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良率不到0.06%!“沭阳模式”好在哪儿?
沭阳县是我国人口第二大县、江苏人口第一大县,辖内二百万人口中农村人口约占40%,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素有“花木之乡”美誉。多年来,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沭阳农商银行紧紧围绕破解农户贷款慢、渠道少、体验差问题,深挖信用价值,致力改革创新,广泛凝聚信念、信息、信任、信心力量,全力推进普惠化、信用化、便捷化、长效化服务,积极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深度支持农民全面发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同步跨越式发展。
——坚守为农服务“信念”
全力推进市场定位普惠化
多年来,沭阳农商银行始终秉持乡土情怀,对农村蓝海市场不放弃、不懈怠,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乡村振兴主办行的作用,着力推动市场定位普惠化。
“稳舵正帆”,战略引导普惠化。坚持将支农惠农写入公司章程、纳入发展规划、融入日常经营,建立目标责任考核、绩效考核、竞赛考核以及二级考核等多维一体考核机制。
制定提升小额、优先农贷的计酬标准,有效保障信贷早投放、农户早受益;通过提升贷款户数增长计酬标准,有效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和受益面;通过提升涉农、扶贫、绿色贷款考核权重和不良容忍度,注重激励鼓励,强化尽职免责,有效引导一线人员由“要我服务”转为“我要服务”。
“深耕细作”,推动资源配置普惠化。遵循“取之于当地、用之于当地”的原则,将全部的信贷资金和配套资源全部配置到当地,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三农”金融,建成了扎根县域最深、覆盖农村最广、从业人员最多、市场份额最大、功能设施最为完善的地方性主力军银行,存贷款市场份额始终高居全县金融机构首位,涉农贷款保持在90%以上。
“建档立卡”,推动农户信息普惠化。沭阳县作为传统人口大县,如何深挖人口红利是摆放在沭阳农商银行面前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为此,该行党委班子通过召开多次战略研讨分析会,谋定立身于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
一方面,加强内外部数据的采集与整合。有效整合内部如农户走访、贷款回访、授信检验、营销拓展等多渠道采集的农户信息,外部如公安常住人口、社保信息、不动产信息、财政代发、土地流转、低保五保、新型农业经济组织等涉及6个部门13项100多万条政务公共信息数据。
另一方面,加快推动“云平台”项目建设。围绕“数据云储存、服务‘云’上跑”的思路,2019年顺利建成“普惠云平台”项目,并通过省发改委验收,成功将庞大的辖内农村人口转换成有效的信息数据。截至目前,该行已建立全县农户信息电子档案35.4万户,建档面达98%,基本实现了对农户的最大限度覆盖。
“整村授信”,推动贷款授信普惠化。在全县全面推进“整村授信”,在完成首次全覆盖授信基础上,探索建立大数据非现场授信与线下单笔授信相结合的授信服务模式,通过发挥大数据、云平台优势和设立授信调查、审批中心、选配专职授信经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切实保障了主动授信、高效授信、精准授信。
“整村授信”项目授信签约32.55万户,授信覆盖面达91.95%,授信金额270.23亿元。其中,全县农户信用授信达13.6万户、69.1亿元。截至目前,该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共计发放5.13万户,余额32.14亿元。
“反哺于农”,推动利率定价普惠化。针对农户群体特别是贫困农户特殊性,沭阳农商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根据农户不同信用评级结果,分别下调贷款利率180-210个BP,做到了一户一价、灵活定价、主动让价,最大限度节约农户利息支出,仅2021年以来,累计为农户节约利息成本2100万元。
——挖掘乡土人情“信息”
全力推进贷款方式信用化
近年来,沭阳县“空心村”“空心户”现象一定程度削弱了农商银行人缘地缘优势和获客能力,对此沭阳农商银行多渠道充分挖掘当地村居乡土人情信息,辅助大数据交叉验证,将人情信息最大化“解读”为信用数据。
做实“背靠背”问卷,在问卷中印证掌握真实信息。“背靠背”问卷是授信的关键环节。该行从每个村选聘若干诚实守信、群众认可、熟悉村情的村民建立问卷人库,按照亲属回避原则,随机选取3-5名问卷人组建问卷小组,对拟授信额度进行逐户评议,评议重点是授信人有无负面信息。通过“背靠背”问卷,实现线下传统优势与线上大数据优势充分融合,保障了授信的精准可靠。
充实“本土化”数据,在借力中批量获取动态信息。通过党建共建、战略合作、技术输出等方式获得外部数据主管部门支持,共享相关数据,推动对农户标签化、多维度、连续性建档跟踪,提升画像能力。
如,联合县农业农村局获取新型农业经济组织数据;联手人寿保险公司获取在保人员信息,推出“农保贷”专属产品;联合住建、水厂等机构,发挥自身科技优势,通过技术输出、为对方免费研发管理系统,获得其服务对象数据共享。
夯实“过程化”管控,在变化中甄别修正无效信息。以动态化思维推进农户信息长效化管理,对授信农户定期组织“回头看”,研究推出授信检验制度,及时作出针对性、有效性调整,实时反馈客户授信情况,坚决避免一授了之、服务断档。
针对年龄较大授信农户,及时提供转授信支持,通过将到期授信转到其子女名下,保障该户授信有效延续。
针对分户出去的无授信农户,及时采集信息,做好评议授信,保障授信空白及时填补。
针对农村拆迁安置和集中居住区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农户信息变化带来的农户授信失真的情况,及时组织补授信,保障授信信息的真实反映。
——构建鱼水相依“信任”
全力推进服务模式便捷化
在多年探索中,沭阳农商银行与农户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鱼水情”,伴随农户金融需求的不断变化,沭阳农商银行主动顺应形势变化,推动服务模式迭代更新,赢得了当地农户的充分肯定和信任。
点面结合,宣传持续深入。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形式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将优惠政策宣传到“寻常百姓家”。通过政府会议平台进行集体政策讲解、流程培训,从政府领导、机关单位负责人和村组干部开始,争取理解支持,发挥基层干部再宣传、再引导的作用。
借助微信平台、电台、电视台等线上媒介开展不间断政策、金融宣传,引导农户正规接触金融业务,远离高利贷、套路贷、非法集资活动。将包村人员联系方式和服务承诺张贴到村部,主动接受监督评议,让农户第一时间找到包村经理。
疏通脉络,服务网格化对接。按区域设立农村事业部,逐村逐户推进“网格化”走访服务,推动营业网点“镇镇通”、金融服务站“村村通”、客户经理管户“户户通”,织密金融服务网格,优化固化走访标准,建立“四个一”走访机制,落实基层单位负责人、客户经理分层走访、分类维护责任,保证农户走访包干制、全覆盖、常态化,将政策宣传、金融普及、需求响应贯穿走访过程。
同时扎实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站标准化建设,通过优选站点、优化管理,优先将站点建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及重点商超等便民地点,借助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平台,收集农户金融需求、完善档案资料、及时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支持,深耕好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科技借力,业务线上化办理。沭阳农商银行率先自主建成了普惠金融云平台项目,推动数据云储存、服务云上跑,可兼容农户大数据建设、授信系统、用信系统、季年检系统等,取得十多个软件著作版权;自主研发面向农户的“阳光E贷”,实现全线上、纯信用、低利率、高效率放贷,平均每笔授信用时36秒,平均获贷一分半钟,实现了“秒批”和“快用”,大幅提升了农户体验感和便捷度。
线上七个产品已发放3.7万户31.85亿元。该行顺应移动化服务要求,打通线上贷款渠道,推出“运营小助手”平台,实行移动双录、现场办公,让驻村客户经理利用手机和移动办公工具上门服务,结合便携式STM、智能POS等机具,上门一次性解决农户贷款、社保卡激活、手机银行注册、微信银行开通等一揽子金融需求,让农户“一次都不用跑”,提升了服务半径。
——基于长期实践“信心”
全力推进风险管控长效化
经过多年长期实践,沭阳农商银行在农户贷款风险防控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做法,全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良率始终保持在0.06%以下。
定期“体检”,坚持分类分策。定期组织授信季(年)检,采取现场与非现场检验相结合方式,综合评价农户授信额度合理性,做好授信的增持减退。根据额度大小实施分类检验,其中对小额授信额度采取年检和系统批量检验方式,极大提升检验效率。配套开发授信检验系统,有力保证授信动态调整、风险及时化解。同时,实现授信档案电子化、影像化以及系统参数设置、客户评级、模型策略数字化。
实施“豁免”,坚持尽职无责。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载体,严格实施三台分离,梳理全流程、各岗位尽职点,对每笔逾期贷款进行分析评价,因地制宜采取尽职免责、失责赔偿和违规处罚三类问责方式。
明确规定只要按规操作,即使发生风险和损失也不追究责任,并逐步形成了按月认定、按季通报、按期处罚的操作模式,有力倒逼了各条线人员主动合规、拒绝违规,建成了较为严实的人防战线。2019年以来尽职免责1967人次。
党建“搭台”,坚持融入乡土。以党建共建为抓手,与乡镇、村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实行组织共同建设、政策共同宣传、农户共同服务,深度融入乡村治理和新农村建设,巩固提升传统人缘地缘优势。将普惠金融服务站点建设到党群服务中心,将客户经理包挂到村组,切实促进了银村联动和信息共享,村情民情的采集更加便捷高效。
正反“亮相”,坚持诚信培育。结合全县信用县创建工程,以“整村授信”为抓手,有序开展信用户、村、镇评定工作,对评出的信用户主动提供信用贷款支持,对农户贷款恶意逾期的,协调司法部门、镇政府实施联合惩戒,提升失信成本,达到惩治一个、震慑一片效果,以信用培育成果支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截至目前,该行共计评定信用乡镇29个、信用村371个,信用村、镇占比分别达到85%、81%。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沭阳模式”,成功“贷”动了乡村、农户、银行三方共同获益,实现了多方共赢。
从政府层面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金融支持积极响应了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了沭阳县乡村花木、养殖、果蔬等特色产业发展,也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该县3个乡镇、1个行政村跻身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镇亿元村。
从市场层面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持续激发和释放各类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有力引领农户走上创收致富路,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十三五”期间沭阳县23.1万农民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支持下如期实现脱贫。
从银行自身发展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巩固和提升自身优势的有力载体,也是实施差异化竞争突围的有效工具,真正从经营理念和业务结构上实现了市场定位不偏、信贷结构优化、经营行稳致远的发展目标。
来源:江苏银保监局宿迁银保监分局
不漏一人 应贷尽贷——武都农村合作银行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超5亿元
今年以来,武都农村合作银行持续高度重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优先安排信贷资金,继续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力度,全面满足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的小额信贷需求,做到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不漏一人、应贷尽贷”。
截至2022年6月27日,全行累计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1495户55526.27万元,较年初净增长6757户33062.78万元,充分发挥了武都农合银行支农主力军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
思想重视,领导有力
甘肃圆根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振莹(右二)为武都农村合作银行的信贷服务竖起了大拇指。王彬摄。
武都农村合作银行党委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全行干部员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做为当前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好,确保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责任到位、服务措施到位,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发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条线部门、各网点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强化与区委区政府、区金融办、区乡村振兴局、乡镇政府、农户的沟通力度和频次,对清收工作中和发放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沟通,及时给予答复,统一思想,提高了协作配合力度,为收放精准发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实行班子成员包片、行本部人员包点制度,并与所包片点任务完成情况挂钩考核,较好地调动了全员的工作积极性。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各自包挂网点,深入到各片区现场督导任务进度,帮助各网点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使全行上下形成一盘“棋”,齐心扭成一股“绳”,合力推动工作进度。
简化流程,灵活高效
采取收放一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持续提高效率、灵活处理贷款投放中存在的各类客观困难,尽最大可能简化手续、简化流程,以最有效的手段、措施确保收的及时,放的快捷,强力推进发放工作。
武都农村合作银行营业部依靠温馨服务实现顾客盈门。王彬摄。
坚持按日监测通报数据。条线管理部门对清收工作和发放工作落实日监测通报制度,每天上午10点前将全辖各乡镇、街道办的清收发放进度准确报送区金融办;要求各网点将每天的收放进度及时汇报当地乡镇政府,确保各级政府动态实时掌握收放工作进度情况;并对连续两天无收放数据的网点,由行领导对网点负责人进行约见谈话,增强网点工作推进的紧迫感。
抢抓农时,雪中送炭
抢抓春节农户返乡的有利时机,克服一切困难加班加点开展投放工作。克服春节前业务量大、人员紧张的困难,设立专柜保障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投放工作,对前来办理“脱贫贷”的农户做到了应贷应贷。对因雨雪原因无法现场办理贷款的农户,我行抽调人员和车辆,主动驱车前往农户家中现场办理相关手续,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需求。
甘肃圆根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武都农村合作银行的信贷支持下,建成了武都花椒大市场,为农民和客商免费提供交易场所。王彬摄。
陇南武都区多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步林(中)与武都农村合作银行的信贷员一起分享花椒丰收的喜悦。王彬摄。
针对春耕备耕季节性强,贷款资金需求急、频、快的特点,为了不误农时,及时迅速的将春耕备耕资金发放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等重点人群手中,各网点发扬接续奋斗、连续作战的吃苦耐劳精神,合理安排、延长营业时间,内外勤人员全力配合,采取进村驻户现场办公等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方便群众办理贷款,解决了农户持续发展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全行高效的业务办理效率和优质的服务质量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担当作为,履职尽责
武都农村合作银行务实进取、担当履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主力军的初心使命不变,高度重视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投放工作,持续提高效率、灵活处理贷款投放中存在的各类困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面满足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需求。
武都的椒农在烈日下劳作。王彬摄。
武都农村合作银行各网点强化与乡镇干部、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工作联动,加强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确保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放得出、管得住、用得好、收得回,真正达到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稳定脱贫的目的。(王彬)
10万元“家庭亲情贷”两天放款
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
“现在我们的政策特别好,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进城农民,只要征信良好,不用担保、无需抵押就能够享受小额贷款支持。”面对王女士的疑惑,沂源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耐心解答。
王女士是沂源县中庄镇王桃峪村的一名果农,去年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家庭开销逐步增加,两口子便在县城经营起了果蔬店。因价格优惠、品质良好,果蔬店得到周边居民的认可,销售量递增。于是王女士想扩大一下门面房,此时,资金成了拦在她面前的“一堵墙”。
“你好,我就是个农民,在县城也没房子,我这样的条件能贷款吗?”王女士问正在辖区内开展宣传的沂源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当然可以了!”此时,该行客户经理正在所服务的网格里推广“新时贷”“人人可贷”等贷款业务,听到王女士的问题,他回复道。
客户经理详细了解了王女士的情况后,认为她符合沂源农商银行“家庭亲情贷”授信条件,由其成年女儿担保,为其授信10万元,用时仅两天便完成了贷款发放。
“这10万元贷款解决了我的资金难题。我本来也就是问问,没想到现在贷款这么方便、这么快,真是太好了!”王女士激动地对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说道。
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是推动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的重要举措,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在沂源农商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下,王女士对自己的生意充满了信心。其后,她和周边商户交流时,总是像农商银行代言人一样介绍着自己的办贷过程,脸上也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近年来,为给辖区客户提供贴心优质的服务,沂源农商银行营业部客户经理在服务辖区内积极走访,立足信贷业务“一次不跑”“只跑一次”,通过推广线上贷款“新时贷”“家庭亲情贷”等贷款产品,推广“人人可贷”政策,加强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加快推进各项举措和优质服务落地,让更多新市民享受优质的金融服务,全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新市民安居创业,有效满足了新市民的金融需求。
(全媒体记者崔晓蕾通讯员江艳刘伟)
编辑:芦磊
本文来自【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