的商家优势会更大,因为可以依靠多上商品通过审核,只要有几个爆款,就能带动整个店铺的销量和评分,而小商家很难做到这点。
T的黑五页面
发展近三个月,T也走上了每个平台必经的筛选优质卖家的道路:毕竟前车之鉴Wih的案例就在眼前,这个曾经被称为“海外版拼多多”的平台,依靠跨境电商业务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但因为平台内商家良莠不齐,失去消费者信任,月活与营收不断下跌。
将T优先级提到主站前,拼多多已经准备将T作为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了,用低价抢占起了海外的五环外市场,在36氪的报道中,T未来五年的目标是要超过SHEIN今年300亿美元的销售额。
但卖家关注的,还是平台在各种营销补贴结束后能留住多少流量,以及自己能获得多少利益,就和大陈说的一样,“现在大家这么积极进T,就和之前入局其他平台一样,就是为了吃初期的红利,先入局的有肉吃,后入局的有汤喝,最后入局的可能就喝喝西北风了,但只要平台红利不再,大家也会毫不犹豫抛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