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光伏发电银行贷款申请

本文目录

农户自家光伏发电也能贷款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9月29日讯(记者廖丽萍通讯员黄佳雯)农户利用贷款,在自家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设施,自己用不完的电还可卖给别人,这样的事美不美?近日,兴业银行厦门分行落地了首笔个人用户分布式光伏发电贷,不仅让农户享受到政策红利,开源节流,还助力绿色能源走进更多家庭。

“今后每季度扣除还款资金后都有一千多元的额外收入,真不错!感谢兴业银行帮我增加收入。”在兴业银行办理首笔分布式光伏贷款的农户兴奋地对银行客户经理说。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光伏发电的一种,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可在农村、牧区、山区,发展中的大、中、小城市或商业区附近建造。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出台一系列国家政策支持光伏发电行业,同时要求全国金融机构开发相关金融产品支持分布式光伏产业。兴业银行结合近期相关政策,开展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等普惠金融产品创新,推出个人分布式光伏设备贷款业务。

兴业银行与当地光伏企业达成合作协议,由农户提出光伏发电设备贷款申请,光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及光伏设备财产保险,银行提供信贷支持,一般贷款期限为10年至15年,每月还款额由发电收入支付,全部还清贷款以后,光伏设备及发电收入全部归农户所有。同时,保险费、日常设备维护费、电站建设费都无需农户支付,实现了农户零投入,即可“坐享阳光收入”。此外,绿色环保的阳光电力也将绿色发展理念植根乡村百姓心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兴业银行总行下发光伏贷相关产品政策后,厦门分行积极抢抓市场机遇,跟进部署,进行光伏贷款相关讲解,让广大农户了解光伏产业政策、建设模式和增收效益。”兴业银行厦门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业务按照“农户+银行+光伏合作方”模式,由光伏设备服务商为用户提供担保,为村民上门服务,既帮助村民解决资金难的问题,又解决光伏设备服务后顾之忧。

业务拓展过程中正值厦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兴业银行厦门分行运用线上二维码进件功能和远程视频面签面访,线上收集及审批了首笔光伏贷款,提升了业务流程效率,快速完成审批手续。

《新福建》厦门频道原创作品

来源:新福建

农发行榆林市横山区支行投放1.37亿贷款支持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

12月14日,农发行榆林市横山区支行投放1.37亿元贷款,用于支持华能陕西孟家湾1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该笔贷款获批7.7亿元,本次首笔1.37亿元贷款的投放为推进地方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持,成为该行擦亮“绿色银行”品牌的全新实践。

近年来,榆林市锚定“双碳”目标,把新能源作为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和培育新支柱产业的关键,不断培育发展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产业,探索清洁低碳发展模式,“风光无限”的新能源产业,正成为榆林市最具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该行全力抢抓政策机遇,积极融入榆林绿色能源发展规划,行领导主动作为,带队上门宣介农发行信贷产品和优惠政策,为全市光伏产业发展“牵线搭桥”。为加快推动项目落地,该行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及时成立项目服务专班,安排专人全程全力跟进项目进度,省市县三级行挂图作战、对表推进、限时办理,高质高效的服务为项目融资按下“加速键”。

华能陕西孟家湾1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举措,是以无污染可再生新能源满足电力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对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及生态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总投资9.7亿元,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380.25亩,规划建设150兆瓦伏电站,其中138兆瓦采用固定支架建设,12兆瓦采用大跨度、高净空柔性支架建设,同时配套建设110kV升压站、植被恢复及外围防护栏带等生态恢复工程。项目建成后,在运行期25年内的光伏电站年平均上网电量为29109.30万kWh,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约为1598.19,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9.41万吨、减少废气排放约3490.52吨、粉尘排放约104.01吨,随着项目的投产,还将有效缓解当地供电压力,改善能源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助力榆林地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行将持续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打造“绿色银行”品牌,继续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提供信贷支持,不断彰显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双碳”战略的社会责任。(当地供稿吕顺)

户用“光伏贷”,有了大企业担保就靠谱了?

原标题:户用“光伏贷”迎来“强担保”

文丨本报记者姚金楠

核心阅读

国内两家光伏企业近日提出,可为户用“光伏贷”业务相关用户提供资金担保,从而进一步拓展分布式光伏业务市场。有业内人士指出,企业或经销商承担连带责任担保,仅是银行的增信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终端用户还款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近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隆基股份”)和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晶澳科技”)先后发布公告指出,将为户用“光伏贷”业务的相关用户提供资金担保。

在户用光伏市场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光伏贷”是其重要的资金支撑之一。然而近年来,部分不规范“光伏贷”产品问题频出。随着大企业参与度的提升,户用“光伏贷”市场能否实现成熟理性发展?

用户贷款买设备装光伏,设备公司或经销商提供担保

根据隆基股份发布的《关于为户用分布式“光伏贷”业务提供保证金担保的公告》,公司拟与银行、经销商开展“光伏贷”业务合作,由银行为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用户购买公司光伏发电设备提供贷款服务,经销商为用户的贷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公司按照借款人融资总金额的一定比例向银行缴存保证金,并由经销商为公司相关保证金担保提供反担保。如借款人融资发生逾期或欠息,扣收经销商保证金仍不足以还本付息的,经销商应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代偿,否则银行将从公司的保证金账户中扣划。公司为与银行合作的户用分布式“光伏贷”业务提供的保证金担保余额上限不超过2亿元。

晶澳科技在《关于为户用光伏终端客户提供担保额度预计的公告》中也提出,当公司下属子公司或指定的合作经销商销售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组件给终端客户,金融机构向终端客户提供贷款时,公司将为终端客户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提供担保。

简言之,用户贷款买设备装光伏,设备公司或经销商将提供担保。

同时,晶澳科技还提供了另一种操作模式,即当其子公司或指定合作经销商销售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组件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将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组件出租给终端客户时,公司可为各终端客户向金融机构申请租赁业务提供担保或回购责任。在这两种模式下,2022年度,晶澳科技为户用光伏终端客户提供担保额度预计不超过22亿元,担保方式为连带责任担保或回购责任。

“银行觉得有大企业做担保,即便是项目存在一定风险,但只要回款可控,就会放贷”

记者注意到,两家公司所提供的担保服务中都涉及连带责任担保的方式。那么,连带责任担保与普通担保到底有什么区别?对农户和企业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葛志坚表示,在法律层面,当户用光伏的终端用户作为债务人没有按期偿还贷款并因此产生纠纷时,在普通担保方式下,法院会先要求债务人还款,只有当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才能向担保人追责。而在连带责任担保方式下,银行可以同时起诉担保公司和债务人,要求二者共同偿还。“简单说,连带责任担保是一种对银行有利的方式。”

葛志坚认为,连带责任担保本质上是银行的一种增信措施。“户用光伏发展多年,银行已经明白了其中的‘游戏规则’,如果国家或地方的补贴政策出现变化,或者户用光伏发电量出现波动,放出去的贷款很容易收不回来。事实上,补贴也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电量更是‘看天吃饭’,所以,银行必须要寻找一个‘强担保’才能放款。而像隆基、晶澳这样的上市公司,拥有不错的信用,一旦终端用户还不了钱,银行可以通过这样的担保方规避风险。”

隆基股份董事会表示,为购买公司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的用户提供担保,是公司经营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分布式业务市场。

“其实,企业都清楚其中的利弊,没有公司会愿意白白给人做贷款担保。但在资本市场里,银行拥有绝对话语权。几方博弈,银行觉得户用光伏可能在现金流方面有风险,要求设备企业做担保,如果企业不做,银行就不放款。所以,企业根本拗不过银行。”有行业专家指出,当前,国内户用“光伏贷”普遍存在“看人不看项目”的情况。“按照正常的投资逻辑,‘光伏贷’属于项目贷款,应该是项目好才投资,银行如果评估项目以后认为有问题可以选择不做。但现在,银行觉得有大企业做担保,即便是项目存在一定风险,只要回款可控,就会放贷。”

“对农户来说并没有太大改变,风险一直都在”

“强担保”让银行尽可能控制了风险。那么,终端用户的还款压力会不会也因此降低?

据记者了解,从2021年开始,福建、河北、河南、山西等省份的部分村镇在推行户用光伏及相关“光伏贷”产品过程中,由于夸大宣传、合同条款严重不对等等原因,致使农户长期背负巨额贷款,遭受财产损失。

“单纯就还款层面而言,其实对农户来说并没有太大改变,风险一直都在。”葛志坚坦言,“虽然企业承担了连带责任担保,但基础的法律关系还是户用光伏用户欠银行的钱,并不是设备商或者开发商欠钱,即使设备商或者开发商提供了担保,银行扣掉了保证金,但企业还是有权向农户追讨相应的款项。”

晶澳科技表示,公司采取了一系列风险防控措施,为终端客户提供担保整体风险较小,将有利于公司户用业务的快速发展。

据悉,目前,隆基股份与晶澳科技的上述担保服务和产品尚未进行大范围推广,具体落地方案有待进一步细化,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相关进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中国能源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