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2345贷款王怎么还款的「银行低利息贷款,先还清你的网贷“诉讼之王”」

本文目录

买房想获得银行低利息贷款,先还清你的网贷

由于急用钱,网贷申请方便。很多年轻人的第一笔贷款,都是走网贷渠道。当还款金额给他们不断施压的时候,他们意识到原来网贷的利息是真的贵,下一笔贷款一定要在银行。然而真正在银行申请贷款时,就被拒了。为什么?就是因为网贷申请太多。

正规网贷,都上征信

像是第三方网贷巨头:蚂蚁借呗和微粒贷,都会上征信。

上征信的网贷,还有这些:

金条、捷信、中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马上金融、阡陌金融、省呗、信用钱包、拉卡拉、卡卡贷、2345贷款王、证大、中安信业、布丁小贷、豆豆钱、信而富玩金贷、分期乐、翼支付、阡陌分期、优分期、平安i贷、千百块、飞贷、闪电借款、微信闪银、星星钱贷、借贷宝、我来贷、现金贷、发薪贷、招联好期贷(仅供参考)

正规的网贷平台都上征信,加上近期出台网贷政策,整改和淘汰一些不合规的网贷平台,常规网贷保留着客户的网贷申请、还款行为,其电子合同合法合规,受法律监管和约束,利息也在法律规定范围,公开透明,没有任何隐藏费用和套路。

其他容易申请的网贷,大肆宣传资料简单、放款快、额度高、无视征信问题、黑名单贷款的网络贷款,大部分都是变相高利贷。

网贷和银行的对比

为什么银行贷款那么多人都想要,最优先选择的仍然是网贷呢?除了便利,这些对比应该看一下:

1、条件

银行:除去个人信用极好和财产实力比较高的情况,大部分在银行贷款必须有抵押物才能贷款。有些贷款还需要提供担保人。

网络:网贷产品相较银行贷款来说,无需提供财力证明,只需要信用良好即可借款。

2、材料

银行:银行贷款需要提供借款人的身份证、户口本、收入证明或者纳税证明,抵押物权属证明文件,以及评估部门出具的抵押物的评估报告,和银行规定小额借款居多。

7、期限

银行:银行的借款期限一般都是按年来计算的,借款周期较长。

网络:网贷平台借款时间相对灵活,借款期限的长短可以自行选择,最短几天都可以,所以就周期周转而言,网贷平台更加人性化。

所以很多人如果是短期周转,更多人开始选择网贷平台。

银行对网贷的态度

网贷的短期周转,始终是解决消费和临时周转的问题,如果贷款作为长期超前资金,银行贷款是不二之选。

然而网贷办理太多了,想转战银行贷款,享受低利息,要先还上网贷。

银行除了看中信用资产负债之外,更看重借款申请人选泽网贷的原因:

审贷官会判定申请人没有达到银行贷款资质而去申请网贷周转,而且,现在大部分银行还是对网贷有着硬性规定:网贷少于2笔且低于10万。

所以,如果你要申请银行的贷款,享受低利息,先要把网贷还上,给银行看你的能力和诚意。

坚持分享房产干货知识不易,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收藏喔!

关注了解下期文章内容:

1.未来买房要取消“公摊面积”?这事可没那么简单!

2.什么是房产税,房产税的征收对象是谁?

3.首付交了贷款办不下来怎么办?如何避免?

“诉讼之王”中银消费金融的迷之催收与迷之撒钱

作者:克拉

编辑:西贝

疫情之下,消费金融公司的逾期压力增大,平台也对用户是否可以延期还款摇摆不定。

3月10日,国务院扶贫办明确表示,与银监会出台小额信贷优惠政策,对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还款的贫困户,允许其延期半年并不做不良贷款记录。

不过,近期有网友投诉称,中银消费金融言而无信,在登记了延期还款的情况下再无下文,甚至通过爆通讯录、群发短信等方式暴力催收。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原消费金融还陷入“迷之撒钱”的争议,被疑应付监管,紧急退还违规收取的“砍头息”。

“中银莫名其妙打款给我,这是不是诈骗我贷款呢?”

“上午收到100,下午又收到129,什么情况,我好慌……”

“太意外了,就像新年红包。”

去年年底开始,中银消费金融(以下简称“中银消金”)莫名给多名借款用户退费的消费刷遍了朋友圈。用户收到的转账金融不等,少则几毛、几元、几十元、几百元,金额较高的也超过千元。如有用户收到0.91元、93.91元、1597.53元等等。

有趣的是,经询问下,客服回应不一,“回馈老客户”与“系统故障”两种说法在借贷用户间流传。

有行业人士称,中银消金退款可能跟监管要求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年化利率不能超过24%的监管利率红线有关,实际上是退还之前违规收取的“砍头息”。

虽然此次中银消金向借款人退费的范围和力度都很大,可遗憾的是并未赢得好评。多位借款用户反映,中银消金突然退款,“没有提前通知也没有任何解释”。有用户甚至因为退款过于突然、退款原因不明而上投诉平台投诉,要求“按正规途径退还该款项”。

新金融名人堂发现,这场看似无厘头的红包雨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作为四大行中唯一的消费金融公司,不仅昔日风光消退,而且屡受诟病。融资缩水八成、业绩下滑、数次违规被罚,被曝暴力催收、信用体系存在漏洞等负面缠身。除此之外,中银消金代理渠道商乱收费的行为也备受置喙。此次“撒钱”或为监管强压下的无奈之举。

1

频遭“砍头息”投诉

此前,中银消金的“烦心事”从未间断。

据一视财经调查发现,截止目前,中银消金在聚投诉平台的投诉贴超过1000条,投诉的内容包括高利贷、砍头息、暴力催收、高额逾期费用、征信未结清等,其中被用户投诉较多的要数高利贷、砍头息。

而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中银消金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起诉他人的裁判文书合计近26000份,远远超过其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堪称“诉讼之王”。其中近2019年裁判文书就达16262件,涉及法律诉讼省份高达26个省级行政区域。

(以上数据来自企查查,数据截止1月14日)

其实,中银消金的合规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18年,公司就曾因存在“以贷收费”行为,接连吃了三张罚单,合计被罚金额近300万元。

2018年5月28日,中银因办理部分贷款时,存在以贷收费的行为被上海银监局处以138.68万元的罚款。

10月10日,中银因违背《征信业管理条例》被上海银监局处以10万元罚款。

三天之后,上海银监局再度披露对中银消金开出的罚单,并点名其存在三项问题,做出了“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共计150万元”的处罚。

根据上海银监局的披露,被处罚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违规收费和借贷风险方面。没想到,事隔一年多,中银消金触及潜在借贷风险问题有增无减。

新金融名人堂发现,中银消金旗下的新易贷微贷款、2345贷款王等都曾被屡屡投诉收取砍头息。除此之外,其合作平台也问题重重。中银消金与还呗、乐贷款、新浪金融旗下有借、新浪卡贷等平台均有合作。其中,新浪卡贷还作为贷款超市为多家现金贷平台导流,而“新浪卡贷上全部都是714高炮”。乐贷款更是出现在近日公安部查处的100款违法违规APP名单上。

步入2020年,针对网贷行业的监管日趋严格。据此前媒体报道,部分消金公司已经得到地方监管的口头指导,开始调整现金贷利率至24%红线以下。

而中银消金作为一家银行系持牌正规军,在监管收紧的当下由此做法,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早在2019年11月15日,中银消金在官网发布了一则简短公告,称“尊敬的客户,我司近期将逐步统一客户逾期违约金收取标准,即‘根据实际逾期天数对贷款余额按照日息0.5‰收取’。特此公告。”

日息0.5‰的逾期违约金标准折合成年化就是18.25%,这个费率水平和银行信用卡的收费水平接近。显然,或许是由于监管的压力,中银消金在2019年的年末,终于宣布停止向借款人收取畸高的逾期费率,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中银消金会向昔日的借款人发送“新年红包”。

2

风险暴露,利润下滑

依托中行作为大股东,中银消金如今却也逃不过资金的魔咒,负债结构单一、资金成本高,同时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恐怕其遇到了一定的发展瓶颈。

财务数据显示,中银消金2018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59亿元,同比低于2017年13.75亿元的净利润额,下降幅度高达59.35%。

此外,中银消金的现金及银行存款资产大幅萎缩。2018年,其现金及银行存款为0.62亿元,约为2017年现金及银行存款的3成。

从数据上看,中银消金的业绩呈现断崖式下跌,多渠道融资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上海银保监局11月15日公布了中银消费金融的增资情况,同期其注册资本由8.89亿元增至15.14亿元。然而,中银消金此次增资金额较先前计划增资的35亿元,缩水了82.14%。

迫于监管对于10倍杠杆的红线要求,消金公司增资比较普遍。但股东增资的积极性也实际上跟公司的运营情况有关,加之目前的消费金融大环境也不是很乐观,监管日渐趋严,所以资本的选择也会很谨慎。

此次中银消金的原股东博德创新、红杉盛远未跟进出资。也许能看出其对公司经营或持谨慎态度。

目前来看,中银消金的消费信贷业务包括线上和线下两大类业务。截至2018年末,中银消费金融线上业务贷款余额32.6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9.58%,占贷款总额的比重降至9.05%,笔均贷款金额0.25万元。截至2018年末,中银消费金融线下业务贷款余额328.1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7.97%,其中新易贷信用贷和乐享贷分别占79.78%和19.53%。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轻资产的公司,靠外部流量,渠道成本越来越贵。而随着金融行业进一步开放,国外大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对于规模小的牌照公司冲击也大,给他们的机会不会太多。

联合资信在对中银消费的评级报告中就说,资金来源较单一,融资成本较高,尤其是非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面临较大资金成本压力。此外,为降低资金成本,短借长贷,会导致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面临流动性风险。

在消费金融的战场上,利率红线进一步敲定,意味着持牌消金利用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做法,达到快速拓展业务规模的目的,将难以延续。客群下沉是未来的整体发展趋势,既要覆盖高风险人群,又要满足年化24%的要求,未来的路该如何走,或许成为了中银消金最该思考的问题。

现金贷成互联网金融新风险点

近期,许多现金贷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扎堆上市,其鲜亮的财务报表令人惊羡不已。近日,现金贷的代表企业趣店在资本市场呈现“过山车”行情,令业界为之哗然,也让互联网金融风险暴露无遗。

野蛮生长

成立于2014年4月的趣店,靠校园贷起家,在现金贷行业算是一匹黑马。几年来的业绩呈爆发式增长,其招股书显示,趣店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收入分别为2410万元、2.35亿元和14.42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077万元、-2.33亿元和5.766亿元。趣店目前市值不仅远高于“前辈”,也超过了新浪、搜狐、猎豹、陌陌等互联网公司,以及南京银行、杭州银行、贵阳银行等城商行。

2016年,现金贷行业崛起,发展速度极快,盈利能力极强,只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就瓜熟蒂落。趣店在招股书中称,趣店已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小额现金贷款平台”。进入2017年,仅上半年趣店就实现18.33亿元的营业收入和9.84亿元的净利润,净利润率达53%。紧随其后的拍拍贷,其招股书上的数字也异常亮眼,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10.486亿元。“头部”的现金贷公司,年利润都达到了20亿元左右。

离钱最近的地方,总是出现烈火烹油的盛况。如今现金贷市场如日中天,已超过所有人想象。现在已不是几千家现金贷平台了,而是上万家。现金贷正在悄然取代游戏产业,成为新时代的变现利器。跻身其中的玩家,有互联网金融平台、互联网公司、上市集团等巨头。高利贷、炒房团等一些投机者也来凑热闹,他们三五成群,凑够几百万元就开张,甚至有专门的代理公司帮他们“套牌”产品,提供获客、运营和风控等一条龙服务。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早年曾是高利贷钱庄泛滥之地,多年后又形成了一条专门帮人“套牌”产品的代理产业链,几十个人的团队,月盈利数千万元不在话下。

从上市公司二三四五最近披露的2017年半年度业绩快报也能看出,现金贷的吸金能力惊人。该公司上半年创下了净利润4.5亿元的成绩,而其中的现金贷产品“2345贷款王”,成为该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实际上,行业内的盈利情况,已到惊人的地步。掌众金融俨然已成为行业领头羊,旗下的产品是“闪电借款”,“56秒极速到账”的广告语特别具有吸引力,令无数囊中羞涩的人怦然心动,其今年6月份的单月放款额已达54亿元。据统计,目前排名前10位的现金贷平台,月放款金额均超过30亿元;排名前20位的平台,月放款金额均超过20亿元;排名前30位的平台,月放款金额均超过10亿元。

暴利秘诀

现金贷近乎暴利的业绩,让许多传统实体企业望尘莫及,自叹弗如,也着实令人惊羡。相较于传统金融,趣店之类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更多聚集的是所谓“长尾”客户,借款人是传统信贷机构漠视的客户分类中的底层大众,以20~40岁的互联网人群为主,涵盖月薪较低的蓝领、刚入职不久的白领以及在校大学生,等等。借款用途多为买手机、电脑等工作学习标配用品,或生活消费,单次借款金额一般在3000~5000元之间。这些人群缺少传统的征信记录或者有不良信用记录,在传统的贷款渠道往往吃“闭门羹”。而趣店的贷款门槛很低,借款和还款方式都比较灵活,在手机上刷刷屏,钱就很快到账,不用看银行的脸色,很受社会底层消费者的青睐。

由于现金贷小额、短期的特点,使得行业进入壁垒较低。资本的趋利性导致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进入现金贷领域,趣店已经过数轮融资,尤其是持续押注的蓝驰创投和源码资本对趣店可谓情有独钟。在民间资本的支持下,趣店规模越来越大,从亏损4077万元到盈利5.766亿元,只用3年时间就实现颠覆式发展。

现金贷产生暴利的原因还在于放贷“不挑人”,贷款对象选择粗放,漫天撒网。比如,“裸条贷”的典型模式即是社交群里跟放贷代表接头,客户提交裸照和基本信息即可获得贷款。此外,还以诱骗消费为引子,诱骗与刺激涉世未深、无充足经济来源的学生借贷消费,他们普遍财商不高,自控能力不强,深陷现金贷的泥淖而不能自拔,导致一些糊涂的学生因为一两笔与其经济能力不匹配的消费而深陷现金贷泥潭。因此,现金贷虽有20%的坏账率,但另外80%的债务依然是其形成暴利的源头。

风险变数

“过期不还钱,一律不催,就当福利送了。”这是趣店CEO罗敏的“雷锋式广告词”。没有唬人的催债手段,全凭借贷人自觉还款。人们在称赞罗敏的“厚道仁义”之时,其实也潜藏着隐忧。这是一种无担保、无抵押、无特定用途的信贷,其实就是一种次级贷款,其风险不言而喻。

首先是道德风险。高得离谱的借款利率,是趣店等现金贷备受质疑的最主要原因。说到底,趣店是一家逐利的企业,它必须赚取商业利润。目前,市面上现金贷平台的平均综合利率早已突破年利率36%的法定上限,有的高达160%。也就是说,倘若借1000元,一年后连本带息要还2600元,这还不包括借款人面临滞纳金、逾期罚息、提前还款罚息等各种费用。某种程度上,趣店等现金贷公司拉低了金融行业的道德,用大部分借贷人的诚信为少数失信者或者骗贷者埋单。在赚取暴利的同时还赚取“布施的仁爱”,是一种虚伪。

其次是流动性风险。现金贷正成为“风口”,受到各路资本的追捧。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异化后的现金贷野蛮生长,据保守估算,其市场规模已近万亿元。一些贷款平台披上互联网的外衣,打着“创新”“普惠金融”的旗号,言必称“大数据”“云计算”,将金融引入歧途的同时,也让本该流向实体经济的资本在虚拟经济中沉淀、流动。扒去金融科技和大数据的“外衣”,趣店做的就是一种互联网次级贷款生意,“收割”的是一群消费水平超出了消费能力的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欲望。

再次是行业链条风险。趣店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对支付宝、蚂蚁金服的依赖。趣店在招股书中提到,其大部分活跃用户来源于支付宝上的不同渠道,一旦这些渠道不再开放或不顺畅,趣店的活跃用户数将受损。早在2015年11月,趣店的现金贷业务“来分期”就在支付宝二级页面“更多应用”中占有一席之地。位于同样位置的还有“阿里系”品牌天猫、淘票票、淘宝、饿了么、滴滴、f、优酷、飞猪等。以往支付宝向趣店敞开获客大门是免费的,不过,这一免费业务已经于今年2月期满。从今年8月开始,趣店要向支付宝交“买路钱”才能获得原先的入口,这势必带来成本上升的压力。

最后是政策风险。在国内,互联网金融是新兴行业,趣店进入时间不长,对该行业未来走向难以判断。在监管层面,国家法律法规尚不完备,目前仍具有不确定性。趣店在招股书中坦承,59.5%的借贷交易中,年利率都超过了36%。一旦这些交易的利率全部控制在36%,那么趣店在2016年的收入将会减少3.07亿元,占2016年总收入的21%。校园贷服务已被叫停,但趣店的活跃用户有90.8%在18~35岁之间,被质疑学生用户可能仍然存在。趣店等现金贷公司的暴利,可能直接导致次级贷款“疯狂”,监管层对此不会坐视不管。

当行业负面缠身、监管高压、危机爆发时,没有任何一家现金贷企业可以独善其身。现金贷公司要想行稳致远,必须克服“原罪”,流淌道德的血液;要控制信贷规模,开辟多渠道获客;还要降低借款利率,从容应对监管。(东润)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