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大学生小额贷款图片

本文目录

揭露网络平台四大套路 大学生理性消费别乱贷

“零门槛”“无抵押”“零利息”,这样的网络贷款可信吗?随着开学季到来,大学生们的消费需求高涨,一些不良网贷趁虚而入,如果不注意辨别容易上当受骗,致使个人资产和信誉受损,甚至因恶意催收导致严重后果。3月15日,北京银保监局提示广大学生,准确识别不法分子典型套路,远离校园不良网络贷款侵害。

套路一:网络平台“零息”贷款陷阱

一些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和科技公司合作,通过“日息低”“零利息”等虚假宣传,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其实,所谓“零利息”并不等于零成本,往往还有“服务费”“手续费”“逾期计费”等各类隐性成本,此类宣传故意模糊实际借贷成本,产品综合息费率水平可能很高,且一旦逾期还会产生高额费用。

套路二:网络平台恶意催收

部分大学生在非正规的互联网平台贷款后,一旦逾期未还款,自己和身边的家人朋友可能遭受短信、微信、电话的骚扰,以及侮辱、恐吓、威胁及暴力催收。此外,网络平台可能采取冒充公检法催收等形形色色的手段恶意催收,极易引发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

套路三:注销“校园贷”陷阱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互联网平台客服,利用非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在电话中准确报出大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贷款、家庭住址等信息。在大学生放松警惕后,不法分子谎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紧急配合注销校园贷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产生高额滞纳金等,其最终目的是诱骗大学生在贷款平台贷款后将资金转至骗子账户。

套路四:“元宇宙”“区块链”网络陷阱

目前网络上出现一些“小游戏”,假借“元宇宙”“区块链”等概念进行炒作,宣称“边玩游戏边赚钱”“投资周期短、收益高”,诱骗学生通过兑换虚拟币、购买游戏装备等方式进行投资,甚至诱骗无经济基础的学生向网络平台贷款用于投资,最终卷款跑路。

这些校园不良网络贷款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危机。有的学生面对还款压力,选择“以贷养贷”“多头借贷”,从而债台高筑;还有的学生因无力偿还,长期遭受暴力催债,身心受到巨大侵害。

北京银保监局提示广大学生:理性消费“不乱贷”,美好青春不负债。

一是理性消费不乱贷,莫让“开学季”变成“欠钱季”。要树立理性借贷消费观念,提高网贷风险防范意识,弘扬勤俭节约美德,科学安排生活支出,做到开源节流、量入为出,不给校园不良网络贷款留下可乘之机。对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要有正确评估,不要不计后果盲目借贷、过度借贷,否则会使学生个人甚至家庭陷入困境。

二是合理借贷要正规,莫把“假李鬼”当成“真李逵”。合理发挥借贷产品作用,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不要过度依赖借贷消费,更不要“以贷养贷”“多头借贷”。若确有借钱需求,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可通过拨打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电话或前往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进行咨询办理。切不可轻信不法分子的诈骗诱饵,让校园不良网络贷款钻空子。

三是寻求救济要理智,莫使“校园贷”变成“校园害”。校园不良网络贷款就像潘多拉魔盒,同学们不要为了自己的不合理欲望去触碰它。如果不幸遭遇了不良网络贷款,一定要保持理智,不要受不法分子胁迫或采取极端解决方式,而是要积极保留证据,保持与家长和学校的密切沟通,必要时选择报警处理,借助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程婕

编辑/田野

罗敏洗不白:标签还是臭名昭著的校园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罗敏洗不白:标签还是臭名昭著的校园贷,应先主动自首解决校园贷是否犯罪的问题

全国整治P2P等互联网贷款的行动让很多当年的牛逼人物都进去了,黄生、周世平、戴志康......但还有一些P2P人物似乎没有受影响,比如雷军当年领投的积木盒子让很多人至今血本无归现在依然是很多地方的上嘉,开创校园贷赚了大钱的罗敏自从搬去厦门之后似乎就安全落地了,现在正通过热门赛道洗白。

但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人类和鸟类最大的不同就是有记忆!罗敏在校园贷之后搞了多个热门赛道,但个人标签还是臭名昭著的校园贷,就如董宇辉所说的“恩怨”。凌通社觉得,罗敏应该先主动自首解决校园贷是否犯罪的问题,而不是所谓创业的问题。

罗敏洗不白

罗敏的关联金蛋理财实控人19年刑期

罗敏偏偶厦门

其实,校园贷人人喊打之后,罗敏心理应该明白的,不过,后来罗敏不知道拜了哪路神仙,决定偏偶厦门,而且似乎度过了社会舆论。

罗敏当年在校园贷是怎么做的?

趣店的前身是趣分期,主要业务就是大学生校园贷。翻看记忆,趣分期就是用各种庸俗的广告和内容挑逗大学生贷款。

//

趣店的前身是趣分期

趣店的前身是趣分期,主要业务就是大学生校园贷,校园贷已经被有关部门明确是非法业务!趣分期在校园贷违规被批都是公开报道的。

百度搜索“趣店+裸贷”词汇,发现相关的网页结果竟然有175万个。而只搜索“趣店”,则有1010万个网页,意味着十分之一左右的趣店内容都涉及到讨论裸贷。

//

校园贷被禁

此种被国家明确赶出校园,专门坑害下一代的所谓贷款,是社会的毒瘤。

看看趣店APP,专门诱导学生消费!!

//

趣店把利率定为36%

为了规避国家高利贷的利率,趣店把利率定为36%,但所有证据和案例都表明,此公司通过收取服务费等方法,实质性穿透收取超高利息!案例表明,以下是公开媒体的报道:

,在我国,高利贷的利率一般年利率在36%以上。而据一本财经的记者调查,一些大学生分期平台的滞纳金达到了未还金额的365%倍。

我们先看3个大学生使用分期平台贷款的例子:

湖南省长沙市某高校读书的大二学生尹力(化名)在校园分期平台趣分期

上借款6000元,逾期14个月后,平台共计要求还款本金加逾期费13354.8元。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14级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大二学生郑旭(化名),通过(盗用)支付宝贷款赌球,累计共欠款60万元,最后跳楼自杀身亡。

某大学生在双11使用分期购物之后,无法按时月供,最终9个月后,其7000多元的欠款累计叠加为3万多,并且被分期商城起诉至法院。

比如,在《趣分期服务协议》上,第6条“违约责任”有这样一句:“您若未能依照本协议的约定按时支付相应款项,则须向甲方支付逾期违约金。逾期违约金的金额按您所有未偿还价款总金额的1%为日息进行征收(不到1日按1日计算)。”

也就是说,如果借款人逾期还款,每天的滞纳金是未还金额的1%,那么一年将产生365%的滞纳金(高利贷是36%起跳)。相比之下,信用卡滞纳金则更低,其算法为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的5%。信用卡不会像分期平台一样,每日叠加滚动利息,而是有一个5%的上限。

趣店的营业额白纸黑字写了18亿左右,而利润9亿左右!!数学大家都懂的,利润率是多少?难道趣店的钱是自己长出来的?

蚂蚁金服等都是助纣为虐者都已退出投资

罗敏的成功离不开大佬的推动,包括了蚂蚁金服等。

趣店集团2019年3月管理层路演材料显示,截至2018年末,趣店集团公众股东占比31.3%,前六大股东分别为:罗敏全资持有的QfiHiLii持股21.4%,蚂蚁金服全资持有的API(香港)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2.7%,周亚辉旗下昆仑万维(300418.SZ)持股12.6%,杜力控制的凤凰实体(PhixEii)持股12.0%,由蓝驰创投朱天宇控制的朱实体(ZhEii)持股6.9%,AkT(M。)持股3.1%。

但在趣店被全民控诉之后,蚂蚁金服很快从支付宝拿掉了入口,上市之后,股票一路狂跌,投资人都已经撤退。现在趣店只留下罗敏自己了。

从来没有一家公司成功上市,却招来全民的口诛笔伐的!朋友圈没有羡慕投资人赚了大钱,而是指出这家公司的毒辣,毒瘤。这让小编深深感觉到谁说中国堕落了,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善良的,正常的,正能量的,这才是中国的脊梁,中国的希望。

这家公司的名字叫趣店(听起来有些有黄有暴力的梦幻),而其背后的还有马云的蚂蚁金服。(森森为马云为了这么一家臭名昭著的公司站台不知道)

这家公司为什么臭名昭著呢

为什么这次民意这么的疯狂,这么的一边倒,在于这家公司干的好事!——高利贷!给无知少女们放高利贷!此前,中国的某些这种类型的企业已经因为在学校搞高利贷,用那些不穿衣服的照片抵押而受到处罚。

马云旗下南华早报说,这是一个灰色地带!

说白了,他的盈利模式非常简单:

贷款对象:没有信用等级、没钱、低年龄——无知少女

贷款渠道:支付宝唯一入口

盈利方式:高利贷,当然他叫做服务费,穿透了就是高利贷!根据趣店自己的数据,利润率高达50%。

想想全中国,全世界哪个行业有50%的利润率?恐怕除了卖白粉、搞色情等第三产业就很难了。他的模式究竟为什么看起来是成功的呢.

此前,小编财经和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老总讨论过这模式,他说,其实这些现金贷的模式真是坏透了,而且最后一定会自己也垮掉,因为很简单啊,第一这些贷款的基本上都是没有收入的或者很少收入的人,因此,所谓店家就用高服务费(高利贷)来规避风险,由于中国3-4线城市巨量的人口红利,这个模式在短期内是成功的,但中长期看,接高利贷的就这么一些人口,而且因为这些人口没有征信(趣贷按照支付宝蚂蚁信用600分),虽然都是小额贷款,这些人会从各个甚至几乎所有可以借钱的公司借钱,就是用后面借的钱还前面的钱,但这些人大多数没有后续能力,所以很快这些人就没有能力还款,就很快成为平台的坏账,这时候平台只能发展更多的客户才能填补坏账。

对于借了平台钱无法还清的年轻人,很快这些人就变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成为社会底层力量,而对于平台来说,一旦没有新的更多的借款人,坏账率就加速上升,最后自己也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这个模式从商业和道德方面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立此为证:四个恶人

很多人说,商业没有道德,但小编这次看到朋友圈的大多数人都在说这个所谓趣店真不是个东西,那不就是高利贷吗?

非常奇怪,在中国高利贷不是禁止吗?难道这些投资者都没有受到过党和政府的基础教育吗?难道我们的政府的监管部门都没看到吗?

小编也懒得说这么多了,反正其实他们应该都是清楚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的,把四大投资者列出来让大家知道吧。小编记得昆仑万维的那个周什么的,也是上市公司,好像还有一个增发,要收购一个麻将馆赌博,他的逻辑真是很清楚。

蚂蚁金服助纣为虐:

让小编非常幽门的事情是,其实除了上面四大恶人之外,趣店的一个虽然不是最大,但最重要的投资者是马云的蚂蚁金服,看了一下外电,很多媒体和投资估计都是冲着阿里巴巴的牌字去的。

但,美国不是法外之地,趣点的很多活动,校园贷,高利贷,在中国虽然被理解为灰色地带,但人人知道这是一个非法之地,再次,小编想对马云说,悠着点吧这事。

趣店和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的关系,小编也不多说了,引用马云旗下南华早报的文章吧!大家自己的看。

趣店当年声明再读

“画大饼”忽悠+“培训贷”套路,线上培训重重陷阱需警惕!

在线职业培训持续升温,“拿到职业资格证后可以兼职挂靠”成为吸引学员报名职业培训的一大噱头。然而,与市场走高相伴生的却是行业乱象屡有发生。从报名到考试的各个环节,隐藏着重重陷阱。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出于提升工作能力、追求更高收入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等原因参加职业培训,叠加疫情影响等因素,上课时间、地点灵活的在线职业培训持续升温。

记者了解到,与市场走高相伴生的是行业乱象屡有发生。有的在线职业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诱导消费,有的机构被学员反馈教学质量差,还有培训机构存在帮学员伪造职业技能考试报名资格、教大学生伪装身份办理“培训贷”等违规操作。

学员屡遭“退款难”

“机构说证书可以挂靠,一年8万元至10万元的收入会一次性到账,只要参加在线无忧班课程就可以一次性通过考试,不过全额退款”。听到培训机构“诱人”的宣传,2021年8月,来自四川的张女士先交了500元用于“资格审核”,“审核通过”后花费7180元报名了一级消防工程师培训课程。

2021年9月,某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到张女士,告诉她不符合报考条件,培训机构委托其为张女士代报名,需要张女士额外交1500元的辅助报名费。

“我以为‘审核通过’就是有资格报名了,现在才知道我不符合报名条件,要制造假的学历、假的工作单位”。不再想报名的张女士联系工作人员商讨退费,而工作人员有的称离职,有的不再回复信息。经投诉后,机构的处理方案是扣除违约金、教材加平台使用费、1个月课时费等共计3952元,可以给张女士退款3228元。对此方案,张女士表示难以接受。

张女士的情况并非个例。在消费者投诉平台有关在线教育培训机构的投诉中,不少学员表示,报名的时候工作人员很热情,承诺符合条件可以退款,而学员一旦想要退款,却会因为各种原因遭遇“退款难”。

口头承诺与报名协议不一致是“退款难”的一大原因。报名时机构人员告知学员有资格报名,宣称“包过,不过包退”,学员无法报名或未通过考试后要求退款,却被告知不符合协议中诸如“学员应自行确认是否符合报名条件”“课程完成率超过80%”等退款条件。然而,学员报名时往往听信工作人员的承诺,忽视了报名协议中的内容。

“一般来说,只要是商家在宣传过程中做出的承诺,消费者都有权要求他们遵守。口头承诺和报名协议存在矛盾的情况下,要根据具体事实判断。如果签订协议时或者在协议当中对限制学员权利的内容做了充分提醒,那么应以书面协议为准。但现实中培训机构往往以口头承诺吸引学员,并没有尽到充分的提示义务,与事先承诺相矛盾且限制了学员权利的格式条款不应对学员生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说。

悄悄混入的“培训贷”

在线职业培训的乱象远不止“退款难”。个人信息泄露、“培训贷”、课程质量差等都是学员投诉的热点。

“报考条件免费测,备考资料限时送!”以建造师、造价工程师、消防工程师等作为关键词搜索后,出现的网站不少会以“测试报名资格”“接收考试提醒”等为由让学员填写姓名、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随后便会有人主动联系介绍课程。

“频繁发消息才能加速成单,消息都是群发的,一般我们的成单周期控制在3天以内。”一名在线培训机构的售前人员说。

有学员反映,自己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了有关职业资格证培训的广告,点进去看了一下,之后就收到培训机构的电话”。

此外,动辄上万元的培训报名费用使一些学员陷入“培训贷”的困扰,有时面临“一边向机构申请退款,一边继续向第三方机构偿还贷款”的窘境。根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然而,一些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往往罔顾学员身份,推销分期付款,甚至教在校大学生如何伪装身份通过审批。

“交了钱才发现承诺的直播课程都是录播,还要升级成VIP班才能包过”。还有一些学员表示,课程质量与预期不符,升级后课程质量仍不尽如人意。

想“挂证”?没那么容易

“某消防安保工程有限公司,兼职报价5.8万元”“某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兼职报价4.3万元”……据了解,“拿到职业资格证后可以兼职挂靠”是吸引学员报名职业培训的一大噱头,许多学员奔着通过挂靠增加收入而报名。

至于如何实现挂靠,有的机构在协议中注明“为学员推荐工作单位,并保证年薪酬总计不低于人民币10万元”,有的机构称“我们负责帮您挂靠,考完后会第一时间给您安排挂证单位”。可当学员取得证书后,往往发现这是培训机构“画大饼”,想要“挂证”却没有那么容易。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认为,职业培训的底层逻辑是以找工作、兼职、提升收入为营销方向,但在这个过程中所画的“大饼”往往都很难实现,这就带来预期与实际的不匹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培训机构缺乏责任意识、平台虚假广告治理不到位、发证机关审核不严、用人单位唯证书论和验证不严格等各个环节的疏漏,最终导致了在线职业培训的种种乱象。只有把各个环节都严格起来,职业培训才能得到规范,课程质量也自然会随之提高。

“比如说用人机构发现了员工并不具备持证职业的技能,就应该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进行核查。一旦发现存在审核不严的情况,就要对发证机关所发证件进行整体核查。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机制。”储朝晖说。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雨辰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