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银行资产负债表(5)
资产科目5:发放贷款和垫款
属资产负债表-资产类-流动资产项或非流动资产项,包含:
1.发放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包括财务公司)对其他非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
2.垫款:是指金融机构(包括财务公司)在客户无力支付到期款项的情况下,被迫以自有资金代为支付的行为。
该科目反映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业务形成的金融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包括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发放贷款和垫款、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贷款和垫款、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贷款和垫款。
银行最大的黑箱就在这儿,无数争议也出于此。可以肯定的说,没人能确定这个箱子里装是金银还是石头,是收益还是风险,银行自己最高负责人也未必清楚。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因此,应该以事实为依据推理箱子里的东西,不加任何情感色彩。
贷款规模及结构:
贷款规模逐年增加,个人业务占比与增速均大于对公业务,利好资产质量。为什么?因为大多公司是有限责任,只要有本事欠,无论多少,破产即了事,钱从此蒸发。私人贷款,个体数量庞大,且无限责任,即使失去工作、进了棺材,只要名下还有值钱的,都要被追债。甚至出现父债子还,子债父还,父母不还兄弟姊妹还。总之,人不死,债不烂。所以,对公对私,一字之差差千万。
邮储银行贷款质量:
证据一:逾期是最客观的指标,只要欠钱未按时归还,哪怕只晚一天,也要计入账本。可以看到,邮储银行新增逾期非常平稳。
证据二:不良贷款控制很好,2021仅0.82%,527亿左右。什么概念,2021年净利润720亿,历年累计不良贷款527亿,也就是说,一年利润可以勾消掉所有的陈年旧账。
证据三:拨备远超不良4倍,甚至超过逾期3倍多,可谓深藏不漏啊。
证据四:2020年居然把没逾期的都认定为不良了,把长得像坏人的也列入犯罪嫌疑人了,你说严不严。
证据五:看看信用级别,国家主权级,看看中国拥有此信用级别的公司有几家?
日期
惠誉评级
穆迪评级
标普评级
标普信评
中诚信国际
2017/12/31
A+(稳定)
A2(正面)
A(稳定)
AAA(稳定)
2018/12/31
A+(稳定)
A1(稳定)
A(稳定)
AAA(稳定)
2019/12/31
A+(稳定)
A1(稳定)
A(稳定)
AAA(稳定)
AAA(稳定)
2020/12/31
A+(稳定)
A1(稳定)
A(稳定)
AAA(稳定)
AAA(稳定)
2021/12/31
A+(稳定)
A1(稳定)
A(稳定)
AAA(稳定)
AAA(稳定)
2022/12/31
A+(稳定)
A1(稳定)
A(稳定)
AAA(稳定)
AAA(稳定)
所以,公司资产质量如何不需要猜,也不需要道听途说,一切以客观出发。
有多少种负债?
资产负债表的右边有两大项,一项是负债,一项是股东权益。
负债(Liii):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公司、企业的现有债务,这种债务需要企业在将来以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从而引起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说起负债,银行贷款是一种负债。银行贷款分为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两种,一年内(含一年)要偿还的是短期借款,一年以后要偿还的才是长期借款。
短期借款(Sh-Bwi):企业用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或为抵偿某项债务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外单位借入的、还款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内的各种借款。
长期借款(L-LP):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借款。
应付账款也是一种负债,是我们欠供应商的货款。如果买方向卖方购买商品时不能及时打款,那卖方就多了一笔应收账款,而买方就多了一笔应付账款。对于买方而言,这笔钱就是一笔负债。
另外,负债中还包含一项其他应付款。比如小红的公司由于周转不灵,向小张的公司借款100万元。对于小张的公司来说,这100万元是其他应收款;而对于小红的公司来讲,这笔钱就叫其他应付款,是一笔负债。
应付账款(AP):企业因购买材料、物资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该付给供货单位的账款。
其他应付款(OhP):企业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应付和暂收款项。指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利润等以外的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
如果买方向供应商付出一笔预付账款,供应商就因而肩负着必须给买家发货的责任。这也是一笔负债,叫作“预收账款”。预收账款(DiRiv):买卖双方协议商定,由购货方预先支付一部分货款给供应方而发生的一项负债。
我们看到,资产负债表中还有一个负债项目——“其他”。其实,并不是真的有一个负债项目叫“其他”,而是为了简化,把一些项目合并在一起,统称为“其他”。这里面包含什么?让我们先想想,企业除了会欠银行、供应商和客户的钱,还会欠谁的钱?
首先是员工,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欠员工的钱。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在下个月支付上个月的工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比如说,小张的公司在每个月的3日向员工支付上个月的工资,但是在上个月月底的时候,会计就要做报表了,在会计做报表的时间点,小张的公司还没有为员工支付工资,但员工已经为小张的公司工作一个月了,所以这时候小张的公司就产生了一笔要给员工支付工资的负债,即“应付工资”。当然这笔负债很快就会被支付掉,但在会计做报表的时候,这笔负债是存在的。
除此之外,所有公司还会欠税务局的钱,欠款原因与欠付员工工资的原因相同。即大部分公司都是在下个月向税务局缴纳上个月的税款,那么在上个月月底会计做报表的时候,就出现了企业已经发生经营行为却未向税务局缴税的情况。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就又多了一笔负债,即“应交税金”。以上各项负债统称为“流动负债”,是几乎每个公司都必须面临的。
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在一年之内(含一年)必须支付的负债。
那么,我们现在再来看一看非流动负债。除了上文中提到过的长期借款之外,还有什么样的负债是长期负债呢?应付债券就是一种长期负债。但我们会发现,很多中国企业的应付债券都是零。因为在中国,发行企业债券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只有那些发行了债券的公司的应付债券才不会是零。
应付债券(BP):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对外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借款性质的书面证明,是一种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书面承诺。
在应付债券下面,还有一项负债,叫作“长期应付款”。一般情况下,长期应付款会跟一种交易有关,比如说租赁。
在会计看来,租赁分为两种,即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如果租赁期限比较长、涉及的金额比较大,那这种租赁就属于融资性租赁;反之,则是经营性租赁。如果是经营性租赁,则承租者未购买租赁物,只需向出租者支付租金即可。相应的,租入的资产不属于承租方,不在承租方的报表上出现,未来将要支付的租金也只需在支付时记入相应的费用。
但融资性租赁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在会计看来,进行融资性租赁的企业其实是在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一项资产,所谓的租金就是分期付款的款项。相应的,租入的资产被认为是承租方的资产,因此可以出现在报表上,未来将要支付的租金的总额也要在签署租赁合约时记入负债,这就是长期应付款。
综上所述,经营性租赁是一种表外业务,即相应的资产和负债都不出现在报表上,而融资性租赁则是一种表内业务。
长期应付款(L-P):企业除了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长期负债,包括应付引进设备款、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
以上几项被统称为非流动负债,与流动负债相对,具体是指那些一年之后才要偿还的负债。
流动负债(CLiiii):在一份资产负债表中,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合计。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暂收应付款项、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非流动负债(N-Liiii):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非流动负债的主要项目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
关注我们,共同成长。本文由“金一先生2022”首发,微信公众号同名。
狭义流动性的分析起点:央行资产负债表(负债篇)
央行的负债端一共包括7大项,根据2021年年底数据,各项目及明细如下表:
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项:储备货币占比达到83.3%,政府存款占比达到10.9%。
一、储备资产(基础货币)储备货币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货币,我们在《流动性系列2》中曾经对该名词做过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自2013年以来,储备货币的整体占比基本在80%以上,是央行负债的绝对大头。
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体现在数据上就是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但是,基础货币(储备货币)口径既包含法定存款准备金,也包括超额存款准备金和现金,而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不能进行信贷派生的。
所以,央行认为广义货币M2增长与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基础货币之间并无固定关联。在2020年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曾开设专栏论述:货币乘数是广义货币M2和基础货币之间的恒等式比例。广义货币M2的创造取决于银行行为,而银行贷款创造存款后所产生的缴纳法定准备金的需求,央行既可以通过缩表的降准对冲,也可以通过扩表的再贷款工具提供,这意味着货币乘数其实是一种事后的恒等式结果,并不存在分子和分母之间的直接逻辑关联。
即,广义货币(M2)与基础货币之间并无固定关联,广义货币的创造由商业银行通过贷款等信用扩张创造出来的,信贷派生的核心在于实体融资需求(贷款创造存款),货币乘数只是一个倒推项目。央行则通过相关货币政策工具(比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从而对银行的信用派生行为提供支持和约束。
储备货币包含三个子项目:
1、货币发行
货币发行是央行发行的人民币,核算的是从央行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减去回流到央行的货币。包含流通中现金(M0)以及银行的库存现金,流通中现金(M0)占了货币发行的90%以上,主导了货币发行走势。
央行货币发行=M0+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库存现金。
商业银行从央行提现后,如果居民和企业将资金取现,就会形成流通中的现金(MO),如果资金暂时没有提取,依旧存放在商业银行,就会形成商业银行口径下的库存现金。
货币发行项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春节企业要发年终奖,居民过年也要取现用于走亲访友等支出,M0因居民大量的取现需求而出现全年的峰值。相应地,货币发行也会存在类似的季节性。春节过后,部分流动性就会再次回流到银行。
比如,2014年春节是1月31日,1月M0环比增加了1.8万亿,同年2月份则减少1.4万亿。货币发行在1月份环比增加了2万亿,同年2月份减少1.6万亿。
春节的取现需求会对银行间狭义流动性造成明显压力,随着银行库存现金的消耗,银行就会使用超储来满足居民等的取现需求,狭义流动性收紧。反之,在春节次月,随着原先外流到实体的资金回笼,狭义流动性会变得宽松。
为平滑这种资金面的波动,央行往往会在春节前通过降准、增加MLF(包括TMLF)、逆回购等的投放规模来为银行提供狭义流动性支撑。
2、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
金融性公司存款,理论上包括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和其他金融性公司存款。但是,央行并不接收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两项。
法定存款准备金指银行吸收存款后,被强制要求按规定比例缴纳的资金,这部分准备金被冻结在央行。
在2012年之前,外汇占款的持续增长推动央行资产负债表被动扩表,为避免市场流动性泛滥,央行不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冻结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国内的存款准备金率整体处于上行通道,2011年,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5%。之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入下行通道。
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升的影响,该项目也和商业银行吸纳的存款基数有关。随着国内经济规模不断扩张,居民和企业融资需求不断增加,贷款创造存款,派生出更多的存款,推动其他存款性公司在央行的存款快速上升。
商业银行出于维持日常资金支付需要等考虑,通常会持有一部分现金,但直接持有现金没有利息,所以,商业银行一般会将资金放在央行,形成超额存款准备金。
超储类似于商业银行存在央行的活期存款,可以随时支取,是市场衡量狭义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3、非金融机构存款
非金融机构存款主要指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央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目前,最常见的是支付宝、微信、京东等。
该科目曾在2008年被取消,2017年又重新设立,主要是因为近年来网上支付发展迅速,该类资金规模越来越大。
客户备付金指非银行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到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比如,我们放在支付宝余额上的资金、微信钱包里的零钱等。还比如,淘宝购物付款后,资金暂时留存在支付宝上,等确认收货后,才会转给卖家,而这笔暂存在支付宝上的资金也是客户备付金。
按照监管要求,全部的备付金需要上缴到央行的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
二、政府存款政府存款占比约11%,是央行负债端的第二大项目,它既包括地方国库,也包括中央国库。
在当前财政预算体系下,我国政府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类,称之为“财政四本账”。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最大。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8万亿元,占比51.3%,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5亿元,占比24.5%,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877亿元,占比1%,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9万亿元,占比23.1%。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由社会保险基金专户进行运作,真正影响央行口径财政存款的仅有∶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这三本账。考虑到第三本账规模小,数据可得性差,一般习惯从第一、第二本账出发对政府存款做解读。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该项目:1、国债和地方债的发行及偿还。2、国库定期存款。2006年,央行开始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通过招标等方式,将政府存款放在商业银行账户,获取利息收入。央行开展国库定期存款是向商业银行投放流动性,反之定期存款到期体现为回笼市场流动性。国库定期存款规模月均变动不大,对基础货币的流动性较小。3、国库存款和财政专户之间的一些资金往来,比如一般公共财政支出能够补充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资金补充国库等等。
一般我们有如下公式∶
政府存款变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支出)+国债净融资+地方债净融资+其他误差。
根据以上公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拟合政府存款的变化,但12月份会存在较大的差距,有两个原因∶1、政府年末可能会使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以及往年结转结余等来平衡财政收支;2、《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在年末时,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将国库集中支付结余列支入账,而在平时,财政收支采用的都是收付实现制。比如,12月,政府采购一批物资,价值300万,约定1月货到付款,按照收付实现制,这300万应算作1月支出,而按照权责发生制,则算在12月支出。而12月份历来是财政支出的大月,这意味着一些支出已经记账,但钱实际上没花出去,这意味着账面上财政存款减少的规模会大一些,但实际政府存款的下放力度并不高。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收入,占比一般在80%以上。由于缴税从全年来看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相应地,政府存款也有季节性规律。一般季初的政府存款会明显增加,季末的政府存款则会明显下滑。季末(3月、6月、9月、12月)是财政支出的大月,政府存款下降,流动性有支撑,此时央行往往会减缓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而1月、4月、5月、7月、10月,均为缴税大月,其中1、4、7、10月为季末的次月,5月为上一年企业所得税缴纳的时点。作为财政收入的大月,政府存款上升,对流动性有收缩作用,此时央行往往会增加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来进行对冲。
在纳税截止日前一周,缴税会从市场上抽离较大规模的资金,导致市场流动性趋紧,在这时候,央行可能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来缓解缴税带来的资金面压力。
政府债发行从市场上抽离流动性,形成财政存款的方式和缴税类似。比如,商业银行认购了1000亿政府债,那么,就直接将自己存放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上缴到了国库,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减少,同时政府存款增加。
财政支出则将前期通过缴税、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的资金下发,会对市场流动性形成明显的补充。
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减少时,流动性从央行流出,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有正面影响;反之,财政支出缓慢、央行账上趴着更多的财政存款,对银行间流动性是“紧缩”效应。
三、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该项目包括两部分:1、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缴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之所以不计入储备货币,是因为这些非银机构货币派生能力远不及银行;2、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公司为满足支付清算需求存入央行的款项。
从非银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可以看出非银存款规模的变化。2017年前,非银尚未受到监管,非银存款准备金持续走高,之后随着资管新规开展,非银存款出现断崖式下跌。
四、债券发行该项目主要是指央行自己发行的票据,简称央票。央票的发行与2014年之前外汇占款的快速上升密不可分。一开始,央票就是央行为了对冲外汇占款被动投放大量流动性而设立的。发行央票将会起到回笼流动性的作用,商业银行在支付认购央行票据的款项后,就会减少其可贷资金量。
2014年之后,随着外汇占款的下滑,央票逐渐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发行规模急剧下降。2014年至2018年,央行阶段性停发过几次。直到2018年11月,央行出于稳定人民币汇率等方面的考虑,开始在香港发行离岸央票。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在中国香港发行了13期、160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
央行的债券发行科目变动极小,同时因为是离岸市场发行,对境内银行资金的影响有限,主要是消耗境外机构在央行的人民币存款,一般不用过多考虑。
五、国外负债、其他负债以及自有资金国外负债是指央行对境外非居民机构的负债,主要是境外央行或者外国金融机构出于资金清算、国际合作(比如货币互换协议)等目的存放在央行的资金。
该项目历史上有两次跳升。2011年主要是因为央行科目的变更,将境外金融机构的存款从“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转入这一科目,2016年可能和中国认缴IMF份额有关。
“其他负债”主要是指正回购余额、经营负债以及金融机构以外币缴存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正回购余额反映了央行回笼基础货币的程度。以外币缴存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是与央行资产端中的“其他国外资产”相对应的。
2014年后,央行不再进行正回购操作,随着此前正回购资产到期,其他负债与正回购规模无关了。
2005年汇改后,央行要求总部驻京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必须用外汇交付上调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然后将范围扩展到所有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叠加这一时期央行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的其他负债科目明显上调。后续随着外汇兑付压力缓解,该政策的影响逐渐减弱。
除了这两项外,其他负债内的具体科目暂时没有明确的解释,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框子。因为对该项目的分项不确定,叠加规模较小,一般也不予考虑。
“自有资金”是中央银行资本金,全部资本由国家出资,类似于所有者权益,因此自有资金也即国家资本,相当于是中央政府存入央行的资产。
除了在2002年5月出现了135亿元的减少,可能是对历年亏损的结转,除此之外,这一科目常年保持稳定,占比也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