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湖北省农村贷款

本文目录

农行湖北省分行投放“惠农e贷”300亿元为乡村产业发展增动能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在享誉“中国虾谷”之称的湖北省潜江市,全市800亿产值中600亿来自小龙虾产业。在潜江的带动下,湖北全省小龙虾产业养殖达到近800万亩,年产量逾100万吨、综合产值1300多亿元,成为湖北省十大特色农业产业链之一。

围绕小龙虾产业链上的农户、家庭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农行湖北潜江分行制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整链推进农户信息建档工作,建设农户信用体系,整链“贷”动小农户,振兴乡村大产业。

“昨天提交申请,今天贷款就到账了,今年新虾上市抢购不怕没资金了!”2022年3月初,获得15万元“惠农贷”的龙虾专业交易市场商户徐先生说。王先生从事龙虾养殖多年,为了扩大规模,今年他新承包了100亩虾田,急需流动资金。农行潜江后湖支行走访市场掌握到情况后,仅用2天时间发放贷款到位,解了其燃眉之急。在虾谷,像王先生这样的养虾农户、经销商有600余户,农行潜江分行已投放“惠农贷”2.9亿元,2022年新增授信1.2亿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第一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活跃力量,但由于缺乏抵押担保、抗风险能力不足等情况,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破解此难题,农行湖北省分行始终坚持普惠金融理念,加大信用类贷款“惠农贷”投放力度,着力扩大农户金融服务覆盖面,2022年以来已累计投放“惠农贷”300亿元,一体化支持农村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商贸等各行各业近11万户农户发展生产、扩大经营。

围绕产业兴旺、民富村强,农行湖北省分行组建惠农兴农服务团队,着力推进农户信息建档整村推进、整(市)场推进、整(产业)链推进,通过实施农户信息建档工作补齐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薄弱环节,力促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共享产业兴旺成果。同时通过在网点滚动宣传、开展“一课堂、两公开”、微信群发送信息等多种方式,加大“惠农贷”宣传力度,推动广大农户对普惠类贷款应办尽办、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

为让广大农户享受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农行湖北省分行还专门开发惠农站微信小程序,客户“足不出户”在手机上就可随时通过小程序提出贷款申请,客户经理及时上门采集客户信息。

针对更高额度客户需求,农行湖北省分行还通过加强与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合作,先后推出“惠农贷·农担贷”“惠农贷·农易贷”“惠农贷·新农快贷”等多款惠农贷款产品,丰富“惠农贷”模型体系,为广大农村客户提供信贷支持。

该行还将联合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共同推出“富民贷”产品,打造政府推荐、农担担保、银行优惠利率放款的服务模式,精准支持湖北省脱贫地区、革命老区、油茶大县农户发展生产。未来三年,农行湖北省分行将在湖北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建设,结合农业特色产业,新增惠农贷300亿元以上,让农业成为有干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村成为有希望的乐土。(鄂农)

荆州农商行“政采贷”助客户无抵押贷款

农村新报讯(通讯员姜锦龙、许安军)“真是没想到,就凭一份采购合同就能成功办理贷款!”近日,湖北中杰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某拿到贷款。截至2022年3月末,荆州农商行已发放“政采贷”贷款48笔、金额1.62亿元,为26家经营主体有效缓解了资金紧缺难题。

湖北中杰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是荆州市卫计委制定医药器材制定供应商之一,因疫情防控医药品生产及医疗升级需求,2022年初,该公司业务采购量出现快速增长,而账款结算周期仍按原定合同执行,导致该公司流动资金日趋紧张。荆州农商行客户经理在走访对接中,了解到该客户业务及资金需求后,当即通过“政采贷”信贷产品向该公司发放贷款500万元,及时有效满足了企业资金需求。

荆州农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政采贷”信贷产品是在荆州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聚焦企业融资堵点、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出的产品。该产品是辖内小微企业及个人通过政府采购中标通知书和已签订的采购合同作申请,并以政府采购产生的实际欠款作质押,解决资金短缺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让沉睡的乡村土地“生金”——农发行湖北省分行擦亮“农地银行”特色品牌

基础设施薄弱、农田设施老化,中低产田居多,严重制约着粮食稳产高产。

耕地被撂荒,土地被浪费,想流转的新型经营主体却因找不到“大块地”发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系列矛盾如何破解?

近年来,农发行湖北省分行积极对接湖北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建设,深入统筹山水路林村及产业,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有效激发农地潜力,擦亮了“农地银行”品牌形象。

农田账本背后蕴藏着一系列新变化。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产业支撑、项目平衡”的设计思路,该行形成“全域整治+产业收益”等模式,审批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32个、143亿元,占全省金融系统支持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96%,确立了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信贷主办行龙头地位。

今年以来,累计投放农地类贷款115.4亿元,截至9月末,农地贷款余额203.7亿元,农地贷款已成为加速乡村振兴建设的强力“助推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

50万亩高标准农田夯实“粮袋子”

金秋时节,在龙王镇大型农用地综合整治项目现场,机声轰鸣,挖掘机挥舞着巨大的手臂,大型车辆来往穿梭,上演着大干快干场景。

“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田。”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在一旁憨笑着说道。“摞荒地全部被大型粮食企业流转,连片耕作,每亩收入至少增加15%。”

龙王镇位于襄阳市襄州区,是一个缺水有坡的低产岗地,许多农民外出打工,大量土地被撂荒。2020年,龙王镇被纳入湖北省首批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之一。

该行紧紧围绕当地乡村规划,以发展有机小麦种植和优质香米种植特色产业为核心,审批贷款5.4亿元支持龙王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用于实施农田生态整治、“旱改水”提质改造、水源地保护、村庄环境整治等,新增耕地2000余亩,新增水田7600余亩,新增挂钩指标1600余亩。低产田一跃变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效粮仓”。

“十四五”以来,该行深入践行“藏粮于地”战略,累计审批农地项目123个,投放贷款23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3万亩以上,新增耕地8.5万亩。

今年夏季,喜讯从北京传来:国务院表彰5个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进省份,湖北省榜上有名。

全要素改造

助力麻城“菊”经济抢占高地

9月以来,沿106国道,麻城市百里菊花风景画廊一片生机勃勃,在农发行湖北省分行贷款助力下的华中第一菊花产业即将迎来丰收。

麻城,中国三大菊花产地之一,全市菊花种植面积达15万亩。但过去主要是千家万户小农种植,缺乏整体规划和产业布局,市场竞争力不强。

菊花种植对土质要求较高,而作为核心产区,黄土岗镇面临耕地碎片化、土地质量退化、资源浪费、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短板,已成为制约产业壮大的主要因素之一。

2021年,省分行将麻城纳入全省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验示范区,以此为契机,指导下辖支行牵手麻城市投融资公司,支持以菊花为重点产业的省级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该行审批3.2亿元贷款,实施黄土岗镇全域国土整治项目,先行先试,一揽子解决发展壮大的深层次痛点。

通过统一规划,一盘棋进行产业布局,在黄土岗镇一线串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5万亩,对1100公顷土地进行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农田尾水生态处理、农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全要素改造。

在该行贷款助力下,土地提质增效,田间公路四通八达,淤积废弃的水利设施得以修复,为菊花种植等特色产业集中连片、提升品质、增加产量打下了良好的土地基础。

全产业链优化

煮沸万里茶道青砖茶

壶中烹煮,茶块变红,让人口齿溢香,身心也随之放松下来。9月16日,赤壁市羊楼洞青砖茶店店长周思正忙着为各地的访客泡茶、讲茶。现场签下了不少订单。

赤壁市羊楼洞镇,是中俄万里茶道重要源头,以青砖茶享誉全球,曾占中国茶叶出口量的40%。古老的青石板路,当年运输茶叶的车轮凹槽仍清晰可见。

“产业发展快,要靠龙头带”。针对青砖茶企业小而分散,加工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农发行湖北省分行以建设青砖茶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园区为抓手,强化茶企造血功能,为复兴青砖茶产业“航母”提供动能。2019年2月,该行支持的赤壁青砖茶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园区项目,入选湖北省“十大千(百)亿产业链”示范项目。

2021年8月,该行审批8亿元支持赤壁青砖茶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园区(一期)项目建设,实施土地指标增减挂钩,腾挪出数百亩地,打造加工车间、研发中心和茶旅融合体验店等配套硬件,过去各自为政的产业链形成了一个整体。

项目不仅对1.35万亩茶园进行升级改造,还包括完成土壤改良、茶种更新、良种栽培、排水喷灌设施、道路修整等配套设施建设,并接入5G智慧农业物联网管理平台。

2021年12月,青砖茶未来实践展示馆正式开馆,融文化体验、产业认知、产品品鉴于一体,深受消费者青睐。

“新建的研发中心在产业园获批土地上顺利落成,开发出了青砖茶面膜、凉茶、冰激凌,推出了‘茶虾之恋’‘茶鱼饭后’等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业态、新产品。”茶企总经理兴奋地说。有条不紊施工建设深加工冷储物流等基础设施,为“一块砖”链出活力与希望。

截至9月末,该行已为该项目累计投放贷款2.4亿元,在政策性金融的“贷”动下,青砖茶迅速插上了重塑辉煌的“翅膀”,古老的青砖茶正焕发新的活力,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

全方位发力

“农地+”模式方兴未艾

该行紧紧围绕“农地+”思路,做足土地文章,探索形成“农地+产业”“农地+园区”“农地+农文旅”“农地+三产融合”“农地+生态价值开发”等多种模式,为各类产业发展腾挪出生态空间,“以地生金”的领域越来越广阔。

今年6月,该行审批3.8亿元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贷款,用于支持随州曾都区万店镇乡村振兴及产城融合建设项目(一期)建设。项目通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以及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工程,增强土地承载能力,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着力构建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产业平台体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大的新动能。

在黄石,该行审批20亿元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贷款。在实施农用地、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工程等建设内容的基础上,功能导向性划区,进行集聚规划,有效解决乡村地区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助力黄石市临空港经济区腾飞。

在宜昌,土地整治为全域旅游打开了想象空间。三峡水库旁,以九畹溪漂流为代表的多个旅游项目补齐短板,提质增效,气象一新,成为游客争相体验的避暑胜地。

在黄冈,“接二连三”,利用农地改造,村村建光伏电站。在光伏大棚、低产山坡上面架光伏电板,利用太阳能发电;光伏大棚下发展种植业(蔬菜、油茶)、养殖业(养牛、养羊等)以及旅游业(观光农业、休闲娱乐),做到光伏扶助、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三产融合、相得益彰。

荆楚大地,撂荒地正变身希望的田野。在淡淡的稻香里,可借鉴可操作接地气的“农地+产业”创新探索模式,正在全省范围内快速复制。曾经困扰一时的城市项目“缺地”与农村发展“缺钱”的矛盾迎刃而解,地方政府盘活农村土地存量资源的热情空前高涨。

(唐芳语刘爱迪)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