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租”手机租赁被指诱骗未成年人“0首付低分期”引大量消费投诉
央广网北京1月12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管昕)在信息时代,手机已几乎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必备。但你考虑过租手机用吗?如今,在互联网上,就有打着“0首付低分期”的手机租赁平台,通过线下合作商户向消费者“出租”手机。被吸引的群体,大多为刚踏入社会涉世未深、消费能力有限的年轻人,甚至不乏未成年人。
近两年,一款叫“嗨租”的手机租赁平台在网上悄然兴起。但有大量消费者通过各种渠道投诉称,该平台涉嫌引诱未成年人分期租手机,而逾期后产生的利息高于手机原本价值数倍。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已有一千多起手机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诉至法院。
所谓的“0首付低分期”,诱人的宣传背后隐藏着什么?又该如何在法律上界定这一新兴的“商业模式”?
2020年11月,刚满16岁的杨雪(化名)在广东东莞的一家手机店里看到店里宣传“零首付,分期付款手机”,于是在店老板的引导下,在手机上登录一款叫“嗨租”的软件,“租”了一部当时市场售价不到3000元的手机。
未成年人杨雪(化名)在网上投诉平台的消费投诉
但杨雪称,起初她消费的时候,并不知道手机是“租”来的。
“当时我以为就是买,我也不知道是租。之前在那边是零首付,就租了一个手机,利息到1万多块钱,当时那个手机售价3000左右。当时以为是3000块钱分12期来还的,其实不是,是一个月520元,总价算起来是6000多元。”杨雪说。
杨雪在网络消费投诉平台上留言称,此前她对这种“以租代购”的消费方式毫不知情。为了促成这笔生意,线下的手机店老板在她的手机上,通过软件与平台工作人员视频通话,并对客服人员谎称她在东莞有工作,于是她稀里糊涂地就视频签了一份合同,还被要求办了一张东莞的手机通信卡,对方让她充了100元话费。工作人员还要求她给“嗨租”平台交了150元的订金,如果第一期费用逾期,这150元订金就不退还了。
“刚开始我就还了第一期,第一期520元,剩下的11期我都没有还,我家人叫我不要还,利息太高了。”杨雪说。
杨雪告诉记者,逾期后,起初“嗨租”平台方态度强硬,声称将其告上法庭,甚至还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最终,家人为她支付了手机的全价与“嗨租”平台和解。
杨雪的遭遇并非个例。
刚满17岁的王绪(化名)在“嗨租”平台上一次性付租申请的金额达6000多元,而手机售价才3000多元
王绪(化名)手机里“嗨租”平台上显示的付租状态
今年刚满17岁的王绪(化名)也是在“嗨租”平台租了一款3000多元的手机。按照系统自动计算的租金,他每月要还490元,分12期。但他事后发现,逾期后利息越来越高,目前逾期产生的费用已高达6000多元。
王绪告诉记者:“延期两天后,它就一下涨到5000多元,第二次延期之后,它就涨到了6000多元,手机才3000多元。(平台)打电话说要起诉我,然后他就打给我家人,我家里人帮我还了一点,(平台)就没起诉。还差4000多元,已还了2000多元。”
没有固定收入的王绪,不知道这笔钱要还到何时。
未成年人王绪(化名)因逾期付租收到的“嗨租”平台律所发来的法律提示
多名未成年人投诉称被“嗨租”平台诱骗分期租手机而逾期利息利滚利
网络投诉平台上有大量“嗨租”的消费投诉,不少涉及未成年人
记者联系到多名未成年人,他们均表示被“嗨租”平台误导,逾期利息利滚利,无力偿还。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嗨租”“手机租赁”等关键词,查询到600多条相关投诉,大多消费者反映称被线下店铺或“嗨租”平台诱导办理分期,甚至有不少投诉称,该平台涉嫌违规操作高利贷,诱骗未成年人不良消费。
范先生是一名成年人,也到网上投诉“嗨租”。他对记者表示:“都是被手机店那些工作人员连哄带骗地忽悠了。我在手机店那里办理的,就帮我们下载个APP,然后测试一下我们的信用额度是多少。一般未成年,额度往往要倒贴钱进去才可以办理。像我们成年人,基本上价格都是说的刚刚好给你的,要150元押金,就这样通过(审核)就可以了。”
“嗨租”平台的运营方为重庆趣嗨租科技有限公司。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于2017年注册登记,注册资本为500万,法定代表人为黄某某,登记机关为重庆两江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嗨租”运营方重庆趣嗨租科技有限公司工商注册登记信息
在重庆趣嗨租科技有限公司官网上,这家公司宣称,自2016年以来,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嗨租平台,实现共享手机的租赁模式。“嗨租”为全国各地的蓝领提供优质的租赁服务,租赁产品包含电子设备(手机、电脑、相机等)、办公用品(办公桌椅、空调、复印机等)租赁和销售服务(以手机租赁为主)。目前业务覆盖了重庆、上海、四川等地的几万家线下实体店。
重庆趣嗨租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官网的产品宣传
这家公司宣称打造hi生活蓝领综合服务平台,其官方账号发布的视频称:“hi生活平台汇集各类大牌及电子产品,可享受随租随换随退,让用户不仅只是租赁一部手机,而是享受hi生活平台庞大的商品库。”
在其官网产品专区,记者看到,租赁一部5G苹果12型号的手机,每天只要9.9元起;P平板电脑租赁,每天3.3元起;电脑租赁,每天3.5元起;耳机配件,每天1元起。而期违约金分别为:20%、15%、10%、5%。
有家长在重庆官网文正平台上的投诉,希望官方介入调查重庆趣嗨租科技有限公司
11日,记者通过工商登记备案的办公电话,联系到重庆趣嗨租科技有限公司的前台工作人员。对于消费者大量网络投诉,这名工作人员称:“第一,我们没有卖手机;第二,我们也不是高利贷。”
记者给前台工作人员留下了姓名和电话,但截至发稿,未收到该公司的任何回复。记者查询公开信息发现,因消费者逾期未按时付租还息,在重庆市渝北区法院,该公司作为原告,将大量消费者告上法庭,截至目前,累计的司法案件达1019件,裁判文书已多达574份,其中2021年的案件占比最大,案由均为租赁合同纠纷。
对于网友的投诉,重庆官方问政平台称希望双方和解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成员李斌律师认为,此类消费投诉,如果涉及未成年人,应首先判断合同是否有效。“分期的费用是不是过分高于损失,怎么认定,还有违约金,标准能不能调整,怎么调,这个成本到底该支付多少是合理的,这应该是争议焦点。”
北京市地石律师事务所窦冬辰律师认为,投诉的消费者中有不少是未成年人,或是刚入社会的年轻人。这类群体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往往在不理解合同内容的情况下签订协议,最终导致权益受损。如果这部分消费者签订合同过程中被欺诈或胁迫,应诉时,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租赁合同。
乔烽律师事务所主任乔烽律师也对中国之声表示,涉案金额多为几千元,属于小额诉讼,但平台诉诸法院后,出于恐惧、维权成本过高等因素,大多未成年人逃避问题导致不积极应诉,错失主张权利的机会。
在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看来,即使法院支持了原告的部分请求,也不意味着“嗨租”平台的所谓租赁行为就一定合理合法。
“本身它是一个租赁机构,网上这么多消费者投诉,它的经营模式起码应该值得有关部门重视。有关部门应该及时介入,要查清楚这是不是一种合法合理的经营行为,是不是存在一种隐性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否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陷阱行为。”陈音江说。
父亲病重急需医治,孝顺女儿轻信“微信好友”蛊惑陷网贷泥潭
22岁的王晶(化名)是一家服装店的营业员。因为父亲的病情越来越重,她急着为父亲治病,但却苦于没有积蓄。5月初,她在朋友圈看到一则“贷款不用还”的信息,于是向陌生人求助。没想到,两名90后女子以她的身份信息,在10多个网贷平台上借款12万余元,并收走5万余元“手续费”。
如今,明白过来的王晶,糊里糊涂地背上了近20万元的债务,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王晶给介绍人张某转账的部分记录
担忧父亲病情
小姑娘想尽一份孝道
王晶说,她小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她跟外婆住在湖北武昌余家头。父母后来都没有再成家,他们都没有固定职业,父亲最近几年靠跑网约车维生,母亲在一家培训机构做内勤老师,收入一般。他们供她读完中专后,她就靠打工养活自己,跟父母的关系一直都很融洽。
她父亲今年50岁,几年前患上肺结核,身体一直不太好。今年3月,父亲病情加重,出现侵蚀到脑、肾的情况。因为自己工作不久,收入不高,也没有积蓄帮助父亲,她总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弄到钱,能给父亲治病。
5月1日,王晶在一名微信好友韩某的朋友圈里看到一则信息“贷款不用还,秒批,征信无记录,无任何影响,白拿,急缺钱找我。”她与韩某并不熟,但还是试着联系了对方。韩某说,她有两个宜昌的朋友,可以通过网上渠道借到钱,但条件是借到的钱要提走一半“手续费”。
王晶又与韩某介绍的宜昌朋友张某、揭某联系,她们称愿意来汉当面帮她。
轻信网友蛊惑
出示身份信息办网贷
5月8日,张某、揭某在江汉路一家酒店约见王晶。她们询问了王晶的身份证、手机号码、服务密码、家庭住址、芝麻信用等信息,然后用她的手机开始操作。当天,王晶的银行账号上收到3400元,她当即通过微信转了1700元给张某。
此后几天,王晶又前往酒店,将手机交给张某操作,她的银行卡上又相继到账了约10万元,她按约先后转给对方约5万元“手续费”。对方一再跟王晶说,这些钱可以不用还。王晶虽心存疑惑,但想对方收了这么高的“手续费”,至少可以等治好父亲的病,再慢慢还。
5月12日,王晶收到一则到期还款的短信提示,才知道自己在网上APP贷款了。她在自己的手机上并未发现贷款APP,于是在下载记录里面找,发现手机上曾下载过16个以上的贷款APP。王晶试着恢复了几个APP,发现都有金额不等的借款。其中一个名为“桔子分期”的APP,还被用来购买了一部6800多元的手机。王晶质问张某,对方承认买了一部手机。
此时王晶才明白,所谓“贷款不用还”,实际是张某和揭某利用她的身份信息,在多个网贷平台上借了钱。她们通过APP借款后,又迅速删除了APP,所以王晶都不知道到底欠多少平台的钱。
截至5月13日,王晶的银行卡账号共收到12万元,她转给对方5万元,对方还用APP买了一部手机。而这些借款,全是用她的身份信息办理的。
王晶目前至少还欠这9家公司的钱
账单陆续到期
贫家面临近20万元债务
从5月中旬开始,王晶的手机陆续收到各个借款平台发来的账单到期短信,提醒她按期还款。起初,王晶用银行卡里的钱还了几笔平台的钱,但有笔2200多元的借款,她因逾期两天,就被要求还了3000多元。无奈之下,她只好向妈妈坦白“我可能被别人骗了”。
6月13日,王晶在妈妈的陪同下,向楚天都市报反映求助。她向记者出示了已知的9个借了款的APP平台,分别是桔子分期、贷上钱、来分期、玖富万卡、嗨付、及贷、融360贷款、好分期、你我贷借款。其中,金额最大的几笔是嗨付3.48万元、玖富万卡2.64万元、及贷2.3万元。
王晶的妈妈算了算各个平台的本息数额,称现在需要还近20万元。这对一个贫寒家庭来说,无疑是巨额债务。记者尝试登录这几家网络借贷平台,发现申请贷款的过程都十分简单,且放款非常快捷,过程中也没有什么警示提醒。有些贷款平台,从表面看甚至难以发现它在提供借贷业务。
王晶的妈妈告诉记者,女儿为了给她父亲治病,莫名背上这些沉重的债务,现在精神恍惚,十分让人担心。
被骗网上借贷
到底该承担什么责任
本月初,王晶在妈妈的陪伴下,向武汉江汉区花楼街派出所报了警,但民警称这是民事行为,警方不便介入。王晶的妈妈曾前往宜昌找过张某和揭某,发现她们也是两名90后女孩,根本不肯多谈,完全不愿承担责任。昨日,记者反复拨打张某电话,她一直没有接听。
记者就此咨询湖北乾行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华,他说王晶被人诱导,以自己的身份信息在网上贷款,这个债务关系是成立的。但这种借贷合同不符合王晶本人的主观意愿,是可以与平台重新商榷还款条件的。至于张某和揭某,虽然有蒙蔽行为,但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王晶在被网上平台催债时,也可向张某和揭某追偿。
张华特别提醒,王晶目前只是碰上了借贷纠纷,一定要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通过法律手段去解决,千万不要做出过激举动。
父亲病重急需医治,恰好有人称“贷款不用还”,孝顺女儿被拖入高额网贷泥潭
22岁的王晶(化名)是一家服装店的营业员。因为父亲的病情越来越重,她急着为父亲治病,但却苦于没有积蓄。5月初,她在朋友圈看到一则“贷款不用还”的信息,于是向陌生人求助。没想到,两名90后女子以她的身份信息,在10多个网贷平台上借款12万余元,并收走5万余元“手续费”。
如今,明白过来的王晶,糊里糊涂地背上了近20万元的债务,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担忧父亲病情
小姑娘想尽一份孝道
王晶说,她小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她跟外婆住在武昌余家头。父母后来都没有再成家,他们都没有固定职业,父亲最近几年靠跑网约车维生,母亲在一家培训机构做内勤老师,收入一般。他们供她读完中专后,她就靠打工养活自己,跟父母的关系一直都很融洽。
她父亲今年50岁,几年前患上肺结核,身体一直不太好。今年3月,父亲病情加重,出现侵蚀到脑、肾的情况。因为自己工作不久,收入不高,也没有积蓄帮助父亲,她总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弄到钱,能给父亲治病。
5月1日,王晶在一名微信好友韩某的朋友圈里看到一则信息“贷款不用还,秒批,征信无记录,无任何影响,白拿,急缺钱找我。”她与韩某并不熟,但还是试着联系了对方。韩某说,她有两个宜昌的朋友,可以通过网上渠道借到钱,但条件是借到的钱要提走一半“手续费”。
王晶又与韩某介绍的宜昌朋友张某、揭某联系,她们称愿意来汉当面帮她。
轻信网友蛊惑
出示身份信息办网贷
5月8日,张某、揭某在江汉路一家酒店约见王晶。她们询问了王晶的身份证、手机号码、服务密码、家庭住址、芝麻信用等信息,然后用她的手机开始操作。当天,王晶的银行账号上收到3400元,她当即通过微信转了1700元给张某。
此后几天,王晶又前往酒店,将手机交给张某操作,她的银行卡上又相继到账了约10万元,她按约先后转给对方约5万元“手续费”。对方一再跟王晶说,这些钱可以不用还。王晶虽心存疑惑,但想对方收了这么高的“手续费”,至少可以等治好父亲的病,再慢慢还。
5月12日,王晶收到一则到期还款的短信提示,才知道自己在网上APP贷款了。她在自己的手机上并未发现贷款APP,于是在下载记录里面找,发现手机上曾下载过16个以上的贷款APP。王晶试着恢复了几个APP,发现都有金额不等的借款。其中一个名为“桔子分期”的APP,还被用来购买了一部6800多元的手机。王晶质问张某,对方承认买了一部手机。
此时王晶才明白,所谓“贷款不用还”,实际是张某和揭某利用她的身份信息,在多个网贷平台上借了钱。她们通过APP借款后,又迅速删除了APP,所以王晶都不知道到底欠多少平台的钱。
截至5月13日,王晶的银行卡账号共收到12万元,她转给对方5万元,对方还用APP买了一部手机。而这些借款,全是用她的身份信息办理的。
账单陆续到期
贫家面临近20万元债务
从5月中旬开始,王晶的手机陆续收到各个借款平台发来的账单到期短信,提醒她按期还款。起初,王晶用银行卡里的钱还了几笔平台的钱,但有笔2200多元的借款,她因逾期两天,就被要求还了3000多元。无奈之下,她只好向妈妈坦白“我可能被别人骗了”。
昨天,王晶在妈妈的陪同下,向楚天都市报反映求助。她向记者出示了已知的9个借了款的APP平台,分别是桔子分期、贷上钱、来分期、玖富万卡、嗨付、及贷、融360贷款、好分期、你我贷借款。其中,金额最大的几笔是嗨付3.48万元、玖富万卡2.64万元、及贷2.3万元。
王晶的妈妈算了算各个平台的本息数额,称现在需要还近20万元。这对一个贫寒家庭来说,无疑是巨额债务。记者尝试登录这几家网络借贷平台,发现申请贷款的过程都十分简单,且放款非常快捷,过程中也没有什么警示提醒。有些贷款平台,从表面看甚至难以发现它在提供借贷业务。
王晶的妈妈告诉记者,女儿为了给她父亲治病,莫名背上这些沉重的债务,现在精神恍惚,十分让人担心。
被骗网上借贷
到底该承担什么责任
本月初,王晶在妈妈的陪伴下,向武汉江汉区花楼街派出所报了警,但民警称这是民事行为,警方不便介入。王晶的妈妈曾前往宜昌找过张某和揭某,发现她们也是两名90后女孩,根本不肯多谈,完全不愿承担责任。昨日,记者反复拨打张某电话,她一直没有接听。
记者就此咨询湖北乾行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华,他说王晶被人诱导,以自己的身份信息在网上贷款,这个债务关系是成立的。但这种借贷合同不符合王晶本人的主观意愿,是可以与平台重新商榷还款条件的。至于张某和揭某,虽然有蒙蔽行为,但尚未够成刑事犯罪。王晶在被网上平台催债时,也可向张某和揭某追偿。
张华特别提醒,王晶目前只是碰上了借贷纠纷,一定要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通过法律手段去解决,千万不要做出过激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