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在哪里可以借到5000

本文目录

这个借款是10万还是9.5万?

在民间借贷纠纷中,有这样一种常见“借款”方式,即借款人在出具借条后被预先扣除利息,俗称“砍头息”。

如果预先扣除了利息,会导致借款实际到手金额低于借款记载的金额。那么法院面对“砍头息”时如何判决?近日,寿县法院就审理了一起该类型的案件。

01

案情回顾

张某与魏某系小学同学,老家住同一乡镇。张某平时在上海从事餐饮生意,魏某在无锡做生意。2019年10月,魏某多次打电话向张某借钱用于生意周转。2019年11月,魏某从无锡驱车到上海亲自找张某借钱。碍于情面,张某同意借款10万元,但要求预先扣除利息5000元。魏某因为急需用钱,同意了张某的请求,并按照张某要求于当天出具了一张金额为10万元的借条。张某遂通过网上银行转账的方式向魏某出借95000元,双方约定还款期限为2020年4月5日。

期间届满后,张某多次向魏某索要欠款,均没有结果,遂诉至法院要求魏某偿还借款10万元。法院经审理查明,魏某只向张某借款95000元,5000元的“砍头息”已被张某扣掉。

02

法院审理

民间借贷合同属于实践性合同,借款金额以实际到账金额为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载明: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该借贷纠纷中,出借人张某向法庭提交的银行转账凭证证实其仅出借了95000元的事实,结合其提供的借条也明确记载借款当天扣除5000元利息的事实,可以认定出借人张某在出借款项时将部分利息预先从本金中扣除的事实,最终法院判决魏某向张某偿还借款本金95000元。

03

法官提醒

无论“砍头息”还是高利贷,其行为都对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存在潜在的危险,是不合法的,也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作为普通出借人,在出借钱款时,最好通过银行或网络转账这种有据可查的方式出借钱款,尤其大额借款,尽量避免现金出借,同时可以要求借款人出具借条,还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车辆、房屋或保证人作为担保,以便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权益。

来源:寿县法院

福安男子网贷被骗5千元!民警“神助攻”挽回损失

7月31日14时,福安市公安溪潭派出所接110指挥中心转警称:在溪潭镇马山村,余先生因网络贷款被骗5000元。接警后,值班民警迅速联系余先生,并向其了解被骗经历。

原来,余先生在刷“快手”视频过程中了解到一个名为“铂贷款”的博主可以提供贷款服务,于是便私下添加该博主微信,并表达自己的贷款意愿。余先生根据对方推荐下载了“铂银贷”APP,并完成个人信息注册。余先生按“铂银贷”贷款要求操作步骤,提交1万元贷款申请后发现该APP并没有按要求放款,于是余先生便微信联系博主,并扫描博主提供的二维码与名为“客服刘嘉丽”的人员进行对话。

“客服刘嘉丽”表示其为汇丰银行客服,其告知余先生因无法证明还款能力原因仅能在“铂银贷”APP上贷款5000元,但前提是个人的银行卡账户内必须有5000元余额才有资格进行申请。为了保证贷款顺利,余先生向朋友借款5000元转至个人建设银行卡账户内,并根据“客服刘嘉丽”要求向其发送了个人的建设银行卡号、身份证照片、及建设银行卡余额截图,在其发送的不明链接上签名。操作完上述步骤后,“客服刘嘉丽”将放款经理的微信推荐给余先生,余先生添加完“放款经理”微信后,该人便频繁与余先生进行微信电话聊天,余先生按该“放款经理”语音操作要求提供了个人工商银行卡的验证码信息,不久,余先生便收到银行卡扣款提醒。直到这时,余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于是匆忙报警。

民警在详细查看余先生与骗子聊天记录及手机验证短信后,认真梳理骗子诈骗的思路,发现骗子让余先提供的银行卡验证码非其5000元余额所在的银行卡,认识到余先生的5000元可能还没被骗子骗走。民警迅速帮助余先生下载了工商银行手机银行,登录后发现余先生的建设银行卡内的5000元余额被转入了该卡内。林警官立马协助余先生将该卡内5000元余额提现到微信余额内,成功挽回了5000元损失。

为进一步提高余先生的防骗意识,增强防骗技巧,民警引导余先生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向其详细介绍国家反诈APP的各项功能,并提醒余先生不要听信社交媒体上添加的陌生人,更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贷款应至正规的借贷机构进行借贷,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拨打110电话进行报警。

(福安市公安局李文福缪秀容)

月入8000,攒下5000,在大城市真的很难吗?

在今天的内容开始前请思考一个问题:

你现在多少岁?收入多少?有多少存款?

你可以把自己的答案留在评论区,也可以留在你心里。

问这个问题不是为了激起大家的焦虑,而是我发现:一个老老实实上班的年轻人想要攒点钱,是真的难。

难在诱惑太多,也难在很多人不知道原来攒钱这么难。

说真的,很多年轻人都大大低估了攒钱的难度。

尤其是在这个时代攒钱的难度。

在写这篇内容的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一件事:原来消费主义对我们的生活影响程度如此之广,并且隐藏得如此之深。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成为消费的奴隶。

因此,在这篇文章里,我会和你一起理清这个时代的陷阱,聊一些关于经济、消费的思考,分享一些接地气的消费观和都市生活方案。一起守护钱包,理性生活。

内容较长,希望你能耐心读完,因为这真的很重要,也很有用。

现在的年轻人想要攒钱,以下4个条件至少有2个:

1.没有房租。

2.有超出同龄人两倍的收入。

3.没有被消费主义洗脑,刻意抵抗消费环境。

4.不和不攒钱的人谈恋爱。

至少要有2个。否则你肯定是存不下钱的。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很多人以为的“攒钱”是:

我一个月收入8000,房租3000——我要住得离公司稍微近点;

交通300———偶尔下班晚了得打车;

吃饭2000———每天外卖零食奶茶,时不时吃一顿好的庆祝一下;

日用品、电费网费等加在一起1000———买衣服、买洗护、家里东西维护等维持在最低频率;

社交费用800———要么和朋友聚,要么养猫和猫过活,总归有情感寄托需要花钱。

8000-3000-300-2000-1000-800=900,之后把剩下的这900块攒起来。

不是的。这样根本不是存钱的架势。那些真正想攒钱的人,或者说能攒下来钱的人是:

一个月收入8000,但是不租房住家里,或者租很偏僻的房子,并且只租一个最小的房间,甚至是去住三四十一天的青旅、想办法租大学宿舍等等等等,房租为0或者1000块以内搞定。

交通,尽量骑单车或者坐公交,因为这两个都比地铁便宜。哪怕深夜下班也要尽量坐公交,除非公司报销否则绝不打车,打车太贵了,交通费用150块以内。

吃饭,必须自己做,巴不得菜都自己种。早中晚三顿加在一起成本不超过20块,尽量在各个平台上薅羊毛拿优惠券,赶活动买1块钱一盒的鸡蛋,等到8点钟以后买7折的面包。

水果买不是最新鲜但是也没坏的,可以便宜一半,一礼拜做一两次肉,想要吃零食的话就自己卤点下水,从不喝奶茶咖啡除非公司买单,不得不出去聚餐的时候会尽量打包饭菜回来,能吃好几天。吃饭费用一周平均控制在200块以内,一个月800。

日用品,基本就赶着活动买大容量的囤货,朋友有不喜欢的可以坦然收下,闲鱼上可以捡漏的也毫不手软,水电之类的能省则省,一个月加起来花不到300块钱。

社交,还是要有的,但是一则控制频率,二则控制价格。什么看话剧看电影旅行展览,都没有必要,太小资了,去公园走走,沿着江边跑跑步就挺好。或者去朋友家里做顿饭吃,去找地方打打牌。

养宠物就算了,有那个工夫做点兼职赚赚钱多好,最多养个QQ宠物。一个月最多300块预算。

这样加起来,8000-1000-150-800-300-300=5450。

一个月可以攒5000多。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除此之外,还要想办法做兼职赚外快,琢磨怎么理财,怎么投资,尽量每个月能攒到和收入差不多的程度,才算是攒下钱了。

可是这样听上去很惨,甚至是有点寒酸、抠门,对不对?

这就对了。

这才是真的想攒钱的人过的日子。

不要觉得我在开玩笑或者信口开河,我有实例——我们的父母辈,过的就是这样的日子。

就是靠这样的方式攒出来的房子和好日子。

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吧。

我是家里的老二,上面有个姐姐,因此小的时候我基本上没买过新衣服,只有过年和偶尔换季打折的时候会买点新衣服,其他时间都是穿我姐的,或者穿校服。

因为脚比我姐的大所以穿不了她的鞋,但是每双鞋都要穿到不能穿了才会扔。

我记忆里穿的最破的一双鞋是直接把鞋底磨穿了,我爸看到的时候大为震惊,赶紧带我买了新鞋,并且当场把破鞋扔了。

而我姐姐小的时候虽然有新衣服穿,但也是需要努力争取才有的,为此吵过不少架,不理解父母为什么这么抠门,明明家里的情况并不算很差。

当然,我父母也不光对我们抠门,对自己也不大方。

我妈妈用的第一个单价四位数的包是我和姐姐赚钱之后给她买的,第一次使用香水是在40岁之后,口红会用唇刷把里面抠着用到彻底没有为止;

爸爸的贴身衣服会穿到破,工资卡悉数上交,一日三餐在家吃,偶尔还会被我妈掏走兜里的零花钱。

现在的年轻人肯定是做不到这个程度了,我自己也做不到。

但就是我爸妈那个时候那样节俭,才有了我们家后来的好日子。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很多人会说父母那一代人赶上了时代红利,坐上了时代的高速列车。但是说真的,能够赶上时代红利的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人。

大多数人还是像我爸妈这样,做一份稳定的工作,两个人一起省吃俭用,老老实实存钱,买资产,顶多在工作之外想办法赚点外快。

然后才会有机会让日子越过越顺,越过越往上。

包括在现在,那些家里有病人的,从小特别缺钱穷怕了的,遇到大事儿陷入困境的,咬牙买了房没人帮衬要独自还贷款的,都正在经历这样的日子,甚至是长期处在这样的生活状态里。

完全拒绝消费主义,完全牺牲个人享乐和愉悦,愿意为了攒钱而付出精力、时间、体力。

一心攒钱,才能攒得下来钱。

省吃俭用也好,赚外快也好,薅羊毛也好,真的要攒钱的话,要尽量让你每个月攒的钱至少达到收入的一半以上。

只有这样,才能存得下一些钱,跑赢硬性消费随着年龄的增长。

攒钱,就是这么难的一件事情。

但与此同时,我们今天的年轻人面对的社会情况是:

要想拿到高薪,往往需要生活在高房租水平的城市里,并且往往自己没有房子;

又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住在公司附近,那么很有可能需要付出每个月一半或1/3左右的收入去交房租。

而高薪的工作往往伴随着加班的压力,对注意力和精力的强消耗。

此时商家就会趁虚而入,告诉你:

“累了就应该买昂贵的东西犒赏自己”;

“应该去吃顿好的,喝杯奶茶,去做个按摩放松一下”;

“应该住在更好的环境里,用高溢价的装饰品来达成自我愉悦”。

这些宣传甚至不需要费什么力气,因为精疲力尽的年轻人自己内心就很认同并且需要这种安慰,并且它们看上去不需要花什么钱。

甚至他们还会告诉你:

“哪怕借钱也要营造仪式感!”

“有想要的东西就应该立刻拿下,没钱还可以贷款。”

从而让你不光消费,还要为了自己的情绪消费而支付额外的利息。

除此之外,在都市生活,做高薪行业,哪怕你的收入并没有达到行业中等偏上的水准,你依然需要支付较高的隐形社交成本、较高的生活成本。

每天大家一起喝40块的咖啡或者奶茶,你喝不喝?

大家下班一起去吃一顿人均200左右的饭,你吃不吃?

双十一、黑五、双旦,大家都在交流要买买买,要给家人朋友、给领导同事送礼物,你买不买,送不送?

看似是小钱,但是一笔一笔花出去,都是真实的支出。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此时如果你再有幸和以下任何一位谈恋爱:

家里有房不需要攒钱的本地人;

家底丰厚根本不需要省吃俭用的少爷小姐;

年纪还小不懂得赚钱不易没有攒钱意识的少男少女;

自己收入远远高过你不需要攒钱,但是和相处起来会拉高你消费水平的哥哥姐姐;

虽然和你收入差不多但是脑子没开窍花钱大手大脚的傻子。

那你的社交支出还要翻个好几倍。

攒钱?不管爹妈要钱、不盲目轻信贷款就不错了。

当然,还有一个选项是回老家,或者去低收入低消费的中等城市。

那节流是顺利了,但是开源无望,想要攒钱还是得一个子一个子地往里存。

都是一样辛苦。

“这么辛苦,我干吗还要攒钱啊!”

“存了也不顶事儿,所以干脆不存,爽就完了!”

这是两种我在写这篇文章时看到最多的声音,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而选择不存钱。

这种说法很现实,但是这种观念请务必摒除。

因为这是一种非常短视且落入自我欺骗的观念。

存不了5000块,就存不了1万块,就存不了10万块。

或许你只存了10万块,买不了房养不起车结不起婚,但是这笔钱应急的时候用,那就是救命的钱。

10万就是比95000块好,多1000块就是能解燃眉之急,你没处去求。

那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平时买的球鞋,喝的奶茶,买的些鸡零狗碎的东西,才是真的派不上用场。

我父母的同辈人现在都五六十了,他们里面也有人在当年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拿到钱就月光,买贵衣服,吃香的喝辣的,确实风光潇洒。

他们每次和我爸妈打麻将的时候都会炫耀一番,嘲讽我妈不舍得花钱,说我爸没享受。

但是当他们父母出事儿的时候,当有机会用低价买房的时候,他们连几万块都拿不出来。

那个时候的拿不出来,是一辈子的遗憾,是错过之后的几倍、十几倍回报。

但是拿不出来,就是拿不出来。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哪怕,你只是存了一点钱,你累了倦了,也能拿着这笔钱离开现在的城市,去一个消费水平更低的城市,舒舒服服地居住生活。

而不是一直被困在“压力赚钱—解压花钱—身无分文—没有选择余地”的状况中。

以及,不要听外面的鬼话说“钱是赚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

因为你大概率赚不出来。

如你我这般的普通人,不要做一夜暴富的美梦。

踏踏实实开源节流,该赚的赚,该攒的攒,不冲突。

也不要去想这笔钱怎么用,能派什么用,放心,这笔钱你迟早能用得到,并且只会后悔自己存得少,不会感慨自己花得还不够多。

这么简单的道理,自己往长远点想想就能明白。

有人义愤填膺地在那儿拿捏你的情绪,自己赚钱攒钱开心得飞起,你傻乎乎地跟着骂骂咧咧扭头花钱,大可不必。

最后。

其实不管在任何时代,能攒下钱来的都是狠人。

要么特别能赚钱,要么特别能忍耐。

而这两点,大多数年轻人都做不到。

既赚不到钱,又容易被商家和大环境影响,手里没有钱进行长线的大额投资,就只能通过短暂消费带来满足的快感、合群的安心感、被认可的虚荣感。

但,这也不能怪年轻人。

因为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会需要这些东西,这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本能。

可是这样之后,他也就会本能地活成一个普通人,甚至沦入困顿。

所以真的能赚钱的,都是聪明人,是耐苦的人;但是能攒钱的,才是真的狠人,是抗拒本能的人。

以下是来自评论区的一些留言,觉得很有用,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希望我的内容能对你有微末帮助。

也谢谢你的“赞”,欢迎转发,留言。

今天也是爱人间的一天。比心。

作者:李多余,知乎成长领域百万赞优质答主,专注认知思维及个人成长。来源:咸鱼人生自救指南,专注思考、体验及成长。希望和你一起,用思考对抗迷茫,用行动解决焦虑。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