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打着银行名义推销贷款 这背后有哪些不能说的秘密?
小时新闻客户端
手机上收到的贷款推销短信。
我们频繁收到的贷款短,主要是贷款中介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客户号码,并进行推送和营销。这样的贷款中介,大部分既无贷款资质,又与银行没有合约,他们大大小小分散在写字楼里,却鲜少有人注意到他们。
既然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贷款服务,又为何会有这些贷款中介存在?对于贷款中介以银行名义进行短信营销的行为,银行为何不加以制止?既然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样的贷款短信不堪其扰,为何贷款中介还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客户?
记者采访调查后发现,部分商业银行和贷款中介的关系,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辅助轮,维持着大额贷款业务的运行。银行贷款经理背负着大额的放贷指标压力,而贷款中介迫切希望寻找到有大额贷款需求的客户,而主贷人(贷款客户)从银行拿到贷款后,也不介意给中介一笔手续费,这样双方都从中分到了羹。
需要大笔现金流的客户多了,贷款中介公司应运而生
CFP供图
如果要追溯贷款中介频繁“冒头”的时间,可以说和当年“炒房客”的出现,不无关系。
普通上班族,除了房贷和车贷,很少有其他的贷款需求。而炒房客不同,他们需要大笔现金流。
“以前我们客户里的大部分都是炒房客。近两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客户组成才有所变化,开始有一些个体户和中小企业主找到我们。”一名贷款中介告诉记者。
四季青一家商铺店主王青(化名),就是通过这名贷款中介,成功贷出了近100万元的现金。王青起初没打算贷款,前年,他扩张店面花了不少钱,之后又因为店内积压了一批春装没卖出去,货款没有回流,导致手头原本就不充裕的现金流彻底断裂。无奈之下,王青想到了卖房。
这时,有朋友告诉他,与其卖房,不如把房子抵押出去,拿一笔钱凑上,等资金回笼了再把贷款还掉。于是,王青通过搜索“银行直贷”,找到了这名贷款中介。
“他说我征信不错,只收我2个点的手续费,就能把100万的贷款办下来。”王青说,贷款中介为他推荐了三家银行的不同抵押贷款方案,“有的利息高,有的放贷快。”王青最后选择在其中一家商业银行,办下了这笔贷款。
记者调查发现,寻找像王青这样的人,就是贷款中介大批量发送骚扰短信的原因。他们需要找到这些有大额贷款需求的客户,并为其“包装”,让他们递交的材料,能符合银行条条框框的审核要求。
大额贷款相比于小额贷款,对客户的资质要求更高。记者致电某贷款中介机构,询问自己作为普通上班族,能否从银行贷出100万。贷款中介告诉记者:“你没有房子,做不了抵押贷款;要做信用贷款的话,你又没有信用卡还款记录,也没借过贷款,这笔钱在银行肯定是贷不下来的,但是我们能尽量给你做。”
这位贷款中介为记者提供了两种方案:一是通过“借呗”借一笔钱然后还掉,只要征信报告上有这个记录,就能去银行贷款;二是申请一张信用卡,但时间比较久。“到时候把你的工作证明重新做一下,打卡工资做高一点。”他补充道。
这里提到的“做一下”,就是指伪造一些材料,从而帮贷款人达到贷款条件。这是贷款中介业务的“大头”。当然,还有一些贷款人资质够,但因为办理贷款需要比较复杂的手续,加之又要权衡各个银行的政策和利率,索性花一些手续费,让贷款中介帮自己解决这些麻烦。
银行贷款经理,为完成放贷指标需要拉拢贷款中介
CFP供图
如果贷款人不通过中介,直接去银行贷款,又需要怎样的流程呢?
记者联系上了一位商业银行的贷款经理,询问是否可以做房屋抵押贷款。对方询问了记者的银行卡流水,是否有营业执照,营业执照满几年,以及征信情况如何等情况后,为记者推荐了一个贷款中介。
当记者询问,“为什么不直接帮我办理贷款,而要推荐给贷款中介呢?”对方并未直接说明原因,“你的有些资质可能不符合银行的条件。”
为何贷款经理要将送上门的客户推荐给贷款中介?就这个问题,记者咨询了三名贷款经理,一名就职于国有商业银行,两名就职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他们均从事贷款业务。其中一名经理李唐(化名)透露,有些事情,贷款经理不方便和客户明说。
“作为银行的业务员,我们没办法直接告诉客户,有些材料可以‘改动’一下,只能告诉他们不符合资质。至于剩下的部分,就交给中介去做。”李唐说。
记者调查发现,不同银行的主营业务不同,以贷款为主要获利点的银行,银行客户经理和贷款中介之间,就会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
有些银行会和贷款中介签订协议,协议中银行向贷款中介支付佣金,贷款中介为银行提供客户,但这类协议规定,贷款中介不被允许向客户再次收取服务费。
但事实上,银行付给贷款中介的佣金并不高,贷款中介的主要盈利点,依然是客户贷款的手续费。
另一名银行的贷款经理张超(化名)透露,自己作为团队长,每年背负着银行压下来的大额贷款指标。“如果只给最符合要求的客户放贷,那我们的任务是远远完不成的。所以对于贷款中介帮忙包装好的材料,除非特别离谱,我们通常也就帮忙提交审批了。”张超说。
张超的工作,既像是甲方,又像是乙方。
受疫情影响,在2020年底前后,银行的贷款政策有所放松,所以有资格办理抵押贷款的人也多了很多,业务比较好做。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银行的贷款政策开始陆续收紧。到了今年,放贷的年度指标变多了,但政策依然没有太大变化。这样的条件下,张超等人就对贷款中介更加“依赖”。他们也会允许贷款中介自称是“某某银行的贷款经理”,以方便他们的推广和销售。
上述人士透露,这当中,难免存在有贷款经理收了贷款中介的好处费,就给贷款中介的客户走银行特批程序,帮助客户能更方便地贷到大额贷款。
缺乏有效监管,贷款中介“烧不尽,吹又生”
CFP供图
客户依赖贷款中介能提供信息和包装材料的服务,某些银行的贷款业务又依赖中介带来的客户,这就导致贷款中介“烧不尽,吹又生”。
那么,对于这样的贷款中介行业,监管部门是如何规定和管理的呢?
2020年4月,中国银保监会通过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在第五章的贷款合作管理中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覆盖各类合作机构的全行统一准入机制,明确相应标准和程序,并实行名单制管理。并规定商业银行应当与合作机构签订书面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合作范围等界限问题。
记者注意到,第五十一条中提到,合作机构承诺配合商业银行接受银行监督管理机构的检查,并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等内容。也就是说,如果商业银行明确和某些贷款中介公司签订了协议,银监会就有权对其进行监管。
“有这条监管在,银行是不会轻易和贷款中介公司签订书面协议的。他们只有业务员之间的私下交易,这样即便出事了,银行也不会牵连过多。”一名银行业资深从业者透露。
这位从业者同时认为,贷款中介行业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就是因为相关部门对这个行业缺乏有效监管。“比如,征信报告这样的内容,如果交由贷款中介处理,就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有些贷款中介会和垫资公司合作,如果看到一些信用良好的征信报告,就会怂恿贷款人直接在这些贷款中介公司贷款。这样操作,对贷款人而言就存在很大的风险。”
记者就相关问题咨询了浙江省银监会,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银监会的监管范围只有银行,如果遇到银行工作人员在贷款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操作,可以向银监会进行举报,他们会调查处理。
(原标题《小时调查中介打着银行名义推销贷款,这背后有一些不能说的秘密》。编辑高唯)
套路多“坑”你没商量 远离贷款黑中介的那些“坑”
远离贷款黑中介的那些“坑”
□本报记者黄辉
□本报通讯员陶然
“无抵押、无担保,正规公司、当天放款”“内部有人、特殊渠道、低息贷款”“洗白征信、免费办理、无条件放款”……曾几何时,贷款黑中介的各种花式招揽广告不知不觉通过电话、广告、网上传播等方式,不断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
这些招揽广告利用人们希望利息低、急需贷款的心态,打着吸睛幌子,散布诱人的承诺,设置各种贷款骗局,精心准备了一个又一个“坑”,如果不注意辨别就很容易掉入“坑”中、上当受骗。贷款黑中介不仅扰乱了信贷秩序,阻碍了行业的正常发展,也增加了融资成本,侵害了借款人合法权益,亟待引起重视。
中介“坑”你没商量
近日,江西省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审理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六旬老人何某向银行贷款4.48万元,因听信招揽广告获得贷款后前后花费中介费11620元,法院依法判令何某自行全额返还贷款本金4.48万元及利息等费用。
2019年7月,何某接到中介公司的来电,得知支付一定比例的贷款中介费后可以帮忙办理银行贷款,并称贷款可走“绿色通道”,保证百分百成功贷款。因何某打麻将缺少资金,且年龄较大、风险意识不强,遂同意中介帮助其办理贷款手续。
之后,在中介的指示下,何某与某银行签订《个人在线消费贷款借款合同》,约定:贷款金额4.48万元,贷款用途为家用电器,贷款期限为一年,贷款利率为1.68%,按月付息到期利随本清。
贷款发放后,中介帮何某领取了银行卡,并刷卡消费9828元,告知何某该款项为银行一次性收取的利息。急着贷款打麻将的何某并未在意,并按双方约定的贷款金额4%的比例,通过微信另行支付1792元的贷款中介费。至此,何某贷款4.48万元,花费中介费达11620元,实得33180元。后何某未能按期归还银行贷款,银行诉至法院,要求何某支付全部贷款本息,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法院审理认为,某银行与何某签订的《个人在线消费贷款借款合同》系各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未违反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合同真实有效,予以确认。某银行按约向何某发放贷款,履行合同约定的付款义务。何某未按合同约定按期返还借款本息,已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关于何某提出实得33180元的辩解,其一,因何某自愿将银行卡交由中介消费9828元和微信支付1792元,某银行对此并无过错;其二,根据合同相对性,何某与贷款中介之间形成的居间合同法律关系,与本案金融借款合同关系分属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故该贷款中介费不在本案审理范围之内,但何某可收集证据另行向中介主张。
据此,法院依法作出如上判决。判决后,何某后悔不迭,连称不该为了打麻将随意向银行贷款,更不应该听信中介忽悠,并表示将积极通过法律途径要求中介退款。
贷款中介套路多
“贷款过程中确实会产生些费用,比如保险费、代办费、办证费、招待费等等,所以有些贷款中介公司收取中介费也是合法的。”经办法官介绍,但贷款市场上不乏各种“黑中介”“非法中介”,他们往往套路满满,四处挖“坑”,不再满足于收取高昂的中介费,而是打着吸睛幌子诱骗借款人,游走于灰色地带,甚至有的贷款中介发展为严重危害社会的黑恶势力。
《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黑中介”的套路主要有四种。
银行内部有关系。“黑中介”往往宣称自己在金融机构内部有熟人,可以走“绿色通道”,向其缴纳一定的中介服务费即可轻松放贷。事实上,正规的金融机构,都有严格的贷款审核流程,并不是内部人员就能左右的,借款人不辨真假、信以为真,只会白白被骗高额的服务费。
可以洗白征信。“黑中介”谎称缴纳一定的费用后可以洗白征信,看似为一些不良征信的借款人开辟了另一扇“窗”,殊不知这只是黑中介编织的美丽谎言。事实上,个人征信污点除了在问题解决的5年后通过系统自动更新消除外,人力无法干预。用户发现征信有不良记录时,要积极处理,并保持良好的征信记录才是正确之道。
造假“包装”贷款。“黑中介”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将客户本身信用度进行所谓的包装和提升,以此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后从中赚取差价。客户最终拿到手只是部分款项,却欠了银行巨额贷款。即便少数人通过包装贷款成功,也改变不了骗贷的本质。一经查出,不仅会被列入银行黑名单、收回贷款,还有可能与贷款中介一起触犯刑法。
虚假承诺。有的承诺事先收取中介费、包装费,收钱之后直接拉黑跑路。有的“黑中介”承诺向正规银行贷款,实际是高息网贷,受害人付给中介手续费外,还要承担高额利息。事实上,正规的金融机构在放款前不会以各种名目收取费用。
保持警惕擦亮眼
“借款人法律意识淡薄,往往无法自行提供抵押物、担保人或者本身资信存在问题无法正常贷款,加之风险防范意识较差,且信用观念相对淡薄,容易轻信贷款中介许诺的空头支票。”经办法官告诉记者,近3年来,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平均每年有十余起案件当事人被“黑中介”以各种名义收取高额的中介费用,让当事人蒙受不小的经济损失。
“贷款中介‘套路’满满、鱼龙混杂,该行业因‘黑中介’乱象丛生、客户对行业价值的不理解、不信任而被广为诟病。”经办法官表示,为了让融资者少走弯路,解决申请难、获批难、用款难、还款难、再借难的问题,贷款中介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规模化经营是大势所趋,同时清除贷款中介行业的害群之马也势在必行。
一方面,贷款中介行业应摒弃过去遗留的弊病,打造专业化、品牌化、正规化的贷款经纪服务机构,以品质服务意识和优质业务能力扭转贷款中介在大众心中的刻板印象。
另一方面,要让贷款中介“靠谱”起来,既需要监管之手,更需要法律之剑。对贷款中介涉嫌违规的,应当坚持监管和法律规范并行,对涉嫌严重违法犯罪的,必须严厉打击、依法制裁,铲除不法贷款中介滋生的土壤。
同时,应加强普法宣传和拓宽司法救济渠道。引导借款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擦亮双眼保持警惕,远离贷款“黑中介”的那些“坑”,准确判断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到正规银行依法依规办理贷款手续,量力为出、理性借贷。一旦陷入“黑中介”贷款陷阱,保存好相关证据,通过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法院起诉等途径,运用法律武器挽回损失。
来源:法治日报
贷款电话频骚扰 信贷中介猫腻多
“我是某某银行的信贷部工作人员,我们系统显示您有一笔信用贷款,授信给到您这边使用,您最近有资金需求吗……”
这些话术,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最近一段时间,类似的“贷款业务”电话越来越多,而且对方都自称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甚至声称贷款可以用于与房子有关的用途,但这当中到底又有多少猫腻?
信贷中介的生意不纯粹
“我们要不是这么介绍自己,一般就会被直接挂掉电话。”小林曾是一名金融公司的信贷中介经理,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打电话给陌生客户推销各种贷款,“信贷中介进行推销其实很正常,但跟以前不同的是,现在我们接通电话后的自我介绍,都会说自己是某某银行的客户经理,还会随便编一个工号,这样才容易得到对方的信任。”
证券时报记者对几个号称是银行客户经理的来电进行调查,发现电话号码“五花八门”,既有座机号码也有网路电话,在其中一通显示连云港的来电中,对方表示自己是深圳建设银行某支行渠道部的陈经理,可以提供一笔年化利率低至3.55%的信用贷,如果额度不够用还可以用深圳的房子作为抵押,额度可以提升至200万元,当然还有经营贷和消费贷等其他贷款,利率视客户具体资质而定。随后,这位陈经理便开始询问记者关于贷款的用途、工作收入水平以及房产的具体情况。
不过,当记者质疑这些资料仅仅在线上处理会不会存在风险,提出能否到现场进行业务咨询和办理业务之时,对方却显得有些犹豫。“审核资料以及出方案一般前期会在线上处理,处理好之后回到银行柜台面签,这也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当记者再三要求前往现场递交资料,这位陈经理却不断推脱,而且声称客户的电话号码是通过“大数据”获得。记者随后向建设银行官方客服以及相关支行进行咨询,银行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这位陈经理并不是银行的员工,银行的信贷经理不会主动联系陌生的客户。
“这就是现在信贷中介的另一个套路,先用大行的名头拉拢客户、建立信任,然后再视客户信用情况确定到底哪家银行。实际上,他们并不是银行工作人员,而是信贷中介。”小林表示,“纯粹的信贷中介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有些信贷中介的生意并不纯粹,他们有自己的名目来加收各种服务费。”一位曾接触信贷中介的受访者表示,一些信贷中介先用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条件吸引借款人签约,中途却会以借款人的条件不符合等为由更改方案,要求增加服务费,而且这些服务费都是用于覆盖“成本”,不能叫做“中介费”。
另一位自称是银行信贷经理的高经理,却告知记者办公地址位于深圳地王大厦的一家信息咨询公司。记者到达现场后,这位信贷经理告诉记者可以量身定制方案,然后再去银行申请相关的贷款。而且,这位经理再三强调,公司与银行有合作,可以规避很多风险。
记着调查发现,目前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小微市场主体较以前能以更低利率获得贷款。以个人经营抵押贷款为例,目前其利率在深圳已经挺进“3”时代。其实,客户可以直接银行办理贷款,何必再通过中介?这时,深圳一家金融公司的信贷中介告诉记者,如果想要取得低息的经营贷、信用贷等,但自己的资质条件不够,或者想拿到贷款后“另作他用”,例如将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他们都有办法可以帮助客户解决并制定方案。而且,中介人员一再向记者打包票,只是服务费会相对较高。对于如何运作,对方不愿意说明。“我们跟一些银行的客户经理都有私下的合作联系,所以成功贷款有保障。”这位信贷中介如是说。
或加剧市场恐慌
《证券时报》此前曾对房贷市场进行追踪报道,揭发了将房贷转换成经营贷、通过全款买房后套取消费抵押贷、信用抵押贷等贷款的乱象。在这当中,许多贷款人正是在信贷中介的帮助下“铤而走险”。正如消费抵押贷、信用抵押贷的出现,如今银行的各类贷款项目种类繁多,也给许多信贷中介留下操作空间,容易滋生新的金融乱象。
有熟悉此行业的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说:“传统银行以往主要服务中高端客户,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感受到了竞争压力,不排除一些人会跟外面的机构合作,加上一些客户与银行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信贷中介就有了生存的空间。不要随随便便听这些人的承诺,猫腻可能就在看不见的地方。”记者致电多家银行的官方客服电话,工作人员也明确表示,对于类似的陌生来电,打着银行的幌子询问是否需要贷款,请立即拨打银行官方电话进行投诉。即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银行贷款,一旦被查出问题或者被人向监管部门举报,银行会限期收回贷款,也就是抽贷。
的确,这些信贷中介之所以明知故犯,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盈利方式。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市场中也存在一些信贷中介利用银行信贷的幌子进行民间借贷,这其中的潜在风险更大。有业内律师表示,信贷公司也可能就是将自己的钱贷给借款人,那就不是金融贷款而是民间借贷。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现在‘银行’的各种推销电话非常多。不过,这个‘银行’需要谨慎鉴别,不排除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跟外包的合作机构,也可能是一些信贷中介打着各种银行的名义来进行推销,给普通市民带来很多骚扰。其实,他们的行为也是在变相推销贷款,甚至可以帮助借款人将借贷款流入楼市。我认为,如果不遏制这些违规的贷款渠道,对一些普通购房者来说也不公平。普通购房者想要申请贷款依旧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这些违法违规的资金带来乱象,也影响了大家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判断,甚至影响大家对楼市调控的预期走向,反而加剧市场的恐慌。”(记者浩林)
作者:浩林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