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app贷款有什么风险

本文目录

官方通报!一大波涉诈高风险App来袭,都是仿冒银行、虚假贷款平台,远离

明明是理财,宣称保本保息,最后怎么落个血本无归?明明在贷款,怎么一输入个人信息和验证码,钱没贷到反被骗?这样的案例在日常生活中或并不鲜见。

近两日,针对一些涉诈类的仿冒银行、虚假贷款A诈骗,正引起多地监管和警方注意,就在前不久,工信部反诈专班公布了一批涉诈高风险A,你要是遇到了,一定要及时避坑。

金融仿冒A泛滥

“如今,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已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给用户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智能体验,然而,A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工具,各类虚假贷款、理财、仿冒银行等涉诈高风险A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中的关键环节。”近日,工信部反诈专班公布了一批涉诈高风险A,多地网警也密集发文提示风险。

根据披露,这些涉诈类A主要包括仿冒银行类、仿冒金融平台类、虚假贷款类三大类,其中,被仿冒的银行类有工商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旗下A;金融平台类则包括分期乐、哈富、中原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等;更有甚者直接推出一些虚假贷款类A,其中被点名的包括:顺心借贷款、小富贵A贷款、金猪钱包贷款2022版、豆有花A贷款、甜兔借款A安卓官方版、袋鼠钱包A、考拉速借、衣食贷。

北京商报记者多方调查采访了解到,这些山寨A一般都会选择一些有高知名度的正规企业A进行仿冒,虽然在界面按钮、业务功能、图标与官方A相似度极高,难辨真伪,但仔细一看还是有不少区别。

图片来源:工信部反诈专班

例如在外观上,仿冒A一般会在正规A原有名称里加减字、换字或者变换大小写、替换同音字、简繁字体转换等,且仿冒A图标一般更为粗糙。

另外在下载方式上,这一类山寨A往往也与常规A不同,其不能在正规应用商店查询获取,且需要通过链接或识别二维码的方式,下载配置描述文件,并在设置中查看验证才可完成。

此外在宣传页面上,这一类非法理财或虚假贷款类的仿冒A,宣传内容也会较正规A更为夸张,一般会号称门槛低、到账快、周期短、收益率高,甚至宣传保本保息等话术,诱导消费者点击链接,下载虚假A申请贷款或投资。

多地网警提醒,广大市民不要扫描、下载陌生人(包括所谓客服)给的二维码、链接。若有下载需求,可在手机里的“应用商城”进行搜索验证,如果搜索发现并不存在此A,那么就要提高警惕。

缘何屡禁不止

尽管多次通报提醒,但仿冒投资、虚假贷款类A诈骗事件屡屡发生。除了前述公布的涉诈类A外,今年7月,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也发文称,监测发现诈骗分子仿冒马上金融、360借条等平台,推出大量“李鬼”式A,以相似标志和产品介绍以假乱真,以“小额返利”等诱导网民进行访问下载,进而实施诈骗。

部分诈骗平台甚至宣称具有“国企背景”,以“国字头”名义吸引用户,以“拉人头”模式发展下线,给一些网民造成巨大财产损失。

严打之下仍在冒头,离不开背后的利益链。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这些仿冒A利润点主要包括窃取用户隐私、贩卖用户数据、假冒知名平台联系客户索要手续费、担保费等。此外,这些A背后也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支撑,除了虚假贷款A诈骗者外,还有一些专门打造这类A的开发者,以及伪造网贷系统的卖家,对方根据开发难易度对山寨系统明码标价,价格区间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由此来看,较低的违法成本,也驱使着涉诈A在明知违法的情况下仍然参与其中。

“这类山寨A其实也具有一定的共性。”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说道,一是A的下载通常绕过应用市场,由用户直接点击链接进行下载,二是推销A的所谓客服,一般潜藏在QQ群、微信群等社交群组,安排线上“托”以迷惑进群用户,从而使其放松警惕,三是在投资前流程异常简便,相比正规金融机构来说,缺乏必要的投资者风险能力测试以及对应的产品说明书、风险等级提示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则进一步指出,仿冒A背后确实存在黑色产业链,仿冒本身不是目的,真实目的在于诱导用户下载登录后进行转账等。之所以屡禁不止,首先在于部分应用商店、社交软件等对A上架审核管理不严,其次也在于部分伪冒A通过诱导二维码下载、浏览器页面下载等方式规避监管。

全民合力打击

事实上,针对这一类非法涉诈类仿冒A,监管也在严加打击。

就在今年7月,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已排查打击仿冒A4.2万个,并纳入国家涉诈黑样本库。另外,国家涉诈黑样本库已涵盖并处置涉诈网址380.4万个、A51.4万个、跨境电话41.5万个,互联网预警劝阻平台预警超20亿人次。

另对被仿冒的平台,北京商报记者也进行了多方采访。从反馈来看,多家机构已在加码反诈风险提醒,通过图文、连载漫画、趣味短视频、议案说险等多种形式,联合公安机关与社区等多方开展防诈骗宣传,切实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扩大用户触达。

“最近确实是挺多假冒A,我司发现有不法分子冒充公司品牌,引导客户下载虚假贷款A的行为。”其中,中邮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该公司发布了关于不法分子冒用中邮消费金融名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警示声明,提醒用户谨防上当受骗。

中原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同样称,在发现“李鬼”A后已第一时间在公司官方网站、A、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提示公告,并向属地公安机关报案,另发布的各类“风险提示”中也均提醒广大消费者,正规金融机构在办理贷款业务过程中不会收取保证金、认证费、解冻费、激活金、服务费等名目的费用,凡是放款前先收费的网络贷款往往都是骗局,都需要消费者高度警惕。

针对此类让多方“头疼”的仿冒A治理,苏筱芮认为,从监管层面来看,后续可以从监管科技与顶层设计两方面推进。一方面,可以通过监管科技水平的提升加大对商业A的监测,从事前、事中阶段介入A非法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案例;另一方面,可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由顶层制度明确协会等组织的工作地位,设立金融消费者有关A的投诉举报渠道,并针对不法机构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将害群之马及时清理出市场。

另从普通用户层面来看,苏筱芮提醒,用户还是应当从正规应用市场下载A,对于缺乏正规金融机构流程的业务保持警惕性,必要时暂缓开户、投资,而是先拨打对应的官方电话,核实下载A的渠道以及期望投资的产品。

金天同样称,作为消费用户,应首先牢记不贪小便宜,不要被中奖、刷单、放款等虚构利益点刺激和诱惑,其次一旦发现可疑A应及时举报。

北京商报记者刘四红

防范电信诈骗丨小心网络贷款让你“越贷越穷”!

对于急需用钱的人而言

贷款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但向银行申请贷款步骤繁琐

还需要等待漫长的审核...

网络贷款反而更加方便快捷

但这往往是骗局的开始

很容易掉入骗子的陷阱!

真实案例一

因贷款需求被骗

今年10月份,我市居民刘女士因为生意资金周转,想在网上贷点款,解燃眉之急,于是就在手机应用商店里和手机网页里搜索各种贷款软件和贷款网站,找到一个名为“顺意贷”的APP,刘女士欲把贷款提现时,APP显示贷款资金被冻结,需要联系客服处理。于是刘女士就联系APP上的在线客服,在线客服称刘女士在提现的时候把银行卡卡号输入错误了一位数,导致提现失败,系统认为刘女士存有骗贷的风险,需要刘女士交纳贷款金额的30%作为解冻资金才可以解冻,否则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由于刘女士急于用钱,没想太多就给在线客服指定的银行账户开始转钱,转过一笔后,对方称转的太快,需要等5-10分钟才能提现。由于操作过快原因,导致贷款再次冻结,对方以这种理由先后让刘女士给对方转了5笔,共计4.5万元。刘女士手头没钱便向亲友借钱给对方,亲友提醒刘女士可能上当,刘女士才发现自己被骗,遂报警。

真实案例二

因贷款电话或短信被骗

今年8月,我市居民王女士在家中接到一陌生电话,电话中一男子自称是上海汇丰银行工作人员,询问王女士是否需要办理银行的网络贷款业务,如果需要可留下微信号添加好友进一步了解贷款业务。王女士老家盖房子需要用钱,便添加对方微信好友,添加后对方给王女士发了一个客服微信二维码让扫码联系客服。王女士便通过扫码联系上客服后,对方要求其通过一网址链接下载名为“汇丰”的APP,王女士下载后,便在该APP上申请5万元贷款,在签署电子贷款合同时,客服以贷款合同要求核实王女士还款能力为由,让王女士通过自己支付宝借呗向自己名下银行卡提现2万元,客服称王女士具备还款能力,但是还需要验证王女士还款资质,需要王女士把提现的2万元转入验资账户,并声称2万元可随贷款一同发放。于是王女士按照对方的要求把2万元转入客服提供的验资账户。客服称验资过程需要8-10分钟,请王女士10分钟后与客服联系。10分钟后王女士再次联系客服时,发现对方已将王女士微信好友拉黑,王女士在APP上也无法实现贷款提现操作,感觉被骗的王女士迅速拨打110报警。

贷款诈骗常见诈骗手法

1、受害人有贷款需求,在网页中搜索“贷款”等关键字或看到有关“贷款广告”,查询到贷款网站并注册申请贷款或下载贷款类APP软件注册登记,事后接到冒充网络贷款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申请的贷款通过审核。在互加社交软件后,犯罪嫌疑人称申请贷款的条件尚不够,编造“需核实还款能力”、先要缴纳“保证金”、提供“银行交易流水明细”,诱骗受害人向犯罪嫌疑人的银行卡转款、扫描二维码支付、点击链接消费等方式骗取钱款,或要求受害人提供收款银行卡号并在内存入资金作为“贷款保证金”,以放款需“进账验证码或出账验证码”为由,骗取受害人银行卡动态验证码,将受害人卡内资金转走。

2、犯罪嫌疑人假冒贷款公司致电或发送短信给受害人,推销贷款业务。当受害人需贷款时,犯罪嫌疑人通过社交软件发送给受害人“借款合同”填写,并编造贷款需先支付所谓的“贷款包装费”、“核实还款能力”需先支付首月还款的本金及利息等为由,诱骗受害人向犯罪嫌疑人账户转款或通过第三方软件扫码支付骗取钱款。

3、犯罪嫌疑人假冒贷款公司致电或发送短信给受害人,推销贷款业务。当受害人需贷款时,互加社交软件,并发送二维码或链接,要求受害人扫码、点击链接下载贷款类APP软件操作,并编造需要支付“贷款保证金”、提供“银行交易流水明细”等,核实还款能力后才能通过审核,诱骗受害人转款给犯罪嫌疑人。

贷款诈骗犯罪嫌疑人作案实施要素分析

1、犯罪嫌疑人利用了一部分人征信低、无法在银行办理无抵押贷款又急需用钱的心理,释放低利息或无息贷款、资金快速到账等诱饵来吸引急需用钱的受害人。

2、犯罪嫌疑人会在网络上制作虚假贷款公司页面,或在社交软件群中投放大量“无抵押、无担保,正规公司,快速放款”的广告,并预留联系方式,等待受害人上钩。

3、犯罪嫌疑人诱骗受害人登陆事先伪造的贷款公司页面,或登陆正规贷款公司页面,并伪造“贷款合同”、“法人资质”、“公司执照”等,制造正规贷款公司的假象。

4、犯罪嫌疑人编造贷款流程,要求受害人签订“借款合同”,以此搜集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

5、犯罪嫌疑人以“收取保险费、保证金、激活费、服务费、包装费”或以“审核还款能力”等借口,诱骗受害人通过银行卡、第三方软件转款。

警方提醒

1、切勿轻信各类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群等形式的贷款广告。

2、申请贷款时,需到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降低贷款的风险。正规的贷款机构都具有营业执照,在进行信用贷款时需要相关的身份证明和资产证明手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打电话到当地的市场监管部门,看这家公司是否注册过。

3、即使贷款人在网上看到了贷款广告,也需要到线下的门店进行证实。在申请之前可以旁敲侧击的询问是否有固定的联系方式、固定的办公场所。

4、银行、正规的贷款公司不会要求借款人在申请贷款前就提前支付“保证金”、“手续费”、“保险费”、“服务费”等各种费用。因此要去了解金融贷款知识,提高对贷款诈骗的防范意识,谨防落入诈骗陷阱。

5、强化自我的保护意识,维护自身权益。要提高警惕,谨慎使用个人的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给贷款平台。

文/徐猛翔

来源:平安平顶山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