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少年“上岸”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催债电话,每天阻止我偷懒的也不是闹钟,是催债电话。”这是2020年2月6日南柯的状态,这一天,他开始投稿写文章,一只脚还站在泥泞里的他伸出双手,想拉更多人“上岸”。
——————————
一场不成功的创业让28岁的南柯跌入了网贷的“泥沼”。踉踉跄跄爬起来时,他发现还有很多“陷”进去的人。于是,一只脚还站在泥泞里的他伸出双手,想把更多人拉出来。
强制自己“上岸”
“那个时候突然就想通了,我一定要想办法改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刚返回上海的28岁青年南柯决定强制自己从网贷的泥沼里“上岸”,并实时记录“上岸”过程。
据了解,“上岸”一般指考生成功考上研究生或公务员。对于借网贷的人来说,是指还完所有的贷款,再也不借网贷,即从网贷的“苦海”中“上岸”。
同年2月3日,南柯发表了第一篇文章《网贷43w强制上岸日记》,他在文中将当时所欠的债务列了一个表格,清晰地记录着他在12个借贷平台欠下的42.7万元,当月,他就需要还款4.68万元。
同时,南柯也清楚地写出了还款思路。他说:“即使每个月还5000元,我也只需要80个月,即6.6年还清,如果算上逾期罚金,搞不好还得久一点,那时候估计35岁了,乐观点,还可以从头再来。”
第一篇笔记发表后就火了。之后,很多有网贷负债经历的人找南柯诉说他们的困惑与迷茫。
在交谈中,南柯发现从知乎上来找他的人大多是90后,他们主要是因为超前消费欠款,特别是一些刚毕业收入较低的年轻人。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因为“恋爱负债”,其中,一些女孩子为借钱给男朋友,便在网上借款,后来与男朋友分手了,钱也没要回来;一些男孩子在恋爱时花钱大手大脚,负担不起后也走上了网贷之路。
22岁的少年凯文就是因为恋爱负债。凯文说,自己在恋爱时很爱面子,喜欢“充大头”。并且有一段时间,女朋友的胃不好,她家里人也有一些小病,他支付了其中的部分医药费。据凯文统计,2021年3月,他的负债达到了3.6万元。
随着接触的网贷负债的人越来越多,南柯发现,这些人更多的是因为赌博,其次是创业失败及为家人治病。
90后单亲妈妈林柒的负债之路是从创业开始的。2019年,存款所剩无几的她决定与人合伙开店,从网贷平台借了5万元支付店铺转让费后,又刷信用卡支付了货款。由于缺乏经验,店铺入不敷出,林柒开始了以贷养贷。
随后,林柒便换了一个经营方向,投入约10万元与所谓的“朋友”一起开网吧。2020年1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网吧刚经营一周就停业了。当年5月,她没等来开业,却等来了“朋友”消失的消息。
半年内没有任何收入的林柒还要养孩子,于是,她找了一份固定工作,然而,到了第3个月,老板开始拖欠她的工资。资金周转非常困难的她便不断从各个平台借款,“因为借款的平台太多,每天都是还款日。”
像凯文、林柒这样的人,南柯接触过很多,并一直为他们答疑解惑。越来越多的人找南柯咨询,有时一个问题,他要回答几十遍。2020年2月18日,南柯建了第一个网贷“上岸”群,为大家答疑解惑。
目前,南柯已建了30多个群,总人数超5000人。群里的人除了想要寻找“同行”的力量,更多的是想强制自己“上岸”。从欠款金额来看,大多数进群者的欠债在30万元左右,欠得少的两三万元,多的达到300万元。
进群之前,每个人都需要填表格。据南柯统计,填表的有5800多人,目前群里只有5000人多一点儿,这是因为不少人“上岸”之后便退群了,他们想远离负债,远离一切与网贷有关的东西。
这超出了南柯的计划。他说:“作为一个普通人,有一天我走在一条小河边,看到有人好像不小心掉进水里了,我刚好从他旁边过,就很自然地想着伸把手把他从河里拽上来。”
落水后又遇“秃鹫”
“第一个发现垂死之人的往往是远在数公里外以腐肉为食的秃鹫。”这是南柯在公众号“我们的上岸之路”中常写的一句话,他的亲身经历让他明白:当一个人“落水”时,第一时间愿意提供“帮助”的不一定是好心人。
2020年春节前,南柯在一些平台的借贷逐渐开始逾期。那时,每天都会有几家平台主动给南柯来打电话,声称可以借钱给他周转。有一次,南柯去一家借贷平台实体店办理贷款时,发现现场还有不少像他一样负债的人,被骗去以贷养贷。甚至有人刚逾期1天,另一个借贷平台就来询问他是否要借钱。南柯突然明白:“这是套路贷,你根本还不清。”
在此过程中,南柯与一个网名叫“兔子”的女孩相识,“兔子”曾因为超前消费及以贷养贷欠下20万元,无力偿还,两人一直互相打气。
那段时间,有很多人“盯”上了“兔子”。有人劝她通过借大额贷款还小额贷款,也有人劝她去做“外围”。在南柯看来,这些人就是“秃鹫”。
最后,还是家里人拿了8万元给“兔子”。南柯说,“兔子”短期内的问题缓解了,希望她能坚持到完全“上岸”的那天。
另外,南柯也曾遇到有人“好心”劝他去网赌,通过以小博大,实现一夜暴富。他知道,这是一个“天坑”。南柯遇到的欠款额度最高的人就是因为赌博。
另外,一个人的网贷出现逾期,可能会遇到催收甚至是暴力催收。这时候,借款人往往很着急地去寻找解决催收的方法,也会很容易踩很多坑。比如,有人在网上找资料时被骗了几次,也有人多花一笔钱买防催收软件。
同时,也有一些所谓的“法务”声称可以通过债务重组降低他们的负债或实现债务延期,这令不少人心动。事实上,这些“法务”会收取债务金额的10%-15%作为手续费,个别人可能真的会收钱办事,但更多的是收钱后就跑路。
“每天叫醒我的是催债电话”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催债电话,每天阻止我偷懒的也不是闹钟,是催债电话。”这是2020年2月6日南柯的状态,这一天,他开始投稿写文章,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
像南柯一样,催收是每个债务逾期的人都会面临的。在群里,有人逾期1个月左右,就接到了300多通催收电话,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
给亲友打电话是网贷公司催收“杀手锏”之一。对于债务逾期的人来说,让他们更焦虑的是催收电话打到单位及亲友那里。不少人曾收到过这样的威胁短信:“今日逾期不处理,明日联系通讯录相关人员/单位领导,协助还款。”
事实上,网贷平台在借款前会尽可能多地获取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其中,包括读取个人通讯录、短信及社交网络等,甚至有些网贷A会不停地从手机里“偷”信息,比如录音、位置信息等。
两年了,常与催收打交道让南柯心态平和了很多,即使催收说了很难听的话,已经不会让他太痛苦。但每次和父母及朋友聊到欠钱的问题,反而会让他更痛苦。他说:“其实最大的困难在于找工作和正常上班。”
“坚决不碰网贷”
对于借网贷的人来说,还款之路是漫长的,在泥沼中挣扎注定是苦闷的。很多时候,南柯成了这些欠下网贷的人倾诉的出口,时间久了,群里的一些人成为朋友,一起抱团取暖。
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人来找南柯聊天,特别是零点之后,他们大都觉得生活苦闷,极个别人甚至会有轻生的想法。南柯说,对于这些人来说,没人肯跟他们聊,他们就会被禁锢在这个事情里。南柯知道他们心灵很脆弱,也就会格外小心。“如果说你来找我聊天,要聊到几点,就看你想聊到几点,有时候会聊通宵。”
2021年12月30日23时许,项明给南柯发消息:“我不在了,我都感觉自己要不行了。”并且发来的一段视频显示,他割腕了,地上的血迹已经超过了手掌摊开的面积。南柯一直努力安抚项明,分散他的注意力。同时,当天,也有很多人来劝项明。后来,有人打了电话叫了急救,项明被救过来了。
好消息和坏消息在这个群里都很常见。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在群里说:“我找到工作了”“我考证成功了”“我找到女朋友了”“我要结婚了”“我把钱还完了”“我上岸了”。
“上岸”的人往往会选择退群,也有人留在群里继续为新人答疑解惑和支招。在群里的人都有一个共识:坚决不碰网贷。
“上岸”并不意味着抵达了终点。在这个群里,也会有一些退而复返的人,他们往往会陷入“借贷——还贷”的无限循环。
其中,不乏一部分无法改掉超前消费习惯的年轻人。对于负债不太高的年轻人,南柯往往会劝他们先回家向父母坦白,不少年轻人也确实靠父母还款上了岸,但过几个月,他们可能因为超前消费,第二次、第三次陷入网贷的泥沼。南柯表示,对于他们来说,树立合理的消费观才是治本之策。
此外,还有一些年轻人在向父母坦白时,把欠债金额往小了说,高估自己的能力,以为靠自己可以还清剩下的钱。然而,现实是,随着逾期、以贷养贷等情况出现,剩下的这部分像一个“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变成一个“大雪球”,自己再也无法承担。
关键问题在于以贷养贷的现象并不鲜见,不少人踏入巨额网贷的深渊就是从以贷养贷开始的。有人的欠款本来是10多万元,因为花钱没有节制,也没有具体的还钱规划,通过以贷养贷等,导致钱越借越多,欠款变成了40多万元。
然而,这些人中欠债最多的是有不良嗜好的人,特别是那些参与赌博的人。南柯看到,有人第一次赌博时,靠自己努力还清了网贷;第二次又去赌博,父母帮忙把钱还了,过了几天,又去赌博了。在南柯看来,“什么时候把这些问题改掉了,再去还钱,才算真正‘上岸’。”
“我要‘上岸’了,希望你也能够早日‘上岸’。”有时,会有人专门给南柯发这样的消息。目前,南柯的债务大约还有38万元,他还是会时常面对一些催收的情况。“如果都按照催收的速度还钱,那我可能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他坦言,还钱的速度相对慢了些。这两年,他做的多是一些自由职业,相较于全职的收入还有一定差距。他说:“可能未来十年或者十几年我才能还清(欠款)。”他希望,能兼顾还款和生活。
南柯说,对于年轻人来说,负了债就像是生了一场病,努力作出改变,让这场病好起来就行了。
“我希望他们能够尽快‘上岸’。”对于群里剩下的5000多个仍在“还债”路上的伙伴,南柯想说,除了还清钱,也希望他们可以找到前进的方向和生活的价值。目前,凯文的‘负债’已经降至“2”字开头了。“祝大家早日‘上岸’,奔向属于自己的生活。”
(应采访者要求,凯文、林柒、项明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赵丽梅来源:中国青年报
贷款那些破套路!
最近有没有接到朋友电话,上来就问你公积金社保缴费是不是800元以上,然后就是让你给他信贷做个担保人,而且这个担保人仅仅就提供一下个人信息查个征信就可以。那我明确告诉你,他被中介套路了,因为他没有贷款资质,所以中介让他去找身边符合贷款资质的亲朋好友去申请。如果你一旦答应,中介就会邀请你去公司给你测额度,他们不会带你去银行,而是给你做银行所有线上的贷款,给你申请来一个遍,因为现在银行信用贷款放款特别快捷,他们操作时候只会问你信息而不让你亲自操作,这样一顿操作很快放款,下款后中介上扣服务费,也就是他们口中所谓的银行上扣息,这波操作完后等你从中介出来可能才能想明白,想明白已经晚了,款放了,每月得你自己还,可能期间你的亲人或者朋友早就明白但是他着急用钱根本不可能告诉你。
款下来,你如果不给他用,你已经替他付过高额服务费了,即使提前还款这个金额也不够而且提前还款部分银行还有违约金,所以这个钱你还得给人家用,但是风险你们共承担了,你只能希望他周转正常每月正常能替你还银行。他的资质多半都不够贷款说明债务已经很繁重了,你只能自求多福了,哈哈哈。
金融从业十年老业务终于良心发现了,每周深扒一个贷款套路,感兴趣的留言一起讨论哟。
@井陉人,这样的“坑”你跳过吗?
从兔子到藏獒,7次热炒你入局过吗?国人为何如此热衷击鼓传花?
2015年,当又一神话破灭,《纽约时报》做出评论:“这些以往价值20万甚至200万美元的狗,如今以5美元价格被卖到屠宰场,成为火锅食材或衣料……”
短短几年,藏獒经济以暴跌4万倍价格崩盘,一如牛顿所言:“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轨道,却无法计算出人性的疯狂”,而这种疯狂,已演绎过很多次。
1想挣钱,先养青紫兰
80年代中期,优质皮肉两用兔青紫兰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这种原产自法国、荷兰等国家的良种兔,引进我国后迅速跃上三十三重天,一对兔子被炒到成千上万元,要知道当时万元户已很了不起。人们借钱甚至贷款买兔子,很快青紫兰暴跌到3元钱一对,笔者的两个亲戚因兔子破产跑路,至今下落不明。
2神花君子兰
君子兰,原本是南美很普通的草花,80年代中期,潘多拉魔盒打开,全国很多地方为之疯狂,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倾家荡产,始作俑者是长春。
1984年10月11日,君子兰被命名为长春市花,市政府在发展“窗台经济”中倡导每家每户养3~5盆君子兰,要以养君子兰为荣。畸形倡导下,从市民商人到官员迅速行动,一盆君子兰价格很快飙升至普通人月工资5倍、10倍、100倍……老人李健回忆:端一盆君子兰走进花卉市场,没走完一条街,价格就会翻3倍,甚至引发了多起持枪抢劫花圃案。
一种普通植物,竟在商品经济中泛滥出诡异泡沫,堪称恶魔之花。
提到君子兰,不能不提长春君子兰协会副会长郭凤仪,郭凤仪卖了瑞士手表和自行车买了几盆君子兰,又组织了场“抢救国宝植物君子兰义展”,五分钱门票收入17000,钱送到农业部,被一副部长充分肯定。
1985年1月,一位港商到长春凤冠联营花卉基地参观,看中了一盆凤冠君子兰,提出用豪华皇冠车(9万元)交换,被郭凤仪拒绝。此事迅速发酵为头号新闻,对渴望财富的普通民众无疑是重磅信号。随即,养花的老王又创下14万元成交记录,按当时伦敦金价可买黄金40多两,一盆花相当于长春五套房(234元1平)。
三月,长春君子兰节上标价9999万元君子兰现身,导向、资本与人性推波助澜下,君子兰释放出的能量将经济规律扭成了麻花。1985年6月10日《人民日报》发文,长春紧急干预,君子兰价格暴跌100倍。
那么,谁都知道一盆花值不了这么多钱,为何无人撕破皇帝新装?知道归知道,并不妨碍大家希望通过击鼓传花分一杯羹心理,羊群效应下,大多数人最后被雪崩成了倒霉蛋。
3普洱茶饼
普洱茶真正进入视野是2005年10月,一批120人马帮从云南启程,行程4100公里到了北京,将茶叶拍卖款捐给了希望小学,炒作出遮天蔽日的普洱氛围。
很快普洱几大供应商组成联盟,运用饥饿疗法,将价格提高300%,大益生饼一个月涨到22000元,古树等上品更是天价,普洱大盘快速走高,茶商突然出货砸盘,两个月后,7452生饼跌到8000元,市场哀鸿遍野。
4高档白酒
相对来说,白酒涉面较小。收藏白酒获利对中国人并不陌生,但从十几年前开始,高端白酒突然以宇宙第二速度腾飞,让人目瞪口呆。
2011年北京拍卖会上,115件中国名酒总成交价2013万,其中1958年酱香茅台112万,是原价26万倍,与白酒相关的金融产品也成为资本市场宠儿,直到2013年遭到腰斩渐渐恢复冷静。
5文玩也疯狂
鬼脸菩提.菱角
10年前,文物庄家利用信息不对称,在中国收藏品市场恶意炒作,谋求暴利,掀起惊涛骇浪。
被炒作文玩囊括方方面面:雪禅菩提:没有开口的开心果。
佛螺菩提:东南亚植物种子。
鬼脸菩提:菱角。
库克菩提:巴西棕榈果种子。
血龙木:至今没人见过树什么样子。
滴血莲花:形如莲花,当时被奉为神物,一串30万。
被炒到100万的保山南红珠
龙血金丝竹:普通老楠竹。
黄龙玉:普通黄蜡石,广东商人因上当受骗购买后包装上市,爆炒出1万倍价格,现在白送人也没人要。
金丝楠:如今做饭当柴烧。
椰壳:真正椰子壳,很多人己扔了。
崖柏:树的瘤结,现无人问津。
炒到3300万的越南沉香
文玩核桃:一对品相绝佳的青皮曾在北京十里河被炒到三四十万,公子帽也上万元,如今几百。天骄文玩店吴女士称:生意太难做了,几天卖不出去一对核桃。河北涞水一些文玩核桃种植户要么砍了树,要么将其作为食用核桃养殖。
此外还有金棕柏、南红、血柏、天珠、绿松、鹤顶红、紫檀等。没有故事性没有产品力的石头与木头,让无数收藏者交足了智商税,最狂妄时一件玉化绿松石300万;一颗15克保山南红珠100万;一件“飞龙在天”崖柏作品开价3.8亿。
300万的绿松石吉祥如意
鼓声停歇,约翰又成为约翰,彼得还是彼得,沙滩上铺满咸鱼。
6中国犹太人——温州炒房团
温州炒房团2000年开始从上海、杭州、宁波、苏州、厦门、北京跑马圈地。最初从自家门口开始炒,1998年至2000年,民间资本大量注入,导致温州房价从2000元/平涨到7000/平。
2001年8月18日,温商第一批炒房团兵分两路,一路浩浩荡荡开到上海,用5000万现金3天拿下100多套房,另一路在杭州攻城略地。随后,砸下2000亿投到全国各地,接着进军青岛、重庆、沈阳、宁波等地,所过之处房价立即飙升。
炒房团90%以上炒楼,有8万人左右,另有160万人在全国各地置业商铺公寓别墅,整栋整栋楼买,现金全款支付,手法粗暴,目标明确。大规模扩张在2012年遭遇滑铁卢,全军覆没。今日财经数据:“温炒”投入资金约6000亿”。导致了中国房价开始井喷,越来越多人沦为房奴。
7藏獒传说藏獒是2000年后最大笑话,“三獒斗猛虎,十獒沉航母”,“蒙古大军藏獒征服欧洲”噱头下,雪域神犬笑料层出不穷:
2008年,武汉为獒王选妃。
2009年9月9日,西安30辆奔驰系上大红花接机獒王,顶流明星一脸尴尬。
2010年2月,河南驻马店一獒主30辆奥迪一辆奔驰一辆宝马,迎接獒王。
2010年7月,獒大帝1000万身价转会山东淄博。
藏獒经济是王占奎和马俊仁一手炮制,1986年,被称为中国“藏獒之父”王占奎到玉树买狗遭藏民拒绝(不允许挣狗钱),脑筋急转弯买了大堆生活用品换回23只獒,部分卖到台湾成为10万元户。
王占奎
城市养犬条例越来越严格后,王占奎找到媒体,大河报率先刊发文章《千里寻藏獒,中原听咆哮》。让原本为赚钱深入藏地的狗贩子,摇身一变成为70余次深入藏地保护中华神犬第一人?十几家媒体转载后,王与他的藏獒迎来高光时刻,身上与动物有关头衔12个
中国田径队天花板教练马俊仁,退休后不甘寂寞,在大连搞起藏獒基地,将金毛黑蹄獒杜撰为“铁包金”,大牙长点的,包装为”四刃虎牙、六刃虎牙”,名人效应下身价暴增,每只百万,最高的1000万成交。
编造故事,名人背书,舆论助推,制作卖点,两个狗贩子在罗x浩,贾x亭等配合下让无数人热血沸腾,也将原本无忧无虑生活在高原的藏獒推向万劫不复。
2017年,《北京青年报》发文《藏獒经济崩盘,青藏高原流浪狗成灾》,仅青海果洛州就有1.4万条流浪狗,青海囊谦一个寺庙外500条狗。很多曾十万百万藏獒进了狗肉馆或沦为皮具。
藏獒肉卖不起价,玉林狗贩子刘强等对记者称:藏獒肉又腥又臭,要重度油炸、红烧才能掩盖味道,1斤超过8元狗肉馆不收。
评析:泡沫一次次破碎,为何还有人一次次飞蛾扑火?《资本论》所言:当利润超过300%,人往往铤而走险。人们不是不懂这些,是渴望暴富的心理被充血后宁可相信是风口,鼓停前还会有傻瓜接盘,也不愿错过机会。
而庄家或者说资本正是抓住这种心理一次次将入局者剥得精光——“挣最想挣钱人的钱”,是镰刀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