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度再告急 银行施展信贷腾挪术
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强劲、金融监管加强促使部分非标融资转向表内信贷、流动性偏紧等多重原因叠加,导致年关银行信贷额度比往年更加紧张。某四大行投行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年底这两个月该行对公额度仅有十几个亿,而宽松情况下可达上百亿。个贷方面同样捉襟见肘,多位个贷经理告诉记者,即便是近期持续火热的经营贷,部分银行放款已排到明年1月份。
在这种情况下,各银行纷纷展开信贷腾挪术。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金融监管加强令部分灰色腾挪方式难成行,像代持很多银行都不碰了,计划到期结束或维持现有规模不扩大,基金子公司和券商通道业务受监管影响亦大幅收缩。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银行间市场信贷资产证券化和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挂牌转让两个符合监管要求且较合规的出表手段成为新宠。以资产证券化出表为例,即便现在相当部分产品亏本或平价转让,银行考虑到腾挪后投放高收益资产的收益、现金回笼、维系客户关系仍然发行动力充足。
信贷额度捉襟见肘
临近年关,多家银行信贷额度都呈现紧张态势。记者了解到,房贷方面,包括工行、建行、招行在内的多家银行额度都捉襟见肘,放款最快要等到明年1月份。某大型股份制银行个贷经理告诉记者,其所在银行还能接受房贷申请。“批倒是能批下来,但什么时候放款真不敢说。我们行目前房贷利率是基准上浮10%,有的客户想快点拿到钱会在这个基础上主动提高5个百分点,不提利率的客户只能等着。”
深圳一家股份制银行信贷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房贷增速明显变慢,信用贷、消费贷也明显减少,近期持续火热的经营贷也面临无款可放的窘境。
某大行个贷经理告诉记者:“经营贷提交资料到完成审批大约要一个月,12月份或许款能放下来,但也说不好,毕竟到了年底最后一个月,也许要等到明年,我们也不敢跟客户打包票。”一位股份制的个贷经理告诉记者,部分银行经营贷放款已排到明年。
对公方面,额度紧张导致贷款利率不断上行。一位四大行投行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剩下这两个月该行对公额度仅有十几个亿,而宽松情况下可达上百亿。“利率也提高了不少,如果是优质国企,基准利率上浮6%还能放,如果是一般企业我们利率提高到基准之上上浮30%。”
穆迪分析师徐晶指出,一般监管部门会对银行贷款发放的额度和节奏进行把控,临近年底部分银行信贷额度已经比较紧张。“另外,今年前三季度银行表内贷款增长确实比较快,可以看到银行贷款是今年社会融资增量较高的重要因素,主要由中长期企业贷款和居民贷款驱动,体现实体经济融资和居民信贷需求强劲。再加上房地产调控下银行对房地产相关贷款投放存在限制、MPA考核对广义信贷增速也具有一定约束作用,都可能加剧年底银行信贷额度紧张的态势。”
“今年市场流动性一直偏紧,银行负债端成本抬升也会让其在贷款投放上更加谨慎,尤其要注重选取收益率更高的资产,流动性大环境也造成今年银行额度要比往年更紧一些。”一位银行对公业务团队负责人指出。
腾挪有术
强劲贷款需求叠加表内额度不足,也促使银行挖空心思腾挪信贷额度。银行腾挪信贷空间方式包括银行间代持、走信托或券商通道、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但监管趋严令部分灰色腾挪方式难成行,银行间市场信贷资产证券化和银登中心挂牌转让成为新宠。
“代持的话,不论以什么方式代持,都会在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投资业务或同业业务有所体现。理论上,MPA主要是针对单个银行机构进行考核,合规银行可以为考核存在问题的银行进行代持,这种银行间的腾挪是可以操作的。”一位银行分析师告诉记者,“但现在这类同业套利是监管重点检查的对象,代持腾挪额度的做法很多银行都不碰了。我们走访的一些银行,自己有代持业务,现在打算到期结束或维持现有规模不扩大。”
“之前最常规的方式是让银行作为出资方,借由信托、基金子公司、券商等通道直接放款给融资方,银行持有受益权。但随着监管趋严,基金子公司和券商通道业务大幅度收缩,也对这一方式造成挤压。”业内人士表示,“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出表或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挂牌转让,是符合监管要求且较为合规的手段,也是目前更为主流的方式。”
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达3220.31亿元,同比增长56%。一位参与资产证券化投资的私募人士告诉记者:“资产证券化产品利率主要依托市场利率,资金面紧张的时候基础利率上行,此外投资者是否愿意投资也会在此基础上造成溢价。像银行以前是不怎么卖消费类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今年这类资产出表的时候,投资机构对利率要求会比较高,但现在随着发行产品数量增多、投资者认可度提升,利率水平会越来越接近市场利率,溢价将不断缩小。”
“单看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这一项,银行是不怎么赚钱的。我们今年做的好几单产品,基本都是亏着转或平价转,主要是前端贷款利率很难覆盖转让价格利率。像消费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因为前端利率较高情况会好一些,基本能够平着转。”某股份银行负债管理部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坚持发行产品的冲动更多在于腾挪低收益资产转入高收益资产、实现现金回笼,有些情况下为了维护客户关系银行必须腾出额度投放,只能亏着转卖。”
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挂牌转让也是目前主流方式之一。光大信托研究员袁吉伟撰文指出,银登中心挂牌转让可实现非标转标,加之可实现资产包转让,类似于银行间市场信贷资产证券化,且其挂牌流程更节约时间,成为2017年银行信贷资产出表非常重要的渠道。
信贷增速明年或回落
中信证券分析师指出,信贷扩张短期有望持续,预计2017年四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达17%,创近三年新高。从需求方来看,一方面债券融资成本高企,5年以上中长期贷款基准利率于今年5月底首次突破5年期AAA级企业债到期收益率,贷款融资成为企业的最优融资决策;二来工业品近期暴涨,企业补库存意愿强烈,带动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回升。从资金供给方来看,一方面MPA考核下,表外理财纳入了广义信贷的考核范畴,其业务优势已不再能够覆盖其高昂的资金成本,商业银行未来极有可能回归吸纳存款、发放贷款的传统模式中。同时,在非标监管趋严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也降低了非标资产的配置。
该分析师指出,信贷中长期增长缺乏基础。一来债券收益率高位徘徊导致信贷高增长的现象不可能长期维持,贷款-债券利率倒挂现象终将修复;二来监管强化加速表外业务回表进程,垫高新增贷款基数,明年新增贷款增速回落可能性较大;三来个人房贷为主的住户中长期贷款未来增长动力匮乏,以及今年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持续高位部分是为“弥补”价格上涨带来的缺口,该模式长期来看不可持续。(张晓琪)
拿出“看家本领”!看招商银行如何用好普惠小微金融服务 助企业纾困增效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促进就业、活跃市场和改善民生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扩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是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重点,也是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的重要举措。
普惠金融科技创新
数据支撑服务转型
服务小微产品更新升级
……
近年来,招商银行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费让利、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号召,将金融保障和支持实体经济等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担当责任,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切实保障实体经济稳步运行。
“心贴心”聊“点对点”办
招商银行严格落实政府要求,提前1—3个月电联提醒小微企业客户贷款到期,沟通了解客户还款意愿和资金准备情况,通过自动转贷、借新还旧、还旧借新的方式,帮助客户完成无成本续贷,通过延长授信贷款期限和单笔贷款期限,减轻小微企业客户贷款月供压力。对小微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助力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李先生是该行存量小微贷款用户,在原贷款到期前,通过招商银行对其回访介绍,申请办理了延期还本付息业务,通过审批后无需筹集资金即对贷款进行延期还本付息,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主续贷难问题。
专属A“总动员”
“融资难”一直是压在小微企业头上的一座“大山”,因为缺少真实有效的信息,融资需求短、频、快,银行风险控制和服务效率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招商银行推出了小微企业专属A,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通过招贷A,有效解决客户前端贷款申请“流程复杂、资料繁琐、时效漫长”的问题,同时提供一站式全流程贷款服务,客户还可以线上办理还款、产权证复印等贷后服务。
“信贷工厂”模式
招商银行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持续发挥该行零售业务的传统优势,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客户线上预审批,即可“远程不见面”,申请额度最高1000万元、利率最低3.6%的小微经营贷,只需15分钟即可获得预审批结果,远程自动匹配个性化贷款方案,并由专业普惠小微客户经理跟进后续流程。
贷款审批时,通过招商银行特有的“信贷工厂”模式,实现小微贷款的标准化、批量作业,实现最快2天审批、1天放款,有效满足小微客户短、频、快的用款需求。
为小微企业纾困增效
按下“加速键”
为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贷款融资贵、融资难两大痛点,招商银行不断创新上线小微“闪电贷”产品,进一步扩大普惠小微覆盖客群,降低小微客户获得贷款的“门槛”,让小微企业在融资获得性、融资便利性、融资成本等方面获得最大支持。同时,贷款的申请、发放全流程线上化,让小微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贷款的线上办理,解决融资问题。
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继续用专业、高效、便捷的普惠小微金融服务,助力驻地小微企业纾困增效,持续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零售信贷业务对红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消费市场活跃的支持,助力驻地各项事业发展。
本文系广告
稿件由招商银行提供
责编:段云娟实习编辑:李宜芳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云南红河发布(hh_hh)!
企业从来没和银行打过交道,却能通过这个上海平台借到100万
上海汉询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俊有次在和朋友吃饭时,聊起了最近资金短缺的困难,朋友建议他去试试银行贷款。
彭俊问出了一个小微企业主都会问的问题:“我们这样从没贷过款,也没东西抵押的企业,能贷到钱吗?”
在上海,他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画像背后的大平台
上海汉询软件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微企业,主要开发和销售消费品行业的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在彭俊的印象中,这样的企业很难从银行贷款。
在朋友的指导下,彭俊下载了建设银行名为惠懂你的APP,在线签署了一份授权书,允许银行查阅与自己企业相关的政府公共数据。只等待了一小会儿,APP上就显示出他的企业可以申请110万元信贷额度。
“我都没和建设银行打过交道,这也能贷出来?”彭俊将信将疑地去了建设银行,没想到只是开了个户,就真的贷出了真金白银。
彭俊不知道的是,在他等待的“一小会儿”时间里,银行已经通过他的授权,从一个大数据平台上获取了他的相关数据,并依靠银行自身大数据分析、建模等金融科技手段,迅速绘出了一幅汉询软件的“精准画像”,一笔与其匹配的信用额度也由此产生。
这一画像背后的大数据平台,就是2019年底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的普惠金融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由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银保监局、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合力打造。
作为上海首个公共数据开放示范应用,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依托“一网通办”平台,相关政府部门向银行开放了企业注册登记、社保缴纳、住房公积金、纳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明专利、商标登记、房产抵押、行政处罚、司法诉讼等与普惠金融密切相关的近400项公共数据。在这其中,社保缴纳、住房公积金、发明专利等数据,是首次向银行开放。
这样的数据无疑是银行一直在寻找的“宝藏”。如今,已有18家银行先后上线了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既汇聚了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国有大型银行,也吸引了浦发、中信、兴业等股份制银行,以及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地方法人银行。
截至目前,18家上线银行从平台调用数据已超200万次,服务企业超过5.4万户,为超过700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了数据支撑,大大加强了信贷投放精度和力度。
升级背后的朋友圈
在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这一金融数字化的代表平台迎来了全面升级。5月19日,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2.0正式启动。
从1.0到2.0,平台有了哪些变化?
机构数量和类型正在升级。2.0版本进一步增加了参与银行的范围,新增了上海华瑞银行等9家银行,参与银行机构拓展到27家。同时,支持金融市场和保险机构参与,将应用场景拓展至挂牌上市审核、科创企业甄别及保险保障领域。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保险交易所、上海股交中心等3家金融市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和太平洋安信农保上海分公司等3家保险机构首次接入。至此,参与试点的金融机构已达33家。
“疫情期间,我们赔付了一批小微企业,每家12万美元的赔付金额虽然比不上那些大企业上百万美元的规模,但可能就是那么一小笔钱,就能让一个小微企业活下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助理白帆感慨。“现在我们作为保险机构加入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可以利用大数据手段,对企业信息交叉验证,便于更加高效和精准地支持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小微企业,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数据维度也在升级。平台听取金融机构的建议,致力于开放更加丰富的政务数据。2.0版本在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上海市民政局等部门支持下,首次实现了涉农管理、民政管理等公共数据向金融机构开放,包括农作物生产经营、农产品交易量、农业补助发放、示范家庭农场等公共数据以及婚姻状态核验等。此外,上海市税务局在首批开放公共数据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开放了变更登记信息和申报信息等纳税信息数据。
对于银行而言,丰富的数据为他们提升服务水平带来了更多可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部副总经理夏伟锋介绍:“这让我们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受益匪浅。平台提供的数据不仅可以应用在贷款前端,也会让我们的贷后管理更加稳健,产品开发更加多元,线上服务更加高效。”
“2.0只是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的第一次升级,我们将不断加速扩展大数据的朋友圈,推动更多部门开放数据,支持更多的金融机构提升数据利用能力,充分挖掘公共数据背后的金融价值,推出更多线上产品,助力更多中小微企业发展,将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打造成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栏目主编:张杨文字编辑:张杨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