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不良贷款认定标准

本文目录

2022年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指标变化

【野叔观察】

11月15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显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法人口径不良贷款余额约3万亿元,不良率1.66%。

那么,与长期以来的数据比较,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具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附图一

不良贷款量率变化第一,存量变化。今年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9912亿元;不良率1.66%,比年初下降0.07个百分点(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二);同期关注类贷款占比2.23%,比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

从存量上看,不良贷款余额自2012年以来保持持续增加趋势;从比率上看,不良率自2020年以来保持持续下降趋势;关注率则是自2016年以来保持持续下降趋势。后两项指标说明,目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附图二

第二,增量变化。今年前三个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年初净增1442亿元(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三);其中,国有大行净增807亿元,股份制银行净增187亿元,城商银行净增400亿元,农商银行净减40亿元。

2019年至2021年,各年前三季度不良贷款净增分别为3418亿元、4215亿元和1320亿元。与之相比,今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净增相对小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但是今年前三季度的不良贷款核销额度也比2019年和2020年同期更大;特别是在核销力度更大的情况下(同比多核销1291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不良贷款净增明显多于2021年,说明今年以来的不良贷款压力相对更大。

附图三

不良贷款机构分布第一,各类商业银行比较。9月末,国有大行、股份制行、城商银行和农商银行(法人口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2043亿元、5164亿元、4803亿元和7615亿元,不良率分别为1.32%、1.34%、1.89%和3.29%,分别比年初下降0.05个、0.03个、0.01个和0.34个百分点(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其中,农商银行不良率目前占比相对最高,但是降幅相对更为明显;而另两类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不良率,均比年初有明显反弹。

附图四

第二,农商银行长期表现。2007年末,当时因为质量较好等因素先期改制组建的17家农商银行不良率为3.97%,而同期商业银行不良率高达6.1%。至2011年末,当时组建的212家农商银行不良率降至历史最小值1.60%。

此后,由农村信用联社等改制组建的农商银行数量越来越多(至2021年末达到1596家),但是2012年至2018年不良率呈现持续上行趋势,至2018年末达到近十年来的相对最大值3.90%。近三年多,农商银行不良率呈现下行趋势,但是仍然都在3%以上(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

此外,从区域分布看,三季度末东部地区整体不良率相对较低,例如浙江和江苏银行业的不良率分别为0.65%和0.71%;山东省银行业不良率1.42%,比年初上升0.01个百分点;河北省银行业的不良率2.47%,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比年初上升0.43个百分点。中部的湖南省银行业不良率为1.17%,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附图五

贷款拨备指标变化

2007年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余额为6029.6亿元,拨备覆盖率只有41.4%。不过此后由于计提损失准备的力度持续加大,贷款拨备覆盖率迅速提高;2008年末超过100%,2009年末超过150%,2010年末突破200%。由于不良率有所上升,2012年至2016年期间,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呈现下行趋势;2017年以来则呈现波动上行趋势。

今年三季度末,贷款损失准备余额达到6148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422亿元;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达到205.54%,比上年末提高8.63个百分点(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六)。

其中,国有大行三季度末的贷款拨备覆盖率分布区间为181.54%至404.47%,相对最低和最高分别为交行和邮储银行它们的加权平均值为246.62%。股份制银行贷款拨备覆盖率为213.13%,其中规模最大的4家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455.67%、155.48%和251.99%和201.88%。这反映今年以来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总体上有所增强,特别是其中的大型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农商银行的整体拨备覆盖率由上年末的129.48%,提高至今年9月末的139.60%,抗风险能力也有一定提升。

附图六

野叔的结语尽管今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率比年初有所下行,但是考虑在核销力度加大背景下,不良贷款余额仍然明显增加,以及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所以对于贷款质量的控制仍然不能盲目乐观。特别是部分中小银行,不良余额还是较多,不良率与关注率均相对不低,而且存在着延期还本付息等一些隐性金额,因此防控不良反弹更是不能有丝毫松懈。

银行应真实反映不良贷款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银监会曾于2016年发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5年报》显示,不良贷款余额新增5100万元至1.9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4%,逼近2%,略高于2014年的1.60%。而一些国际机构对不良贷款测算则显得悲观,如BCG(波士顿咨询公司)估算不良资产在9-11万亿元的规模;中信里昂证券曾测算,截至2015年6月中国银行业的不良率约为8%。

中国官方与国际机构对银行不良贷款数据相差“悬殊”,用“十万八千里”来形容再恰当不过。当然,社会各界会质疑,二者数据相差如此之大,到底谁更接近不良贷款真实性?商业银行是否为了鲜艳业绩而存在故意隐瞒不良贷款行为?国际机构数据到底从哪儿来?会不会是有意唱空中国银行机构?这些疑问,或许暂时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但有一点可肯定,目前商业银行向社会公布的不良贷款数据尚未全部反映不良贷款,应是毫无疑义的。因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与当前经济下行导致的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及利润下滑实际存在较大差异。

那么,商业银行为何不敢真实反映不良贷款?据分析原因如下:一是受“一级压一级”的严苛内部下降考核,为了绩效工资、福利及职位升迁,不得已在不良贷款压降上“做手脚”隐瞒不良贷款,“一级骗一级”,导致总数据“骨感”。二是监管部门不切实际的不良贷款监管措施,虽对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起到一定震慑作用,但反过来却又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商业银行“弄虚作假”行为。三是为了“虚荣”的社会经营形象及不发生经营危机,会千万百计压低不良贷款数据,以获取股东和存款人信任。四是现有不良贷款核销程序过于繁琐,导致核销进度缓慢;且随着经济下行和银行利润下降,基层银行也不敢贸然核销不良贷款。

银行不真实反映不良贷款,主要通过或明或暗手段、将实际不良贷款少报或不报的方式,向上级行或监管部门提供虚假不良贷款数据的行为。商业银行不真实反映不良贷款行为具有较大的金融危害性:

其一,从总体上影响银行社会诚信形象,给银行潜在成长与发展带来障碍。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诚信是立行之本,向社会各界及银行股东如实公布不良贷款,将风险完全暴露给公众,是商业银行经营最大的诚信行为之一;如果隐瞒不良贷款真实性,就是对诚信经营行为的“亵渎”,会引发全社会对银行的不胜任感及产生系列负面影响,不利于营造银行良好经营生态,导致银行发展后劲不足。

其二,会加剧商业银行弄虚作假行为,直接导致银行信贷数据失真,也会影响货币政策执行决策准确性。同时,隐瞒不良贷款实质在于美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据,掩盖了不良资产真实情况,会干扰管理部门分析研究经济金融波动问题的准确性,麻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决策;也掩盖了不同银行之间管理资产的水平差异,使得风险暴露后移,可能导致监管政策的及时性与针对性不足,会使不良贷款风险越垒越高,最终使政府决策部门丧失对客观金融运行的操控性。

其三,越来越多的不良贷款由于被隐瞒,得不到及时处置,会促使整个银行信贷资产低效运转,不利于提高信贷资产使用效率,使银行支持实体经济信贷能力下降。同时,大量不良贷款集中产能过剩领域,长期得不到化解,不仅难以推动银行整体信贷资产优化,更不利于中国产业经济结构有效调整。

由此,商业银行能否真实反映不良贷款,事关重大,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操守”,更关系到商业银行能否博得社会广泛信任和获得源源不断社会资源。商业银行应要认真对待此事,把它纳入重要经营管理及风险管控目标,将不良贷款真实性全部展现给社会和全体股东,以消除各界不必要的质疑。

商业银行掩盖不良贷款的表现形式与审计要点

中国市场订阅2018年33期邹乐

近年来中国实体经济经过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随着电子商务的盛行,实体经济已出现缓慢下滑的形势。借款人流动资金紧张,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本息,导致各大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呈现双升趋势,信贷违约风险增加,贷款形态迁徙裂变,商业银行为规避监管问责,优化财务报表指标,通过各种手段对不良贷款进行掩盖,导致监管当局无法全面掌握银行贷款风险。文章结合自身对商业银行的审计经历,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剖析商业银行各种掩盖不良贷款的表现形式,简要阐述审计要点和方法,力争通过强化审计工作,还原真实信贷资产质量,为不良贷款的风险化解和清收处置提供决策依据。

1商业银行掩盖不良资产的表现形式

1.1不良贷款非洁净出表

商业银行批量处置不良资产时,将个人借款或正常类贷款等不符合处置条件的信贷资产混同打包出售、零价格转让,或采取投资回购、私下承诺远期回购、提供担保、新增授信承接等方式进行“假处置”,未公开拍卖、低估资产价值。通过签订抽屉协议实现不良资产非洁净出表,实质风险并未真实转移,仍由商业银行承担。

1.2违规延长贷款期限

对于无法按期偿还本息的风险贷款,商业银行为延迟风险暴露,对贷款直接进行期限重定,直接延长贷款期限。对于贷款本金未逾期,根据借款人的生产经营特点、规模、周期和风险状况等因素,通过期限重定形式,允许借款人继续使用贷款资金。对于贷款本金已逾期的,采取不压缩额度或适度压缩额度的方式,对其进行期限重定,通过设定贷款期限并制订分期还款计划,满足借款人生产经营的正常资金需求。上述贷款期限重定行为实际上是违规延长贷款期限,属于商业银行贷款形式的不当创新,不符合贷款通则要求,对于贷款期限的设置随意性过大。只要借款人资金流转困难,向商业银行提出申请,银行为规避不良贷款风险,就会直接延长借款人贷款期限,签订贷款期限重定协议。

1.3不及时调整贷款五级分类形态

为便于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按照中国银监会印发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贷款五级分类应根据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能力和贷款风险状况按季度进行动态调整。商业银行为掩盖不良贷款的产生,对贷款本金或本息逾期90天以上应进行风险管理的贷款未调整为不良贷款,无法揭示贷款的实际状态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通过不及时调整贷款五级分类形态,达到隐藏不良贷款、少计提拨备、虚增银行资产、掩盖内部风险的目的。

1.4多次展期和借新还旧

贷款展期是指借款人在向银行申请并获得批准的情况下,延期偿还贷款的行为,借新还旧是指金融机构贷款到期时,借款人通过办理一笔新的借款归还原欠贷款的行为。对于有偿还意愿但贷款已到期或逾期的借款人,因流动资金紧张,无法到期偿还贷款本息,经过双方沟通协调,银行为避免产生不良贷款,为借款人办理展期或借新还旧,期限不应超过1年,且原则上只能办理一次。但借款人经营状况恶化,借新还旧或展期到期后,借款人仍然无法偿还贷款本息,商业银行明知借款人财务状况,多次为其办理借新还旧和展期,以此掩盖不良贷款势头。

2不良贷款的审计要点和方法

(1)对于不良贷款非洁净出表的问题,主要审计方法:一是通过分析近三年财务报表科目余额变动趋势,对于超过20%变动的科目进行重点关注和调查;二是要求对方提供近三年来董事会决策记录、股东大会等重大会议记录、文件发放记录、主要追查决策过程相关书面记录。转让不良资产属于“三重一大”内容,必然经过决策审批,通过检查决策痕迹确定责任人;三是跟相关部门和分管领导进行谈话,了解转让过程,是否存在抽屉协议,要求提供资产转让的合同、贷款明细表等资料。

(2)对于违规延长贷款期限的问题,主要审计方法:一是筛选贷款借据表中贷款期限过长的贷款(剔除房屋按揭贷款),根据银行具体情况设置所筛选的贷款期限,询问贷款期限长的原因;二是翻阅贷款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查看贷款审批决议过程;三是翻阅信贷档案,查看是否违规延长贷款期限。

(3)对于不及时调整贷款五级分类形态的问题,主要审计方法:一是筛选贷款借据表中截至审计日本金逾期或欠息90天以上,或表外欠息大于0但五级分类仍为正常或关注的贷款;二是将贷款借据信息表中贷款按客户编号分组统计,筛选同一客户的贷款信息同时存在正常类和不良类贷款的情况;三是统计不良贷款的真实余额和少计拨备的金额;四是通过筛选以上数据核实贷款五级分类依据。

(4)对于多次展期和借新还旧的问题。展期贷款审计方法:一是从展期信息表中筛选各类贷款展期期限(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一年以上,五年以下,含五年)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五年以上)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三年,从展期信息表中筛选各类贷款展期期限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二是筛选展期信息表展期办理次数大于1次的借据信息,核查多次展期是否合规;三是将展期信息表与贷款借据信息表关联筛选展期贷款五级分类为正常的借据信息。借新还旧贷款审计方法:一是根据借新还旧贷款最高五级分类不高于关注类的规定,在贷款借据信息表中根据贷款用途字段及贷款五级分类字段筛查借新还旧贷款的五级分类为正常的借据信息;二是在交易明细信息中筛查借款借据表中借新还旧类贷款客户的贷款利息偿还流水,审查其贷款利息支付是否正常,是否存在为不符合条件的客户办理借新还旧贷款的情况。

3相关审计建议

(1)进一步加大贷款风险防控力度。一是要从存量化解、增量控制两方面做好不良资产压降工作,把清收压降目标层层分解,细化到岗,落实到人;二是要牢固树立审慎经营理念,进一步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科学地设立、完善业务操作流程,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三是要高度重视贷款集中风险、集团关联交易风险和票据融资风险,科学决策信贷投放,严控新增贷款风险,防止不良贷款反弹。四是要继续完善并严格执行不良贷款监测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新增不良贷款监测台账,加强对贷款形态迁徙情况的监测和分析。五是要充分考虑宏观调控政策的时滞性和累积效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切实防止贷款形态向下遷徙。

(2)有效防止贷款质量深度恶化。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清收保全措施,实行一户一策或一户多策,大力清收、处置和保全信贷资产,有效防止贷款质量深度恶化。一是抵押物受损形成的不良贷款,借款人暂时无力偿还的,要求借款人重新评估办理转贷或重新提供抵押物;二是对抵押物受损形成不良贷款但又无法提供抵押物的借款人,要积极与担保中介机构合作,由担保机构为其提供担保重新办理贷款手续,以收回不良贷款;三是对有偿债能力,但又恶意逃避债务的客户,要诉诸法律,全力保全信贷资产质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