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拨贷比到底多少比较合适?(3)营业收入压力测试
一、引言
今年7月-9月银行股在前期已经大幅下跌的基础上,再次出现大幅调整,目前的估值已经接近2104年初的历史最低水平。
在上一篇文章《银行的拨贷比到底多少比较合适?(2)不良贷款压力测试》中,我们详细讨论了目前已上市的全国性银行存量贷款拨备能承受住多大程度的贷款不良生成。结论是,大部分银行的承受能力都能很强,即使出现略高于上一轮最大不良生成的情况,这些银行都可以通过释放拨备使得未来3年的业绩不受到明显的影响。而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当前的不良情况要比2015-2016年那一轮更差。
本文将继续讨论影响银行股价的另外一个因素,即营业收入下降可能会对银行业绩造成的影响。
注:影响股价的因素还有A股的整体下跌(大熊市)、美元加息导致的沪股通持续减持等原因。不过,本系列文章只讨论银行的基本面因素,其他因素不在本人的能力范围内。
二、净息差对营收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
今年以来5年期以上LPR在5月和8月2次各下调了15个基点,而下半年以来信贷需求疲弱,所以市场预期今年三、四季度银行息差会大幅收窄,营收和净利润可能会出现负增长。这里,先不讨论银行的净息差会如何变化,我们直接假设银行的净息差会显著下降,但那也不意味着银行的营收真的会出现下降。
表1-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
如表1所示,在2016年-2017年间大部分银行都出现了营收下降,其中国有银行集中在2016年而股份行集中在2017年。当时银行的基本面其实远比现在要差很多,因为当时的银行在息差业务和非息业务两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表2-银行净息差(净利息收益率)
如表2所示,国有银行的净息差在2016年出现断崖式下跌,而股份制银行的净息差下降则持续到2017年。单看净息差的下降幅度,今年下半年未必会比2016年严重。
而更糟糕的是,受政策影响,从2017年开始,银行着手大规模压降表外非标,导致2017年到2019年,连续3年银行的理财和资管手续费都在下降。
表3-银行扣除卡手续费后的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速
如表3所示,大部分银行在2017年理财和资管手续费收入(扣除卡类手续费)都出现了同比下降。而今年上半年,除个别银行外,大部分银行的理财和资管手续费收入都明显好于2017年,而明年银行的非息收入很可能会大幅好转。
因此说,今明两年银行营收下降的可能性并不太大,最多出现个别银行小幅下滑的情况。
注:关于营收是否会下降这一点在三季报就会得到初步的证伪,最迟在明年1月份的银行快报也可以得到证伪。
三、营收压力测试
压测的基本思路:
在以量补价的情况下,银行即使长期受到净息差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营收下降的时间最多也只有1年(如表1),在2017年息差业务与非息业务同时受到巨大冲击的情况下,营收下降最多的兴业银行也只下降了10%。因此我们只考虑营收下降1年,且下降10%的情况下,对上市银行业绩的影响。
详细的步骤如下:
1.计算出最近3年平均营业净收入的减值率
营业净收入=营业收入-其它业务成本(保险、租赁)
营业净收入减值率=信用减值损失÷营业净收入
2.假设2022年营业净收入同比下降10%,按照步骤1得到的减值率计算得出2022年的预计信用减值损失。
3.假设2022年的信用减值损失中80%都是贷款减值损失(在营收下降的情况下,非贷款的减值损失都相对压缩),得到2022年的预计贷款减值损失。
4.根据2022年中期的贷款同比增速,计算出2022年全年的预计贷款总额
5.根据最近3年平均贷款减值率,计算出正常情况下2022年贷款减值损失应该为多少,即为2022年的贷款减值需求。
贷款减值率=贷款减值损失÷贷款总额
6.第5步计算出的贷款减值需求与第3步计算出的贷款减值相减,得到了贷款减值的缺口,这部分减值缺口就需要消耗存量的贷款拨备
消耗拨贷比=贷款减值的缺口÷贷款总额
7.2021年的拨贷比减去第6步计算出的消耗拨贷比即为:假设2022年营收下降10%,而保持贷款减值力度不变(保持利润增速不变),拨贷比会下降到什么程度。
表5-营收下降10%对拨贷比的影响
如表5所示,如果2022年营收下降10%,而保持净利润平稳增长,对蓝色背景的银行(半数以上)影响不大;红色背景的两家银行拨贷比不足2%,说明营收下降很可能会导致其净利润也同步下降;黄色背景的5家银行虽然拨贷比不足2.5%,但也不是不可以的(2021年底光大和浦发的拨贷比都只有2.3%),但这几家银行显然无法同时应对营收的下降和不良生成的大幅上升。
四、结论
目前大部分银行的拨备可以应对营收下降和不良上升的双重冲击,进而保持未来几年业绩平稳增长。但从这个角度看,目前拨贷比较高的几个银行抗压能力也没有达到非常强的地步,未来经济形势好转后依然需要继续提升拨贷比。
最后,再次强调一下,拨备对银行来说是一个逆周期调节工具,它可以帮助银行在经济波动中保持净利润的平稳增长,从而确保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也能够平稳增长,这一点对银行的正常经营非常重要。银行在每一轮经济周期中都会面临很多次的不良冲击和营收波动,因此这个逆周期调节工具十分必要,银行必须要在行业景气度高的时候储存足够多的拨备,这样即使受到中保持业绩的平稳。
【本文为原创,您的点赞、分享与评论就是对我持续创作的最大支持!同时也欢迎您关注“考拉大叔滚雪球”,及时接收我的分享!】
重磅!9月份新增贷款上涨!M2增速还是两位数!这意味着什么?
太重磅了!9月份新增贷款还在持续上涨,更重要的是M2增速还是两位数。这都是超预期的增长呀。
那问题来了,既然市场上有这么多钱,为什么股市、楼市、消费还是那样呢?
首先,我在这里先给大家解释一下M2是个啥?为什么那么重要!
M0被称为基础货币,它是一个国家发行的真实的货币总量。
M1是在M0基础上再加上活期存款和支票存款。这包括银行放贷的钱,M1=M0+银行之外流通的钱
M2=M1+储蓄存款,也就是说M2比M1多了储蓄存款。
好了,了解这些概念之后,我们就要好好思考,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是什么了?
第一:新增贷款无疑是超预期的,这对于股市、楼市都是一个大利好,咱们参考一下A股中5月份的行情,当时也是新增贷款超预期,还是大幅增长,最终走了两个月的行情,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今的A股、楼市情绪也是不乐观,甚至上证指数也跌了两个多月,所以,老股民应该知道接下来怎么做了。
而且9月金融数据的超预期增长,既有政策推动的外生因素,也有经济运行动能逐步修复的内在原因。四季度是关键的一个季度,能否完成今年的目标,主要看四季度了,所以,接下来会有一系列的政策将持续落地,基建、房地产、制造业、消费也将会在四季度出现困境反转情绪。
第二:M2增速超两位数,这个信号可不能小看!M2高有一很大部分是储户的积蓄,试想一下,现在大家都存钱去银行去了,那么这笔钱接下来怎么办?
无非就几个方向,一个投资、消费、股市、楼市。这里面的楼市基本可以去除掉,那么剩下的三个方向,就是咱们要重点选择的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三个方向我看好偏向消费。
那么,对于这三个方向,你们更看好哪个呢?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
下一期我会针对这三个方向详细说一下解读,以及未来这三个方向未来大概率会是怎样的走向!大家不要忘记点关注哦!
六大行公开信贷规模:9个月新增约9.5万亿,流向哪些领域?
资料图/IC
10月16日晚间,六家国有银行在三季报发布之前,纷纷“剧透”信贷增长及分布情况。按此数据初步统计,2022年9月末,六家国有银行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共增加约9.5万亿元。其中,邮储等银行表示,信贷增长达历史新高。
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六大行集体发布支持实体经济公告,说明目前经济处于复苏关键阶段,六大行发挥头雁和支柱作用,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稳步恢复。同时,这亦体现了银行以实际行动表明支持实体经济决心。
“六大行积极加大实体经济信用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助于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利好市场预期。”周茂华指出。
六大行前三季度投放9.5万亿,工农建新增超2万亿
贝壳财经记者按照六大行披露的信息统计看到,今年以来信贷增长共计约9.5万亿元,贷款存量余额9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6%。而前三季度,六大国有银行的信贷规模均实现较快增长。
其中,工行、农行和建行新增投放规模均超过2万亿元,中行新增信贷规模为1.69万亿元。而交行和邮储增速接近,投放规模超6000亿元。多家银行增速超过10%,信贷增速创历史新高。
工商银行公告显示,保持新增投融资快速增长。高效传导宏观政策,出台系列举措和政策工具,加大资源配置和信贷投放力度,保持信贷总量快速增长。2022年9月末,工商银行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净增加2.2万亿元,保持同业领先,同比多增4573亿元。
建设银行表示,今年以来该行信贷规模实现较快增长。截至2022年9月末,人民币贷款近2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万亿元,同比多增近5200亿元。
此外,农行称该行加大对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创企业、民营企业、普惠小微企业等金融支持,有效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2.2万亿元。相比之下,中行三季度末,贷款较年初增加1.69万亿元,达17.41万亿元,增长10.78%。
邮储数据显示,该行贷款总额超过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超过10%,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交通银行则在今年前9个月,融资总量超过8000亿元。其中,境内人民币各项贷款较上年末增加6444亿元,增幅10.63%,同比多增950亿元。
根据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计算,国有行支撑作用增强,前三季度银行业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元,六大行占其中的52.7%。单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4.4万亿元,六大行贡献度提升至55%。
基建托底,制造业、绿色等成主要发力点
在公告中,六大国有银行均强调,持续服务实体经济、提高经营质效。而从各家银行发布的信贷结构来看,基建领域成为托起各银行信贷增长的主力军。
工行表示,在服务重大项目方面,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基金投资项目配套融资、交通水利能源网络型基础设施等五大重点领域和“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营销,基建领域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逾6400亿元。
建行指出,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5.6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近5800亿元,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建行还在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6.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1100亿元,有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拟出资300亿元设立住房租赁基金,探索租购并举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实际上,银行发力基建,使得今年以来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迅速。央行数据显示,9月新增信贷同比大幅增加,主要是企业部门短期与中长期信贷的贡献较大,分别新增了6567亿元与1.35万亿元,两项合计同比多增1.13万亿元。
植信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三季度,基建投资持续快速推进和制造业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将有效对冲房地产投资的下行压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保持平稳恢复的运行态势。在项目建设保持较快节奏、财政发力更为精准和项目储备较为充足等因素的推动下,基建投资增速仍将继续加快。诸多因素推动制造业投资继续维持较高增长。
在基建托底之外,戴志锋指出,制造业、绿色和普惠贷款较年初增速明显超过了总贷款增速,体现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根据各家银行发布的公告,工行在制造业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超过8100亿元,增幅37.5%;绿色贷款较年初增长约9500亿元,增幅34.0%。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1.6万亿元,增幅达到59.2%。在服务普惠金融方面,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普惠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量超4100亿元、增幅37.6%。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涉农贷款余额突破3.2万亿元,增加近6000亿元,增幅22.6%。
而农行深入实施“三农”县域、绿色金融、数字经营三大战略,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新增贷款创同期历史新高。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全力做好粮食安全、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县域新增贷款超9000亿元。
大行仍是信贷增长主力军
展望四季度,业内人士认为,在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双管齐下”和房地产投资筑底企稳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将进一步趋向回升,未来信贷增长依然可期。
“预计10月和四季度,大行仍是信贷投放主力,配合各类稳增长政策对社融增长起到支撑作用。”戴志锋表示,一方面,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另一方面,加大对房地产融资的支持力度。
9月28日,人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以上,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而此前有市场消息称,监管要求每家大行年内对房地产融资至少再增加1000亿元,融资形式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居民按揭贷款以及投资房地产开发商的债券。
连平亦认为,四季度融资需求恢复可能会小幅加快。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及接续政策加快落地,政策执行效果仍需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四季度融资需求预计缓慢恢复。
“政府债券持续发力,今年国债维持平稳发行节奏,仍有一定增量;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将于10月底发行完成,11月预计会提前下发明年专项债额度,较好弥补政府债券发行空窗期。而基建等重点项目持续推进,相关配套融资增长仍有动力;制造业恢复生产与投资节奏也将有效支持中长期信贷增长。”连平解释,同时四季度消费恢复节奏加快,房地产政策预计进一步宽松,居民信贷有望加快修复。
此外,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开发性政策性支持工具、各类专项再贷款和中长期低息贷款等三类政策工具支持下,基建、制造业等领域信用扩张确定性较强。同时,随着房地产供给侧和需求侧支持政策进一步加码,“保交楼”资金到位后有望加速施工进程,建安和竣工数据有望从四季度起有所体现,拉动地产后周期景气度提升。
王一峰指出,若基建与地产形成共振,强化“宽信用”表现、推动“稳增长”显效,有望提振银行业顺周期表现,催生银行股行情。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姜樊编辑王进雨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