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不良贷款剥离

本文目录

金融报道|6省份将开展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试点 大行已开立413个不良贷款转让账户

钱晓睿/文

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又将迎来新动作,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日前透露,初步考虑选择6个省份开展支持地方中小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的试点工作。

此前,监管已发声引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中小银行改革化险,要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收购、管理和处置力度,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和效益。

专业人士指出,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可以增强中小银行机构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更好地发挥中小银行对区域经济的支持作用。

与此同时,以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为首批试点银行的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也在稳步推进,银登中心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国有大行、股份行分别开立187个、226个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

加快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6省份将开展试点工作

日前,据银保监会透露,为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银保监会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认真研究相关支持政策,初步考虑选择6个省份开展支持地方中小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的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压实中小银行主体责任,做实资产质量分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据财经网金融了解,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主要为不良贷款,银行贷款分为五级: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其中后三类被划分为不良贷款。对于业务主要投向中小微企业的中小银行来说,自身风险处置能力有限,资产质量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指出,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可以增强中小银行机构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更好地发挥中小银行对区域经济的支持作用。

“中小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对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和经济结构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发展质量仍需提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炎林也提到,据银保监会统计,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大幅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支持地方中小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的试点工作,有助于中小银行提高风险抵御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16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4%、1.35%、1.89%、3.30%。

贺炎林指出,目前中小银行进行不良资产处置,可以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改善银行财务结构;引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贷款;地方政府依托国有平台公司设立专门的不良资产处置基金,对接银行、保险、私募投资机构、国外风险投资机构等多渠道资金,联合各类资本处置,提升中小银行提高不良资产处置能力和效率;利用债务重组、剥离、转化等有效手段。

监管引导资管公司回归主业加大中小银行不良资产收购力度

财经网金融了解到,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主要包括清收、依法收贷、重组、核销或通过资产管理公司(AMCi,简称AMC)进行委托处置、清算或重组,以及资产证券化、同业代持、收益权转让等。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专门处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机构,主要从银行、非银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处收购不良资产,常用处置方式包括二次出售、追偿、重组、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在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企业预警通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共有5家全国性AMC,分别为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及2020年新落地的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同时还有59家地方性AMC,由省政府和银保监会授权成立,主要参与本省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批量转让及处置工作。

在追求商业化转型之下,多家资管公司在将不良资产经营作为主要业务的同时,也化身为拥有银行、保险、公募基金等多个金融牌照的综合性金融集团。

6月6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引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聚焦主业积极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的指导意见》,引导资管公司回归本源、聚焦主业,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协同配合,为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金融业转型和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银保监会要求,资管公司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和处置力度,提高处置效率和效益,可适度拓宽收购范围。

“全国性AMC回归主业,与地方AMC分层竞争,会加速我国不良资产行业的发展进程。”廖鹤凯指出,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变,会增加展业的难度,压缩行业利润水平,这就需要各家公司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系统性增强业务甄别水平、加强项目管理能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升级业务模式,投行化综合手段提升AMC资产流转速度、加强不良处置资产效率或许是未来AMC主流模式。

多途径化解风险资产13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低于1%

事实上,不仅仅是聚焦中小银行,推动银行业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一直是监管反复强调的重点工作。据银保监会年中会议披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合计处置不良资产1.41万亿元,同比多处置2197亿元。其中,中小银行累计处置不良贷款5945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处置1184亿元。

此外,贷款核销力度也逐步加大。据央行披露的社会融资数据显示,7月贷款核销余额为6.9万亿元,同比增长19.9%,单月增加1005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736亿元。今年1至7月,贷款核销共增加5781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169亿元。

去年1月,银保监会还曾印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试点方式进一步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和处置方式。

《通知》明确,试点不良贷款包括单户对公不良贷款、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而此前对公贷款不良资产只能以3户及以上的数目进行组包、个人贷款不良资产不得进行批量转让。6家国有行和12家股份行为首批参与试点银行。参与试点的不良贷款收购机构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符合条件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目前,参与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机构持续扩容。8月19日,银登中心最新披露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579个机构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其中,国有大行开立187个,股份制银行开立226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立112个,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开立49个,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开立5个。而2021年,77家机构在银登中心开立账户540个,当年累计为商业银行处置7969户、27913笔不良贷款。

此前,银登中心表示,政策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管理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放开参与试点的机构和不良贷款范围,一些长期困扰市场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8月以来,上市银行进入半年报密集披露期,截至8月28日,A股共有26家上市银行发布半年报,公布资产质量指标情况。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13家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以下;21家不良贷款率较2021年末下滑或者持平,占比达八成,资产质量明显得到改善。

另外,宁波银行、平安银行、江阴银行、苏农银行、张家港行、苏州银行等多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达到近五年最低水平。宁波银行在26家上市银行中最低,仅0.77%,与上年末持平;江阴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幅度最大,截至6月末,全行不良贷款余额9.79亿元、不良贷款率0.98%,分别比年初减少2.26亿元、下降0.34个百分点。

在半年报中,上市银行也多表示正在积极推进不良资产处置,保持资产质量稳定。

江阴银行提到,该行通过以下手段加强对资产质量的管理:一是从严掌握分类标准,充分暴露风险,全面真实反映资产质量;二是加大对存量不良的清收、核销、盘活力度,通过短期阵痛换取轻装上阵,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基本出清存量不良贷款风险。三是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坚持做小做散,优化考核方案,持续加大普惠、绿色信贷投放。

招商银行在半年报中也披露,上半年该行积极处置不良资产,运用多种途径化解风险资产,报告期内共处置不良贷款271.30亿元,其中,常规核销111.14亿元,不良资产证券化77.78亿元,清收61.46亿元,通过抵债、转让、重组上迁、减免等其他方式处置20.92亿元。

蔡国华案后,恒丰银行介绍公司治理新进展:剥离不良、引进战投、股改上市“三步走”前两步已经完成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谢玮)10月29日,银保监会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主题为“持续完善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会上,恒丰银行党委副书记、董事、行长王锡峰介绍了恒丰银行的最新经营情况。

王锡峰介绍,2017年底恒丰银行发生了蔡国华案件,全行启动风险化解、改革重组工作。近三年来,恒丰银行新一届党委一方面按照剥离不良、引进战投、股改上市“三步走”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改革重组。到2019年末,1000亿战略投资到账,“三步走”的前两步已经完成。另一方面,下大力气解决股东股权、组织架构、队伍建设等公司治理突出的问题。重建了管理团队,重塑了风险控制机制,重新构建科技体系,可以说经营管理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谈及积极引进新投资者,全面优化股权结构,王锡峰介绍,该行通过非公开发行1000亿股普通股,引进中央汇金公司、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大股东。增资扩股后的61家股东中,中央汇金公司出资600亿,占总股本的比例为53.95%,成为第一大股东。山东省财政出资360亿元,通过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注入,占比32.37%,由山东省财政厅履行出资人职责,新加坡大华银行占比3%。

“股东股权结构得到优化,长期以来制约我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得到解决,为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王锡峰说。

王锡峰还介绍,该行聘请中金公司、中联资产评估公司、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开展尽职调查和资产评估,将不良资产按照市场价格一次性剥离给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现了不良资产的真实转让、洁净出表。

王锡峰表示,前9个月,全行经营成效显著。到9月末,恒丰银行资产总额达到10773亿元,较年初增加530亿元,持续调整资产结构,压缩非标业务,各类贷款比年初增加了861亿元,增幅达到19.65%。到2019年末,全行不良贷款率为3.30%,同比下降超过25个百分点。到今年9月末,不良贷款率进一步下降到2.84%,同时拨备覆盖率达到150.62%,较年初提升28个百分点。

此前,恒丰银行出现前后两任董事长涉嫌违法犯罪,多起高管违法获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019年12月26日,恒丰银行首任董事长姜喜运获无期徒刑,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今年6月9日,恒丰银行原董事长蔡国华出庭受审,被控犯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违法发放贷款罪共五个罪名,涉案金额共约103亿元。

今年8月28日,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周亮曾公开指出,恒丰银行是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段时期以来违法违规问题频繁出现,并且发生了重大案件。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密切配合,采取果断措施处置风险,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治理结构,调整充实领导班子,全面撤换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人员。坚决清退违法违规股权股东,按照司法程序惩治违法犯罪分子。通过剥离不良资产、老股东缩股、地方政府注资、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稳妥化解风险,完成市场化改革重组。恒丰银行已经从一家“坏银行”变成一家“好银行”,成为改革重组的成功案例。

中金:当前中国不良资管行业三大发展趋势

结合近期监管对不良处置的表态,以及我们对不良资管公司(AMC)的调研,我们重申中长期看好不良处置需求抬升背景下的不良资管行业发展,短期而言,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活跃,国有上市AMC经营审慎。目前上市不良资管公司估值较低,我们认为第一阶段的估值修复无需公司盈利能力的快速提升,仅依靠企稳的宏观环境、持续审慎的经营、稳定的业绩表现即可能实现。

中国不良资管行业发展历史

中国不良资管行业起步于1999年四大AMC(信达、华融、东方、长城)的成立。届时,受中央指派,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周小川调任建设银行担任行长,研究国际不良资产处置经验,最终决定效仿美国重组信托公司(RiTCi,RTC)成立专门处置不良资产的公司接收银行不良资产,即四大AMC,主要任务是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1],为政策性金融开展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

2010年开始,四大AMC谋求政策性向商业化转型。信达、华融、东方和长城AMC分别于2010年、2012年、2016年和2016年完成政策性向商业化的转型,经国务院批准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信达和华融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在引入战投后完成H股上市。股份制改革标志着AMC商业化经营时代正式开启。

2018年至今,四大AMC经营重心聚焦于化险瘦身,而地方AMC份额提升,外资不良资管公司申请AMC牌照。2018年华融风险事件爆发,引起监管和资本市场对AMC公司治理的关注,四大AMC开启聚焦主业、化险瘦身时代。此外,2016年监管放宽对地方AMC成立家数以及其不良资产包对外转让的限制、2018年银行系金融投资公司(又称债转股子公司、AIC)成立开业、2020年金融业对外放开背景下外资橡树资本在北京成立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2]、2020年多家房地产企业入股地方AMC[3]、2020年监管放开单户对公不良贷款、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征求意见)[4],行业参与者增加,带动市场活跃度。

图表:不良资管行业发展简史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银监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不良资管行业监管重要文件

资料来源:国务院,银保监会,中国政府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当前中国不良资管行业三大发展趋势

1)宏观层面,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品质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预计不良处置需求增加,目前存量不良规模上万亿元,不良资管机构业务空间广阔。不良资产处置需求主要来自于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类资产以及企业持有的违约债权。截至1Q20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6万亿元,同比增速21%,关注类贷款余额4.1万亿元,同比增速13%,余额和增速均呈现上行趋势。截至2020年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余额15.1万亿元,同比增速13%,是AMC收购重组类业务开展的主战场(假设应收账款坏账率3%-5%,则坏账规模约为4500-7500亿元)。截至2019年末,企业信用债违约额约4300亿元,同比增长85%。

图表:存量不良资产体量上万亿元,且持续增加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假设较快的不良暴露和处置速度,我们预计2022年不良处置需求在2.6万亿元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2)中观层面,不良资管行业竞争格局有所改变,更多类型的机构参与其中并激活市场。中国不良资管行业竞争格局由2011年的“4+1”逐步演化为目前的“5+2+N+银行系”(第一个数字为国有AMC的数量,第二个数字为各省允许设立的地方AMC数量,N指民营第三方非持牌不良资管中介,银行系指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根据AMC调研反馈,不良资产包批发转让市场中,地方AMC的市场份额由2015年的不到10%提升到了2019年接近20%的水平,主要是在不良处置需求增加的背景下,2016年监管对地方AMC的数量、属地经营、处置方式有所放松。

图表:不良资管行业当前竞争格局:5+2+N+银行系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不良资管行业各类参与者概览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3)微观层面,四大AMC进入化险瘦身时代。2018年华融风险事件爆发[5],信达旗下并表保险牌照幸福人寿全年亏损68亿元大幅拖累业绩[6]、中国版IFRS9会计准则切换要求更多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直接反应在利润表中、资本市场资产价格表现低迷(A股上证指数跌幅25%、H股恒生指数跌幅14%),当年中国信达和中国华融净利润增速分别下滑36%和93%。业绩压力和监管检查下,国有AMC进入聚焦主业、化险瘦身时代。2019年,四大AMC规模扩张放缓,子公司剥离计划持续推进。

图表:2018-2019四大AMC总资产规模基本持平(上图);2018-2019规模净利润缩水(下图)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18-2019年中国信达远期P/B最低时下降至0.27x,近期估值修复后仍然处于0.36x的较低水平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18年后股票周成交额明显下降,反映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担忧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2020年上市AMC标的仍维持审慎经营

结合AMC调研以及近期监管表态,我们总结行业近期要点如下:

监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不良市场,引导AMC防风险、稳增长、聚焦主业、加快处置。

1)2019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总体指导思想,要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做强不良资产主业,合理拓展和企业结构调整相关的兼并重组、破产重整、夹层投资、过桥融资、阶段性持股等业务。

2)2020年6月银保监会业内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和《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实施方案》,拟放开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的转让试点[7]。对银行而言,监管拓宽了银行不良出表的渠道;对AMC而言,政策扩大了其收购经营类不良业务开展的范围,虽然AMC在个人不良贷款业务的团队搭建和处置经验上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积累,但总体而言,政策有利于提升不良资管市场活跃度、增加AMC业务机遇。

2018-2019年拖累AMC业绩的因素在2020年趋于缓和。

2018-2019年拖累AMC盈利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1)金融严监管、金融去杠杆、融资条件快速收紧、IFRS9会计准则切换等因素导致AMC拨备计提增加;2)监管引导AMC聚焦主业、化险瘦身的背景下,存量业务的大力压降和新增业务的审慎投放之间形成业务缺口。上述两个因素目前来看已趋于缓和。

1H20不良资产包批量转让规模同比基本持平,但我们预计下半年可能增加,目前收包价格在3-4折;不良收购重组类业务收益率跟随市场利率环比有所下行,但资金成本亦有下行;致力于不良处置手段升级。

结合7月11日银保监会答记者问中的表态[8],我们预计2H20-2021不良贷款可能会陆续呈现和上升。此外,监管亦表示今年不良资产处置金额要在去年基础上合理增加,并引导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我们预计2H20-2021不良处置需求增加,AMC新增收包和实质性重组业务规模增速可能稳健加速。此外,公司调研反馈,新增收包重点关注价格,不会盲目扩张。

在不良资产包的处置上,转让仍然是主要手段,但AMC会致力于由传统的三打(打包、打折、打官司)向三重(重组、重整、重构)升级。

非不良主业有序剥离。AMC仍然重视各个金融板块之间的协同,我们预计不会看到大规模的金融子公司剥离,但是与不良主业无关、占用资本、无法带来盈利的业务板块可能有序剥离。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