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行二类户到虚拟信用卡,互联网流量变现的利器,方便了谁?
蒋旭峰(资深金融人士)
二类户作为电子账户,线上开户,无需面签,有交易限额,若作为信贷资金进出账户,则不受额度控制。与传统储蓄卡相比,开户具备很大便利性。二类户也有自己的卡BIN,也可以关联微信、支付宝,因此其完全可以类同储蓄卡成为一个交易支付工具。若二类户后面绑定一个信贷额度,那“虚拟”信用卡就诞生了。
为什么有虚拟信用卡市场
自1985年中国银行第一张中银卡诞生问世,发展至2020年末,我国在用发卡量已达7.78亿张,发卡银行近200家,人均约0.56张。近40年的发展历程,完全培育了民众的消费习惯与行为。
但200家的发卡机构对比我国4000多家的银行机构总数而言,比例还是很小的。信用卡业务的开办需要一定的资质,并非每家银行都可以开立办理。参考《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发卡行需具备:
1.注册资本为实缴资本,且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或等值可兑换货币;
2.具备办理零售业务的良好基础,最近3年个人存贷款业务规模和业务结构稳定,个人存贷款业务客户规模和客户结构良好,银行卡业务运行情况良好,身份证件验证系统和征信系统的连接和使用情况良好;
3.具备办理信用卡业务的专业系统,在境内建有发卡业务主机、信用卡业务申请管理系统、信用评估管理系统、信用卡账户管理系统、信用卡交易授权系统、信用卡交易监测和伪冒交易预警系统、信用卡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催收业务管理系统等专业化运营基础设施,相关设施通过了必要的安全检测和业务测试,能够保障客户资料和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符合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总体战略和发展规划,有利于提高总体业务竞争能力,能够根据业务发展实际情况持续开展业务成本计量、业务规模监测和基本盈亏平衡测算等工作。
信用卡业务的便利性以及市场获客效应有目共睹,银行有开办信用卡业务的潜在诉求,搭配营销行为去获得更多潜在客户。
近些年,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得如火如荼。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达到8.97万亿元。银行主要通过信用卡及个人消费贷款两种途径发放消费贷款。另外,目前市场消费金融公司共有30多家,截至2020年末,贷款余额达4927.8亿元。在畅通国内消费需求的大环境下,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使得众多消金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参与到消费信贷市场中去。然而缺乏足够的消费场景,使得多数消费贷款(尤其小额千元级的贷款)的支用多数为现金发放,无法精准控制和跟踪贷款用途。
信用卡有消费记录和消费场景,但申办具有门槛。金融科技公司有技术,但是缺场景。两者相结合将更能推动消费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监控风险。
虚拟信用卡的逻辑
简单讲,虚拟信用卡是将信用额度与二类户绑定起来使用:
1.客户申请的是某家银行的二类户账户,通过绑定一类户验身后,二类户具备转账、支付等功能。二类户可以作为支付卡与微信、支付宝绑定,具备消费功能。
2.二类户账户背后绑定一个信用额度(可以是消费金融公司的,互金的,银行的,各类具备信用风险评估与审核能力的出资方或联合方)。该二类户的每一笔绑定消费实际都是作为信用额度下的借据支用。
3.一个客户在一家行可以开立5个二类户账户。因此,本账户可以专户专用,保持零余额,不做存款功能定位使用。
如上,一个具备授信额度,又可以消费支用的虚拟信用卡就诞生了。之所以称为虚拟信用卡,是因为其与信用卡业务还是有区别的。
假设业务在合规前提下设计与开展,开办虚拟信用卡还是有不少好处的:
1.相比现金贷一笔资金的支用、无消费支用跟踪,虚拟信用卡绑定了支付环境,交易更加可控,可分析,有利于提升贷后风险管理与用途监控。同时,虚拟信用卡有了交易环境,贷款就不用一次性全额支用出去,在客户信用资质发生变化时,也方便及时调整额度,有利于控制风险。
2.银行借虚拟信用卡变相进入信用卡业务市场,金融科技公司借虚拟信用卡获得消费场景,各取所需。但逻辑上服务的客群都是在市场上得不到真正信用卡的客群,很好服务了长尾客群,拓展了普惠金融群体、普及了信用社会的理念、培养民众守信的习惯。
与京东白条、花呗的区别
京东白条、花呗也具备类信用卡功能,有免息期、可分期,面上看类似,但这又是另一个业务逻辑。京东本质上是一个大商场,商场内部除了销售自营产品外,也支持第三方商户在内部进行销售。白条可以支付京东平台下的所有产品,即可以支付平台下第三方商户的产品。
免息期是出于京东作为应收账款持有者,作为赊销关系,对消费者结算支付的宽限。因此,初期都以保理公司来设计和运作该项业务,后改由小贷公司。
网点热情推荐办理线上储蓄卡 银行电子卡受储户欢迎
华夏时报(www.hii..)记者卢梦雪冉学东北京报道
“办电子卡可以吗?”
有持卡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近日在浦发银行某网点办理储蓄卡时,工作人员推荐她办理电子卡。在手机银行A申请到电子卡后,只需在银行线下网点“面核”即可正常使用。
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如今很多客户实体卡使用需求降低,而办电子卡又非常快捷,先申请电子卡再进行核验,可以提高线下办卡的效率。
电子卡仅支持二类卡、三类卡的开通,此前已有此功能,但在线下网点被推荐办理比较少见。此前《华夏时报》曾报道,为配合“断卡行动”,银行严格了开卡审核,许多银行也将新开储蓄卡由一类卡降为二类卡,线上线下办卡类型的一致性也为银行推荐办理电子卡创造了条件。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推荐办理电子卡一方面可以为银行节约部分成本,另一方面,“卡”的本质仍为账户,从以“卡”为基础到以“账户”为基础或将是未来一个发展方向。
一分钟闪电开户
“不要实体卡可以吗?办电子卡更方便。”
熙熙攘攘的银行营业厅内,小涵(化名)表达了想办储蓄卡的需求后,工作人员向其推荐办理电子卡。
上述场景发生在7月末的浦发银行北京某营业网点。小涵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当日很多想办理储蓄卡的客户,都被询问能不能办电子卡。
银行可开设电子账户已不是新鲜事,但在线下网点被推荐办电子卡的情况却较为少见。
此前《华夏时报》曾报道,为配合“断卡行动”,银行严格了开卡审核,许多银行也将新开储蓄卡由一类卡降为二类卡,线上线下办卡类型的一致性也为银行推荐办理电子卡创造了条件。
《华夏时报》记者下载了浦发银行的手机银行A实地测验,发现线上申卡确实更方便快捷,提交身份信息、工作单位等相关信息后,十几秒后就获得了一张有银行卡号的电子卡。
但值得注意的是,浦发银行电子卡片只可申请二类卡(日限额1万元,年限额20万元)、三类卡(日限额2000元,年限额5万元),且需绑定一张一类卡(全功能账户),开通电子卡后,需至线下银行网点进行现场核验,才可正常使用。
“现在很多用户都没有使用实体卡的需求了,所以不想要实体卡。而且用户在线上申请后,在线下不需要额外再填写一些信息,只要核验一下就行,更方便也更快捷。”《华夏时报》记者在线下进行电子卡核验时,浦发银行的一工作人员表示。
在该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华夏时报》记者还将开通的电子卡申请了实体卡片,这意味着此前在线上开通的电子卡已与线下办理的实体卡功能无异。与此前的开卡流程相比,这种方式的确更快捷。
电子账户功能有限
除了浦发银行,《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大多数银行都有自己的电子卡开通渠道,本质上为电子账户,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均支持线上办理二类电子卡、三类电子卡。但各家银行的称谓不同,如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等称之为“电子账户”,工商银行称之为“工银钱包”,建设银行则叫“账户”。
交通银行也表示,电子渠道开立的二类账户经柜面、自助设备加以银行工作人员现场面对面确认身份,还可以办理限额存取现金、非绑定账户资金转入业务,配发银行卡实体卡片。
不过,并不是所有银行都像浦发银行、交通银行一样,支持电子卡申请实体卡,且能和线下办理的实体卡一样拥有同等功能。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大多线上办理的二类电子卡仅支持与绑定卡之间的转入转出,且不具备微信/支付宝/京东等平台的快捷支付功能。虽部分三类电子卡可进行快捷支付、与非绑定银行卡进行转账交易,但无法进行信用卡还款、投资理财。此外,很多银行的电子卡也不支持转成实体卡,也无法与线下办理的储蓄卡一样拥有同等功能。
如中信银行的工作人员就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该行线上申请的电子卡仅在申请当天支持转成实体卡,这也就意味着线上办卡仍与线下网点紧密配合。建设银行的工作人员则表示,目前该行的账户操作均在线上,线下网点无法进行相关操作,“建议您如需用卡转账等,还是来线下办张卡,可以在线上把账户销户。”
可使用手机银行消费、理财
虽电子卡存在诸多限制,但却为很多使用手机银行A的客户提供了通道。
“没有建行卡,也可以享受建行的服务。”建设银行在账户的开通界面写道。
一般来讲,使用某银行的手机银行A进行消费、理财,需绑定该行的一张银行卡,这就把很多未办理该行银行卡的客户拒之门外。而电子账户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途径。
《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开通电子账户均需绑定一张一类卡,而这张一类卡一般会支持多家开户银行。如工商银行支持中行、建行、工行、交行、农行、邮储银行的一类卡;中信银行电子账户支持绑定12家股份行的一类卡;广发银行支持国有六大行及12家股份制银行的一类卡等。
电子账户开户成功后,用户如需消费、理财、偿还贷款,只需将资金转入电子账户即可。
此外,虽二类账户、三类账户对资金有一定限额,但众多银行在投资理财、偿还贷款等领域却又放宽了这一限制。
例如,建设银行在账户提示页面补充道,“购买投资理财金融产品、发放和归还本行贷款,不受以上出入金限额规定”;交通银行也表示,交行二类账户可以购买交行自营理财产品(得利宝)及代销的理财产品(包括基金、保险、贵金属、原油等),还能签约活期富,认购储蓄国债及大额存单等,进行以上投资理财交易时无限额。
中邮消金今年首家获批发行二级资本债 消金公司融资倾向银团贷款
摘要:银保监会官网近日披露,广东银保监局同意中邮消费金融公司发行不超过18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并按照有关规定计入该公司二级资本。这也是中邮消金首次发行此品种的债券。华夏时报(www.hii..)记者付乐冉学东北京报道
银保监会官网近日披露,广东银保监局同意中邮消费金融公司发行不超过18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并按照有关规定计入该公司二级资本。这是中邮消金首次发行此品种的债券,也是今年首家获批发行该品种的消费金融公司。
2021年,中邮消费金融和招联消费金融都尝试发行二级资本债。2021年9月,深圳银保监局批准招联消费金融发行不超过22亿元人民币的二级资本债券,这是消费金融行业首次获批发行二级资本债,只是11个月过去了,招联消费金融的二级资本债尚未走到下一个环节。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为了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消费金融公司有必要优先尝试发行二级资本债券进行资本补充。”
与股东增资和留存收益相比,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在改善消费金融公司现金流、提升资本充足水平的同时,既优化了公司的资本结构,保持相对合理的财务杠杆,又有利于降低整体资本成本,提升股东回报水平。
招联、中邮消费金融获批
公告显示,中邮消费金融发行和管理二级资本债券,应严格遵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
中邮消费金融应在募集说明书等文件中载明该期二级资本债券的减记条款,且不包含赎回激励条款;该期二级资本债券在存续期间应遵循监管部门相关监管政策调整的各项要求。同时,要求该公司在二级债券发行完毕后一个月内就有关发行情况和资本充足率变化情况向广东银保监局提交正式书面报告。
此外,监管要求,中邮消费金融应制定并不断完善与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能力相适应的中长期资本补充规划,加强资本管理,强化资本约束,确保资本的节约与有效使用。
二级资本债是指金融机构发行,清偿顺序列于其他负债之后、先于股权资本,用于补充二级资本的债券。由于其发行相对便利,被各商业银行广泛使用,其中城商行、农商行等占据较大比例。
消费金融机构发行二级资本债可以追溯到2020年,当年12月29日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明确增加资本补充方式,支持符合许可条件的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二级资本债券,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本报此前曾报道过,2021年8月,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率先“试水”二级资本债,并对二级资本债主承销商采购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标。业内曾一度猜测该公司有望成为首家发行二级资本债的消费金融公司。不过,据了解,该项目目前尚无下一步进展。
2021年9月,深圳银保监局同意招联消费金融发行不超过22亿元人民币的二级资本债券。这也是消费金融行业首次获批发行二级资本债。只是,11个月过去了,招联消费金融的二级资本债尚未走到下一个环节。
记者了解到,二级资本债需要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双重审批。在银保监系统申报环节,应向属地银保监局逐级提交申请,由省级银保监局审查并决定。在人民银行申报环节,向人民银行总行提交申请。
此外,必须符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中国银监会令2012年第1号)对二级资本工具认定的11条合格标准。另据《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金融机构需满足“最近三年连续盈利”“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等一系列条件,才可发行二级资本债券。上述几家机构均在不同环节出现了“延迟”,根据流程,还需银保监会或人民银行的审批,才可发行二级资本债。
“为了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消费金融公司有必要优先尝试发行二级资本债券进行资本补充。”董希淼表示,与股东增资和留存收益相比,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在改善消费金融公司现金流、提升资本充足水平的同时,既优化了公司的资本结构,保持相对合理的财务杠杆,又有利于降低整体资本成本,提升股东回报水平。”
此外,有专家表示,二级资本债在一定程度上会更受股东欢迎,因为能够保证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不会对股东结构产生影响。
行业融资趋势向银团贷款倾斜
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的的融资渠道有股东资金、同业拆借、ABS、金融债和银团贷款等,其中,ABS和金融债是重要的融资渠道。
和往年相比,今年消费金融的融资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变化。ABS和金融债的发行相对平静,银团贷款开始走俏。今年以来,共有6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银团贷款募集资金,累计规模达34.75亿元。从银团贷款募集速度上看,小米消费金融等机构更是先后刷新了持牌消费金融银团贷款的记录。
在ABS发行方面,今年以来,兴业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分别发行了ABS。在金融债发行方面,今年中原消费金融获批发行20亿金融债。
关于银团贷款走热的原因,专家表示,ABS和金融债的流程相对更复杂,有限的股东资金也不能成为主流融资渠道,同业拆借也有较高准入门槛。而银团贷款沟通更便捷,且资金较为稳定,是当下的合适之选。
“审批趋严,可能和监管防止消费金融行业‘高杠杆’和过度融资有关。”某金融业分析人士表示。
在未来,董希淼认为,应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工具和手段,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多渠道资本补充,如适当降低优先股发行门槛,允许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发行优先股补充资本;扩大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主体范围,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永续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