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信用入个人征信 阿里芝麻信用开始公测
【Yk新闻频道消息】今后在淘宝上购买商品的信用记录,也将被计入个人征信当中。昨日,阿里集团旗下芝麻信用开始公测,部分用户可通过支付宝查询自己的信用分数。
淘宝信用入个人征信阿里芝麻信用开始公测
这离1月5日央行发布允许8家机构进行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还不足1个月时间,阿里蚂蚁金服成为首个开始公测的机构。
据介绍,目前芝麻信用采取了和支付宝钱包合作的方式,公测用户登录支付宝钱包8.5版本后,打开“财富”栏便可看到芝麻信用分的选项。打开芝麻信用,在点击确认之后,弹出了一个数字,这个被称为“芝麻分”的数字,就是阿里芝麻信用的最终结果。
“得分的指标很多,主要包含了用户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五个维度。”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网购消费的偏好、上网行为习惯等都能看出一个人的信用如何,“信用分数是动态的数据,如果一人长期保持良好的信用习惯,分数将会增长,但如果出现了严重违约等情况,分数会迅速下降。”而这些数据未来将与金融贷款、租车租房等联系起来。
阿里蚂蚁金服工作人员说,评分分为5档,如果分数在350分到550分之间,则表示信用较差,如果在550分到600分之间,则表示信用为中等,600分到650分之间为良好,650分到700分之间表示优秀,而700分到950分则表示信用极好。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网络数据的加入,使得中国的征信系统更加多元化。“央行的征信系统只是在银行的借贷信息,是线下的数据,从理论上讲,只有线上线下数据结合在一起,才能得出更加准确、全面的个人信用情况。”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基于电商交易、社交信息而得出的数据,还不足以用于金融信贷领域。而阿里推出此项业务不仅是为今后的商业模式启用征信体系,也是为阿里网商银行铺路,但数据是否能够用于金融,还有待斟酌。
欢迎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
扫一扫!奖品周周抽
相关文章
评论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花呗接入征信系统:信用白户时代结束,不会让你银行贷款变困难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作者:夏子轩
9月22日,花呗发布公告称,在央行征信管理部门指导下,花呗正逐步推进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工作。目前,在获得用户授权基础上,部分用户已能在征信报告中查询到花呗记录,未来征信服务将逐步覆盖全部用户。
今年6月,花呗运营主体已由重庆市蚂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变更为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这意味着花呗作为与银行同列、同受银保监会监管的持牌金融机构,其服务记录信息也需像银行借贷信息一样,纳入征信系统。
9月22日,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花呗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意味着个人用户在花呗的借款和逾期、违约信息,将进入央行征信系统,若有违约、逾期等行为会对用户未来的大额贷款如房贷、车贷产生影响。”
事实上,除花呗外,京东白条、京东金条、腾讯微粒贷和苏宁消金任性付等互联网信贷产品早已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花呗提供的庞大用户数据也能够对整个信贷体系产生价值,商业银行及信贷类金融机构在评估用户资质时拥有更加丰富的维度,一些原先传统金融机构眼中的“信用白户”将因此拥有信用记录,利好金融数据体系的完善。
迟来的接入
蚂蚁花呗自2015年4月正式上线,主要用于在天猫、淘宝上购物,针对80、90后消费者,将服务扩展至线上线下消费领域。
近日,有多位花呗用户向时代周报记者反映,收到“花呗服务升级”提示,显示用户需签署《个人征信查询报送授权书》(下称“《授权书》”),同意授权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报送相关信息。
《授权书》显示,在获得用户授权基础上,根据用户获得的具体授信额度来源,用户征信信息会由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或是提供授信额度的银行等机构作为报送主体,纳入征信系统。
据了解,用户同意授权升级花呗服务后,其相关记录包括账户开立日期、授信额度、额度使用及还款情况等将会以月度为单位上报央行征信系统,不会单笔报送,也不会上报具体消费信息。
“此前,花呗业务主体是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今年以来,花呗业务已转移至蚂蚁消费金融机构,而各类贷款持牌机构接入征信系统是大势所趋,用户需平常心对待。”于百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若用户不选择升级,则可能影响花呗使用。9月22日,花呗客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已有部分用户能在征信报告中查询到花呗记录,未来征信服务将逐步覆盖全部用户。若用户对征信授权后如有异议,可以通过关闭花呗终止授权,关闭后花呗将无法正常使用。
具体来看,用户可在花呗-“我的”-“相关合同及产品说明”栏目中查看是否有接入征信,若页面出现《个人征信查询报送授权书》则会接入征信,而仅有《花呗用户服务合同》《芝麻服务协议》与产品说明则未接入征信。
对个人花呗被纳入征信会导致在银行贷困难的传闻,花呗澄清称,丰富、良好的征信记录能让金融机构充分了解用户的信用水平,为其提供服务。花呗接入征信系统后,能帮助用户增加征信信息的全面性。通常情况下,正常使用花呗,保持良好的使用、还款习惯,获得的金融服务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导致贷款困难。
平台只是获客渠道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除花呗外,腾讯微粒贷、京东白条、京东金条和苏宁消金任性付等一大批互联网金融服务商,已明确表示把信息上传至央行征信系统。
“互联网信贷产品接入央行征信是大势所趋,除花呗,京东白条、微粒贷等巨头旗下信贷产品亦是同理。”苏筱芮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于相关机构,建议在监管要求下完善数据报送工作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做好用户的沟通与告知工作,对于消费者,建议留意账单时间及还款期限,避免因自身疏漏对信用造成不良影响。
京东金融客户服务表示,白条是京东商城推出的个人消费贷服务,上报主体是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若用户每月按时还款,白条消费则不会上征信,若用户逾期,则会在征信报告上体现出来。
京东金条是由京东金融与合作资方联合出资,用户借款情况会由其中一方进行央行征信上报。微粒贷上报主体是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属于银行资质。所以用户微粒贷时,实际上是向微众银行申请贷款。
对此,大部分网贷平台、小贷担保公司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开启“加速度”,向此类平台借钱等同向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借钱,都将体现在征信中。
2018年3月,苏宁消费金融发布公告表示,苏宁消金获央行批准,已完成个人征信合并上报模式改造。自2017年8月6日起,客户在苏宁消金产生的贷款按照合并方式上报,不再对每笔贷款记录进行单笔展示。
9月22日,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伴随市场发展,新兴类金融业务都会逐步纳入监管合规体系中。无论京东白条、京东金条,还是腾讯微粒贷都是进入或正在被纳入征信体系,各大互联网企业类金融业务都处于不断被合规规范过程中。
客单价2万1,“征信修复”要价不菲,真相究竟如何?
文|AI财经社路为
编辑|史今
“我之前太无视个人信用的重要性了。”被银行拒绝房贷审批的迈克(化名),看着征信报告上自2019年10月连续产生的三条逾期记录,向AI财经社表示。
“其实就是忘记还了,后来也有联系银行的客服,就说是改不了。”无奈之下,迈克开始病急乱投医。在“QQ找人/群”上搜索关键词“征信”后,迈克一口气加入了好几个征信逾期修复的群。
入群申请通过得很快,随之而来的,还有五六个群管理员以及声称可以包办“征信修复”服务的陌生人向迈克发送好友申请。
迈克保留了一丝警惕,先是在群里问了一句“群里有人成功办理了征信修复吗?”而后这条询问被群主迅速撤回,并收到私信表示,“有需要直接联系我这边就可以”,同时被要求提供征信报告。
但当迈克再多询问群主几句关于“你们是属于公司还是个人名义提供服务”、“有没有营业执照”一类的问题时,群主态度急转直下,最后不了了之。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直接向迈克报价,并提供多个“成功案例截图”以获取信任的业务人员。
“现在就是急着想办,但又不确定到底靠不靠谱。我在想这事是不是就像车管所黄牛一样。”迈克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各种信用卡、消费贷等信贷产品的充斥,超前消费早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写照,但同时,大部分年轻人本身又缺乏理财经验,最终导致高负债、高逾期等现象频发,从而影响贷款,甚至限制出行、消费等。
由此,征信修复行业应运而生,但其中上当受骗者亦不在少数。2020年,中国裁判文书网就曾披露过多则案列,被告人借由“修复征信”之名半年内诈骗10名被害人合计126000元,以及利用“消除逾期征信”的名义骗取被害人身份证号码、多家信用卡查询密码以及征信信息等。
花钱就能消除信用污点,背后究竟是黑产还是生意?
要价不菲
“2000元一条,具体还要看征信报告。”某征信修复群主向迈克简要报价。
而据AI财经社联系的另一位业务员小A,并提供如上报价时,此业务员表示,“这张是去年别的公司报价,今年需求有所增长,价格也有所提升。”
“且一般来做征信修复的也不会只有一条两条,最终根据各地消费水平,定价也略有不同。如在某省会的客单价能达到21000左右。”某征信修复服务连锁品牌人士向AI财经社补充表示。
小A所在的征信服务公司成立于2020年7月,目前共计业务员20名左右。据AI财经社了解,其修复征信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征信异议申诉”,即客户在解决逾期欠款后,企业根据征信报告代替用户向银行发起申诉,直至银行同意删改原有逾期记录,再上传至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更新征信记录。
而“征信异议申诉”本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据央行《征信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个人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改正。
“但这种一般都要求证明是银行方的过错。例如银行数据上传错误,或个人身份证被他人盗用开卡,最终导致逾期,可以以银行审核不严为由申诉等,否则很难成功。”某银行人士向AI财经社表示。
这些提供征信修复服务的企业常见方式是,通过为客户“编造故事”,为客户逾期还款创造“不可抗力因素”或其他“非主观因素”向银行提出申诉,从而寻求记录删改。“一定要相信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做,征信异议申诉绝对不是你们简单打几个电话就能解决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对个人消费者的地位绝对强势,谈判筹码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不然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小A表示。
而作为银行方,则表示“事实上,个人在行使申诉权力的时候,只要情况真实,申诉是十分方便的,只要打电话向客服经理反馈即可。而对于出现多次逾期情况的消费者,申诉基本不可能成功,银行本身并不喜欢这类逾期的客户,再而银行也是有考评的,修改征信不就相当于承认自己在工作中出现问题了吗?”
征信修复不针对个人
“这个行业实际上是从2019年下半年才有的,”据小A介绍,“之前一直不能办营业执照,直到2019年下半年部分地区开始启动信用修复试点,行业正式合法化。”
的确,2019年7月,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了第一批12家可承担信用修复专题培训的信用服务机构,以及62家可为信用修复申请人出具信用报告和信用服务机构名单,标志着信用修复正式进入正规军时代。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中国”网站及地方信用门户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机制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9〕527号)》文件要求,有序开展“涉及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工作,明确提出涉及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申请人除参照一般失信行为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要求外,应主动参加信用修复专题培训,并向信用网站提交信用报告,经信用网站核实后,在最短公示期期满后撤下相关公示信息。
但小A没有明说的是,目前官方定义的信用修复只针对企业,主要内容是修复工商异常名录,以及失信。经AI财经社联系并了解,上述第一批12家信用服务机构的信用修复服务确只针对企业,均不涉及个人。
但在利益面前,各式各样围绕“征信修复”的企业涌现出来。不仅有直接面向客户的服务企业,同时还有大量以“征信修复加盟”为名义的技术培训类公司。同时,前述业务员所谓的“征信修复专业人士”,可能本身也包含着极大水分。
当AI财经社以意向加盟商身份联系这类企业时,企业直接表示“进我们这行没有太高的门槛,即使是金融小白,参加培训后,着手两个案例,第二个月就能见回头钱,三个月就可以独立操作了。”
随后,AI财经社还收到加盟后会涉及的部分培训内容,其中就包括“征信修复操作步骤”、“征信修复话术”等,并报价“加盟费80000元,合同一年一签”。
除此之外,在沟通前期担保“修复成功才收取费用”的小A,事实上依然是需要提前收取定金的。据小A介绍,定金收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现金支付总费用的50%,一种是“我们去淘宝或闲鱼做一个50%定金链接,您拍下,我们不发货,等到修复完成后再点发货也可以。我们总不能白干活。”
针对所谓个人信用修复现象,有律师表示,部分公司通过恶意篡改信息、提供虚假材料等手段获取银行信任,或是假扮当事人应付银行或监管部门,这一行为仍需要承担相应的违法责任。
中国裁判文书网2020年6月披露的半年内合计126000元诈骗案,被告人使用的手段就是拒绝在征信异议申诉失败后退钱,从而骗取定金。
需求暴增
“暴利”与“涉险”背后,皆是需求在作祟。
据迈克介绍,像其一样受困于征信逾期的人不胜枚举。如其所在的征信修复QQ群,基本每天都有十余位新用户进群咨询逾期修复事项,包括信用卡、网贷等,其中甚至还有人宣称“如果可以修复,我这边有大量客户”。
可见,国内个人信用修复需求正迎来井喷。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信用卡数量增长接近一倍。截至2020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78亿张,同比增长4.26%;授信总额18.96万亿元,同比增长9.18%。
随之而来的是,2016-2020年,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年新增数量均超过200万,其中以2019年新增最多,数量接近300万,同年累计失信人员总数近1500万人,占总人口近1%。
截至2020年末,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内未偿信贷总额已超过八百亿规模,这还不包括其他网贷、小额贷等逾期数据。而同时,有关部门也在通过上线二代征信等措施,逐步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
如今,征信正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房贷、车贷、信用卡申请,以及影响出行、消费,甚至连部分省份公务员的考试现在也都会参考征信情况。
且随着国家逐步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二代征信系统的上线意味着国家对个人信用体系的管控愈发严格。
2020年1月19日,二代征信系统正式上线。其中便针对个人还款记录(包括还款状态、逾期金额)的报告内容做了特别改动。在一代格式个人信用报告中仅展示“最近两年还款记录”和“最近5年内逾期记录”的基础上,新增“最近2年逾期金额”。旨在更加全面展示个人按期还款信息,以及更为全面准确的反映个人信用状况。
除此之外,个人项中新增“共同借款”、“循环贷款”、“信用卡大额专项分期”、“授信协议信息”等内容。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在征信方面,个人消费者和这些所谓的“征信修复”机构,不能再乱来了。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