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像钱站贷款一样的平台

本文目录

狂砸明星代言、广告横行霸屏,借1000还1万的网贷为何戒不掉?

近日,知名演员胡军因代言的理财产品翻车引发网友在线声讨,称他合作代言的产品涉嫌欺诈。

据悉,胡军代言的是玖富旗下一款名叫“悟空”的理财产品,疑似涉及34万受害者,共计390亿元,相当于十座鸟巢的建设资金。

事实上,明星代言理财产品翻车的事并不新鲜,胡军之前有大把,胡军之后依然还会出现。

在一家高档餐厅内,穿着朴素的小伙正遭受着相亲对象的嘲弄。“你这样的没房没车没存款,就别出来相亲了!”原来小伙在结账时发现自己微信里余额只有十几元,根本不够支付几百元餐费。就在这尴尬时刻,邻座的美女突然抢过小伙手机,一通操作之后,手机屏幕赫然显示“某某贷余额200000.00元”,小伙自信地付款也引来相亲对象刮目相看……

诸如此类的狗血剧情,不知何时已经成为网贷平台的首选。即便用户点“不感兴趣”,但依旧如同癞皮狗一般出现在年轻人的面前。而如此卖力“投放”广告,也不失为网贷平台暴利的佐证。

与被切掉的P2P不同,在失去“吸储”的路子之后,不少昔日的P2P玩家们又找上了有资质的机构,或是银行、消金,亦或者是持牌的小贷企业。

能拿到低利率的钱、敢踩上借贷利率红线,又可以在各大平台花式推广,这些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网贷平台如同打不死的小强,正让更多的人陷入高利贷陷阱。

我也不想,但他们给的实在太多了

相比把自己捧成“庞氏明星”的意大利骗子查尔斯庞兹,此前国内的P2P网贷平台更喜欢简单直接一些。要么找流量明星,要么借助大热的在播影视剧。

锌财经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此前黄晓明、杜海涛、王宝强、郎朗等多位公众人物与租宝、中晋资产、理想宝、88财富、团贷网、网利宝、爱钱进、有利网等网贷平台有过合作。

此外,曾经热播的《猎场》、《白夜追凶》、《老九门》等影视剧,也插播过小赢理财、钱站、爱进钱等平台广告。

流量是互金的命脉所在,P2P网贷平台选择和娱乐行业“联姻”,本质上是看中了明星对于粉丝的影响力及影视剧强大的IP流量。短期内快速达到品牌宣传的效果,让部分粉丝对网贷平台产生强烈信任感,这是理财平台的惯用套路。

只是,庞氏骗局终究是不可持续的,尤其是在政策的清理之下,无数P2P网贷平台纷纷暴雷,涉案金额动辄百亿起步。庞大的资金影响下,给暴雷平台站过台的明星们也纷纷翻车,被骂上热搜已屡见不鲜。

比如汪涵、刘国梁因曾代言的网贷平台爱钱进逾期不能兑付,再比如曾经的P2P平台东虹桥金融在线暴雷之后,为该公司某项目进行宣传片及平面广告拍摄的黄晓明成为众矢之的。

迄今为止,代言P2P网贷平台翻车的明星数不胜数,但依然能看到的是,仍有不少明星无视“前车之鉴”,以“首席体验官”之类的身份代言网贷平台,比如近日贾乃亮与趣店风波。

明星之所以敢于犯险,不惧“诈骗帮凶”的标签,原因在于给网贷平台代言能拿到远远高于市场价的报酬,有些甚至高达10倍左右。有媒体报道,胡军代言玖富悟空理财费用,或高达几千万左右。

面对巨额报酬,明星难抵诱惑。但看似高昂的代言费,对于“暴利”的网贷平台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不同于普通产品,金融产品由于信息差较大,对消费者的专业知识、风险承担能力有一定要求。暴雷平台的很多受害者基本都是理财小白,由于过渡信赖明星代言人才会被骗。

但是在暴雷之后,面对无数“受害者”的谩骂,明星最先做的往往是发一份千篇一律的声明。和平台撇清关系,表示一下已经解约。给被害者道歉、骂金主无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从早先的汪涵、黄晓明,到最近的胡军、贾乃亮,无不是如此。

来源:胡军工作室微博

而根据目前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看,明星是否能被追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主观上对于平台的认知情况。

如果在明知网贷产品虚假宣传,或者自己根本没使用过相关产品的情况下而直接代言宣传的,那么受到损失的投资者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明星代言人的侵权责任。

可惜,截止目前鲜有直接处罚相关代言人的先例。

广告满天飞,花式割韭菜

随着P2P“成功清退”,以及广告法的完善、暴雷后果的严重性升级,明星代言网贷平台开始变得稀有。只不过,这并不意味着P2P的玩法和搞这些玩法的那批人消失了,更不代表网贷成为了历史。

P2P的运营模式里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放贷,而是收钱、吸储,是非法集资。在这一条路径被扼杀之后,放贷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P2P平台换壳之后的主要业务。

虽然比吸储+放贷的资金池玩法要弱上一些,但单纯的放贷依然可以产生暴利。暴利的驱使下,即便监管不断推进趋严,又即便明星、影视剧玩法失效,依然能看到的是,网贷广告已经布满在人们生活的角角落落。

在线下,小到乡镇大到一线城市,随处可见贷款广告“牛皮癣”。楼道墙上、街道石墩、厕所门板、电线杆、电梯,几乎所有生活场景都张贴着贷款广告。

在线上,不少借贷机构都偏爱在流量平台进行广告投放。不仅是理财APP,连外卖软件,视频软件,社交媒体,打车软件,看个新闻能借钱,搜个旅游攻略能借钱,拍完照想个图发现美颜相机也能借钱,就连地图也可以借钱,简直无孔不入。

一个现象是,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崛起,不少网贷平台把目光放在了短视频平台上。据不完全统计,短视频平台目前仍向多家金融机构导流,包括小花钱包旗下遵享贷信用飞、银树贷款、金掌柜等。

而不论线上线下,网贷平台的广告文案可谓“同质化”严重。类似“不用任何手续,10万秒贷!”、“月息最低56元!”、“1000块钱用一天,最低只需两毛钱”、“无抵押、无担保,可快速放款”等极具诱惑力的广告语,已经成为经典。

在形式上,短视频平台的表现更是花哨,各种烂俗的内容泛滥。

比如一位中年老板训斥刚毕业的大学生:“你们大学生刚毕业,做事别挑三拣四,多加加班才能像我一样开上豪车!”就在老板坐进自己的奥迪轿车后,剧情发生反转,大学生遥控钥匙启动了自己的宝马车并向老板炫耀起自己手机里的“贷款余额”,年轻的脸庞上洋溢出得意的微笑。

再比如锌财经刷到“拍拍贷”的广告,故事从女主归还男主遗失钱包开始,男主为了表示感谢直接给女主申请了10万拍拍贷额度,随后还表示最高可达20万,女主的反应则是一脸震惊。

这些看似低劣且传递着过度消费、奢侈攀比等不良消费导向的短视频,如今却成为了短视频平台上泛滥的网贷广告的标配。

而在“循循善诱”贷款广告层出不穷的背后,是因为短视频平台帮助借贷机构导流能收获暴利,借贷机构通过平台导流能轻松获得大批潜在客户。

短视频平台、网贷平台各取所需,承担风险的无疑成为了那些缺少辨别能力的年轻消费者。

披金融创新外衣,做高利贷之实

信息差越大的行业,事实总是与广告大相径庭。

借贷平台广告的最大特色就是无限地突出借款人的窘境,弱化还钱和利息,让借款人有一种“借了一定能还上”、“借钱就能让生活更美好”的错觉。

但等消费者真正下款之后,就会发现有担保费、平台服务费、中介费、信息费等各种费用。至于所谓的低息,并没有算上先息后本、等额本金、等额本息,砍头息等等。

以日常能接触到的一些贷款平台来说,诸如美团月付、支付宝花呗、支付宝借呗、腾讯微粒贷等,年化利率普遍在15%左右,但一般情况下只会在页面显示零点几的月息或者日息。

至于一些“二梯队”,则是紧贴红线放贷。比如国美易卡、哈啰出行“臻有钱”、我来数科、平安普惠、芒果TV、飞贷、头条、分期易、优酷等,虽然贷款合同中的利率在合理区间,但加上高额的担保费、服务费之后,综合年化利率都近36%。

某网贷平台年利率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不超过年利率24%的话,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要求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是支持的。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的话,超过36%的利息一律无效,不受法律保护。

至于年利率在24%到36%之间的,规定当中也有明确说明,就是借贷双方约定的利息超过24%不足36%的部分,如果借款人自愿支付利息,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是支持的。

事实上,相比网贷中存在的“714高炮”,上述平台显得多少有些“厚道”了。

所谓714是指贷款周期一般为7天或者14天,高炮就是“砍头息”和逾期费用。而所谓砍头息,则是以管理费和服务费为名,扣除一部分钱。让用户实际上拿到手的,比借的数额少。

比如借款1000元到账800元。7天后还款的话,本金是800元、利息是200元,那么周利率就是25%,年利率则达到了惊人的1300%!假如用户每周都借1000元,一年以后仅仅利息就要还一万多。

以贷养贷,永无休止。一旦用户出现逾期的情况,“暴力催收”将会上演。

网贷平台一般会将逾期用户转交给一些催收机构,这些机构不仅仅会频繁给用户打电话,用户通讯录内的联系人也会遭到催收员的短信轰炸或者电话骚扰,甚至会出现乱骂、威胁和发过的裸照等行为。

面对层出不穷的网贷乱象,近两年来不断有业内人士呼吁继续厘清相关金融机构、类金融平台的准入门槛和信息对称规则。但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在金融这个特殊的领域,法律条文的制定通常都需要较长的时间。

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消费者,更应该理性消费,杜绝盲目追求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同时也要提高判断能力,不要被一些表面“福利”迷惑,掉入高利贷的深渊。

本文源自锌财经

经历“水牢”、电击,在枪口之下求生……我以为再也回不来了

这是一封“魔窟”逃回人员的自述

2021年1月,无锡市公安局新吴分局接报一起贷款诈骗案件,经过缜密侦查,今年6月,警方在福建抓获了嫌疑人张某(化名)。见到民警的一瞬间,张某并没有意外,“我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犯了错,就得认罚。”原来,2020年底,张某被“高薪求职”引诱到了缅甸,哪知是进了“贼窝”,干起了诈骗的勾当,每天通过电话骗取国内同胞的钱财。

以下便是张某的自述......

一切的噩梦

都始于那份“高薪”工作

2020年9月底,我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一则广告:在云南昆明从事汽车维修,月薪9000元,还有加班费和奖金。看到如此高薪,我心动了,和对方联系后,约好12月底就过去上班。

到了约定的那天,我坐上去昆明的大巴车,到达时已是夜里10点。很快我就被电话联系的“老板”带上一辆面包车,车窗全部贴满了黑色的膜,一路上,我看不见外面是什么情况,只知道开了很久很久。大约开了7、8个小时,他又带我走起了山路,2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

我被带去宿舍休息,周围的人长得很像东南亚一带的人,说话口音也很重,一路上我也问过“老板”,为什么路程这么远,他说就是因为工作地点偏僻,所以工资高,我也就没有多想。到了宿舍之后,“老板”说要给我办当地的手机卡和工资卡,拿走了我的手机、身份证。

休息了两天,我正式开始了我的“工作”,噩梦也就此到来。

“水牢”、电击……

我在枪口之下求生

第一天上班,公司老板给了我一本“话术本”,说要熟记、背诵,我一看,这些都是骗人的话:先让人办理贷款,接着再一步一步骗他钱,“这不是修车公司,这是诈骗团伙!”我开始明白了这一切,但已经太晚了,距离我不到四五米的门外,有人拿着枪在看守,那些枪都是上了膛的,我见过他们朝天上开枪。我知道:不服从就是死路一条。

到了第二天,我的面前出现了一部手机和一堆电话号码,我的任务是一个一个打电话,问对方是否要办理贷款,有意愿的就把其他同事推荐给他。这肯定是诈骗,而我这个中国人,现在正在境外骗着自己的同胞!打了几通后我良心上过不去,就向公司的负责人提出我不想打电话,但紧接着就遭到了虐待。

“水牢”是我最不愿意回忆的“经历”。像地窖一样的“笼子”,长约2米、宽约1米、高约1.5米,只有头顶有出气孔,里面的脏水刚好没过胸口。我在里面站不直身子,可是弯下去就会被淹死,水里还有虫,我能感受到脚底还有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我不敢去多想。每次呆在“水牢”,都会至少泡6个小时,因为不想打电话骗人的缘故,我曾经连续半个月泡“水牢”,我身上的皮肤到现在都是烂的,这辈子恐怕是好不了了。

比“水牢”更可怕的是电击,他们把我的双手用绑带绑住,然后趴在铁床上,就用电棒猛击我的腋下部位,我都能闻到肉被烧熟的味道,每次电完,我都会口吐白沫,最严重的一次,我昏迷了两天两夜。

除了“水牢”和电击,他们还经常踹我的肚子、用枪托砸我的头部和背部,打得我鼻青脸肿、满嘴是血。曾经想,这样生不如死,还不如死了算了,但想起我的家人,又觉得对不起他们,每天都活在痛苦煎熬中。

孤注一掷,逃!

我们“公司”一共8个人,4个本地人、4个中国人,我们4个中国人上班时间不能相互说话,下了班也不住在一起。曾经有一个人尝试着用骗人的电话联系家里,但很快就被看守的人发现了,立刻就被拖了出去,之后我就再没见过他。

每个月,我们都有一次机会和家人联系,但打电话的时候他们都会在身边,说错一句话,子弹就会穿过我们的身体,“我在这里挺好的、工作很忙、下次再聊”,每次都是同样的三句话。甚至,他们让我们录下了和家人通话的语音,这样即便我们出了意外,他们也能通过那些语音继续和我们家里保持联系,向他们要钱。我曾亲眼目睹有人被他们虐待后抬出来装在车上,然后直接扔在山上……

在那里的日子,我没有一天睡得安稳,去时我还是个200斤的胖子,等到一个多月之后,我只有160斤了。

2021年1月初,我所在的地方爆发了疫情,看管也就相对松了些。一天夜里,我看见其他地方有人逃了出去,我决定孤注一掷,怎么样都要试一试。跑,可能会死;不跑,就是等死。

我翻过1米多高的竹围墙,看见远处有车灯亮起,吓得我赶紧躲进水沟,等外面没有动静再爬出来。我听过公司烧饭阿姨说,曾经有人逃跑,抓住了直接就是一枪。我不敢走大路,只能走山路,来的时候车程2小时,回去的路我却走了1个多月。一路上,为了隐蔽自己,我藏进玉米地、爬到树上,甚至躲进猪圈,我想猪圈这么脏,那些人应该不会找进来。

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我也不想再回到那个可怕的地方。

幸运的是,我最终回到了祖国。那一刻,我就像迷路的孩子找到了家,什么都不怕了。因为涉嫌诈骗,我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是我应得的惩罚。时至如今的每一天,我都在忏悔中度过。

以上是我的亲身经历。我想告诉大家,千万不要被所谓的“高薪”“天堂”迷惑,这些都是幌子,等着你的很可能不是“天堂”,而是“地狱”!我还想呼吁那些仍然滞留在境外涉嫌违法犯罪的同胞,悔罪认罚才是唯一出路,回来吧,争取宽大处理,这里才是我们的家!我们要主动配合公安机关,把这些还在利用“高薪”广告诱骗、逼迫、伤害我们同胞的犯罪团伙、一网打尽、绳之以法!

(以上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

转自丨江苏警方

来源:中国警察网

首批0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求职路上,他们这样走

5月17日,在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内,毕业生在小型线下专场招聘会上查看企业资料。新华社发

7月末,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录笔试成绩刚公布,浙江某大学毕业生赵洋已开始思索:是明年“再战”,还是找其他工作?

从省外大学来杭州一家创业公司实习的毕业生黄亦豪则在期待,尽快抓住转正机会,把劳动合同最终敲定。

……

这个夏天,又一批大学生走出了象牙塔,迈向了广阔的天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面对就业规模持续增加的形势,近期,从国家到省、市、县陆续发布政策,助力高校毕业生更好就业。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毕业的本科应届生,恰好是第一批00后。眼下,他们的就业情况如何?各种促就业举措有没有实效?本报多路记者探访各地,以期从毕业生、高校、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和专家等多重视角,观察浙江首批00后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路。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团委、宁波经理学院和长三角精益智能研发教育中心联合推出公益课程《精益生产》现场。受访者供图

就业压力正在缓解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但困扰毕业生的,不止疫情影响,一些传统就业“蓄水池”也出现收缩。

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高校毕业生秋招行情》显示,2021届毕业生招聘量居前五的房地产和教培行业,2022届毕业生招聘量均跌出前十,秋招量仅相当于去年的57%和61%。“从过去几年的经验和数据看,浙江的大学毕业生省内就业占比85%左右,流向企业人数相对较多,但今年明显感觉到大学生就业的行业变得更为分散。”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郭继强说。

一名互联网企业招聘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相比“大厂”,一些中小企业更倾向于招聘成熟人才,有的甚至今年没有招聘应届毕业生的计划。

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浙江频频出台促就业政策措施。

就在7月,省委组织部、省人力社保厅等1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今明两年国有企业继续拿出不少于50%的新增岗位招聘高校毕业生;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安排30%左右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

“对有就业意愿但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131’免费服务,即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机会。”省人力社保厅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6月,杭州针对高校毕业生调整落户政策,降低人才落户门槛,让大学生“先落户后就业”。

多位专家表示,在浙江,就业其实没那么难。这不仅靠有关部门积极作为,也离不开高校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更好就业条件。

浙江农林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管宣丰敏介绍,企业不方便大规模进入校园招聘的,学校就让学生点对点进企业。今年该校组织毕业生开展职场体验行活动,走访吉利控股集团、海康威视等企业,并请相关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担任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校外导师,全年为学生提供100多次个性化就业指导与职业咨询服务。

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针对毕业生就业困惑,学校“把车间搬进课堂”,与一些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并打造“知言工作室”大学生“语商”质量提升平台,强化学生表达能力。该校团委业务副主管陈艳说,从学生入校到离校,学校实施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提前增强学生就业意识。

大量“云招聘”则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湖州推出“放心来湖州”小程序,创新人岗信息智能匹配、人才在线交流、预约面试等功能;象山启动云端政校对接,县委书记、县长连线高校“直播带岗”,吸引1600余名大学生参与线上招聘,就业较去年同期不降反增……

浙江师范大学为7000多名毕业生设置“网络面试直播间”,网络稳定、无人打扰,配备化妆台、职业装,帮助学生给用人单位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

随着疫情总体形势好转,线下招聘会也陆续重启。目前,浙江正持续开展高校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各县(市、区)每周至少举办1场,已向高校毕业生推出各类岗位260余万个。

高校毕业生参加专场招聘会。共享联盟金华站陈俊摄

职业选择更为多元

虽然同学和朋友都在城里找到了工作,但毕业生李梦则另有打算:“不一定非要留在城市里,也可以回老家试试看。”

受疫情影响,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录笔试推迟了半年多,7月初开考时,仍有近13万名考生参加,其中不乏应届毕业生,李梦便是其中一员。

春节过后,在外省上大学的李梦来到杭州租了一间房,一边准备考公,一边参加各种工作面试。相比死磕“铁饭碗”,有不少毕业生选择像李梦这样“两手准备”。

在杭州某银行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朱彦伟感到,过去“大热”的在杭工作岗位今年没那么热门,相反县(市、区)分行的应聘人数增多,几个基层岗位还招到了名校毕业生,“说明求职更理性,就业选择也在拓宽。”

采访中,很多毕业生都在思考“什么样的工作适合我?”,对此,不少高校老师也给出了建议。

“找工作特别要注意心态,不要‘随大流’,也不要‘一窝蜂’。”台州学院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马斌说,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应对就业有更深入了解,抛弃偏见,树立正确就业观,有的毕业生去中小城市发展,更容易闯出一片新天地。

“恢复市场信心和市场动能包括持续增强民营企业的信心和动能,是促进浙江经济发展和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郭继强说,民营经济为浙江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求职5个多月、投了近百份简历的河南某大学毕业生梁欢在不断调整就业选择后,近日准备入职老家丽水的一家民营企业,成为企划部的职工。“我原来定的求职方向是央企和国企,但到这家企业实地看过后,我转变了想法。”梁欢说,“我觉得这家企业很有发展前景。入职后,我将主要负责文案、设计、PPT制作等,和我所学专业契合度高,公司也给了我比较好的待遇。”

梁欢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有浙江相关政策的助力。为加快山区26县发展,浙江出台《关于支持山区26县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引进培养各类人才等方面发力,鼓励更多人才到山区县施展才华。

不少毕业生还把目光投向了新兴职业。“我的同学有的当了调酒师,有的当了动物饲养员,这些选择并不是父母辈眼中的‘躺平’,而是另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路径。”毕业于浙江某院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沈心怡想当一名剧本杀编剧,对她来说,找个有趣的工作最重要。为了准备面试所需的剧本,她熬了几个通宵,原本反对的父母也最终被她的执着打动。

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00后群体就业选择偏好调研报告》中提到,00后的个人定位和职业追求,与上几代人存在诸多差异。智联招聘调研显示,76%的00后愿意或正在从事新兴职业。在备受年轻人关注的B站,密室NPC、剧本杀编剧、注册营养师成为投稿量增速前三的新兴职业。

此外,灵活就业、“慢就业”的风潮也在悄然兴起。随着抖音、小红书、B站等互联网平台的兴起,网红博主成为毕业生灵活就业的选择之一,越来越受青睐。一些毕业生说,将通过剪辑、配音、插画等技巧开辟一门喜欢的副业;还有部分毕业生表示,将选择游学、支教或创业考察等“慢就业”的道路……这些都被年轻人们称作“新打工时代”。

“成长在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的时代,00后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理念,有多元的爱好和审美。”浙江省青年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蔡宜旦说,这注定了他们的职业选择和就业态度更加丰富与多元。

温岭市泽国镇举行《来“浙”上班啦!带岗直播》主题招聘会。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朱海伟拍友徐伟杰摄

为自我实现而工作

相比当下薪资,许多00后更看重未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温州姑娘叶蓓蓓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一员,负责直播招聘。虽然和自己专业关系不大,但公司愿意给她在新领域尝试的机会,帮她找到自身价值。“如果能在公司实现个人价值,收获成长机会,我想我会一直干下去。”

保就业还要稳就业。在蔡宜旦看来,工作能不能稳定干下去的原因很多,企业有没有制定合理的培训和提升计划就是其中之一,“各类企业是稳就业的主体,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履行责任,为大学生成长提供更多机会。”

今年,传化集团招聘了近4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已制定全周期培养计划。“在融入季,通过军训、营销大赛、基层见习、高管见面会等,帮助他们融入企业;在成长季,通过导师配置、条线训战营、预备队选拔等,提升他们的专业与职业素质能力;在提升季,通过跨组织轮岗、公司项目历练等,为他们实现向专家或基层干部转变。”企业组织与人才发展部总经理沈月钢说,这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让大学生尽快成长,成为业务骨干。

新职业开辟新赛道。不论是成为新媒体平台的“弄潮儿”,还是外卖骑手、快递员,不论主动还是被动,不少高校毕业生不拘一格迈进了灵活就业的大门。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数据统计,2020~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率超过16%。灵活就业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观念更加多元。他们追求“为自我实现而工作”,看重工作的自由度和舒适度。

从浙江某大学建筑专业毕业的应届生孙一超刚当外卖骑手半个多月。在他眼中,这份工作“相对自由灵活”,但他也害怕这份工作没有保障。在采访中,不少毕业生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担忧:灵活就业群体的职业发展和相关保障问题怎么解决?

“与传统劳动关系相比,平台企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间的劳动关系仍有待进一步厘清。如果套用以往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会造成用工关系复杂、社会保障不足、就业质量需提升等问题。”郭继强说,这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去年12月起,省人力社保厅等8部门联合发布的《浙江省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正式施行,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分为劳动关系、民事关系、不完全符合劳动关系3类,分别明确用工法律责任。当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受损害时,平台企业要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被热议的“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现象,这份办法中有了明确规定:平台企业要合理管控劳动者在线工作时间,对连续工作超4小时的安排工间休息;对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形,采取延长服务时限、限制接单等措施,减少安全事故和职业病。

制定算法也不再是企业“一家之言”。在浙江,企业制定修订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时,要充分听取工会或劳动者代表意见建议,将结果公示或告知劳动者,并接受经营所在地人力社保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督。

对孙一超关心的保障问题,省人力社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不再受户籍限制,企业应履行为劳动者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责任,并引导督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个人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分层分级、应保尽保。对工伤问题,平台企业要按照《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相关规定,为劳动者单险种参加保险。

职业生涯需要长久的规划和努力,就业的道路也不止一条。不一样的求职路背后,是一张张敢于追寻梦想的青春脸庞。展望下半年,随着经济运行逐渐恢复,就业形势有望继续改善。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浙江新闻+】

就业小贴士

又是一年毕业季。7月,省人力社保厅发布致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向广大毕业生发出浙江诚挚邀请,承诺提供暖心护航服务,并明确查询就业创业政策服务、招聘信息和登记服务需求平台渠道。

正在求职的你:可登录浙里办APP“浙就业”专区,主动办理离校未就业登记(应届毕业生)、求职登记,提出就业需求,查询扶持政策。当工作人员电话回访或登门拜访时,积极配合提供就业意向、服务需求等信息,以便定制精准服务。如有意参加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相关部门将推荐适合的培训内容或见习岗位,并给予补贴支持,帮你提升实践能力。家庭经济或身体状况等方面有特殊困难的同学,将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优先提供服务。

已落实工作单位的你:请及时办理就业手续,尽快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关注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情况,办理户口迁移、党团组织关系结转等手续,确认档案转递去向。如选择灵活就业,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可申请社保补贴;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灵活选择缴费基数、缴费时间。

有志创业的你:可参加创业培训,申请培训补贴;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获得启动资金;可享受税收优惠,降低创业成本;可申请入驻创业孵化基地,获取开业指导、孵化服务、场租减免等支持;还可参加各类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相关部门会提供项目展示、培训指导、资源对接的平台。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