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优分期可以贷款吗

本文目录

优分期:大学生分期电商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群体有一个特点,在校4年就毕业。也就意味着,以大学生群体为市场的校园分期平台,其用户最大黏性的时间也就四年,每年拓展新生用户的同时也“丢失”掉一批老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虽然是可持续的,但流失掉老用户显然不划算。

大学生毕业一波接一波,校园分期怎么在用户毕业后依然能让他们起到商业效应,怎么把他们最终地、永远地留在自己的平台上?

建立品牌效应新生用户接力

大四学生毕业,同时也有大量新生涌入校园。新生为了更好地融入校园,展现自我价值,就会在学习、生活、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等问题上向学长们需求建议。学长们丰富的校园经历,会对新生们的主观意识包括生活习惯、消费习惯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是一个密集型群体生活的地方,口碑传播的效果会更加快速、更加有效。所以,在包括大四毕业生在内的“前辈们”口中,品牌口碑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将成为新生选择品牌消费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的优分期创始人CEO房平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学校园聚集了几千万的年轻互联网用户,而且这些在校大学生极具传播力,能够在产品的传播过程中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

举个例子,新东方教育凭借其良好的品牌效应和优质的服务,每年会送走一定量的学生,每年也同样会迎接更多新生,最终形成新生接替老生的良性循环。校园分期平台通过优质服务提升用户体验,给校园新老用户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最终也可以发挥出新东方一样的品牌效应。

养成分期习惯信用服务终身

优分期创始人CEO房平表示,校园分期以大学生分期购物入手,切入学生信用消费市场,结合大学生群体的性格特征、消费观念、兴趣喜好,帮助他们在学校期间就培养成合理提前消费、理财的好习惯。

学生用户毕业后已养成了良好的、合理的信用分期消费习惯,可以避免初入社会的过度提前消费而带来的经济压力。同时,毕业的学生用户习惯了一定消费场景下的分期消费模式,更懂得如何合理地分配利用有限的资金,来提前消费享受当下生活。除培养大学生良好信用分期消费习惯外,校园分期平台积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消费数据,构建一套大学生信用体系。

优分期创始人CEO房平说:“校园分期平台要做大学生终身信用的服务者。“比如在毕业用户产生房屋、车辆、医疗等大宗消费项目时,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记录——大学生信用体系将发挥积极作用,“粘住”用户的同时可以终身服务用户。

吉林40多名大学生疑似遭遇“校园贷款”诈骗

“最近三个月,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胆战心惊。”说起前不久的经历,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学生小天(化名)连连自责,怪自己贪小便宜吃了大亏。

听同学介绍“赚钱软件”办理贷款“不用还”

25日,小天告诉新文化记者,今年6月,该校一名同学小金(化名)找到他,称有一款“赚钱”软件,只要提交个人信息,办理认证手续,就能得到好处费。小天起初不同意,但禁不住诱惑,最终还是同意了。

小金让小天下载了一款名为“名校贷”的手机贷款软件,并指导小天注册账号。“小金说他自己也再做,并得到了丰厚报酬。”于是,小天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等真实个人信息,在小金的指导下,完成了注册、认证等手续。

“他说要办理一个‘屏蔽’手续,在上面就是空白的信息,查不到我,我就可以不用还钱。”于是,小天在一个借款平台,借款1.8万元,扣除3600元手续费后,实际到款1.44万元,随后,小天把这笔钱给了小金,小金给了他1000元好处费。

“当时我问他,这笔钱干什么用,小金说他赚的是好处费,剩下的钱交给了上家。”小金当时告诉他,这笔钱不用他还。

接到催还款电话得知被骗

此后一段时间里相安无事,可最近,小天接到催还款的电话和短信。“我们办理贷款的公司发来消息,告诉我们贷款逾期未还,让我们尽快还款,否则将起诉到法院。”小天一看吓坏了,赶紧询问小金是怎么回事。

“他告诉我们不用管,我们的信息已经‘屏蔽’了,那边不会有我的个人消息记录。”小天登陆该软件查询,发现确实登录不上去,手机号也显示“未注册”,他以为“没事了”。

“后来,我们同样办理这个手续的几名同学接连出现类似问题,我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小天通过该软件人工客服查询,了解到个人信息被动了手脚。“以我名义办理的贷款,但绑定的手机号却被更换了,我通过个人信息把账号找回,发现拖欠的本金加逾期利息已经2万多元。”小天当时就傻眼了。他老家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经济压力非常大,他只还了少部分的钱,还有大约1.8万元,根本无力偿还。

“我再次问小金,他说他也被骗了,很多人找他讨说法,但他把钱都交给了上家,而上家告诉他,‘老板’被抓了。”小天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真是贪小便宜吃了大亏。”小天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忙解决此事,帮他们把损失的钱要回来。

类似遭遇大约有40人

有类似遭遇的还有同学小王(化名)。小王告诉记者,今年6月末,他也是通过小金的介绍,下载了“赚钱”软件,提供了自己的真实个人信息,办理了注册、认证手续,在两个贷款平台,分别办理了一笔4300元和一笔1.8万元的贷款。同样被告知办理完“屏蔽”后,不用他还款。办理完相关手续后,小金给了他2000元好处费。

“办理完‘屏蔽’后,确实登陆不上去了。我也以为不用自己还款。可后来接连接到催还款的电话和短信。”小王也拨打该贷款软件的人工客服,查询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改动,而贷款的本金加利息需要他自己偿还。“4300元的涨到6000多元,1.8万元的涨到2.1万元。”小王找小金说了此情况,小金给了他2500元。“剩下的钱,我东拼西凑,自己还上了。”小王坦言,此事他没敢告诉父母。

据小天、小王等多名同学反映,据他们所知,遭遇类型情况的大约有40人,涉及金额至少几十万元。“有我们本校同学,还有长春等其他高校的学生。”

小金:钱交给了上面的“老板”他也是受害者

新文化记者电话联系到小金,“我的压力非常大。”小金称,他并非是该贷款软件的“校园代理”,而是他一个高中同学在闲聊中跟他说,通过“名校贷”“优分期”手机软件可以办理贷款,不用还,并能获得好处费。

“我同学让我帮他‘拉人头’完成业绩,也给我分一些好处费,我就找了几个要好的同学,办理了相关手续。”

对于几名同学反映被骗的事,小金称:“办理贷款后,到底是怎么‘屏蔽’的,我也不知道。后来其他同学反映,我才知道是被更换了手机号,其实贷款的还是我们自己,由我们自己偿还。其他人把贷款交给我,我都交给了上面,我并不认识所谓的‘老板’。听我同学说,‘老板’好像是因为什么事被抓了。我自己也是受害者,我办理两笔贷款,其中一笔1.9万元的,还没还上。”

小金说,有长春同学向警方报案,民警找到他调查情况。“现在我跟家人商量,看看具体怎么办,我会积极协助警方调查,也希望警方能早日破案,帮我们挽回损失。”

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就此事,新文化记者联系到该校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校方已经获悉此事,通知各学院负责人,对类似的“不良网贷”开展细致排查。“涉及具体有多少学生被骗,我们还在进一步统计中。”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贷款平台提供贷款服务,由于门槛低、手续便捷、下款速度快等因素,受到学生青睐,但也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学生们的遭遇,很可能是借贷款名义进行所谓的“兼职刷单”诈骗。

该负责人也提醒广大学生,很多学生涉世较浅,只想到能兼职赚钱,但对于以自己名义和贷款的事缺乏明确判断。提醒广大学生能吸取教训,加强自我防范。

据了解,警方已经介入,此事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名校贷官方解析:大学生需警惕“兼职”陷阱

新文化记者致电“名校贷”所在公司人工客服,工作人员表示,该平台创立是为了支持很多有创业想法的同学。但目前出现了不少借由“名校贷”名义诈骗的组织或个人。“我们没有官方代理或校园代理,用户如有疑问,可以拨打客服热线电话或者线上客服渠道进行咨询。希望所有用户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珍惜个人信用。”

为此,该平台所在公司还在网站上发布官方解析,用一张图片,指导大学生看懂借校园贷忽悠的“兼职刷单”骗局。

网络贷款不用还有好处费?186名大学生深陷320万校园贷

原标题:大庆法院审理一起校园贷诈骗案186名高校学生贷款320万无法归还

制图/高岳

不法分子田某打着网络贷款不用还并且可以得到好处费的幌子,将“黑手”伸向了在校大学生。

在利益的诱惑下,黑龙江省大庆市186名在校大学生深陷高达320万元的校园贷,其中280万元都被田某实际使用。近日,田某校园贷诈骗案在大庆市高新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1989年出生的田某是黑龙江绥化人,从大庆市某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北京一网络贷款公司,2015年4月从北京辞职回到大庆自己开公司。

为快速筹到启动资金,田某瞄上了近年来比较火爆的校园贷,大庆市内的东北石油大学、八一农大、哈医大(大庆校区)等高校进入他的视线。

于是,田某联系到学弟余某,让他从中帮忙介绍同学前来办理网上贷款,并开出优惠条件,即承诺学生办理网上贷款,只需将钱全部交给田某,本人不用偿还即可获得100元至300元的好处费,同时介绍者也能获得相应提成。

在利益的诱惑下,余某便开始拉拢同学,很快找到13名同意申请贷款的学生。在田某全程指导下,余某本人率先示范,通过提供本人姓名、身份证、手机号、父母及同学联系方式、A录制视频等资料,14名学生顺利通过名校贷、优分期、趣分期、京东白条等网络贷款平台的审核,并完成办理贷款的所有手续。

14名学生拿到贷款后,按照田某指示,把贷出的钱如数转入到自己的个人账户中。田某也履行了之前的承诺,当场给付每名贷款学生100元至300元不等的报酬,并给付介绍人2000余元好处费。

起初,田某每月按时偿还学生贷款本息,并将余下的钱部分拿出放贷,部分用于个人日常消费。然而,本以为通过放贷能让钱生钱,可情况并不乐观,借款人逃跑致自己放贷的钱无法要回。

为解决当前还贷的燃眉之急,田某不得不再次联系几名大学生,以利益为诱饵,使其成为中介人,尽可能寻找愿意“有偿贷款”的学生。

就这样,知道田某做这种无本生意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并有5名学生专门为其介绍“客户”。一传十、十传百,一些为蝇头小利所迷惑的大学生纷纷成为田某的客户,自愿为其贷款。

拆东墙补西墙,后期还先期的后果就是贷款的利息越来越多,最终田某无力再偿还学生贷款。为此,一些银行纷纷向学生催款,这时受骗的学生们才如梦初醒,并纷纷向公安机关报案。

经查明,共有186名在校大学生被骗,田某利用他们的名义共计贷款320万元,扣除押金,实际得款280万元。截至案发前,其已偿还本息合计约110万元,余款全被其挥霍。

2月17日,田某被大庆市公安机关抓获归案。8月8日,田某校园贷诈骗案在大庆市高新区法院开庭审理。

公诉人认为,被告人田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然而,被告人田某一再坚称自己触犯的是骗取贷款罪,而非诈骗罪,因为自己并没有欺骗学生,他们一开始就知道贷款的最终流向,由田某使用,由田某偿还,而且整个贷款行为都是他们自愿的。

对此,公诉人认为,被告人并没有实施骗取小额贷款平台的行为,其欺骗的是这些大学生。即便被骗学生与其签订合同是自愿的,也知悉贷出的钱是由被告人使用和偿还,但关键是被告人隐瞒了自己没有偿还能力,还让学生贷款供自己使用这一真相,故其行为应构成诈骗罪。庭审最后,审判长宣布择期宣判。(记者崔东凯张冲)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