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安康各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48.72亿元,居全省第一
2020年度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近日,华商报记者从安康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安康市金融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协同全市金融系统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
存贷款增速排全省第三
存贷款增速稳定增长。“十三五”末,安康市各项存款余额1693.14亿元,较“十二五”末余额增加660.43亿元,年平均增速为10.39%,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三;各项贷款余额961.25亿元,较“十二五”末余额增加414.05亿元,年平均增速为11.93%,增速在全省排名第六,存贷比达到56.8%,较“十二五”末提高3.8个百分点,为安康实现“绿色崛起、追赶超越”注入了强有力的金融活水。
创新“新社区工厂贷”,在国内首推“裕农通”服务模式
金融创新走在前列。安康成功列为国家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行安康分行首创“新社区工厂贷”,在国内首创推出“裕农通”服务模式;平利县“两权”抵押贷款模式助推民营及小微企业发展经验做法被评为2019年全国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优秀案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云义贷”“开工贷”“税务贷”等专属信贷产品,为客户线上办理业务搭建了多种类型的服务通道。
小额扶贫信贷投放规模位居全省第一
金融扶贫可圈可点。十三五”期间,安康先后被批准为省级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市和国家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全市上下积极探索“征信+精准扶贫”模式,截止2020年12月末,各县区累计到位小额扶贫信贷风险补偿金2.61亿元,撬动各金融机构扶贫发放小额贷款113639笔48.72亿元,投放规模位居全省第一位。
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精准滴灌支持小微。面对突出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金融系统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政府号召,大力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辖内银行业机构向普惠小微企业累计发放各类信用贷款43.93亿元,辖内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为1153家普惠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5.24亿元,引导全市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新发放人民币贷款利率笔上年末降低1.52个百分点,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近6000万元。
对相关“抗疫”行业贷款审批开通绿色通道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印发了金融领域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瞄准获贷难、办贷慢等堵点,全力协调各类金融机构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金融服务。组织召开各类政银企对接会50余场次,向重点企业派驻金融顾问,及时化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矛盾。全市24户包装饮用水企业已实现金融顾问全覆盖,向46户毛绒玩具文创企业也派驻了金融顾问。对相关“抗疫”行业贷款审批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审批进度,提高业务办事效率。全市小微企业获得信贷平均办理环节压缩至5个,办理时间4.5天,较上年减少2天以上。
华商报实习记者李程
小额贷款脱贫记
曹景
袁朝升是池河镇明星村有名的产业大户,几十年来老两口坚持养蚕,儿子之前也一直在务工。201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这个原本宽裕的家庭,儿子袁国贤患上了眼疾。为帮儿子治眼睛,老两口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数万元外债,最后儿子的眼睛还是失明了。
常年的医药开支,儿子的失明失业,以及高额的外债压得老袁喘不过气来。于是,他开始琢磨扩大养蚕规模,另外把自己的木匠手艺也一并拾起来,这样几年下来,还清借款应该不成问题,但是钱从哪里来呢?尽管村上将其纳入了贫困户,但老袁是个爱脸面的人,心想自己有手有脚的,也不好意思直接管政府开口要钱。
包户干部李自强知道后,很支持老袁的想法,告诉他不要担心钱的事情,现在党和国家政策好了,上面有专门针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小额贴息贷款,可以一次性贷5-10万,而且三年免利息。老袁听后立马有信心了,心想凭借自己吃苦的劲儿,三五年下来,一定能把产业搞起来,把钱还清。包户干部李自强还告诉老袁让儿子学习政府组织的盲人按摩,不仅符合实际,还是一条脱贫好路子。
2016年,老袁拿到了石泉农商银行池河支行的第一笔五万元的贴息贷款,在包户干部的帮助下,他开始改造蚕室,栽桑建园,扩大养蚕规模。此外,还到村里的蚕桑合作社专门学习了小蚕共育技术,一年下来老两口能养六批蚕,每一批在五张左右。拿着资金,老袁还购进了木材,做起了木材加工,主要做一些寿材和其它木器件。为让儿子重新振作起来,老袁还鼓励儿子学习成人按摩,准备一年后给他开个店。
很快,儿子学成归来,父子俩张罗起开店的事情。村上为解决他们的创业资金,2017年6月,再次为其申请了小额贴息贷款政策,结果第二天,石泉农商银行池河支行的工作人员就主动上门找到袁国贤,为他办理了五万元贷款。
2018年5月,袁国贤在镇上的盲人按摩店终于开业了,平日里和妻子一起经营,主要包括足浴、推拿和一些理疗项目,由于袁国贤技巧娴熟,服务热情,为人诚信,很快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我们一家多亏了小额贴息贷款政策,银行工作人员还亲自上门服务,几年下来,贷款还清了,生活也富裕了。二三十张蚕,一年下来差不多有四万元的收入,木材加工一年也有两三万块钱,儿子按摩店现在收入也稳定了,基本每月都能保证收入过万”袁朝升说。
脱贫后,老袁还精心定制了一面锦旗,带着老伴亲自送到石泉县农商银行池河支行柯行长手中,以表达多年的感激之情。
为全面做好农村小额信贷工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去年5月19日,邮储银行安康市分行石泉县支行“整村授信”启动仪式在池河镇明星村举行,明星村被授牌“党建+金融共建示范基地”、“整村授信示范基地”称号,成为邮储银行在石泉县实行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首个试点村。全市邮储银行系统信贷客户经理分组走访明星村辖内涉农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等,进行现场调查授信,当天一共建立档案客户110户,现场授信38户,授信金额545万元。这一举措,不仅让老百姓享受了便利的金融服务,也为促进农业增效、村民增收、辖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如今,在各类农村信贷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明星村农旅融合产业发展已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全村已建成高效密植桑园6000多亩,年养蚕达6000多张;发展桑园养鸡示范点30多处,年养鸡20万只;发展万头猪场3个、千头猪场22个;建设万吨有机肥厂1个、年产30万头屠宰场1个。全村蚕桑、畜牧产业年总产值接近3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过2万元。
“2016年5月到去年9月,我们村上小额贴息贷款共发放111户,涉及资金536.7万元,全部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下一步,村上会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协作,继续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贷款规模,不断壮大集体经济,鼓励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农旅融合当中来,实现户户有长效产业,人人有稳定就业的良好氛围”明星村党总支书记刘家满说。
多年来,石泉县高度重视农村小额信贷工作,通过以贷促产,以贷兴业,鼓励广大群众大力发展产业,积极参与创业。十三五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各行业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在镇村干部的鼓励动员下,农村小额信贷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助力脱贫增收和产业振兴上发挥了“奠基石”的作用。
编辑:孙玉颖
责编:马宁
活用“启动金” 四两拨千斤 ——安康市汉滨区小额信贷管理新探索
本报记者陈嘉
扶贫小额信贷是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启动金”。作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抓手,这一“启动金”往往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安康市汉滨区在探索金融扶贫的创新实践中,紧紧围绕贫困群众需求精准发力,打通堵点,化解难点,持续在“贷得出、用得好、能致富”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条“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长效路径。
四方联动
助“启动金”精准到户
11月3日一大早,汉滨区建民街道赤卫村村民曹学群就开始翻看蜂箱内意大利蜂的产蜜情况。老曹早年间在新疆、河南以及韩国打过工,因为收入不稳定回到了安康老家。后来他跟着四川的养蜂人学了几个月的养蜂技术,便萌生了自己试一试的念头。要养蜂,这笔启动金怎么落实呢?
了解到老曹养蜂的想法,村风控小组、银行立即对他进行评级授信,并做贷前调查,分析产业项目和贷款期限匹配情况,很快老曹便贷下了2万元。“所有的材料都是区、镇、村上的干部和银行信贷员上门办理的,我基本就没怎么跑过路,而且一周内就拿到了这2万块钱。”老曹告诉记者。
有了这笔“启动金”,老曹的“甜蜜事业”越做越甜。由于人勤快、懂技术,老曹成了村上的养蜂大户,很多曾经持观望怀疑态度的村民纷纷向老曹取经。
安康市汉滨区在国家政策框架下,因地制宜建立了“专班+联席会议+四方联动”机制,推动小额信贷政策精准落实。由区、镇、村三级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专班,负责扶贫小额信贷管理和风险处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资金落实过程中的堵点问题,形成区、镇、村、银行四方密切配合协作模式,顺利扶持了一大批有条件的贫困户获得资金发展生产。截至10月底,汉滨区累计发放小额信贷25111笔11.19亿元、贴息1.17亿元,通过扶贫贷款资金帮扶17120户贫困农户发展增收产业,带动贫困人口6.7万人。
全程管理
为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越是贫困户,其运用资金发展生产的能力越弱,这就需要政府、银行、驻村帮扶队多种力量来指导他们用好资金。
11月3日上午,记者一行人来到汉滨区建民街道徐家沟村村民杨成猛家。穿过堂屋便是他家的小型养猪场,看着一群群活蹦乱跳的猪崽儿,老杨心里在谋划一件大事。
“我想把养猪场迁到对面坡上,搭一个大一点的养猪场。”老杨把想法告诉了一起来家里回访的驻村干部和农商行信贷员。
“你现在这个养猪场确实影响周围环境,养殖规模也受限,扩大规模可以申请续贷,咱们是享受这个政策的。”安康农商行河西支行信贷员李支文告诉老杨。
“关键问题在于用水用电要解决。”驻村干部朱光福说。
……
大家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为老杨出谋划策。
像老杨一样有续贷意愿,想扩大生产的人并不在少数。汉滨区对此出台了《关于明确扶贫小额信贷展期、续贷、再次申贷以及风险补偿事项的通知》,让“启动金”为贫困群众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从放贷到续贷,从开支到监管,小额信贷的使用不仅关乎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汉滨区在小额信贷管理中的重点。“我们对每一笔贷出去的资金都会全程核查,确保资金真正用于产业发展。”汉滨区扶贫办行业金融组组长王勇告诉记者。
汉滨区及时查找资金管控中的风险点,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化解措施,出台一系列应对方案,使逾期率控制在0.5%以内。截至10月,全区累计清收化解已到期扶贫小额信贷资金80443万元。
双向激励
为脱贫致富增添动力
11月3日下午,记者走进汉滨区建民街道徐家沟村村民王兆知家里,宽敞的院子里晾晒着芦粟和玉米,牛棚里刚刚产下的小牛犊不时探出头晒太阳,后山上散养的鸡悠闲地踱步觅食。2016年王兆知第一次申请小额信贷,因为按期还款、信用良好,很快获得了续贷,有了持续发展的资金。如今,随着产业规模的发展壮大,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王兆知还被汉滨区授予脱贫攻坚自强标兵和诚实守信户称号。
“原来我在砖厂干活,勉强维持生计。媳妇和我都有病,孩子又小。想借钱做点啥,可谁敢给我借。”王兆知说。
实际上,很多贫困群众都有像王兆知这样的想法,激发他们对新生活的希望显得至关重要。而扶贫小额信贷通过资金的注入与项目的实施,将贫困户带至特定的激励情境中。一方面,劳动和诚信可以带来收入;另一方面,懒惰和退缩不仅意味着收入减少,还意味着贷款难以还清。
如今,王兆知全年收入可达10余万元,家境的改善直接改变了他的精神面貌。“我现在养的鸡啊牛啊根本不愁销路,只要我愿意干、勤快点,增收致富肯定没问题。”王兆知自信地说。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