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2022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工作启动
8月3日,记者从南宁市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了解到,2022年南宁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工作已正式启动,受理时间为8月1日至9月30日,有需要贷款的家庭经济困难南宁市户籍大学生可在此期间申请办理。
马山县学生资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贷款学生办理贷款。(县资助中心供图)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要求下,为避免人员聚集,今年南宁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继续实行首贷申请“预约办理”、续贷申请“线上办理”模式。
首次申请贷款的南宁市户籍大学新生,须在“国家开发银行学生在线系统”上完成注册,并在“南宁教育”微信公众号、相关县(市、区)教育局(资助中心)微信公众号或贷款QQ群上预约后,方可和共同借款人在指定时间段前往户籍所在地的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现场办理。南宁市户籍的续贷高校在校生,按照助学贷款系统网上签订流程并通过身份认证,县级学生资助中心老师受理审核后即完成续贷合同签订,无需前往现场办理。
特别提醒:
1.近期一些自媒体宣传凭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可去社区领取教育奖励金500—3000元,请学生仔细甄别信息来源,并向毕业高中和户口所在地学生资助部门老师咨询。对来历不明的含网址链接的短信、彩信、邮件等,不要轻易安装下载,保管好个人及银行账户信息,切勿将密码及验证码告诉陌生人。
2.开学前后是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期,可能会有诈骗分子冒允亲友、老师或其他人员给新生发短信、打电话、加微信或QQ好友,以发放助学金、注销贷款、中奖、刷单、购物退款、推荐理财等名义骗取钱财,或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引诱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请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3.借款学生应树立诚信还款意识,毕业后遵照合同约定按时还款,避免因还款不及时而影响个人征信。
南宁市青秀区学生资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学生及家长进行贷款申请指导。(李沐宸摄)
南宁市2022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指南
一、贷款政策
(一)贷款对象
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所能获得收入不足以支持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基本费用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学生、高职学生、预科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二)贷款额度
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学生、高职学生、预科生):1000元≤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12000元;全日制研究生(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000元≤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16000元。贷款优先用于支付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可用于弥补日常生活费。
贷款期限:最长贷款期限将按剩余学制加15年、最长不超过22年。
贷款利息及利率: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自毕业当年起需要支付利息,在5年还本宽限期内只需偿还利息。贷款利率将执行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的同期五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Y-30个基点(即LPR5Y-0.3%)。每年12月21日根据最新LPR5Y调整一次。
二、首次贷款办理流程
(一)网上自助申请
登录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在线系统(,完成注册并填写个人及共同借款人基本信息,提交贷款申请。已通过预申请的学生,打印《申请表》并签字后,按系统提示上传申贷材料;未通过预申请的学生,确因家庭经济困难需要申办助学贷款的,需按照实际情况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表》,在现场办理时提交给县级学生资助中心审核办理。
(二)微信公众号预约(以“南宁教育”公众号为例)
1.在微信上搜索并关注“南宁教育”公众号。
2.进入“南宁教育”微信公众号,点击进入“服务大厅”。
3.在“服务大厅”中的“便民服务”板块找到“助学贷款办理预约”功能。
4.逐项完成“健康情况筛查信息表”“学习贷款政策”“贷款政策知识问答”“贷款预约”等项目内容的学习和信息填报(请注意正确选择户口所在地的县级学生资助中心网点和预约时间),即可完成预约。
5.预约成功的信息、首贷需要提供的申请材料清单(录取通知书、申请人和共同借款人的身份证、户口本等)、县级学生资助中心的咨询电话,均可在“预约记录”中查询。
6.完成预约后不小心返回到上一级页面,可先在“预约记录”中查询有无预约成功的信息,以免重复进行预约。
预约成功后,借款学生和共同借款人携带身份证原件、户口本原件、录取通知书(或学生证)原件或学信网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未通过预申请的学生还要携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表》原件,前往户籍所在地县级学生资助中心签订贷款合同。最后,持《受理证明》前往高校报到,并请高校资助中心老师于当年10月10日前录入电子回执。
特别提示:前往现场办理助学贷款首贷申请事宜的学生及家长必须持有绿色健康码、佩戴口罩并经体温测量后方可进入办理现场。
三、远程续贷办理流程
续贷学生本人登录学生在线服务系统
(h://...),确认个人及共同借款人信息后,提交续贷申请,选择网上签订方式,并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成功后,远程贷款申请提交至县级学生资助中心,借款学生无需前往现场办理,只需耐心等待审批受理即可。县级学生资助中心审批受理后,借款学生会收到回执验证短信,可自行登录系统打印合同和《受理证明》。学生凭回执验证短信或《受理证明》前往高校报到,并请高校老师于当年10月10日前录入电子回执。
1.南宁市新增3条国家高速公路加快推进“三环十五射”高速公路网建设
2.好消息!这5种门诊特殊慢性病在南宁可跨省直接结算
3.请近期有崇左市、百色市靖西市旅居史的来(返)邕人员主动报备
来源丨南宁日报《教育周刊》
编辑丨黄发发
校对丨张微微
二审丨平凡
三审丨田艳陈满运
南宁日报新媒体出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南宁:让每一个孩子的梦想都开花
光明日报记者周仕兴光明日报通讯员于洪专
“起初还为上大学的费用苦恼,得到资助后我终于圆了大学梦。”梁宏来自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家里靠几亩薄田支撑起他和妹妹的艰难求学路。去年秋天,他顺利升入南宁师范大学就读。
在南宁,得益于学生资助政策的扶持,无数像梁宏这样的寒门学子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一些还顺利迈入了大学校门。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南宁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汪述斌介绍,近年来,南宁市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纳入防控体系,以扶贫为导向,扶智、扶心、扶技同向发力,采取对象针对化、内容实效化、形式多样化的帮扶路径,为莘莘学子播种希望的种子,助他们的梦想开花结果。
构建长效机制,扎牢控辍保学之“网”
“假期结束后,孩子们能否如数归来,是我最关心的事。”南宁市第十七中学校长张焰告诉记者,该校80%以上的学生都来自进城务工家庭,大部分是低收入人群子女,有些学生会因家庭变故、经济困难而产生厌学弃学情绪,学校持续做好大家访、大劝返工作,坚决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保证“一个都不能少”。
初三学生韦小京,父母都是盲人,因家庭问题导致心理自卑而厌学,上学到校不稳定。张焰和老师们组成工作小组,登门家访、劝返,详细了解该生的家庭环境及思想状况,倾听韦小京的困惑,通过传达教育资助政策和心理疏导,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帮助其重返课堂。
“校长妈妈,感谢您没有放弃我。您说的对,我是全家人的眼睛和希望,我一定会坚持读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韦小京返校后深情地对张焰说。
控辍保学是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南宁市教育局保持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动态“双清零”工作成果,严格落实“双线四包”工作责任,坚持日报告制度,加强动态监测,通过线上线下家访,开展排查、追踪、关爱、劝返等工作,确保学生应学尽学。
“确保适龄儿童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是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性工作。”汪述斌说,南宁市加强部门联动,多措并举,构建长效机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保障体系,扎密扎牢控辍保学之“网”,让孩子们的心“扎”在校园里。
落实助学政策,确保“不少一个、不落一人”
“感谢国家的资助政策,让我有机会在城里读书,我以后想成为一名老师回到大山里支教,去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孩子。”南宁市第四中学学生罗娟敏说。
罗娟敏来自上林县一个偏远农村,因父母进城务工随迁到南宁。国家资助和学校生活补助减轻了她的家庭负担,使她能安心读书。她连续8年获得成绩优秀奖,并获“南宁市三好学生”“南宁市优秀少先队员”等多项荣誉。
“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南宁市第四中学校长廖克杰介绍,学校对随迁子女和当地户籍学生实行混合编班、统一管理,在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评先中一视同仁,同时建立健全随迁子女关爱帮扶机制,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生活。
南宁市按照“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原则,出台随迁子女招生入学相关政策,做到“就学无障碍、教育无差别、收费无差异”,并通过不断拓展教育资源、扩大学位供给,提供信息化、智能化招生报名平台等措施,加强对随迁子女的教育关爱。
“落实国家助学政策,抓好学生资助工作,是教育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南宁市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主任莫尧说,南宁市把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作为关注民生和推进教育公平的切入点,多平台、多渠道广泛宣传教育资助政策,建立识别管理系统,完善资助政策体系,精准核实底数信息,健全学生数据台账,全面实施动态管理,形成多元保障机制,确保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不少一个、不落一人。
2021年,南宁市共安排助学资金和助学贷款近10亿元。2021年秋季学期,南宁市统筹安排各类助学资金超2000万元,资助1万名贫困大学新生顺利入学。
发展特殊教育,为折翼天使插上理想翅膀
“看不见彩虹的斑斓,却听见风轻轻呢喃。唱不出动人的歌谣,却感到握手的温暖……”步入南宁市特殊教育学校,扣人心弦的歌声响起,和煦的阳光洒在孩子们灿烂的脸上,听不见声音、看不见世界,阻挡不了他们内心对未来的憧憬。
“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理疗师,给我的老师、家人还有很多辛苦的人做按摩,让他们轻松一点。”中专三年级视障学生蓝潘婷说,学校开设的“非遗传承”课程让她爱上了理疗,还学会了陶艺、剪纸、插花等多种技能。
职业技能培训为残疾人就业赋能。为提升残疾学生技能,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南宁市特殊教育学校结合实际开设了中医保健按摩、中餐烹饪、工艺美术等课程。校内盲文阅览室、语音训练室、烹饪室、美术室等一应俱全。该校打通了高考、职业教育、体育艺术三条绿色通道,助力孩子奔向光明的未来。
“心情低落的时候,老师妈妈总会给我讲故事,带我去打球,对我说很多鼓励的话。”八年级视障学生夏锦中是一名来自福利院的孤儿,他告诉记者,他在学校运动会中拿到了乒乓球赛第二名。
“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他们善良、可爱、阳光,他们的人生同样令人期待。”南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许钟贵说,特殊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让他们自食其力、快乐成长。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南宁市通过健全特殊教育机制,成立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认真做好适龄残疾学生的入学保障工作,落实“一人一案”,做到“零拒绝、全覆盖”,并通过实施个性化“送教上门”服务、“医教结合”等方式对特殊儿童提供精准化帮扶。
在资助政策上,南宁市为就读幼儿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子女按标准免除保教费,为高中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学生提供助学金、免学杂费等资助,切实保障残疾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2020年,南宁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91%。
(文中受访学生为化名)
《光明日报》(2022年01月11日10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南宁市良庆区扎实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人民网-广西频道原创稿
人民网南宁10月13日电“之前我在网上预约了,今天过来很快就办理好了。”10月12日上午,来自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子伟村的学生潘荣坚刚在良庆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顺利办理好助学贷款。
今年良庆区的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8月初正式启动。7月,良庆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印发了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宣传手册,积极联系各镇、各街道办通过多部门联合的力量向广大群众进行政策宣传,建立QQ群开展首次贷款预约办理、解答学生的疑问和提醒注意防范电话诈骗等。
良庆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罗嘉莹介绍,从今年起,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续贷采取线上申请远程手里的办理方式,贷款的学生不用到现场办理,几分钟就能完成续贷。首次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需到现场办理相关业务。因疫情影响,首次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需通过QQ群、“南宁教育”公众号进行预约,现场办理精简审核程序,通过办贷无纸化、合同电子化缩短办理时间,现场还免费提供打印机、复印机、办公电脑等专业设备已备学生和家长使用。
据统计,截至10月12日,良庆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已完成总贷人数1171人,其中续贷办理人数763人,首次贷款人数408人,预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922.83万元,有效解决了生源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难问题。
(王勇、吴良艺、施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