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白条”有一笔20万贷款需注销?都是诈骗套路
N海都全媒体记者梁展豪通讯员陈梦菲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层出不穷。最近,诈骗分子更是仿冒京东金融、马上金融、360借条等平台,推出大量“李鬼”式APP,以相似标志和产品介绍以假乱真,以“小额返利”等方式诱导网民访问下载,进而实施诈骗,让不少人稍有不慎就落入了骗子的圈套。
近日,平潭市民潘女士就险些被骗,幸好她关键时刻“刹住了车”,这才守住了自己的钱袋子。
6日9时许,潘女士突然接到一通电话。一名自称“京东金融客服”的男子开口便报出了潘女士的身份证号码、住址以及电话号码,并声称其名下在京东白条有一笔20万元的贷款,这让潘女士一下子慌了神。
“我之前并没有签约什么贷款,他就说可能是我不小心点击或者信息泄露被他人冒用,建议我按照他的操作解除这笔贷款。”市民潘女士说。
听到对方说出的专业术语和熟练的操作流程,着急的潘女士信以为真,根据该“客服经理”的指示进行操作。在填写个人身份信息的过程中,潘女士突然想起早上在微信群里看到民警发的一则电信网络诈骗警情通报,该通报中的受骗人员正是由于网贷而掉进冒名“京东金融客服”所设的骗局。想到这里,潘女士冷静了下来,不再继续填写资料。
见潘女士迟迟不填写个人信息,这名所谓的“客服经理”转头玩起新花样,对潘女士进行了“恐吓”,声称如果不及时按照他的指示操作,那么可能会造成贷款延期,影响个人征信,导致买房买车、子女教育等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潘女士也联系上了平潭综合实验区公安局岚城派出所的民警。
经过了解,民警认定潘女士所接到的客服电话是诈骗分子打来的,这让潘女士一下子安了心,不再理会诈骗分子,诈骗分子的诡计落空了。平复情绪后的潘女士当天早上便通过微信群对民警表示了感谢,她也将自己的经历通过微信分享给亲朋好友,告诫大家谨防上当受骗。
“经过这次经历,我才认识到诈骗的可怕。多亏民警平时在群里发布的反诈知识和案例,才能让我避免被骗。”潘女士说。
在此,平潭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在接到陌生来电时,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更不要随意转账,也可及时拨打110进行核实。
“京东白条”升级为“京东白条卡”,信用付迎来合规化改造?
继蚂蚁集团旗下“花呗”及“借呗”相继启动品牌隔离工作后,又一互联网金融平台也推动了整改进程。近日,南都记者注意到,京东旗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白条”也开始升级,升级后“白条”将从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更新为信用卡产品,即“白条卡”。
京东金融A首页弹窗
南都记者实际测试发现,打开京东金融A首页后,屏幕上即刻出现一个“立省100元,升级白条卡”的弹窗;除此之外,在进入“白条”的功能后,页面展示出“比白条更好用”的字眼,并辅以“京东PLUS年卡或100元券包二选一”、“最高15倍返京豆”等优惠宣传吸引用户将原有的“白条”升级成为“白条卡”。
进入京东白条功能后,同样有白条卡的升级宣传
根据《白条卡服务须知》(下称《须知》),“白条卡”是针对京东白条用户推出的信用卡,由京东白条运营方和银行联合为用户提供。在用户激活白条卡之后,原京东白条交易账户将关闭,交易将由白条卡支付并结算。原京东白条未到期业务将继续由京东白条负责服务。
那么,“京东白条”与“京东白条卡”两者有何不同?根据产品页面介绍,“京东白条”是助贷服务,而“京东白条卡”实际上联名信用卡。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京东“白条”推出于2014年2月,是业内首款互联网金融消费产品,由京东旗下小额贷款公司——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多方联合放贷,为用户提供无抵押循环赊销额度,并由京东旗下第三方支付公司——网银在线等提供支付等多项服务。
同时,《须知》还指出,京东白条运营方仅提供在线申请白条卡及相关信用卡查询、使用、还款、分期等功能服务,信用卡的核卡标准、额度、计息、账户管理等均以银行的制度规范以及用户与银行签署的协议约定为准。南都记者注意到,用户在升级“白条卡”时可选择申请平安银行、广发银行、宁波银行的银联白金卡。
近期有部分媒体报道称,“京东白条”升级为“京东白条卡”,是响应国家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合规化改造要求。而此次升级是否与此前“花呗”“借呗”进行品牌隔离如出一辙?对此京东科技方面暂无正式回应。
不过,南都记者经过求证后发现,“白条卡”并非完全是京东数科在近期才推出的新产品。早在2020年10月,平安银行与京东数字科技集团(简称“京东数科”)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一项合作就是联合推出了“平安银行京东白条联名信用卡”。此外,原有的“京东白条”也将继续提供助贷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须知》,如果用户名下的“京东白条”尚未还清,“京东白条”还会继续提供服务。这也意味着,用户在还清“白条”账单之前,将同时拥有了白条和信用卡两个账户。
采写:南都记者陈卓睿熊润淼
小贷公司9个月少400家,强监管下持续“备粮”
在监管规范和竞争压力下,全国小贷公司数量进一步缩减。
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为6054家,较去年年末减少近400家,贷款余额也减少347亿元。相比2015年的峰值时期的8951家,目前小贷公司已经减少了约2900家。
数量下滑背后,是全国和各地提质减量的不断努力。在监管收紧和存量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不论是网络小额贷款公司还是传统小贷公司,都在上演注销潮和增资潮。业内普遍认为,未来小贷公司的行业格局还会继续重塑。
7年锐减2900家
从数据来看,今年第三季度小贷公司数量变化幅度相比上半年有所收窄,最新数据6054家相比上半年减少96家,但相比去年年末减少了399家,从业人员也进一步降至5.85万人左右。贷款余额方面,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小额贷款余额约为9076亿元,前三季度合计减少347亿元。
小贷公司的数量缩减趋势已经持续多年。回顾2015年峰值时期,全国小额贷款公司一度达到8951家,彼时对应的贷款规模约为9594亿元,从业人员数量为11.4万余人。这也意味着,7年时间全国小贷公司数量锐减2897家,从业人员减少5.55万人,几乎腰斩。
从定义和监管范畴层面来说,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企业,自2005年试点起步,2008年监管出台指导意见明确定义,此后一直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审批、监管,是普惠金融背景下服务小微和“三农”的重要补充。
但从2017年起,因互联网贷款风险蔓延,监管开始对包括小贷行业在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整治。对于小贷公司数量持续下滑的原因,此前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记者表示,因为定位与准入门槛等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小贷公司经历了一个发展、扩张较快的阶段,但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来自银行端和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业务下沉的争夺、互联网小贷模式的挤压更加明显,加上小贷公司获客成本、贷款利率和资本金来源都不具备优势,只能服务本地的小贷公司难免陷入经营困境。
从区域分布来看,因为部分历史特殊性原因,重庆一直是我国小贷业务的重要发展“领地”,尽管规模也有所回落,但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地小额贷款余额继续以2375.86亿元遥遥领先,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小贷金额超过千亿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以此计算,重庆小贷余额在全国占比为26.18%。
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变化中,新疆、安徽、辽宁是小贷公司减少数量最多的地区,三者分别较去年年末减少98家、47家、45家,最新数据为121家、279家、332家,对应贷款余额为78.56亿元、355.11亿元、237.5亿元。
监管+经营双重压力
按照经营渠道和方式不同,小贷公司一般被通俗划分为传统小贷公司和互联网小贷公司。在监管不断收紧和激烈竞争下,二者面临着不同的压力。
对于传统小贷公司,一个重要表现是,近年来各地取消经营业务资格或试点资格的频率明显提升。就在10月24日,大连市金融发展局在2021年全市开展的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评级工作中,发现6家小额贷款公司存在“失联”的严重违规行为,因此依据《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和《大连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拟取消6家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业务资格。
此前8月,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陆续发布多份公告,宣布取消8家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试点资格,不再列入行业监管范围。此外,今年以来已经有安徽、江苏、内蒙古、河南等多个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接连披露取消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经营资格的名单。
在这些取消试点的名单中,也不乏经营网络小额贷款的小贷公司。就在今年6月,北京金融监管局同意取消京东旗下京汇小贷试点资格的消息引起业内关注,彼时京东科技方面回应记者称,公司正在监管部门指导下整合同类型地方金融牌照,小贷公司牌照主体最终将仅保留一家。
此前2020年11月,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暂行办法》)就规定,主要股东参股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贷公司数量不得超过2家,控股数量不得超过1家。
记者注意到,京东科技的这一整合计划最近有了新的进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重庆京东同盈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章程备案在10月24日发生变更,名称目前也变更为重庆京东同盈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也从“开展各项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以自有资金进行股权投资”变更为“企业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票据信息咨询服务社会经济咨询服务。”
叠加京东科技此前注销的上海一家小贷公司,至此京东科技旗下仅剩一家小贷公司牌照。除京东外,度小满、携程等互联网平台也有类似整合动作。
今年10月上旬,银保监会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的一则关于“全面叫停新设网络小额贷款从业机构”的回复引起广泛关注。虽然这一说法并非首次出现,但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这也表明在《暂行办法》正式出台之前,监管对小贷公司从事网络小贷业务仍然维持强监管、严监管的态势,这有助于减少小贷公司监管套利行为,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网络小贷持续“备粮”
事实上,自《暂行办法》开始征求意见后,网贷业务普遍进入整改期,尤其在几个关键条款的要求下,互联网小贷公司在加速整合的同时,掀起了一波增资潮。
按照新规,小贷公司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前提是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跨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则必须不低于50亿元,且均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对外融资方面,文件要求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贷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发债、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在此背景下,网络小贷公司为了给进一步“开疆拓土”提供基础,开始多渠道进行增资。目前,已经增资至50亿元以上的小贷机构主要来自蚂蚁、腾讯、美团、京东、度小满、苏宁、360数科、字节跳动等头部互联网公司,其中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早在2019年就已达到120亿元。
在融资方面,在发债和银行借款等门槛限制下,网络小贷公司的一个重要融资渠道是发行ABS(资产支持证券),尤其头部互联网平台旗下的小贷公司“备粮”动作不断。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美团、京东、度小满等旗下小贷公司成功发行多笔ABS,三者合计规模接近400亿元,此外腾讯、携程、360等平台旗下小贷公司也有ABS在申请或反馈当中,传统小贷公司也有发行记录不断更新。
在业内看来,小贷公司作为服务小微和三农的重要补充力量,接下来规范发展的趋势必然会进一步加强。二十大报告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板块明确,要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日前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2”上进一步表态,要坚持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的原则,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金融监管,持续完善修订现行金融监管规定,针对新兴的金融科技活动及时制定出台专门审慎监管规则。
董希淼认为,在监管趋严背景下,网络小贷从业机构须进一步强化合规经营,控制好业务风险和融资杠杆率,将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更好地服务长尾市场和长尾客户,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