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万亿元新增贷款投向了哪里?——解读2021年我国主要金融数据
新华网北京1月21日电题:19.95万亿元新增贷款投向了哪里?——解读2021年我国主要金融数据
新华网李函林
央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0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35万亿元,增速为10.3%。
这是2021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交出的一份答卷。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优化信贷结构更多信贷资源投向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
“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利率为4.61%,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最低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1月18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说。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不断调整信贷投向,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制造业和小微企业。
图为重庆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使用智能化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作业。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2000万元信贷支持很快审批到位。”提起贷款压力,聚焦高端测控装备研发设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珠海精实测控负责人说,融资难题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科技企业轻资产、缺抵押,申请银行贷款不容易。”
疫情之下,居家学习办公的需求使电子产品行业得到拉升,作为供应链上游企业,精实测控急需资金扩大产能。了解企业资金需求后,建行珠海分行创新以专利权质押作为补充担保,为该公司提供期限1年的2000万元信贷支持。
“我们累计有超过300件知识产权。本以为只能申请小企业贷款,多亏了银行这两年的产品创新,原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以成为轻资产高科技型企业融资的手段。”精实测控负责人感慨地说。
“围绕‘专精特新’企业需求,我们创新金融服务方案。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知识产权在金融领域的‘信用化’,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评价难、融资难’的痛点。针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这一重要客群,建行贷款余额为8000亿元,有贷户超过4万户。”建设银行行长王江说。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12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8%,有利于经济恢复和稳定企业信心。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快速增长,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提升较多,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平稳较快增长。”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说,2022年,在金融政策支持下,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将继续获得资源倾斜。
创新政策工具提升货币政策精准性直达性
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加大信贷投放量的同时,还需提升货币政策的精准性直达性,将更多信贷资源配置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对此,央行加大了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滴灌的作用,推出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图为一名银行工作人员在点钞。新华社发
初冬时节,江西吉安市遂川县五斗江镇的青丰林场里,林场工人们正在采摘黄精药材。
与林木打了近20年交道的遂川县五斗江镇青丰林场负责人廖石民介绍说,“山林投资回报慢,长达数十年才有收益,交通银行的20万贷款真是‘及时雨’。资金难题解决了,我们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更有底气。”
针对小型农业经营主体“金额小、期限短、频率高”的需求特点,交行江西分行推出金融信贷产品“林农贷”,不仅担保时无需抵、质押物,还降低了利率。
专家表示,新工具让货币政策直达实体经济与基层民生,能降低政策阻滞和传导成本,有效激活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
不搞大水漫灌、实现精准滴灌,各项政策的引导效果已落地显现。截至2021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3%,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4400万户。
金融血脉相通,实体经济才能枝繁叶茂。2021年我国不断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两次全面降准落地共释放长期资金约2.2万亿元,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两项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专项工具落地,引导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5个基点……
截至2021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好于预期。记者注意到,自2021年4月以来,M2增速均低于9%,12月末再次回升至9%。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一方面央行2021年12月15日实施全面降准,有助于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同时财政支出也在加快,使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有助于金融体系进一步地加大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今年开年,人民银行继续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强化跨周期调节。1月17日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和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下降了10个基点。
“此次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降,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通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传导降低企业贷款利率,促进债券利率下行,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说。
保持房贷稳定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房地产贷款“稳刚需”的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近期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市场预期稳步改善。
央行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52.2万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四季度房地产贷款新增7734亿元,同比多增2020亿元,较三季度多增1578亿元。
图为吉林省长春市生态大街附近的一处在建楼盘。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中国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个人住房贷款中90%以上用于支持首套房。全年住户贷款增加7.92万亿元。
专家表示,合理、适度的房地产贷款增速,对于国民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一方面,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涉及面广、关乎众多就业。另一方面,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100万以上,带来大量新增住房需求。
“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说。
近年来,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的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21年11月末,投向住房租赁市场的贷款增速接近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5倍。
“截至2021年11月末,建行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已覆盖全国96%的地级和以上行政区域,发放公司住房租赁贷款785.98亿元,依托建信住房子公司打造长租社区约200个,盘活社会闲置房源约12.6万套/间。”王江说。
在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背景下,金融宏观调控将聚焦经济运行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在人民银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下,银行信贷将加速流向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护航中国经济稳健前行。
南昌一女子在优信二手车贷款买车,竟比新车贵?
都说买二手车更实惠
南昌的陈女士在优信二手车
贷款买的二手车
比新车还要贵上不少。
着实让人费解
到底怎么回事呢?贷款买的二手车比新车贵?
2018年10月份,市民陈女士在南斯友好路上的景茗二手车店看中了一辆二手车,和老板以129,000的价格谈定,前提是必须要与二手车店的合作公司优信二手车平台签订贷款合同。因为对车辆的喜爱,陈女士表示接受,并与贷款平台优信二手车业务员谈定,首付29,000,剩下的100,000以及5,000元手续费以贷款的方式支付。
陈女士:
最后我付了2万9,月供谈好了3,500的,算好了到那边一算怎么3,900多了,车子只值129,000,算下来我就要花170,000多。
陈女士告诉记者,170,000多完全可以买一辆新车。当初优信二手车办理贷款业务的工作人员和陈女士商定的是本金105,000,贷款三年,每个月需要还3,500元左右。
可没想到,实际需要还款的时候却发现,每个月需要还的贷款由原来的3,500元左右上涨到了3,925元,且通过贷款上显示的本金也由原来的105,000元变成了125,000元。
陈女士认为优信二手车的工作人员不诚信,当初谈好的还贷金额与实际并不相符,且她本人多次要求查看合同,优信二手车工作人员也一直没有提供。
优信二手车回应来了……
对此,优信二手车按揭部门负责人赵文娟回复记者,陈女士贷款的本金仍然是105,000,贷款APP上显示的数据和贷款人毫无关系,贷款人只要按照当初所签订的合同还款就行,关于还贷的金额只能以实际数据为准,业务员当初给客户计算的也只是参考数据,不包含金融手续费用等。
优信二手车按揭部门负责人赵文娟:
正常人都会理解我的车子129,000我付个29,000只要贷100,000就可以了,说白了,手续费、杂费乱七八糟的费用银行不收吗?她说的129,000是他看到我们A上的数据,我们所有的数据都是公开的,客户只要对她的首付和月供就可以了,后台的数据是我们找银行借钱,我们把车价调高找银行多贷出来的钱,都跟她说了APP跟她没有关系。
采访现场,陈女士要求优信二手车提供她当时签订的纸质合同,优信二手车工作人员却表示,纸质合同统顾客是没有的,由总公司保管,短时间内无法调取,也就是说,陈女士整个贷款过程都没有见到自己的合同。
内勤工作人员:
这个东西都邮寄给总部了,我们总部是这样的,材料都交给第三方管理,每次借阅都是需要费用的。
陈女士:
你为什么不给客户留一份?
内勤工作人员:
你的是因为当时给了你电子签,我们公司规定就是合同给客户电子签,我们自己是纸质,纸质是为了贷款和车管所备案。
事后,陈女士告诉记者,临签贷款合同那天,优信二手车更改了贷款方案提高了利率,她当时也对此提出过质疑,可业务员明确告知她,合同签完之后会在贷款平台上更改回原来的还贷方案,出于对优信平台的信任所以她才签定的合同。
如今优信二手车以业务员已经离职,一切以合同为准的说法,让陈女士觉得公司存在欺骗消费者的嫌疑。优信方面回复记者将从总公司调取签订的纸质合同给陈女士。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
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发〔2018〕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8年12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第三条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遵循公平合理、利于民生、简便易行的原则。
第四条根据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支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和标准。
第二章子女教育
第五条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按本条第一款规定执行。
第六条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第七条纳税人子女在中国境外接受教育的,纳税人应当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
第三章继续教育
第八条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第九条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符合本办法规定扣除条件的,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选择由本人扣除。
第十条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应当留存相关证书等资料备查。
第四章大病医疗
第十一条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第十二条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分别计算扣除额。
第十三条纳税人应当留存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者复印件)等资料备查。医疗保障部门应当向患者提供在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本人年度医药费用信息查询服务。
第五章住房贷款利息
第十四条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本办法所称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
第十五条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第十六条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备查。
第六章住房租金
第十七条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二)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
市辖区户籍人口,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第十八条本办法所称主要工作城市是指纳税人任职受雇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州、盟)全部行政区域范围;纳税人无任职受雇单位的,为受理其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税务机关所在城市。
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
第十九条住房租金支出由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扣除。
第二十条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第二十一条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租赁合同、协议等有关资料备查。
第七章赡养老人
第二十二条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所称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第八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四条纳税人向收款单位索取发票、财政票据、支出凭证,收款单位不能拒绝提供。
第二十五条纳税人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将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提交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报送税务机关,纳税人对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发生变化的,纳税人应当及时向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提供相关信息。
前款所称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包括纳税人本人、配偶、子女、被赡养人等个人身份信息,以及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与专项附加扣除相关的信息。
本办法规定纳税人需要留存备查的相关资料应当留存五年。
第二十六条有关部门和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向税务部门提供或者协助核实以下与专项附加扣除有关的信息:
(一)公安部门有关户籍人口基本信息、户成员关系信息、出入境证件信息、相关出国人员信息、户籍人口死亡标识等信息;
(二)卫生健康部门有关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独生子女信息;
(三)民政部门、外交部门、法院有关婚姻状况信息;
(四)教育部门有关学生学籍信息(包括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学籍、考籍信息)、在相关部门备案的境外教育机构资质信息;
(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有关技工院校学生学籍信息、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信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信息;
(六)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有关房屋(含公租房)租赁信息、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有关住房公积金贷款还款支出信息;
(七)自然资源部门有关不动产登记信息;
(八)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住房商业贷款还款支出信息;
(九)医疗保障部门有关在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信息;
(十)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确定需要提供的其他涉税信息。
上述数据信息的格式、标准、共享方式,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局商有关部门确定。
有关部门和单位拥有专项附加扣除涉税信息,但未按规定要求向税务部门提供的,拥有涉税信息的部门或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七条扣缴义务人发现纳税人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可以要求纳税人修改。纳税人拒绝修改的,扣缴义务人应当报告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处理。
第二十八条税务机关核查专项附加扣除情况时,纳税人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核查。
第九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所称父母,是指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本办法所称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养子女。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比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能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第三十一条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具体操作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