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大学生贷款的app软件

本文目录

避雷!官方披露新一波虚假贷款App,看看都有谁?

北京商报讯(记者刘四红)手头紧了想网上贷款?一定要小心这些涉诈高风险A。12月26日,“工信部反诈专班”披露了最新一批虚假贷款A名单,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包括“分期花”“2345贷款王官方版”“7秒借”“捷达消费”“有贝钱袋A最新版”“铜钱贷A”“借钱用”“微享花”8款A在列。

除了这一批虚假贷款A外,工信部反诈专班此前也曾公布过多批涉诈高风险A,其中虚假贷款类的还包括“发薪贷A官方版”、“盈盈有钱A最新版”、“达飞云贷安卓版”、大麦钱包A官网、汇融花专属极速贷、金条信用贷款、金稻草借款、融易分期官网版,这些A版本均为1.0,都被列入虚假贷款类型中。

所谓网络虚假贷款,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诈骗形式,这一类诈骗大多数是以零门槛、低利息、秒批款等宣传语来诱导受害者,吸引受害人通过“链接”下载虚假贷款A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手续费、刷流水、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缴纳各种费用,当骗子收到转账后,会关闭诈骗A和网站,并将受害人拉黑。

北京商报记者此前多次调查发现,有不少消费者在一些网贷A上贷款,贷款过程中资格审查环节填写银行卡等资料时,显示已成功绑定,却被平台客服告知银行卡填写错误,并以银行卡错误、备注错误、流水不足等为由被多次索要解冻资金,最后贷款不成反被骗。

目前,此类虚假贷款A在官方应用市场一般难以直接搜到,但却仍能在市场上蔓延,主要是通过一些贷款软件的导流或者浏览器的推荐,除此之外,这些虚假贷款A同样可以通过网页链接、短信等方式下载并使用。

要识别这些平台假面并不难,从页面来看,一般功能较为简单,在消费者将个人信息全部填写完毕后,平台方的套路一般是:通过账户输入错误缴纳解冻费、需要加入会员缴纳会员费或手续费,或者验证还款能力缴纳验证金等各种理由,对消费者进行诈骗。

“诈骗来钱快,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利用互联网来广撒网,一旦得手就是一本万利。”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利益驱动下,想要“赚快钱”的诈骗分子仍然趋之若鹜,背后最大的黑产是个人信息贩卖团伙,有些信息贩卖甚至涉及金融机构和平台企业,虽然近些年立法完善,监管趋严堵住了很多漏洞,但当前智能手机使用的频率和场景非常多,信息泄露跑冒滴漏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多时候,你都不知道对方是如何了解的个人信息。

对于这类虚假贷款A操作手段,盘和林进一步介绍,其一般通过短信来向用户推送,继而导向目标链接、A或者网页,其实大多数消费者已经对短信贷款诈骗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少部分人也架不住诈骗分子花样翻新的诈骗内容,尤其是缺乏辨别能力的老人和生活处在窘迫现实中的用户。在他看来,对于贷款诈骗,只要没有贷款需求,一般人基本也不会关注,而对有切实贷款需求的用户来说,尽量要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至少不要相信贷款短信内容。

对于此类虚假贷款A,“工信部反诈专班”同样提醒,凡是诱导用户通过非官方渠道(例如扫描二维码、点击短信链接等)下载A的,一定要注意分辨,谨慎下载。

针对此类虚假贷款A治理,在业内看来,后续需从两方面进行整治,一是摸排此类非法A的系统提供商,对于提供非法虚假贷款A的主体及相关责任人加大处罚力度;二是强化应用市场的A审核机制,广泛宣传提醒用户勿点击不明来源、非正规渠道下载A应用。

盘和林则建议,对在国内的诈骗分子应该集中警力进行专项打击,另外也有不少诈骗分子在国外,对这一类人同样要进行跨境执法。此外,对犯罪分子的通信工具要加以监控,当前结合大数据的逆向查处诈骗号码难度不大;而对于A,智能手机可建立A白名单和黑名单,可以对用户安装诈骗A进行及时预警。

这些虚假贷款APP,一个都别信!

“工信部反诈专班”微信公众号27日公布多个仿冒金融平台类A,并提醒注意分辨,谨慎下载↓↓

工信部拟出台措施,规范A安装卸载行为

工信部27日在官方网站公开征求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对安装卸载行为、优化服务体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以及响应用户诉求等方面做出了相关规范。

《征求意见稿》提出,A应确保知情同意安装。向用户推荐下载A应真实、准确、完整地明示开发者信息、产品功能、隐私政策、权限列表等必要信息,并同步提供明显的“取消”选项,经用户确认同意后方可下载安装。不得通过“偷梁换柱”“强制捆绑”“静默下载”等方式欺骗误导用户下载安装。用户浏览页面内容时,不得自动或强制下载A,或以折叠显示、主动弹窗、频繁提示等方式强迫用户下载、打开A影响用户正常浏览信息。无合理正当理由,不得要求用户不下载A就不给看,或者不让看全文。除基本功能软件外,A应可便捷卸载,不得以空白名称、透明图标、后台隐藏等方式恶意阻挠用户卸载。

《征求意见稿》还要求优化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体验。开通会员、收费等附加条件应显著提示。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对A服务续期及时提醒,明示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合理申请使用权限和及时响应用户诉求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国经济网综合工信部反诈专班微信、工信部网站

来源:中国经济网

警惕“培训贷”!大学生求职心切,背负大额网络债务

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求职招聘过程中,希望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职场中找到心仪的工作。在多次投递简历后终于有一家公司愿意提供就业机会和高薪。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公司面试后,这位才毕业的大学生背负了大额的债务。

案情回顾

小宋是一名设计专业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但小宋也希望凭借自己吃苦耐劳的性格和认真负责的做事风格,能在职场有自己发展空间和位置。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求职场上,一个电话却让小宋不仅没能找到心仪的工作,甚至让他背负了贷款债务,事情还的从2021年10月的一天说起。

这一天,小宋同往常一样,打开各大招聘网站投递着自己的求职简历,突然一家自称为成都某科技设计公司的企业给小宋打电话让他去公司面试。小宋欣然前往。一个叫林某的女子负责面试小宋,与其他面试官不同的是,林某对小宋很有礼貌,也很热情,这让小宋对这家公司产生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在招聘过程中,林某不止一次的宣称公司的规模强大,是集团化运作的大型公司,公司的业务项目很多,旗下有许多子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和阿里巴巴、四川大学、陇海集团、全友家私、蓝光BRC等几十家单位或大型集团公司均有业务合作。

向上滑动阅览对话

小宋,经过我们公司的技能测试,感觉你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还是不错的,只是工作的经验太少,还不能很好的将学校的知识和公司需要是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你已经被录取了,但是还是需要我们公司提供的岗前培训,只有岗前培训了才能更好的掌握公司的工作技能。为了防止你在岗前培训后就跳槽,导致公司的损失,所以我们公司的岗前培训是付费培训,培训合格后就可以直接在我公司或者我公司的合作公司上岗就业,如果没有钱,我公司还可以提供一种“培训贷款”,以后工作了在用工资偿还贷款,特别合理和划算。你想想,你已经被集团公司录取,只要完成付费19800元的培训就能在集团公司就职上班,工资不低于6000元。现在你已经不是学生了,要自己工作养活自己,不能向家里人要钱了,你还想放弃现在的高薪工作岗位吗?

那,好吧。

听到该公司人力资源部林某的说辞和承诺的高薪工资,小宋心动了,她高兴地应允下来。还让林某帮助自己在手机上在操作贷款APP的“培训贷”,林某以转账过程复杂、繁琐为由,让小宋将支付宝登陆后,拿给自己操作,又问了小宋的身份证信息,再进行人脸识别等操作。然而支付了培训培训费用后,小宋才发现该公司以及培训讲师并无培训资质,公司只有几个人,根本就没有运营的盈利业务,只是不断的招大学生来进行所谓的培训,主要教授相当基础的知识、教的知识基本无用,而且他们一个月才集中上课二、三次,教授的东西跟设计没有关系,时不时还有之前培训的大学生到公司讨说法。

小宋后来才知道,当时自己贷款的2万多元的培训费用是林某通过手机贷款APP贷出来,再转账到公司账上的。不过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小宋支付费用培训完成过后,林某就以小宋工作能力太差,根本达不到公司录取的条件和要求为由,将其辞退。更让小宋没有想到的是,在她被辞退后,手机贷款软件的APP一直在提醒她要按月偿还贷款,如果逾期偿还的话还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这让本来就没有收入的小宋一筹莫展,陷入了困境。后来小宋和其他被骗同学到公安机关报案。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期间,小宋还时不时能接到网贷公司的还款电话。

2021年10月,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检察院以林某等人涉嫌诈骗罪将本案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后人民法院支持起诉并判处林某等人有期徒刑10年不等的刑期。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解读嘉宾

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

检察官蒲涛

本案中涉及到一个名词叫“培训贷”,何为“培训贷”呢?

“培训贷”就是培训机构牵线,让你向与他们合作的金融机构签署贷款协议,贷出半年到两年的学费数万。金融机构会直接把贷出的款项打到培训公司的账户,而以后你需要每月按时还对金融机构的欠款。本来“培训贷”是件好事,它给了资金不足的普通人,一个受到再教育,然后改变命运的机会。然而,“培训贷”在现实情况中容易成为一些公司的诈骗工具。本案中,小宋一方面渴望改变自己的处境,另一方面缺乏对职业市场的认知和缺乏对贷款这个金融工具的认知和驾驭能力,承受起一笔并不是正规的金融机构发放的“教育贷”,而是普通的消费贷。所以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如想提升专业技能,在参与“培训贷”时首先应正确了解申请“培训贷”的流程,其次要加强对教育机构资质的了解。而且在将贷款金额支付给教育机构时应该保存好与教育机构签订的各项协议和缴费凭证,以免教育机构跑路。

听了这起案件,可能有的人会疑惑,为什么刚毕业的大学生常常容易被虚假皮包公司进行的招聘活动所诈骗呢,甚至还背上了大额的网络贷款呢?

是因为才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缺乏社会实践,在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急切的需要工作,皮包公司恰恰就利用了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检察机关提醒,随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大和消费金融的兴起,贷款分期缴纳培训费的“培训贷”逐渐流行。本是为减轻学员方压力,却被不少犯罪分子钻了空子。犯罪分子利用监管漏洞,洞悉了大学生求职者迫切的就业心理,通过网络平台实施“培训贷”诈骗犯罪,使得大学生“未就业先负债”。不仅自己没能成功就业,而且还要在很长的时间里,背负上沉重的“培训贷款”债务。所以大家不要心存侥幸,被网络高薪工作蒙蔽双眼,天上不会掉馅饼,轻易相信短期培训成功赚大钱,轻则痛失钱财,重则背负大额债务。不论诈骗披上何种外衣,其诈骗本质都不会发生变化。

经过此事,小宋也明白了想要取得高薪的工作,不能走捷径,去相信短期的“速成班”,还是要踏踏实实的增强自己本领和专业技能,才能被社会所认可和肯定。所以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须擦亮双眼,调整心态,理性求职,还要提高防范意识。而相关部门也须加大对小额贷款、网络招聘及职业培训的监管力度,保障就业秩序,从而维护就业市场中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文章来源:998法治大讲堂

编辑:仇莹莹

法治成都12348“云学法”小程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