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银行破小微企业贷款难题
经历了母公司蚂蚁IPO暂缓的风波,网商银行财务数据并未纳入母公司报表,且作为始终接受监管约束最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商银行并未落入风波旋涡。但从成立之初被马云定位为“一家专注服务小微企业的银行”,五年时间,网商银行题破的如何?
小微企业的贷款难题作为经营风险、赚取利差的特殊企业,银行的贷款逻辑很简单,安全第一,收益率第二。尤其实行信贷员不良贷款“终身追责制”的前提下,收回贷款是首要考虑,其次才考虑赚多少利差。
贷款利率遵循风险定价原理,即信贷利率=资金成本+合理利润+风险溢价+业务成本(不良率带来的资产减值损失+业务管理费用),通过利率覆盖风险。对不同类型贷款来说,资金成本是各类负债综合成本,合理利润可约等于净息差,没有太大区别。差距出现在风险溢价和业务成本上,小微企业明显要高于其他类型贷款。
抵押品少贷款难。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仅1/3小微企业能存活三年以上,从根基上意味着小微企业贷款可能竹篮打水。为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目前银行70%贷款均为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这是对抗风险最简单易行的贷款方式。但大部分小微企业,通常租住厂房、店面,没有银行易于接受的动产和不动产抵押品,据此发放贷款很难。
不良率高贷款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65%的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轻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而在各类贷款中这两个行业不良率最高。以工行、建行、兴业银行和招行2015-2019年财报为例,2019年制造业贷款不良率分别高达5.1%、6.6%、3.3%、6.1%,批发与零售业贷款不良率达到10.5%、5.2%、6.9%、3.2%,远高于商业银行整体不良率。
带动小微企业贷款整体不良率3.39%,远高于大型企业1.19%和中型企业2.55%的贷款不良率。高不良率从两方面加剧了小微企业贷款之贵:一是风险溢价带来的高利率,二是不良率带来引起资产减值损失导致的支出增加。
管理粗放成本高。小微企业管理粗放,财务数据、报表并不规范甚至没有,常采用现金交易结算,难以提供详实的财务信息和流水记录。在抵押缺失的前提下,银行以往只能通过业务员现场走访、背景调查等人工方式进行贷前审核,确认贷款对象的还贷能力,大大增加了贷款的业务管理费用,如深耕细作小微企业贷款的代表性银行浙江泰隆银行和浙江台州银行都采取这一战术。
而且小微企业贷款需求主要用于短期资金周转要求“短频快”,往往金额不多,人海战术加重了单位贷款业务管理费用成本,性价比不高。
网商银行贷款产品图谱网商银行定位于服务小微和三农,依托其龙头产品“网商贷”和“旺农贷”。2019年年报中,服务的小微经营者数量已超过2000万,其中80%的客户从未在其他银行获得过经营性贷款。此外还通过“旺农贷”服务344万农民用户,覆盖497个县域,其中包含146个贫困县。以网商贷为例,可以看出网商银行的产品有几个典型特征。
1.贷款对象:“圈内人”。仔细梳理“网商贷”产品的族谱,阿里巴巴的血亲关系一脉了然。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程度,网商贷的目标用户依次包含:诚信通和国际站等出口卖家,天猫和淘宝卖家,使用阿里妈妈推广、菜鸟配送的淘宝卖家,天猫卖家的供应商,使用支付宝、口碑的阿里平台外线下卖家,淘宝客,还有针对大促特殊时点的特需贷款。全面覆盖了整个阿里生态圈的小微店家,并延展到卖家的上游供应商。
2.贷款效率:非常快。网商银行一直引以为傲的310模式,实现3分钟申请,1秒钟放贷,全程0人工干预。“快”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纯信用贷款无需抵押,省去了线下押品确权、定价等审核时间;二是初次建立信贷关系流程简单,除了针对诚信通、出口通国际站、淘宝客和口碑用户的放款需要打入银行卡耗时需要1-2天,其它放款直接打入卖家支付宝账户基本实时到账。
实际上随着传统银行逐步推出小微企业信用贷并大力开发线上系统,线上申请和放贷流程都大大提速,如建行“小微快贷”审批放款不超过3分钟,民生银行“商通贷”审批放款1-2天,但前提是小微企业已经获得银行首次信贷关系。
差距就在这里,传统银行对小微企业初次信贷资格审批依旧严格,材料繁多流程复杂耗时较长。而网商银行因其贷款客户都是阿里“圈内人”,省却了初次信贷资格审核,也顺带实现了“其中80%的客户从未在其他银行获得过经营性贷款”。
3.贷款利率:并不低。微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并不低,以菜鸟应收款项贷款为例,贷款利率约为10%。根据公开数据粗略对比,同类型小微企业贷款中,建行利率已经降4.25%,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在7.2%左右。但好在网商贷款额度不高且期限较短,随借随还,以日计息,利息总额负担不重。数据显示,网商银行平均每个小微企业主贷款不到10万,平均贷款期限107天,一年获得信贷次数9次。
网商贷能否破题网商银行能否破题,关键在于能否解决小微企业贷款的三个难题。
1、“明信用实抵押”解决抵押缺失问题。抵押缺失的问题有三个解决途径,扩大押品外延、第三方担保增信、信用贷款。各有各的难点,不动产外的押品确权、保管、估值、交易都易滋生风险,担保增信增加综合资金成本,信用贷款的风险定价是千古难题。
网商贷产品看似是第三种解决方式——纯信用贷款,除了对天猫供应商贷款要求线上签署《供应链融资合同》,对于授信额度较大的诚信通、国际站出口通用户追加要求“提交36个月对账单,制造业企业近3个月电费”外,其它均无需任何抵押和申请材料。
但因贷款用户均为阿里生态圈电商卖家,贷前网商银行根据店铺交易记录确定授信额度,贷后同样可以追踪交易数据确认还贷能力,一旦出现违约,贷款用户的店铺保证金、应收账款全部可以成为抵押品,想赖账,除非从阿里生态中出“圈”。可以说网商贷本质上仍是一种抵押贷款,别家银行贷款押的是房本,网商银行贷款押的是“命”
2、掌握“圈内人”命脉解决不良控制问题。同样基于上述“明信用实押贷”的逻辑,因为生意命脉和资金往来都根植于阿里生态圈上,只要资金能周转,网商银行贷款用户主动违约逃废债的道德风险不高,除非出现经济下行、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的整体风险。
更不用提网商银行还利用阿里一脉相承的大数据技术,结合海量极具价值的小微商家交易数据,精准描画小微企业画像,升级授信模型优化风控系统。因此网商银行不良率低是情理之中,虽然相比深耕小微企业多年的同省队友泰隆银行和台州银行不良率略高,但连续两年1.3%的不良率仍然低于整体银行、各类型银行的平均不良率。
从另外一个信息可以看出这些交易数据的价值,2018年人民银行牵头联合蚂蚁等企业成立百行征信,试图解决信用记录缺失无法实现金融普惠的问题,但后续媒体爆出蚂蚁、腾讯均拒绝交出其海量用户数据,肥水不流外人田,足见这些数据对于风控模型的核心作用。
3、成本问题暂未突破。相比抵押和不良率的难题,在成本控制上,网商银行还有一段路要走。作为纯互联网银行,为了揽存,网商银行在宣传营销以及金融科技研发等方面投入很高,因此成本收入比保持高位,2016年到2019年依次为43.2%、77.2%、55.5%和42.7%。相比传统银行要高出数个百分点,和以人海战术发展小微企业贷款的泰隆银行和台州银行相比也要高出不少。
但金融科技是一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基础设施投入,类似前期固定投资,随着用户的增多,小微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的业务类型和规模扩容,单位成本和可变成本将进一步下行。网商银行也出现了这一趋势,2017年起成本收入比开始持续下滑,2019年时已低于同赛道对手泰隆银行。
除了成本控制,网商银行在破题过程中也存在另外两个瓶颈,一个是资本充足率对杠杆的限制,另一个是揽存压力对信贷规模的束缚。
作为进击的银行,办法总比困难多,2020年网商银行资本金从40亿追加至65.7亿,以便在资本充足率约束下继续扩大贷款规模。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合作伙伴,通过与400多家银行的联合贷款方式,为阿里“圈内人”提供贷款,不仅盘活海量用户和流量,还可通过为合作银行推荐客户和提供技术方案,开拓中间收入。
综上,有一说一,无论母公司蚂蚁上市造成了多大风波,在破小微企业贷款难题上,网商银行的表现可圈可点,未来可期。
小微企业去年从网商银行获贷超万亿元 路边摊也能贷到款
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传统金融机构借助新技术提升了服务水平,为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利用数字技术帮助其提升经营效率。
■路边摊也能贷到款
今年年初,曾经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翻译的张泽林,终于在杭州热门购物中心开起了一家正式的门店“馍家”。
创业之初,张泽林从一家很小的店面做起。因为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难以扩大规模。直到2018年,他发现在支付宝APP的网商银行中,有十几万的信用贷款额度。这是之前店铺客人扫码付款,为他积累的个人信用贷款额度,手机上申请,资金便可即刻到账。
有了这笔贷款,他花了3个月终于找到了中意的店面,并用贷款交纳了订金。店铺每天都有进账,收入直接偿还了贷款,银行据此也可以监测店铺的经营状况和贷款风险状况。“这样的贷款和还款方式,避免了资金闲置,为我们小店铺节约了不少成本。”张泽林说。
对于成千上万的小摊主来说,此前获得银行贷款很难。如今通过每天经营流水,银行就能为他们量身打造一款合适的信贷产品。正是因为一张收款二维码,摊主被称为“码商”。
2018年5月,支付宝与合作伙伴推出了“码商成长计划”,为线下近一亿码商提供“保障”和“成长”两大便利:码商可以通过“多收多贷”获得网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通过“多收多赊”享受一站式进货服务,并有机会赊购。此外,码商还可以在支付宝“商家服务”里通过商家信用获得免抵押服务。
蚂蚁金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井贤栋表示,支付宝和蚂蚁金服要用科技助力小微经营者搭上数字化快车。
网商银行副行长金晓龙说,去年,网商银行为小微经营者提供超1万亿元资金,96%发放给了贷款金额100万元以下的小微经营者。“希望未来3年能让中国所有个体户、路边摊都贷到款。”
■不良率控制在1%左右
网商银行从成立开始就立足于服务小微企业,客户通过电脑和手机端获得金融服务,实现3分钟申贷,1秒钟放款,全程零人工介入,被称为“310”模式,其背后支撑是网商银行长期积累的风控技术能力,这包括10万项以上的指标体系,100多个预测模型和3000多种风控策略。这些风控技术,一方面可以让小微企业和经营者不用担保和抵押,凭借信用就能进行贷款,另一方面,将网商银行的不良率控制在1%左右。
网商银行调研发现,线下小微经营者用上移动支付之后,能够沉淀下来的部分数据维度甚至比线上电商还要丰富,再结合行业领先的风控能力和创新的模型算法,为线下小微经营者提供贷款服务就有了基础。
他们发现,沿街的门店,在遇到修地铁、铺设管道等市政变化时,通常会影响未来几个月的经营情况,所以将店铺的地理位置与地图数据进行匹配,结合周边的市政信息、地标建筑、人流情况、买家结构、同类商家情况等,通过复杂的模型处理,能够在几秒钟内计算出店铺未来6个月的经营潜力和风险。
小微经营者更为精打细算,为了节省利息,只有必要时才申请贷款,并且尽快还款,有需求再贷,“小、急、短、频”的特点明显。为此,2017年6月,网商银行联合支付宝收钱码创新性推出“多收多贷”,商家在此能够看到,用支付宝二维码向有效顾客收款,顾客越多,自己能够贷款的额度越高。
如今,在支付宝APP上的“码商说”社区里,有2000万小微企业交流自己的经验教训和故事,每天下午3―4点和晚上8―9点是他们的活跃时段。
■数据共享促规模化授信
“路边摊主和小微企业,往往因为没有可信的数据化记录,比如运营成本、生意流水和客群消费类型等,无法被金融机构获知和核证,导致无法对其融资风险做出有效判断。”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周桐宇认为,这暴露了企业信用数据不足、传统信贷模式与小微企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应当推动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发挥银行的资金优势、金融科技公司的技术和场景应用优势。
现在,蚂蚁金服为桂林银行提供了账户体系、风控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桂林银行发挥自己社区金融的优势,帮助农户接触和了解互联网,实现在线数据积累,完善用户画像,以便得到更合理的授信服务。双方合作推出以小额、批量、信用、线上为特点的融资产品。截至2018年6月,桂林银行和蚂蚁金服合作的“旺农贷”产品,已经累计放款超过3.5亿元,服务农户超过2万。
去年6月网商银行宣布推出凡星计划,与金融机构共享“310”模式,以开放的方式服务3000万小微企业。金晓龙透露,目前已与超过400家金融机构实现合作,服务超过1500万家小微企业。
周桐宇建议,鼓励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数字化升级,如使用移动支付等,以此积累信用。另外,要推动工商、税务、司法、公用事业与金融机构数据开放,推动多方数据共享,增加小微企业数据的维度和准确度。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3日18版)
本文源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j..)
网商银行信用贷款助力“厂二代”做网红三明治机火了
每年双11都会带火很多“新物种”。来自慈溪小家电产业带的一款高颜值三明治机,出乎意料地成了今年双11火爆商品,全国货源悉数售罄。对于研发生产这款网红三明治机的余雪晖团队来说,“产业带+工业设计+数字金融支持”成为最大法宝。
三明治机成火爆商品
今年双11,慈溪卖向全国的小家电中,原创产品成亮眼的主力。以“厂二代”余雪晖带领团队研发设计的三明治早餐机为例,双11期间成为天猫平台销量涨幅最大的小家电单品。
“这出乎意料。我们原本对这款产品也很有信心,但是实际销售的火爆还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余雪晖表示。
慈溪一直是全国的小家电产业带,有着覆盖家电产业上下游的共计1300多家厂商,整个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但以往都是以代工出口为主。余雪晖则决心不再做代工出口的生意,转型创立原创品牌,开拓国内市场。
余雪晖是慈溪小家电产业带绝大多数企业都知道的“厂二代”,他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做生意已经超过20年。在今年双11备战阶段,这个互联网意识超强的“厂二代”,把眼光盯牢了数字金融这个助力法宝。
网商银行信用贷款助力
“不管是新品研发还是海量备货,首先需要的就是资金支持。这在以前,是需要提前准备巨额周转资金的。而今年双11,虽然是备货量最大的一届,但是资金压力却小了很多。”据余雪晖介绍,为了应对今年双11,早在备战阶段就从网商银行贷了100万元,用于新品研发和筹备货源,“与传统金融系统相比,网商银行对于我们这类小微企业会更友好。与大企业满额贷款慢慢使用不同,小微企业更为精打细算,必要时才申贷,并且尽快还款,有需求再贷。网商银行1秒钟放贷、随借随贷的模式契合了这样的需求。”
余雪晖坦言,高效的资金支持让自己更敢于放开手脚去尝试很多新的东西。
实际上成效也非常直观。据了解,余雪晖的三明治机仅仅在双11期间的一场直播中,5分钟内就在天猫卖出了8万台。
商家备战双11人均贷款7次
不只是余雪晖。商家在贷款上的活跃,背后往往是当地区域产业带的崛起和发展。
今年双11,商家在备战期间人均贷款7次,有15万商家甚至超过了100次,需求十分旺盛。为满足这些贷款需求,网商银行为300多万中小商家提供3000亿元贷款资金支持,帮助商家解决备货资金周转难题。有超过75%的产业带商家使用了网商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
数据显示,比起非贷款商家,懂得使用贷款手段的商家显示出更迅猛的发展势头。过去一年,贷款商家的销量速度比非贷款商家快50%,5万商家一年内销量增长高达10倍,单品销售冠军中,超700家曾是网商银行小微用户。
宁波晚报记者史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