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深圳中介贷款

本文目录

贷款电话频骚扰 信贷中介猫腻多

“我是某某银行的信贷部工作人员,我们系统显示您有一笔信用贷款,授信给到您这边使用,您最近有资金需求吗……”

这些话术,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最近一段时间,类似的“贷款业务”电话越来越多,而且对方都自称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甚至声称贷款可以用于与房子有关的用途,但这当中到底又有多少猫腻?

信贷中介的生意不纯粹

“我们要不是这么介绍自己,一般就会被直接挂掉电话。”小林曾是一名金融公司的信贷中介经理,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打电话给陌生客户推销各种贷款,“信贷中介进行推销其实很正常,但跟以前不同的是,现在我们接通电话后的自我介绍,都会说自己是某某银行的客户经理,还会随便编一个工号,这样才容易得到对方的信任。”

证券时报记者对几个号称是银行客户经理的来电进行调查,发现电话号码“五花八门”,既有座机号码也有网路电话,在其中一通显示连云港的来电中,对方表示自己是深圳建设银行某支行渠道部的陈经理,可以提供一笔年化利率低至3.55%的信用贷,如果额度不够用还可以用深圳的房子作为抵押,额度可以提升至200万元,当然还有经营贷和消费贷等其他贷款,利率视客户具体资质而定。随后,这位陈经理便开始询问记者关于贷款的用途、工作收入水平以及房产的具体情况。

不过,当记者质疑这些资料仅仅在线上处理会不会存在风险,提出能否到现场进行业务咨询和办理业务之时,对方却显得有些犹豫。“审核资料以及出方案一般前期会在线上处理,处理好之后回到银行柜台面签,这也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当记者再三要求前往现场递交资料,这位陈经理却不断推脱,而且声称客户的电话号码是通过“大数据”获得。记者随后向建设银行官方客服以及相关支行进行咨询,银行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这位陈经理并不是银行的员工,银行的信贷经理不会主动联系陌生的客户。

“这就是现在信贷中介的另一个套路,先用大行的名头拉拢客户、建立信任,然后再视客户信用情况确定到底哪家银行。实际上,他们并不是银行工作人员,而是信贷中介。”小林表示,“纯粹的信贷中介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有些信贷中介的生意并不纯粹,他们有自己的名目来加收各种服务费。”一位曾接触信贷中介的受访者表示,一些信贷中介先用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条件吸引借款人签约,中途却会以借款人的条件不符合等为由更改方案,要求增加服务费,而且这些服务费都是用于覆盖“成本”,不能叫做“中介费”。

另一位自称是银行信贷经理的高经理,却告知记者办公地址位于深圳地王大厦的一家信息咨询公司。记者到达现场后,这位信贷经理告诉记者可以量身定制方案,然后再去银行申请相关的贷款。而且,这位经理再三强调,公司与银行有合作,可以规避很多风险。

记着调查发现,目前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小微市场主体较以前能以更低利率获得贷款。以个人经营抵押贷款为例,目前其利率在深圳已经挺进“3”时代。其实,客户可以直接银行办理贷款,何必再通过中介?这时,深圳一家金融公司的信贷中介告诉记者,如果想要取得低息的经营贷、信用贷等,但自己的资质条件不够,或者想拿到贷款后“另作他用”,例如将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他们都有办法可以帮助客户解决并制定方案。而且,中介人员一再向记者打包票,只是服务费会相对较高。对于如何运作,对方不愿意说明。“我们跟一些银行的客户经理都有私下的合作联系,所以成功贷款有保障。”这位信贷中介如是说。

或加剧市场恐慌

《证券时报》此前曾对房贷市场进行追踪报道,揭发了将房贷转换成经营贷、通过全款买房后套取消费抵押贷、信用抵押贷等贷款的乱象。在这当中,许多贷款人正是在信贷中介的帮助下“铤而走险”。正如消费抵押贷、信用抵押贷的出现,如今银行的各类贷款项目种类繁多,也给许多信贷中介留下操作空间,容易滋生新的金融乱象。

有熟悉此行业的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说:“传统银行以往主要服务中高端客户,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感受到了竞争压力,不排除一些人会跟外面的机构合作,加上一些客户与银行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信贷中介就有了生存的空间。不要随随便便听这些人的承诺,猫腻可能就在看不见的地方。”记者致电多家银行的官方客服电话,工作人员也明确表示,对于类似的陌生来电,打着银行的幌子询问是否需要贷款,请立即拨打银行官方电话进行投诉。即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银行贷款,一旦被查出问题或者被人向监管部门举报,银行会限期收回贷款,也就是抽贷。

的确,这些信贷中介之所以明知故犯,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盈利方式。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市场中也存在一些信贷中介利用银行信贷的幌子进行民间借贷,这其中的潜在风险更大。有业内律师表示,信贷公司也可能就是将自己的钱贷给借款人,那就不是金融贷款而是民间借贷。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现在‘银行’的各种推销电话非常多。不过,这个‘银行’需要谨慎鉴别,不排除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跟外包的合作机构,也可能是一些信贷中介打着各种银行的名义来进行推销,给普通市民带来很多骚扰。其实,他们的行为也是在变相推销贷款,甚至可以帮助借款人将借贷款流入楼市。我认为,如果不遏制这些违规的贷款渠道,对一些普通购房者来说也不公平。普通购房者想要申请贷款依旧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这些违法违规的资金带来乱象,也影响了大家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判断,甚至影响大家对楼市调控的预期走向,反而加剧市场的恐慌。”(记者浩林)

作者:浩林

来源:证券时报

3个月能赚70万,借款中介水有多深?藏身高级写字楼,打着银行旗号招揽生意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作者:李子

图片来源:Px

贷款中介的形象越来越“高级”了。

近日,时代财经连续多天收到多条贷款中介销售人员短信,多以工行或建行为抬头,主要格式为“您在我行可申请一笔XX元信用额度,X年内随用随还,回1查利率,回2快速办理。”

当时代财经回复其中两条“建行”和“工行”的短信,随即两名分别自称“建行”和“工行”人士回电,邀约时代财经上门办理贷款。巧合的是,上述两人提供的均为同一地址。

12月13日中午,时代财经前往“建行人士”所提供的地址,发现并非对方所称的“建行信贷签约中心”,而是一家贷款中介机构“首腾按揭签约中心”。而另一家“工行人”所称的工行林和西支行,也“变身”一家“银行助贷中心”。

自称建行人士提供的地址。

实际上是一贷款中介——首腾按揭签约中心。时代财经摄

被称作工行林和西支行的银行助贷中心。时代财经摄

原来,市中心高级写字楼中隐藏了不少贷款中介,他们往往打着四大行的旗号招揽生意,以“高级”“专业”的形象给客户留下良好印象。调查过程中,时代财经还发现,有些中介人员会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包装相关借贷术语,来提高办理贷款的几率,甚至骗取借款人高昂手续费。

值得一提的是,时代财经发现,贷款中介手持的客户名单覆盖甚广,连时代财经采访的其他贷款中介及银行人士也表示,最近常收到贷款中介电话。

打着银行旗号

临近年关,个人、企业主等借贷需求旺盛,贷款中介的销售节奏也更加进取。

某国有大行人士樊龙(化名)告诉时代财经,他时常收到一些自称是他所在行的借贷中介的电话,往往都会戳穿他们,“他一上来就说自己是银行的人,但我们行有系统,一查编号就能查到任何一名在职同事资料,我一问他编号多少,他编不下去只能说自己是中介。”

时代财经调查发现,贷款中介一般先从电销公司获取客户名单,然后以四大行名义发送短信,待目标客户回复短信后,便致电邀约其上门贷款。这些中介并不吝啬负担高额租金,租用市中心高级写字楼办公室作落脚点,并且换了一个更为专业的名字——“签约中心”或“助贷中心”。

12月5日,时代财经收到一条自称“工行”的借款相关短信,回复数字后,一名人员回电,“您好,我们是广银的,请问近期是否有借款需求?”

时代财经进一步核实对方单位身份,对方解释称来自一家名叫广银资本的助贷中心,跟54家银行均有合作,可以快速帮客户办理贷款业务。

第二天下午,时代财经假借有借款需求,前往广银资本所在的广州高德置地广场写字楼A座。写字楼大堂机器显示,广银资本全称为“广银(广州)商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而该公司的门头招牌为XXX签约中心。

助贷中心广银资本。时代财经摄

而后,广银资本某销售人士边询问时代财经基本资料,边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记录,包括借款金额、年收入,名下是否有保险、车或房产等。该人士表示,他们只是中介,不放款。

“我们只做服务,会从各家银行的产品中帮客户挑选更适合他们的产品。”该人士称,一般人去银行贷款很容易被银行“挑刺”,而通过助贷中心,会比贷款人自己去银行贷款更容易、更快捷办理贷款,“信用贷的话,基本2-3天便能放款。放款成功后会收取你3%的手续费,但如果要帮客户‘包装’资料的话,资料费要另外收取。”

赚信息不对称的钱

上述人士称的“包装”,指的是如做假流水等虚假资料。

在广东某二线城市从事4年借贷中介工作的陈海辉(化名)告诉时代财经,助贷中心其实就是借贷中介。一般来说,行内会将业务分成两大类,一类为标准件,一类为非标件。

陈海辉解释,像广银资本此类主要做标准件的公司,一般会养一批人来打陌拜电话,邀约客户上门咨询,手续费一般为2%-3%。“这类业务的客户多为优质客户,其实他们自己去银行也能借款,但这些人一般怕麻烦,就找中介跑腿,听中介指引去准备资料。我们业内叫‘捡漏’。”

陈海辉进一步解释称,他主要操作的非标业务,对应的客户一般财务流水或资产都有点问题,或者急需用钱,所以需要“处理”一下。以陈海辉的话来说,做这一类业务需要有过硬的银行关系网跟资源,难免涉及灰色地带,赚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钱,“比如不同银行的产品都稍有不同,利率也有所差别,很多客户不知道。”

陈海辉笑称,做贷款中介年收入50万一点都不难。“这行‘大神’很多,干的狠的同行三个月能赚70万,这是真实发生的,但也容易出事。”

山东某助贷中心的员工盈盈(化名)告诉时代财经,助贷是不提供贷款,按她的理解,会分为线上公司和线下公司,做线下一般是打电话开单,而做线上的就是找渠道低价买量,然后高价卖给其他公司。

盈盈解释称,她所在公司的上游公司称为批发公司或获客公司,有一批客户资源,把资源买回来后再卖给她的公司,从中收取差价。盈盈所在的公司称渠道公司,也就是“操盘手”。

时代财经采访发现,助贷中心或贷款中介只是一个名头,并不是区分公司是否带资,主要是看公司是否有一笔资金。陈海辉就表示,他们也有一笔资金,供客户“过桥”。

时代财经调查发现,贷款中介一般会以“商务服务”或“商务咨询”等字号来注册公司。不过,陈海辉告诉时代财经,这一行要做得好讲的是信任,其实不需要注册公司,有个地方给客人喝茶就行。

陈海辉表示,临近年末很多企业主要提前结账给供应商,需要资金周转,年底是借贷中介的销售旺季。“你打电话来之前,我才收到一个中介电话问我要不要借钱”。

樊龙认为,贷款中介泛滥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很多人身边没有相熟的人在银行工作,听信借贷中介的套话。“其实现在贷款相比以前容易多了,产品也丰富,银行竞争这么激烈,我们都是求着客户来贷款的。”

对于助贷中心打着银行旗号招揽生意的泛滥现象,12月13日,北京市炜衡(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晶晶律师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金融行业属于特许经营行业,金融营销宣传是金融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未取得相应金融业务资质的市场经营主体,不得开展与该金融业务相关的营销宣传活动。除非是明确获得银行委托,否则都属违法。

“关于借款短信事宜,相关法律法规也明确规定了未经金融消费者同意或请求,不得向其住宅、交通工具等发送金融营销信息,也不得以电子信息方式向其发送金融营销信息。”陈晶晶表示。

慎防陷阱

众所周知,贷款中介依靠收取一定服务费用为生,如今,他们“改头换面”,冠以四大行或“助贷中心”的名头,话术也越来越“高明”,有人一不留神就被骗取高额服务费。

上述广银资本销售人士表示,公司所收取的服务费有一部分要返点给到银行,“银行很少自己获客的,包括你们自己直接去银行贷款,有一些他们也不批,因为银行也想赚手续费”。但陈海辉告诉时代财经,这只是行业术语。

“做标准业务收取的手续费一般都是中介自己收的,而做非标业务,比如收9%手续费,很多中介会告诉客户自己只收取3%,剩下6%需要给到银行做‘前置利息’”,陈海辉表示,这只是让客户更容易接受,办理贷款的几率也高一点。

事实上,借贷中介跟银行之间关系微妙。樊龙认为,站在银行角度来说,借贷中介相当于帮银行拉客,“借贷中介必定与银行的人相熟,但一般来说只要客户资料真实,银行都会按正常流程审批,银行是不收取中介费用的。”

陈海辉总结道,借贷中介业水很深,处处是套路,特别是当借款人急需用钱,走投无路时,最容易被“宰”,“急病乱投医,中介要狮子大开口你也没办法。”

陈海辉还提醒,借贷人需要看清楚居间合同的条款才签名,否则被套路了也不知道。他表示,特别注意在经营性贷款时,看清楚第三方收款方。“经营性贷款一般用途是经营,所以一般都是货款,可以支持第三方收款的,当你签合同的时候要看清楚,第三方是谁。有些中介会将第三方填自己公司,拿到款后就跑路。这一年我们镇上也发生了几宗。”

黑心贷款中介还有哪些陷阱?

9月14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不良贷款中介新型套路的风险提示》,里面提到三个主要表现,分别是伪装银行人员身份,瞄准小微客户群体诱导办理银行线上贷款;采取“AB贷”伎俩,为缺乏资质客户套取信贷资金;还有就是诱导客户签署代扣协议,自动扣取高额“中介费用”,提醒选择正规贷款渠道,提升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以及谨慎对待签字、授权等重要环节。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不良贷款中介新型套路的风险提示》。图片来源:银保监会官网

陈晶晶表示,贷款中介基于和银行长期合作关系,协助借款人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并赚取中介费用而提供居间服务,是合法的,属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但如果利用贷款漏洞,为征信存在问题或者通过正当手续无法获得贷款的主体制作虚假资料,违法提供贷款,那么有可能就涉及违法。市面上存在这样违规的贷款中介。

陈晶晶进一步指出,作为中介提供资金掮客、配资中介的业务本身处在法律规制的灰色地带。贷款中介可能存在涉罪风险,包括获客过程中违规发放短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其业务过程中,如伪造资料、公文、证件等协助骗取贷款,涉及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贷款诈骗罪等,国家也会进行一定的监管。

贷款中介,凭什么这么牛?

关于这个话题,一年多前就想写,一直没想好从哪说起,和各位企业老板、财务同学以及银行朋友们,一起聊聊我认识的贷款中介,聊聊这个让人既爱又恨的贷款中介。

一、什么是贷款中介

查遍工商信息,全国没有一家企业名称是带贷款中介四个字的,行业分类里面也没有贷款中介这个专门的分类。那什么是贷款中介呢,我想由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理解。

狭义的贷款中介是指为借款人(包括企业和个人,以下略)和银行(或者其他非银的资金方,以下略)之间的借贷行为提供信息撮合服务为主的服务,主要是帮助借款人介绍银行人员,介绍银行产品并提供代办手续。狭义的贷款中介包括各类中介机构和从事贷款中介服务的个人,专职兼职都属于贷款中介。

广义的贷款中介是指为借款人和银行之间的借贷行为提供除风险担保之外的各类配套服务,包括信息撮合和服务外包、技术支持、数据支持、信用评级等等。

广义的贷款中介除了为贷款提供风险兜底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之外的其他各类与贷款业务相关的机构都可以纳入这个范畴。比如我们熟知的各类金融科技公司、为银行贷款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的大数据公司、包括国外相对比较成熟在中国还没有落地的银行经纪公司(BANKBROKING),都属于广义的贷款中介。

2014年,我在一达通与深圳各银行合作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尝试过多种模式。与建设银行合作的模式是一达通全担保,与上海银行的合作模式是部分担保,与平安银行的合作模式是我们仅提供客户、交易数据和风险初筛,不提供任何形式的风险兜底。从这个角度来看,和平安银行的业务合作中,一达通从事的就是贷款中介业务,而与建行、上海银行的合作中,从事的是金融(担保)业务。

不过几乎所有广义贷款的中介机构,都不会把自己叫贷款中介机构,显得很LOW。即使是狭义的只提供信息撮合和代办跑腿的中介,也把自己包装成为财务顾问公司,而且还用洋文FA(FINANCEADVISOR)来称呼自己,显得更高大上一些。(一些FA机构不光做债权,还做股权,甚至是以股权为主,可以理解为投行中介,不是贷款中介。)

这两年不断有朋友问我:流浪,你在忙啥呢?我说:我在做贷款中介!朋友们普遍都比较惊讶:不是开玩笑吧!?做贷款中介?!你去做中介去了?你干嘛要去做中介?你没必要去做中介啊!

一连串的问题,很明显的潜台词:贷款中介是个多LOW的行业啊,大部分都是金融圈混不下去的人才去做中介,你好像不至于混不下去吧,怎么主动去做中介了呢?以你的条件,干啥不比干贷款中介好啊!坐下来仔细聊完,听完我的商业模式之后都会来一句,你这哪是在干中介啊,你小子拿我们开玩笑呢!

其实我说的在做贷款中介,是指广义的贷款中介。朋友理解的贷款是狭义的贷款中介,都没有说错,说开了就都理解了。

二、为什么要有贷款中介的存在

聊完什么是贷款中介,我们再来聊下一个话题:为什么要有贷款中介的存在,或者说,贷款中介的存在有哪些价值。

1、信息中介的价值

找银行贷款的借款人众多,个人消费者最多,其次是中小型企业;银行数量虽然比借款人少得多,但全国也有一千多家,十万级的银行网点。之前我做过一个简单的调研:深圳市企业法人约85万家,其中注册成立满1年,社保人数在5人以上的存续经营企业大约26.6万家(企查查数据)。而深圳的银行有多少呢?大约130多家,常见的大约有60多家(中农工建分别算1家);银行网点大约1700家,从事公司贷款的客户经理大约1万人。

庞大的借款人客群和大量的贷款需求,对接这么多的银行网点与客户经理,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中介行业就应运而生了。

2、银行助贷的价值

对于银行来讲,贷款业务是最复杂的业务之一,涉及到市场获客、风险评估、贷后管理、客户服务等多个关键环节。有些环节银行人手不足,需要服务外包;有些环节银行能力不足,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比如大数据和金融科技等,银行需要外部机构帮助其更好的实现获客、风险评估与客户服务等,以提高银行贷款业务的投入产出比,这是广义贷款中介公司的核心价值。

3、客户助借的价值

助借是我自己编的一个词,助贷是指帮助银行更好的发放贷款,助借就是指帮助借款人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更好的向银行去借款。(贷款是站在银行视角的专业术语,从企业角度来讲应该是借款,只是大家习惯把找银行的借款都叫贷款,而把找非银行的借款叫借款。)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企业发展需要资金,需要融资,但普遍又没有专职的财务总监和融资经理。企业老板对于如何向银行申请贷款,怎么样才能让贷款更容易一些,怎么样才能获得更好的贷款条件等都不太了解,直接加大了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难度。贷款中介机构就在这方面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提升企业向银行借款的成功概率。这就是我经常在对外宣传的时候,定位我们是中小企业共享的融资经理平台,企业自身能力不足,那就引入外部力量来帮忙,这就是助借的价值。

当然,贷款中介的价值还有不少,尤其是广义的中介机构,发挥的价值空间非常广阔,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三、贷款中介的存在问题

既然中介有这么多价值和作用,为何很多人对贷款中介的印象这么糟糕呢?我想应该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吧:

1、烦不胜烦的电话骚扰

这个是大家深恶痛绝的,一天被N个电话骚扰,都是自称某某银行渠道部的,其实都是贷款中介的营销电话。这类电话一度泛滥,给大家造成了很坏的印象。

2、为促进成交的双边忽悠

这应该是所有行业的中介机构都很难避免的问题。房屋中介往往是跟买家说这个房子多好多好,价格已经很便宜了,再不买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跟卖家说现在房子多难卖,你这个房子这么多问题和毛病,定价太高了根本卖不出去啊…

贷款中介机构也一样,跟借款人说你这个企业问题太大,贷款多难多难;转过头又和银行说这个企业多好多好,想办法让银行审批,这就给借款人和贷款银行都造成了很不好的印象。所以,很多贷款中介机构和客户之间都是一锤子买卖的行为,和银行之间就通过各种方式维系合作关系。

3、法律边沿的灰色行为

现实中一些中介为了贷款成功,伪造核心贷款材料、腐蚀银行从业人员等等灰色行为。(当然,腐蚀人员各行各业都有,尤其是强势甲方的行业,乙方或者中间方通过腐蚀强势甲方关键人员,以获得超额利益。)当然,更让人痛恨的是借帮客户贷款之名,各种盘剥借款人,名目繁多的各种“喝茶费”,让借款人防不胜防、深恶痛绝!(把客户按在地上摩擦再摩擦,甚至是杀猪盘。)

不光是借款人害怕中介,很多银行也对贷款中介下达了禁令,禁止银行从业人员受理来自贷款中介机构推荐的业务。出发点主要是考虑这两个方面:中介为了短期利益往往过度包装客户和为了达成目的腐蚀银行从业人员。

贷款中介就这样,成了借款人心目中既爱又恨的这么一类人!

四、借款人和银行如何挑选贷款中介

然而问题是,大量借款人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银行贷款不了解,导致不得不寻求贷款中介机构的帮忙,那么应该如何选择贷款中介机构,既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又能够避免被坑呢?

1、借款人挑选贷款中介机构,核心应该从这两个维度出发:专业和诚信。

专业,这个不用多解释,如果贷款中介机构在贷款方面的水平与借款人半斤八两的话,找贷款中介就没有意义了(中介机构所拥有的渠道资源和信息资源,也属于贷款专业的范畴)。对于借款人来讲,难就难在不知道如何评价贷款中介机构的专业水平,毕竟是外行评价内行。通用的做法可以从中介机构的市场知名度、业务规模、从业经验、从业人员履历等维度来判断。

诚信,这个其实是寻找中介机构最最重要的标准,比专业更为重要。不同机构专业水平有高有低,但一般不会有质的区别。诚信这个,有时候遇到没底线的,被各种套路坑进去的话,可能会损失惨重。怎么判断中介机构的诚信度呢?我觉得重点应该从市场口碑、服务合同条款,服务人员素质、过程中是否会额外增加费用等维度去评估。一般诚信靠谱的机构,都会在合同里面把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清楚,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尽量列明,避免产生纠纷。如果合同很笼统、模糊,或者有明显霸王条款的,那就尽量小心一些。

另外就是服务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合同中未列明的其他费用,一旦有就要特别小心,也许这只是设计的第一个坑而已,后面还有坑在等着你。

2、对于银行来讲,如何挑选合适的贷款中介机构呢?

对于银行来讲,中介机构的存在,尤其是狭义中介机构,如果不能形成规模,意义并不大。银行对于贷款中介机构,很多银行朋友给我的反馈都是同样的一句话:既爱又怕!

爱是贷款中介能够帮银行带来客户,帮银行干活,尤其是各种跑腿整资料的苦力活,以及风险的识别和防范等等;怕主要是担心中介为了贷款成功而对借款人过度包装,腐蚀银行员工(当然,现实中也有银行员工主动找中介求“腐蚀”的)。银行怎么挑中介,我觉得不用我来说,银行的同事们都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方法。

五、贷款中介机构未来何去何从

贷款中介是整个金融市场里门槛最低,处于整个金融界的最底层(这也是一些朋友至今不理解我的原因)。不准确估算,深圳市场上至少有几万人在从事各类贷款中介业务。有做个人贷款中介的,有帮房地产企业做贷款中介的,还有专治疑难杂症专门帮问题企业做贷款中介的,也有专门做中小型企业贷款中介的;有开公司规模做的,也有个人拎包跑个体户或者几个人合伙做的;有专职做贷款中介的,也有不少兼职的(本身有主业或者上班族,副业做中介,这类人群很庞大,但很隐蔽且不好统计)。

这也导致一些银行要求禁止与贷款中介合作的禁令难以真正落地。有一次一银行客户经理找我推荐客户,我就很好奇说,你们行不是禁止和贷款中介合作吗,你还找我推荐客户。客户经理很聪明的说:你不是我老乡,我们商会的领导吗,我就说我们老家商会领导推荐的就好啦。(客户经理的说法貌似没啥毛病…)

同时,由于这个行业还没有进行牌照管理,理论上各类企业、个人都可以从事这个业务(只要去工商局变更下经营范围就好了,非常简单)。很多行业都是这样,一管就死、不管就乱,贷款中介当前就属于不管就乱的局面。

未来我希望国家能够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或者政策,来逐步规范这个行业,充分发挥它的价值,限制和约束行业内的一些不良行为,及时清除行业害群之马,把贷款中介行业阳光化,为促进金融市场发展,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做出一些贡献。

这也是我本人的心声与呼吁,希望广大同行,各界朋友一起努力,净化贷款中介市场、为贷款中介行业进步做出各自的努力和贡献,让借款人和银行都爱我们,不恨我们,更不要怕我们!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