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大学生又陷培训贷,难题更需审慎
【阅读提示】在校学生被教育机构诱导贷款,频陷培训贷风波的海尔消金、湖北消金要为此买单吗?
光明网评论员:昨天(8月4日),有媒体长篇报道了培训贷卷土重来,在校生被诱导贷款。多名在校学生反映,成都培训机构“轻备教育”以可以提供兼职为由,吸引在校学生报名学习插画、原画课程,并申请网络贷款偿还学费。当学生发现课程质量不符合预期,想申请退学退费时,机构老师却以各种理由拖延,导致学生面临消费金融公司催收,被起诉、甚至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局面。
培训贷属于校园贷的一种,现实中深陷培训贷套路的多为大学生。因而,教育主管部门、公安机关、高校以及社会各界在校园贷问题频出之后,始终在为治理校园贷乱象而努力。只不过,相关治理工作难言卓有成效。这与大学生群体人数众多,金融常识缺乏等因素不无关系,而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有关部门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缺乏有力约束,这使得培训贷、校园贷等仍然横行。在另一则新闻中,西安一摄影机构搞培训贷,而公安机关为提醒应聘者不受骗,只能派民警蹲守门口提醒应聘者保持谨慎。这足以说明校园贷治理所面临的困境。
早在2021年3月,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通知》还要求放贷机构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不得以大学生为潜在客户定向营销;要求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等等。应该说,相关部门在规范校园贷、培训贷等针对大学生的小额贷款管理的制度设计是有的放矢的,但为何没能有效落实,亟需答案。
实际上,只要有利可图,消费金融公司就容易铤而走险。有专家还原了培训贷躲避监管的一个重要原因——消费金融公司无法获取学信网数据来核验用户是否为学生身份,因而通过设置“非学生承诺函”的选项,来规避监管风险。这一点,也能表明当前对消费金融公司校园贷项目的监管存在一定的缺失。更多现状,如此次为“轻备教育”提供贷款的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早因培训贷被投诉,却仍然在正常开展业务,也能够说明问题。能够总结出一点是,在校园贷等消费贷的违法违规成本不足以令相关消费金融公司望而却步的前提下,想要有效治理校园贷,短期内还将是难题。
培训贷、校园贷作为新兴金融消费产品,有其存在的市场基础,但基于过多的大学生深陷其中,对此类产品还是应审慎对待。故而,在校园贷产品尚未规范发展之前,对其监管力度必须不断加强。从这一角度出发,此前国家五部委相关规定还应迭代升级、细致细化。而在金融消费市场,消费金融公司是强势方,对其在校园贷类型产品上是否合规操作的甄别,还需要更严苛一些。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学习困难”之困需要被“看见”
来源:光明网
校园贷鼻祖,还想卷土重来?
作者丨辛波编辑|闫如意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这句话用在罗敏身上,最合适不过。
前几天,上市公司老板罗敏被新东方老师董宇辉拉黑,上了热搜。
这位老板在董宇辉的直播间,几分钟内豪掷10个嘉年华,成为榜一大哥,原本是最常见的捧场引流操作,没想到董宇辉却不领情。
被拉黑后,罗敏委屈地发了条视频:再也看不到董老师的直播了。
没想到,评论区却翻车了。
从来没有一场骂战像这样一边倒过。
罗敏不得不删除了自己所有的微博,只留下了一条公司宣传视频,还关闭了评论。
是董宇辉粉丝的战斗力太强了吗?
并不是。
董宇辉在直播间解释拉黑行为,说是导演小哥的主张,小哥“大学刚毕业”、“有些私人恩怨”。他听了导演的理由,也觉得“挺合理的”。
而让网友群情激奋的,正是那三个字——校园贷。
这位被拉黑的老板罗敏,正是校园贷的鼻祖。
是的,他拿着这笔带血的钱,又回来了。
罗老板的发家史如果不是被董宇辉拉黑引起关注,罗敏很可能就成功了。
校园贷被明令禁止后,罗敏拿着积累下来的雄厚资本,又开始了新的创业。
在给董宇辉刷礼物前一天,罗敏发起了一场19小时的直播,以“一分钱买酸菜鱼”和“送1500台iPh”为噱头,创下了涨粉450万的辉煌成绩。
有人计算过罗敏一场直播砸了多少钱,不算人工和场地,成本都已经超过1250万。
豪掷千万元之后,罗老板的1分钱酸菜鱼已经在很多社交平台得到广泛转发:
不少抢到1分钱酸菜鱼的网友,在他的“大气”之下,都开始支持他。
而这次给董宇辉的直播间连刷10个嘉年华,更是一本万利的宣传策略。
董宇辉的直播几乎每次都在抖音直播人气榜前十,花3万块能买到这样的曝光量,很值。
被董宇辉拉黑后,罗敏更是趁机视频喊话,关注度暴涨。
眼看着,他差一点就成功了。
但互联网毕竟是有记忆的。
罗老板引来了关注,也唤起了那些年的惨痛往事。
他今天砸下的每一分钱,都是从无数大学生身上压榨出来的血肉。
趣店,听起来像一个不知名购物商城,它的前称,叫做趣分期。
这么热爱引流的罗老板却选择了改名,大概是因为它实在是太臭名昭著了。
这个面向大学生的分期贷款平台,毁了无数人的未来。
实际上,他的趣店虽然改称分期商城,打的还是贷款的主意
2014年的时候,互联网金融兴起,当时银行还不允许大学生办信用卡,罗老板精准抓住了这个需求,把枪口对准了大学生。
大学生们刚刚开始独立生活,又还没有养成成熟的消费观,难免冲动消费。
如果没有钱,也就罢了,可如果这个时候有人站出来告诉你:我有钱,可以借给你呢?
如果这个人,还是你认识的学生会主席呢?
在别的公司还在绞尽脑汁搞促销的时候,罗老板率先使用了地毯式推广。他雇佣了一大批学生会主席在校园里做代理,每发放一笔贷款都有相应的提成。
于是代理们大力劝导自己的同学们早买早享受,疯狂派发趣分期的传单,“不用卖肾买iPh”、“零首付”,就像今天的“1分钱酸菜鱼”一样诱人。
为了快速扩张,趣分期的申请也非常简单,校园代理就可以审核,在纸上登记身份证,填写一下个人、家庭信息就可以,最短的时候,一天就能拿到钱。
熟人推广,审核简单,零首付,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们哪能顶得住这样的诱惑,趣分期迅速攻城略地,很快遍布300多个城市。
到2015年,几乎是每一个季度,趣分期的用户数量和交易数量都成倍增长,罗老板拿了一轮又一轮的融资。到2017年,罗老板的趣分期已经达到了117亿美元的市值。
2017年10月,罗老板将趣分期改名趣店,坐上飞机去纽交所上市,实现了中国所有商人的梦想。
时至今日,罗老板依旧怀念往日荣光。
在被全网扒出黑历史之前,罗老板的抖音置顶视频还是回忆他从江西小镇走向纽交所的辉煌历程
为什么人们如此憎恨校园贷?如果只是分期付款,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
可以趣分期为首的校园贷,却用“零首付”、“分期付”的奶酪,设下了一个陷阱。
懵懂的大学生们在写下自己信息,签署借款协议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面临如何的风险。
大学生们没有稳定收入,唯一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给的生活费,如果能按时还款还好,一旦出了岔子,还不上分期的大学生们,面临的就是巨额的滞纳金。
滞纳金高得离谱,有时候甚至是本金翻番。长沙一名大二的学生,在趣分期借了6000块,因为逾期几个月,最后要还1万3千多块。
有媒体分析了学生们签下的借款协议规则,发现如果逾期一年,就滚动出未还金额的3倍滞纳金,年利息高达365%。
而国家对高利贷的判断标准是年利率36%,趣分期直接乘了10。
如此天价的滞纳金,学生们更还不上了,怎么办?
答案是暴力催收。
大学生们在借款之初填下的个人和亲友信息,就是对付他们的杀手锏。
他们催收的步骤是这样的:
首先,给欠款学生打电话发短信恐吓,如果再不缴纳不仅会通知他们的父母老师,还会影响他们的征信,让他们在社会寸步难行。
进一步,还没还上欠款的话,他们会联系贷款学生的同学、父母、在学校公共场合贴学生欠款的大字报。如果还没成功,就群发短信给学生所有亲朋好友,让他们彻底在社会网络中身败名裂。
很多大学生面对高额滞纳金,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又不敢告诉父母,开始了拆东墙补西墙,为了还一个平台的分期,去另一个平台借款。
窟窿永远堵不上,雪球越滚越大。
一名借了3000元校园贷的女大学生,因为欠款15个月,债款在55家公司之间流转,最终滚到了69万元。
巨大的心理压力,恐惧,愧疚感笼罩着这些孩子,在绝望之中,有人在如花的年纪,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2016年,河南一名21岁的大学生欠下了校园贷59万元,从8楼一跃而下。
同样21岁的一位汉中大学生,在欠了校园贷20万后,选择了割腕自杀,而他走后,家人依旧不断收到催收信息。
2017年,厦门的大二学生如梦,在遭到暴力催收威胁给家人送花圈、给父亲发裸照之后,选择了自杀,她在遗书中写道:
“我做了这么多错事,你都原谅我了,可这一次,我真的觉得好累啊”。
如梦生前的借款照片
他们大都刚刚20岁出头,考上了大学,人生才刚刚开始,却在无法偿还高额欠款的恐惧和自责中,仓促地结束了自己生命。
而那些被雇佣做校园代理的学生会主席们,原本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却被拉下了泥潭,轻则事后醒悟一辈子愧疚,重则背上了诈骗犯的罪名,葬送自己前程。
为了快速扩张,校园贷几乎不做审核、不设门槛,诱发一些校园代理抓住空子,借学生会权利收集学生信息为自己借款,最终欠下巨额债务后逃跑。
罗老板们难道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审核漏洞吗?
还是扩张远比加强风控更加重要呢?
正如网友所言,董宇辉和罗敏之间的碰撞,更像一场绝妙的反讽:
新东方教师董宇辉,用知识改变了学生的命运;趣分期老板罗敏,用校园贷“改变”了学生的命运。
不知道罗老板在纽交所敲钟的时候,会不会想起那些本应该有着大好前程,却一跃而下的大学生们。
罗老板的算盘在一系列的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之后,国家加强监管,叫停了校园贷,罗敏的趣分期也因此止步,迫不得已之下,他宣布放出去的贷款不再收回。
但罗敏拒绝承认自己的过错。
他说社会上的怪事,不要都扣在出头羊的头上。
他把他不追收欠款的行为叫作做慈善,而他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他说他们是上市公司不会缺钱,他的公司账户里有120亿流动资金,足够支持他重新创业。
在发布会上,他说要把趣店做成令人尊敬的公司,他要做预制菜,帮助家人们实现美好生活的梦想。
他早已忘记了他的资本是如何血淋淋。
正如之前所说,如果董宇辉没有坚定地拉黑罗敏,而是圆滑地处理过去,这些发生在8年前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的历史、少数人的记忆,而罗敏很有可能真的靠砸钱营销重新获得成功。
而那些本应该拥有光明前程的大学生们,那一个个本该圆满却因校园贷残破了的家庭,都成了冤死鬼,始作俑者并没有受到惩罚。
罗敏直播之后,趣店的股价从不足1美元,涨到了1.67美元
不仅没有受到惩罚,他很有可能用这笔带着鲜血的财富,再次毁灭一些家庭。
在这次创业项目预制菜项目的发布会上,罗敏郑重宣布了自己的“加盟计划”:要在未来三年内支持10万个用户创业,开设线下店,如果没有钱,趣店还会提供一年的免息贷款。
在他的宣传中,“宝妈”们不必有资金也不必有技术,只要贷上趣店的款,加盟预制菜,每天卖出50份菜,就能轻松月入大几千。
听起来简直是无本万利的生意。
可细看一下,依旧是熟悉的套路。
免息、贷款,熟悉的词套在了不同的场景里。并没有人真正知道罗敏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而他也许醉翁之意并不在预制菜。
创业可能会失败,但贷款一定是要还的。一旦投资失败,没有盈利不说,宝妈们还要背上债务,一年免息听起来不错,可一年后呢?如果投资失败逾期了呢?
一切都是未知数,只有罗老板,打得一手好算盘。
六年前,罗敏用校园贷毁了很多大学生的一生,毁了一个家庭的希望,而如今,他卷土重来,如果依旧打的是放贷的如意算盘,很有可能毁了一个家庭的未来。
有网友呼吁,如果罗敏能二次创业成功,你我都有责任。
是的,我们不是不能原谅一个犯错的人,但如此冷眼旁观被自己毁掉的别人的人生,不加反省,拒不承认,甚至高调地准备重演当年的戏码,那这样的人,绝对不配得到原谅。
人必须要为自己做的错事受到惩罚。
如果我们纵容了他的成功,便是鼓励坏人作恶。
社会的底线,是生命绝对高于利益。
参考资料
1.市界.罗敏,到底得罪了多少中国年轻人?[2022.07.22]高标签]2.品玩.我们在现场围观了趣店罗敏撒钱,发现他可能真以为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2022.07.24]高标签]3.新浪财经.“校园贷鼻祖”罗敏携趣店预制菜高调回归这一次他的镰刀挥向加盟商?[2022.07.22]高标签]4.开菠萝财经.罗敏成不了董宇辉[2022.07.20]高标签]
揭露网络平台四大套路 大学生理性消费别乱贷
“零门槛”“无抵押”“零利息”,这样的网络贷款可信吗?随着开学季到来,大学生们的消费需求高涨,一些不良网贷趁虚而入,如果不注意辨别容易上当受骗,致使个人资产和信誉受损,甚至因恶意催收导致严重后果。3月15日,北京银保监局提示广大学生,准确识别不法分子典型套路,远离校园不良网络贷款侵害。
套路一:网络平台“零息”贷款陷阱
一些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和科技公司合作,通过“日息低”“零利息”等虚假宣传,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其实,所谓“零利息”并不等于零成本,往往还有“服务费”“手续费”“逾期计费”等各类隐性成本,此类宣传故意模糊实际借贷成本,产品综合息费率水平可能很高,且一旦逾期还会产生高额费用。
套路二:网络平台恶意催收
部分大学生在非正规的互联网平台贷款后,一旦逾期未还款,自己和身边的家人朋友可能遭受短信、微信、电话的骚扰,以及侮辱、恐吓、威胁及暴力催收。此外,网络平台可能采取冒充公检法催收等形形色色的手段恶意催收,极易引发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
套路三:注销“校园贷”陷阱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互联网平台客服,利用非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在电话中准确报出大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贷款、家庭住址等信息。在大学生放松警惕后,不法分子谎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紧急配合注销校园贷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产生高额滞纳金等,其最终目的是诱骗大学生在贷款平台贷款后将资金转至骗子账户。
套路四:“元宇宙”“区块链”网络陷阱
目前网络上出现一些“小游戏”,假借“元宇宙”“区块链”等概念进行炒作,宣称“边玩游戏边赚钱”“投资周期短、收益高”,诱骗学生通过兑换虚拟币、购买游戏装备等方式进行投资,甚至诱骗无经济基础的学生向网络平台贷款用于投资,最终卷款跑路。
这些校园不良网络贷款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危机。有的学生面对还款压力,选择“以贷养贷”“多头借贷”,从而债台高筑;还有的学生因无力偿还,长期遭受暴力催债,身心受到巨大侵害。
北京银保监局提示广大学生:理性消费“不乱贷”,美好青春不负债。
一是理性消费不乱贷,莫让“开学季”变成“欠钱季”。要树立理性借贷消费观念,提高网贷风险防范意识,弘扬勤俭节约美德,科学安排生活支出,做到开源节流、量入为出,不给校园不良网络贷款留下可乘之机。对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要有正确评估,不要不计后果盲目借贷、过度借贷,否则会使学生个人甚至家庭陷入困境。
二是合理借贷要正规,莫把“假李鬼”当成“真李逵”。合理发挥借贷产品作用,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不要过度依赖借贷消费,更不要“以贷养贷”“多头借贷”。若确有借钱需求,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可通过拨打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电话或前往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进行咨询办理。切不可轻信不法分子的诈骗诱饵,让校园不良网络贷款钻空子。
三是寻求救济要理智,莫使“校园贷”变成“校园害”。校园不良网络贷款就像潘多拉魔盒,同学们不要为了自己的不合理欲望去触碰它。如果不幸遭遇了不良网络贷款,一定要保持理智,不要受不法分子胁迫或采取极端解决方式,而是要积极保留证据,保持与家长和学校的密切沟通,必要时选择报警处理,借助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程婕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