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钱、拿地、拿矿,骗遍全国的“老赖”,侮辱了多少人的智商
编辑:正风
来源:正和岛
在中国,汽车制造相对来说是一个水很深的行当,如果有人认真追溯一下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便会发现曾经有许多领一时风骚的商界豪杰都在此处断送了一世的英名。
当然,我们今天无意探讨这样一个宏大的课题了,毕竟,那也不是一两篇文章就能说清楚的事儿,倒不如把目光放在近期的一个热点人物身上,一个号称发明出“加水就能跑1000公里”水氢燃料车的人,没错,他就是青年汽车集团董事长庞青年。
只不过,这位董事长的近来的日子好像并不好过,从11月18日人民法院网发布的消息来看,青年汽车的破产财产已分配完结,法院已依法于10月21日裁定终结青年汽车破产程序。
杭州青年汽车有限公司虽然只是庞青年65家关联企业中的一家,但企查查给出的扫描结果是,这65家企业中,多半都存在着经营风险,而其本人,也先后超过20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显然,一场破产的多米诺骨牌很可能要在这位董事长的身上开启了。
01.
庞青年,也曾是个“有为青年”
与如今外界给出“白纸摊大饼、平地起高楼”的形象不同,1958年出生的庞青年,年轻的时候放过牛、看过林场,后来凭借着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创办了当时行业内最大的橡胶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是家乡人的骄傲,即便从当下来看,其前半生也是一个标准的逆袭故事。
庞青年的老家在浙江天台县,出生于农户家庭的他6岁就开始放牛,以至于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庞青年贩牛的故事:庞青年6岁时,天一亮就赶着牛去几十公里外的集市去卖,“非常了不得。”
“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没有了,一直就是自己长大,自己养活自己。我什么都会做,烧饭、洗衣服、擦地板,我都会干。”
都说穷人孩子早当家,庞青年也不例外。
16岁时,庞青年去看守林场,别人没事儿就聚在一起打扑克,可他却对林场中的茶树发生了兴趣。
由于无人管理,草长得比林场里的茶树还高。按常人的习惯,将草直接拔了完事,可庞青年没这样做,他把草翻到茶树底下,让茶树露出来晒太阳,草烂了就能做肥料。到了冬天,他又开始往地里埋东西,这回不是草,而是茶树。
异于常人的想法,让他差点背上“破坏”的罪名,但第二年,林场的茶叶产量翻了5倍,还未成年的庞青年被提拔为林场场长。
“要做得比人家好,就得观察思考,不断有新的办法,还得敢冒风险。”庞青年在多个场合将青年时期的这一感悟分享出来。
从林场出去后,庞青年开了一段时间的拖拉机,但爱琢磨的他不甘于常年如此,又转而做起了橡胶轮胎的生意,他先是创办生产胶袋的小工厂,随后又开办橡胶厂“卖轮胎”,四年后,这家橡胶厂成为全国行业中最大的企业。
橡胶厂让庞青年赚到了第一桶金,也使他萌生出了造车的冲动。
1995年,庞青年与北京北方公司合资成立了金华北方福来汽车公司,致力于生产高档客车,不过,在1995年到1998年的3年时间里,公司仅生产了8辆客车,而就这8辆车,还问题频频,连庞青年都看不下去:
“车型比较老,8辆车子造出来,不是这边漏风,就是那边漏雨,卖不掉的。”
1999年,庞青年忍无可忍,收购了合资公司的剩余股权,自己单干。
庞青年先是去德国考察了一圈,并在2年后与德国尼奥普兰达成合作,注册了金华尼奥普兰车辆有限公司,也就是后来的青年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当时,每引进一个车型,庞青年都要投入2个多亿,而且由于是技术引进,银行不提供贷款,但他仍干劲十足,“我不犹豫,我知道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客车,办企业就是要找最好的合作方。”
砸下大钱换技术的青年客车,也的确迅速打开了市场,在150万客车市场中一度占据了90%的份额,而庞青年本人也在2006年和2009年两次上榜“风云浙商”。
尝到甜头的庞青年,以为找到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在一次采访时他说道:“世界上最大的动力是市场,而不是技术。只要占据了市场,就好说话。”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开始转战市场更大的乘用车。
都说企业家都是赌性的,不难发现,庞青年的这种大胆的性格在小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了,但遗憾的是,也正是这种“敢冒风险”的性格,一步步把他带入了深渊。
02.
沦为笑柄的“水氢汽车”
事情还要从半年前的一则新闻讲起。
5月23日,南阳日报刊发了一则报道——《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文章称,“水氢发动机”正式下线,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而生产这款发动机的企业,正是庞青年掌控的青年汽车集团。
根据青年汽车的介绍,青年水氢燃料车不用加油,也不用充电,只需加水,续航就超过500公里,轿车甚至可以超过1000公里。
“海水、污水都可当“水氢车”水源。”青年汽车董事长庞青年补充说。
随即舆论迭起,大家的质疑点在于,以后汽车真的不用加油充电,加水就能跑吗?“这是永动机吗”?“能量守恒定律呢?”
有人戏称,庞青年这项成果至少可以获得四个诺贝尔奖:打破热力学第二定律,诺贝尔物理学奖;水的高效率分解,诺贝尔化学奖;促进经济复苏,诺贝尔经济学奖;推动世界能源革命,诺贝尔和平奖。
人民日报所属官方新媒体平台“侠客岛”更是直接对此调侃:“水制氢的方法有哪些?其实不用电解,直接‘吹’就可以了。”
面对质疑,青年汽车给出的回应是:“技术成熟,不是瞎编”,而庞青年在面对媒体质疑更是毫无惧色:
“我们小时候,看到铁树开花,电灯亮了,觉得不可思议。原来是牛耕田,后来说拖拉机耕田,你想都不敢想,干都不敢干,怎么会有科技呢?科技是干出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按照庞青年所说,水氢燃料车的最大秘密,就是一种特殊催化剂,再通过过滤富集,使氢气浓度达到99.99%,再通过氢燃料反应堆产生电能驱动汽车。
对于这个“特殊的催化剂”究竟特殊在什么地方,青年汽车像是在保护核心机密,始终不肯透露半句。
事实上,所谓“水氢发动机”就是常说的“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是以氢气作为动力的,并不是说加水就可以跑,其中还涉及到一系列物理化学复杂反应。
2H2O+催化剂=2H2↑+O2↑,这是初中就学到的化学公式。加水产生氢气,从理论上说,这套技术路线是可行的,但不是仅仅加水,还要有催化剂,跟水反应产生氢,然后氢跟燃料电池反应产生电。
在氢燃料汽车行业,日本走的比较靠前。尽管日本燃料电池的出货量和装机规模占全球60%以上,氢燃料电池领域的专利数目领先其他各个国家,但是与庞青年所说的只要加水就可以行驶500多公里,仍有很大的差别。
总之,庞青年的“水氢汽车”非但没有赢得外界认可,反而成为了业内的笑柄。
03.
靠“画大饼”,他在各地大肆忽悠
读到这里,大家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一开始明明已经走向生巅峰的庞青年,为何又会说出如此不着边际的话,但如果细数青年汽车往年的经历,一切的谜题就都解开了。
其实,当年在高档客车领域的成功经验,一直令庞青年难以忘怀,庞青年一心想复制当年的成功经验到乘用车市场上,为了能抢占市场,他不惜采用画大饼的套路来欺骗合作方,就这样,在以假乱真的道路上,庞青年越走越远。
2006年,庞青年盯上了英国著名跑车制造商莲花。
莲花汽车本是英国品牌,母公司名叫宝腾。青年汽车明明是与宝腾旗下的另一子公司合作,却打上了“莲花”的标志,抢注了“莲花”的商标,以假乱真,导致真“莲花”进入中国后,只能叫“路特斯”。
但青年莲花的销量始终不尽人意,从没能进入畅销车榜单。当真“莲花”来到中国后,没有研发能力的青年汽车迅速被打得无影无踪。
2008年金融危机,通用汽车准备抛售旗下子公司萨博,庞青年又出现在了瑞典街头,公开说‘若不拿下萨博,绝不班师回国!’”
与此同时,庞青年利用所谓的“收购萨博”开始了忽悠全国的行程。
2010年,青年汽车许诺在宁夏石嘴山市总投资267.09亿元,建设年产21万辆重型卡车、10万辆莲花轿车的大型汽车生产基地。依靠重型资源的石嘴山市急于进行产业结构转型,自然对青年汽车夹道欢迎。为表诚意,当地相关部门甚至拿出了煤矿赠予青年汽车。
他们千想万想都没想到,庞青年非但没在那里造车,反而转手就把煤矿卖了,套现10亿元。
《华夏时报》曾就此事采访一位宁夏石嘴山市的一位官员,对方直言:“我们的评价是,政府遭遇了一场骗局,对手的能力太强,我们感觉受骗,但又无法维权,只有吃哑巴亏。”
尝到甜头的庞青年又把目光放到了鄂尔多斯市。2011年鄂尔多斯市与青年汽车签订投资协议,青年汽车承诺在鄂尔多斯投资瑞典萨博汽车项目,计划投资200亿,计划形成销售1126亿,利税332亿元,而当地政府配给青年汽车两项分别为6亿吨和7亿吨的煤炭资源。
但是随后庞青年收购萨博汽车失败,而政府的13亿吨煤炭指标却被庞青年卖了,一共卖了31亿,项目全部烂尾。
处境相似的还有海宁、连云港、六盘水等多地,他们都双手奉上了本地的优质资源,但项目上却一个都没能成功。
据官方媒体统计,庞青年为这些地方政府画出的投资大饼高达三百多亿,这些项目最后爆出多是拖欠员工工资、基地停产、经销商亏损、被拖欠购车款等消息。
而随着庞青年“收购萨博”的计划折戟沉沙,以此为噱头的投资无不落得一地鸡毛,唯有庞青年赚得盆满钵满。
对此,庞青年却回应道:“傻瓜才会圈煤圈地,我们闷着头干技术的人,不屑干这事。拿了地,我还要额外交税呢。”
04.
庞青年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庞青年和他的大饼,从来不是个例。
35年前,公交司机王洪成宣称自己配置出了一种特殊的母液,只需要将少量母液加入水中,水就能变成燃料。
很快,王洪成成了民族英雄,水变油技术也被公开宣传为“中华第五大发明”。一众媒体都曾刊文赞扬,称“无论用什么溢美之词都不过分”。
可怕的是,这个骗局持续了10年。
14年前,呼和浩特市的公安局指挥中心——一座总投资过亿,使用不到5年,11层高的大楼——硬生生被两百多公斤炸药一口气炸平。接着,原市政府大楼、龙海商厦、第一人民医院保健楼、市公安局的三栋宿舍楼也相继拆除。
这一切,都是为了给一个叫郑泽的大忽悠所说的“西北第一高楼”腾地方。结果本该在两年后交付使用的新大楼,两年后仅仅修了三层。
那个郑泽,原来只是个读过5年小学的木匠。
还有3年前在秦皇岛试车,被网友称之为“巴铁”的空中巴士(上层坐人,下层过车)。
在成功激起公众热情后,巴铁项目背后的公司就开始销售巴铁项目的投资理财产品,10万起投,集资了40多亿,其中包括不少人的养老钱。
最终,“巴铁”项目无疾而终,投资人的钱也都打了水漂。
这些大忽悠怎么就能无视时间空间,横行于世呢?
有句话说得很对,骗子骗到的,都是有需求的人。
庞青年也是看准了这点。
为什么他不去一线城市捞金?因为那里虽然市场更大,但不好骗,影响也更恶劣。
所以,他看中的基本是小地方或传统产业城市,这些地方监管不严,缺GDP或是急需转型,例如南阳市的2018年人均GDP,在河南18市中排名仅第15。
而庞青年许诺的汽车产业,投资大、关联性强,能带来令人心动的就业、产值,一直都是招商引资中的香饽饽,自然成了他的通行证。
这也是为什么庞青年恶迹斑斑,还是有人肯与之合作。
最牛“老赖”的底气,都是别人给的。
“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庞青年曾完美印证了这句话。
但是,胆子大没能力,只能膨胀至死。
参考资料:
《史上最牛“老赖”,如今走下神坛:骗遍全国,牛皮终于吹破了!》金错刀
《为造车执念成魔的庞青年》界面新闻
小额贷款风险正在绑架国家,好在政府里面有明白人
最近蚂蚁金服上市受阻、蛋壳公寓暴雷,两个公司看似完全不相关,但是只要看看它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其实它们本质上都是小额信贷公司。蚂蚁是利用花呗、借呗等工具对外放贷,蛋壳是把用户的租金收集起来,利用微粒贷等工具对外放贷。
像花呗、借呗等小额消费贷款工具最近几年突然火爆起来,无数文章爆吹说这是金融的巨大创新,说什么利用大数据对用户画像,搞精准借款,看似高大上,其实还不是在唱资本的赞歌。
什么是小额信贷消费贷款亦称“消费者贷款”。对消费者个人贷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各种费用的贷款,贷款的金额一般为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小额信贷这种形式不是最近才出现的,如果向上追溯,可能人类刚进入农业社会时,甚至在狩猎采集社会中就存在,那时你今天打了头鹿给我吃,相当于你把肉暂时借给我,明天我打了两只兔子分你一只,相当于还了你的肉。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其实如今我们在别人结婚时随的份子钱,就有点小额信贷的味道。
现在一说起小额信贷,多指依托互联网的小额借款,其中有以花呗、借呗为代表的合法借贷,也有以校园贷为代表的非法借贷。
很多人说互联网借贷不需要抵押物,是一种金融创新。同学,千万别听他们忽悠。自古以来的借贷都需要抵押物,只不过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校园贷需要你提供*照,抵押的是你未来的人格尊严,花呗、借呗需要你提供信誉值,抵押的是你未来的信誉。很多时候,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要贵得多,因为你不知道未来的你有多重要,千万别在自己的人生中给自己挖坑。
小额贷款借给了谁从目前的报道看,小额贷主要流向三个方向。一是在校学生,他们通常没有收入,又处于最需要钱的年纪,很多人经不住消费的诱惑,毅然决然投身小额贷款的怀抱。二是低收入的年轻人,他们虽然有些收入,但没用多少存款,遇到需要用钱的时候,通常会选择程序相对方便的小额贷款。三是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但是他们借钱去炒股、买基金、买期货,其本质就是借钱去赌博,正规的银行机构是绝对不会借给他们钱的,于是他们转向小额贷款。
这些都是什么人,要么是穷人、要么是赌徒,其实想想也是,但凡有正经工作的人,谁攒不下个万把块钱。
为什么小额贷款这么火爆从心理学来讲,延迟满足需要花费巨大的意志力,而运用意志力一般都会让人带到痛苦,尤其是如今整天要面对手机中各种软广硬广、各种购物APP的诱惑,想要抑制消费的冲动越来越难。
资本家才是最热衷于运用最新科学成果的人,如果你了解一点行为经济学,那你应该知道,如今的科学家可能比你自己还了解你,他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助推办法,引诱你去购物,去消费,而如今的互联网巨头们就是这些理论和办法的最积极应用者。
你本来就没有多少自制力,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基本上只能低头服输,掏钱消费。以前还只能掏现金,有多少钱买多少东西,然则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进行金融支付,特别是卖东西的公司又被授权去搞互联网金融,那借钱买东西就水到渠成,而且变得越发容易和方便,只需按一键,钱便借到手,就不用承受抵制诱惑的巨大痛苦。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从来不会告诉你,还钱的时候会面临更加巨大的痛苦。
小额信贷如何绑架国家其实用脚趾头也能想到,互联网小额信贷借款人还钱能力是比较差的,风险是比较高的,借钱的人很可能是还不上的,那为什么这么多巨头公司还抢着做这个生意,他们是在做慈善补贴穷人吗?
当然不是,如果掀开包装的面具,从来没有一个资本家会是个大善人。他们把借出去的贷款打包成理财产品,忽悠市场上的投资人去买,把公司包装成最新生产力的代表,企图上市融资,用融到的钱去放贷,赚了拿高提成,赔了就扩股再融资。
其实这一套操作并不新鲜,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这是这么搞出来的,华尔街把次级房贷包装成高信用金融产品,不仅投资人买,投行也买,问题一爆出,整个美国经济受到影响。但是吊诡的是,如果你关注一下次贷危机的处理结果,就会发现最终危机是由美国人民买单,造成危机的公司,特别是公司的高管,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而且有不少人还依然拿着高昂的薪酬。
如今这些国内巨头们只是想复制当年华尔街的手段,把风险分散化、巨大化,把公司做得大而不能倒,以此来绑架经济,绑架国家,一旦出了问题,就让政府救市,反正自己早已把钱捞足。
幸好政府里也是有明白人的,之前蚂蚁上市受阻,国家约谈多家涉嫌垄断的公司,就是对这种行为的反戈一击。在刚刚召开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限制资本的无序扩张,也是应对风险的一个重要信号。
普通人应该怎么做如果你也是一个普通人,如果你仔细看了上面的分析,那你在借钱的时候,要仔细想明白自己这是在借钱投资,还是借钱消费。
这里有一点要重点提醒一下大家,以往借钱买房可以算是投资,因为房价一直在上涨。如今借钱买房一定要仔细看看自己所在的城市,有的地方贷款买房已经算是在赌博了。
作为普通人,长天能够告诉你的就三点。一定不要借钱去消费,一定不要借钱去赌博,如果不是必要,尽量不要开通互联网小额信贷。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靠自己的本事去过更好的生活,别总想着走捷径。
“0首付、0利率”贷款买车有多坑?专坑穷人,别再上当了
当大部分人都过上了有车有房的生活的时候,很多人看到别人买车自己也蠢蠢欲动,然而汽车也是一件昂贵的消费品了,动辄几万、十几万的费用,让不少想要买车充面子的人望而却步,虽然有贷款按揭买车,但是昂贵的首付都付不起的人大有人在!
对于手头上没有多少现钱的年轻人来说,“0首付”不花一分钱就可以把心爱的车开走,每个月只要还月供,和一点点贷款利息就能享受有车一族的快乐。“0利率”交点首付,又不用担心利息了所产生的差价。这样的好事简直就像从天而降的馅饼一样多诱人。再也不用顶着大太阳、冒着大雨汽车或者等公交了。
实际上,虽然车贷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在实际申请、使用的过程中,0首付0利率的贷款买车有太多坑,并不一定如想象般美好,有些更是隐藏“深坑”。最终便宜没占到,反而自己还搭进去不少,所以这里小编就为大家进行梳理,让借款人尽量可以提前避开陷阱,享受到车贷真正的便利和实惠。“0首付、0利率”贷款买车有多坑?专坑穷人,别再上当了!
0首付购车
●有记者做过调查,许多“零首付购车”只是个骗局。骗术手段就是以“零首付”作为噱头引诱客户上钩,再骗他们用车辆抵押贷款筹集资金,同时将车扣押,等你明白受骗上当时,最后你会发现,车子没了,你还背了一大笔银行贷款。
●央行发布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规定:自用汽车的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0%,也就是说最低首付是20%,新能源汽车可以低至15%。而且由于信贷紧缩的影响,部分银行已经将个人贷款首付比例调整到了30-40%,因此买车就更加难了,这种零首付的方式可能就会更加猖獗了,所以说买车一定要慎重看待零首付、低利率,这些贷款基本上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到头来吃亏的只能是消费者。
0利息购车
●0利率的广告背后,有一部分是厂家为促销,提升销量,直接给贷款购车人士贴息,这种情况是没有问题的,了解清楚后是可以操作的。
●但是有些则是将利息转嫁到其它费用之上。常见的手段有几种:祼车价格高,车辆优惠幅度明显小于其它4S店;另外收取费用,什么手续费、保证金、评估费、审查费,各种收费加起来已经远远超过利息了。毕竟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可能一下把所有手续费交完,比每个月还贷款看到利息就行烦来的更直接一些,心里感觉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贷款买车时怎么确保自身利益?
●在购买汽车进行贷款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细化合同里面的条款,对任何一条有质疑都应及时提出,认真检查还贷时的清单保证自己的利益。主要盯紧车贷合同以下9个方面:
1、贷款利率是多少?是否知道或者能够计算出整个贷款期限内的利息总数;
2、月供是多少?是否与自己的承受能力相匹配,是否可以提前还贷;
3、所购新车的价格、首付款、贷款本金是否与自己的意愿相符;
4、贷款期限是否正确,一般新车贷款的贷款年限在1-3年,金融公司可延长至5年。参加活动的车型有贷款期限的限制,选错了期限就享受不到利率优惠;
5、所购车辆的品牌、车型、颜色、排量是否与汽车贷款合同上一致;
6、借款人的信息登记是否正确?借款人指的是购车人,以及配偶或者担保人的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号、住址、联系方式等等;
7、贷款人是谁?贷款人指的是在哪里办理的汽车分期付款,什么金融机构?哪家银行?
8、除车辆为抵押物之外是否有其他的担保方式或抵押物。
9、还款方式是什么类型?是等额本金还是等额本息。
小编总结
贷款买车是现在主流趋势,但是随着贷款渠道的增多,贷款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先消费后付款,看似美好,实则陷阱重重,为了自己的虚荣心,盲目追捧新鲜事物,明明没有支付能力,却要享受高消费。量力而行、理性消费、正规消费才是确保自身利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