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这十年:银行贷款年均增速13.1%,大病保险制度覆盖12亿城乡居民,行业累计消化不良资产16万亿元
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2022)发布,呈现10大特点
数读湖北丨存贷款余额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湖北公布前10月金融运行情况
中国金融业这十年:银行贷款年均增速13.1%,大病保险制度覆盖12亿城乡居民,行业累计消化不良资产16万亿元
每经记者:张寿林每经编辑:廖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银行业保险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2022年9月14日,人民银行最新披露,初步统计,2022年二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07.42万亿元,同比增长9.7%。
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22全球银行T1000排行榜,按资产排名的区域中,中国以41.53万亿美元位列第一。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不断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遵循金融发展规律,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
特别是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金融业全面转变发展理念,以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宗旨,明确责任,回归本源,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首要位置,主动为实体经济“输血”“造血”,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
理念之变:脱虚向实,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37.21万亿元今年7月,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22全球银行T1000排行榜中,按照一级资本排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占据前4席,交通银行位列第10。意味着前十名中,中资银行已占一半。
中资银行在世界银行排名榜上持续领跑,反映了我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的稳步提升。
近十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突飞猛进。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361.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
金融业总量大幅提升,为服务实体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初步统计,2022年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37.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06.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从增量看,2022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3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3万亿元,同比多增631亿元。
从结构上看,8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3%,同比高0.2个百分点。
记者注意到,过去十年间,银行贷款年均增速为13.1%,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金融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2年6月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9.91万亿元,同比增长20.8%,比各项贷款高9.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1.96万亿元,同比增长23.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7%。
绿色贷款方面,余额位居世界前列。2022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比上年末高7.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9.6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8和4.93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2%。
在信贷“量增”的同时,贷款利率也在下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随之降低。2022年8月末,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05%,为有统计以来最低值。
过去十年,中国保险业综合实力也不断增强,保险业总资产从2012年底的7.4万亿元增加至2021年底的24.9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8月末,保险业资产总额进一步增至26.63万亿元。
同期,我国保险深度从2.98%上升至3.93%,提升了0.95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从1144元/人上升至3179元/人,即十年增长约1.78倍。大病保险制度从2012年建立以来已覆盖12.2亿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近1.5亿人,农业保险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从2012年的0.9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7万亿元。
行业治理:共清退违法违规股东2600多个过去十年,中国特色的金融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的制度安排初步形成,股权结构更加优化,股权管理更趋完善,“三会一层”运行机制更加合理,金融机构的内部制衡与外部监督相互促进。
2018年4月,银保监会合并成立后便专门召开中小银行及保险公司公司治理相关会议,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严格规范股权管理,坚持长期稳定、透明诚信和公平合理三条底线;要加强董事会建设,明确董事会职责定位,加强董事履职能力建设,以及明确监事会法定地位,规范高管层履职。
一系列行业规定随之陆续出台,如《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行为监管办法(试行)》《银行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履职评价办法(试行)》,以及《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等,银行保险业公司治理体系不断健全。
这些新政执行立竿见影。2021年底,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通报,经过两年的专项整治,共清退违法违规股东2600多个,处罚违规机构和责任人合计1.4亿元,处罚责任人395人,对部分人员取消任职资格、实施行业禁入。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内部问责处理相关部门或分支机构360家次,问责个人5383人次,其中党纪、纪律处分674人。分三批次向社会公开66家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约束。
此外,金融机构资产管理改革获得重大进展。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发布,首次对横跨各类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统一监管。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出台,以行政规定形式明确理财业务打破刚性兑付,不得承诺保本,并且规定,银行应当通过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可直接投资股票。
根据行业报告,目前,银行理财业务中,净值型产品比例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底,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26.96万亿元,占比92.97%,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增加23.89万亿元,产品净值化转型进程显著。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取得重大进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养老理财试点范围扩大至十地十机构。2022年5月末,养老理财认购金额超600亿元。
十年来,中国推出50多项银行保险开放政策。2021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资本和资产均较十年前增长超过50%,在华外资保险公司资本十年间增长1.3倍,资产增长6倍。一大批专业性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如外资理财公司、外资资产管理公司等积极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
在此期间,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动金融业加速变革,过去十年,中国金融科技水平逐渐步入全球前列。国内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大信息科技基础投入,建立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组织架构,做好相关技术、数据和人才储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提升业务水平。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终端业务,探索构建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强化客户信息安全保护,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灾备水平。
根据行业报告,超过七成银行家表示其所在银行近三年金融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2%。2021年上市银行年报显示,国有大行平均科技投入为179.2亿元,股份制银行为62亿元,城商行为8.1亿元,农商行为4.7亿元。
2021年末,中国保险业协会披露数据,自2018年以来,全行业信息科技累计投入达941.85亿元。2020年,行业信息科技总投入35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0.63%。截至2020年底,行业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数量超过2.6万人,占正式从业人员数量的2.51%。保险科技作为金融科技在保险业中的具体体现,在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金融科技也让广大百姓从中受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使用金融业务。调查显示,在中国,2021年有82%的成年人使用数字支付向商户付款。2021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4395.06亿笔,金额4415.5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90%和10.03%。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173.7亿笔,同比增长22.2%。
风险防控:过去十年累计消化不良资产16万亿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
过去十年,金融业处理了一大批突出的风险点,稳妥化解、拆解了不法金融集团的风险,对中小银行保险机构的风险进行了处置和改革重组。十年间恢复和处置了高风险中小机构600余家。
一方面,金融行业加大拨备计提和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过去十年累计消化不良资产16万亿元,一大批突出的风险隐患得到消除。其中,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至2022年7月末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3.5万亿元,已超过之前12年处置额总和。
另一方面,监管对金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治,依法处置安邦集团、华信集团等严重违法违规企业,完成接管包商银行和“明天系”6家保险信托机构。非法集资案件数量、涉案金额、涉案人数连续3年下降。
在此基础上,银行业保持优良的资产质量,金融业内生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67%。
此外,金融机构资本补充渠道进一步丰富,资本实力不断得到充实。针对中小银行,2020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为中小银行增加了新的资本金充实路径。
仅2022年上半年,经国务院批准,已经向辽宁、甘肃、河南、大连四省(市)分配了1030亿元额度,同时指导中小银行统筹内源性资本补充。
2022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52%,一级资本充足率12.08%,资本充足率14.87%,各项指标水平均处于近十年来高位。
影子银行风险有序化解。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高风险的类信贷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9万亿元。蕴含巨大隐患的保本理财退出市场,同业理财较峰值压降99%,同业投资和非标融资大幅减少。
2022年7月,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披露,截至2021年末,存量理财业务整改基本完成,具有刚兑性质的保本理财清零,需整改的保险资管产品累计压降96%。通道类的信托和融资类的信托较峰值分别压降80%和43%,少量处置比较困难的资产已经依规纳入了个案处置,将尽快清零。
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金融系统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持续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稳妥处置部分头部房企风险。
金融杠杆率明显下降。金融资产盲目扩张、脱实向虚得到有效遏制。2017年以来,银行业总资产年均增速8.2%,不及2009年至2016年资产年均增速的一半。
总结而言,过去十年,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年,是活力迸发、成绩丰硕的十年。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金融业过去十年注定是史册中浓墨重彩的一章。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2022)发布,呈现10大特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上海报道12月20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七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盛大举行。此次年会上,由21世纪金融研究院出品的《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2022年)》隆重发布,报告由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支持撰写。报告梳理了银行业的10大发展趋势:
一是商业银行营收、利润增速放缓。42家A股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5万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8%。营收增速仍在增长,但相比去年同期放缓约5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今年银行业继续让利实体经济,息差有所收窄。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6万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8%。该增速相比去年同期放缓5.6个百分点,但高出营收增速5.2个百分点。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在于拨备计提减少。前三季度拨备计提的减少,相应对利润增长形成正贡献。根据Wi数据统计发现,36家有连续数据的上市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共计提拨备9336亿,相比去年同期下降6%。
二是中收占比下降。受减费让利、代销基金收入下降影响,前三季度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规模有所下降:今年前三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570亿,同比下降0.5%。前三季度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8.2%,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6个百分点。
三是财富管理业务承压,代销业务生变。虽然零售AUM整体呈现增长的态势,但是今年财富管理业务有所承压。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财富管理类(理财、代理、托管业务)收入相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主要因为资本市场波动,代理基金销售收入下降。此外,受房地产疲弱、隐性债务管控、非标压降影响,代理信托销售业务收入也下降。但银行相应加大了对保险业务的布局,相关代销收入出现增长。
四是零售贷款的增长普遍“腰斩”。与今年上半年零售存款增长普遍较好不同,零售贷款的增长普遍“腰斩”,且呈现分化趋势,部分银行增速高于5%,也有部分银行增速不到1%,甚至负增长,上市银行平均增速为3%。从零售利润来看,分化和波动较大,占比最高为建设银行,达62.81%,且较去年同期有微幅下降;最低不到20%,为光大银行,仅有16.95%;有6家银行占比超过50%,占比近半;3家银行占比波动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最高超过20个百分点。
五是信用卡业务扩张放缓。上半年绝大多数银行发卡量增长在2%-3%之间,近年来大力向零售转型的平安银行增长率也仅有1%。在透支金额方面,9家银行微增,增长率均不超过4%,5家银行出现下滑,其中工行较上年末下滑了将近5%。
在信用卡进入存量经营时代之前,广发信用卡在行业内率先实施前瞻布局,保持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广发信用卡2019年起拓展大数据与新技术的应用,升级动态预警监测和管控体系,实现智能风控能力提升。2021年中,广发信用卡启动了“千人千面、极致体验”的精细化经营战略,力图用科技化手段提升存量活跃。截至2022年8月末,广发信用卡新增卡户比为1.2,居同业前列,睡眠卡比例远低于20%。
六是房地产贷款占比下降。从走势看,今年上半年六大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均出现下降,其中农行降幅最大,其占比由去年末的35.4%下降至6月末的33%。这意味着六大行房地产贷款增速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增速低于各项贷款增速。6月末六大行房地产贷款余额合计为30.6万亿,相比去年末仅增长2.2%,显示房地产贷款需求十分乏力,其主要原因包括居民收入预期转弱、烂尾楼冲击等。
七是绿色融资、普惠、制造业贷款增速较高。数据显示,上半年六大行制造业贷款平均增速为15%,高出贷款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绿色贷款增速几乎都高于20%,增长非常强劲,普惠小微贷款也在20%左右。在房地产贷款降下去之后,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制造业三大领域贷款保持高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缺口”,使得信贷保持了稳定增长。
八是不良率稳中趋降。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9912亿元,不良率为1.66%,同比去年三季度末分别增加1577亿元、下降0.09分百分点。上市银行中,不良率下降的有32家,占比近八成;持平、上升的分别为3家、7家。
九是普惠金融减速提质。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31.39万亿元,同比增长21.6%,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相比2021年一季度末下降6.4个百分点。监管部门要求,发展普惠金融,不仅要关注供给端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更要关注需求端每个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就是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金融健康”。
十是银行三类行为成处罚重灾区。2022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共计收到各监管部门出具的罚单6195份。对全部6195份罚单的处罚事由进行大概分类,其中绝大部分的违规原因都是“未依法履行职责”,占比73%;其次为“违反反洗钱法”,占比10%;排在第三的为“违规经营”。“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贷款审查/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分类不准确、数据报送不合规、员工管理不到位、未严格审查贸易业务背景等。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数读湖北丨存贷款余额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湖北公布前10月金融运行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红霞实习生陈吉武汉报道
“今年前10个月,全省信贷投放保持多增态势,继续呈现‘量增面扩价降’局面,”12月9日,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召开的新闻通气会,该分行副行长李斌表示,其中,在存贷款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等指标上,湖北省继续领先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在存款余额方面,领先幅度进一步扩大。
存贷款余额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信贷投放作为银行业的基础业务,湖北省多项指标表现亮眼。
李斌介绍,今年前10个月,湖北省新增贷款5829亿元,同比新增696亿元,增幅13.6%。各项贷款余额7.3万亿元,增幅12.09%,高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8个百分点,这一数据领先全国水平的幅度比前三季度扩大0.21个百分点。此外,在存款方面,前10个月,湖北省存款余额7.9万亿元,同比增长12.05%,比9月末加快1.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5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6915亿元,同比多增3224亿元。而在全省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上,这一数据已降至3.87%,同比下降50个BP。
在金融服务质效水平方面,李斌表示,截至10月末,全省普惠、绿色、制造业中长期、民营和县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7.9%、38.2%、65.2%、18.9%和18.1%,同比提高6.1%、10.5%、31.9%、12.1%和3.3%,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10月,全省新增贷款户数30.4万户,是去年同期的2.04倍,而这部分数据的贡献主力为新增普惠小微贷款户数30.2万户,达到去年同期的2.03倍。
在金融支持政策工具方面,李斌透露,截至2022年11月底,全省金融机构对26.1万笔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安排,涉及金额2667亿元。全省文化旅游、交通物流、批零住餐、外贸等重点受困行业贷款余额达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00亿元。三家政策性开发性银行220亿元金融工具已投放完毕;配套新增信贷额度投放481.31亿元,完成总进度95.5%。此外,截至11月底,全省已签订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合同158笔(涉及144个项目),贷款合同金额160.84亿元,其中,已发放贷款103笔(涉及97个项目),发放金额68.51亿元。在市场关注的房地产利率放,人行武汉分行支持武汉、襄阳、宜昌等9个城市阶段性放宽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目前9个城市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3.92%,较放宽前下降38个BP。
社会融资规模结构优化
社会融资是银行业另一重点业务板块。在今年前10个月,这一结构持续优化。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调查统计处处长李征在会上介绍,据初步统计,2022年10月末,湖北省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10.53万亿,同比增长12.1%,存量增速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湖北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709亿元,同比多增1948亿元;增量在全国占比达3.4%,同比提高0.5%。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结构方面,湖北省的企业债券净融资、股票融资、地方政府债券净融资三项合计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31.7%,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的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长陈志明也补充,截至今年11月末,湖北省共完成27个项目评审授信,授信金额合计183.0亿元;19个项目基金投放,投放金额合计103.0亿元,涉及铁路、公路、电力、水利、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项目遍布武汉、黄冈、襄阳、荆州等多个市州。基金投放后,国开行湖北分行还在不到2个月时间内向项目提供配套贷款授信305.6亿元。
在基础设施领域,今年1-11月,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实现项目授信1575.1亿元,同比增长32%;本外币贷款余额新增331.6亿元,同比增长65.2%,余额新增进度同比提高21.8个百分点。
今年前10个月,进出口银行湖北分行信贷资金投放“量”增大,进出口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助理常喜也补充,进出口银行湖北省分行向总行申请追加信贷新增规模30亿元和政策性业务规模15亿。此外,截至10月末,分行本外币贷款余额1455亿元,实现人民币贷款新增167亿元;累计签约本外币贷款980亿元,同比增长79%。
信贷资金“质”的提升方面,进出口银行湖北省分行累计投放人民币贷款820.58亿元,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大幅下降,其中,针对具有专业优势的外贸和制造。截至10月末,进出口银行湖北分行的外贸产业贷款余额805亿元,较年初新增超181亿元;“一带一路”贷款新增92亿元,涉及76个项目、30多个国家;制造业贷款余额475亿元,较年初新增75亿元,其中制造业中长期占比达84%。
此外,进出口银行湖北省分行还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6月1日以来累计向中央明确的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投放38亿元。而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方面,今年9月初,落地湖北第二期基金首批业务,目前共计实现8个基金项目投放,并为部分基金项目发放配套融资。而分行基金项目100%开工建设。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