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银行倒闭

本文目录

17家银行将面临倒闭,存在里面的钱咋办?这三种情况储户了解一下

据腾讯新闻报道,2021年经批准,中国将成立两家新银行,分别是山西银行和辽沈银行。特别的是,两家银行是由17家地方商业银行合并而成的。而这17家小银行大多是由于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的。这些中小银行合并发展也是无奈之举,不过以这种方式继续发展也属于万幸。有人可能纳闷,银行也会倒闭吗?众所周知,银行主要业务一方面是帮助储户存储资金,并支付给储户一定利息。另一方面是放出贷款,从而收取较高的利息。这两者之差就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当然银行还有其他收入,比如各种手续费,售卖各类理财产品等。可是银行一旦“资不抵债”就可能会导致经营不善,最后只能宣布破产。

银行倒闭,里面的钱怎么办

那么储户就要担心了,银行重组了那我们存在里面的钱该怎么办?不用担心,合并重组后的大型银行会拥有更充足的资金,存款到达活期以后就可以去银行申请取出。

如果对应银行是破产的情况,50万以上的存款可以直接找接管银行清算,然后按照一定比例赔偿给储户。

有三种情况不会赔付

需要注意的是,有以下三种情况不管银行是重组还是破产清算都不会赔付。

第一种:储蓄单丢失

在银行重组或者倒闭的情况下,如果储户拿不出存款的证明,银行清算时不会给予补偿。小城市的储户也要注意,一些少数民族和村镇银行发展不完善,没有参加存款保险条例。如果这些小银行破产倒闭,也是拿不回赔偿款的。

第二种:理财产品亏损

如果储户的理财方式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那么需要看理财产品的盈亏状况。如果理财产品是盈利的状况,那么可以安心申请兑付。如果理财产品的状况是亏损且本金大于50万,那么银行就不一定能全部赔付,储户的本金也有可能受到损失。

第三种:购买力银行代售的理财产品

像一些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银行代售的产品比如基金、保险等,是和银行没有直接关系的。所以在银行重组或者倒闭以后,银行不负责此类赔付业务。最好携带相关证明去找相关的金融机构,那类理财产品由他们来兑现或赔偿。

其实投资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你担心你的资产亏损或者贬值,也可以选择保险业务。巴菲特就认为,投资时安全是第一位的,千万不能过于冒险,要学会规避风险。要学会留得青山在,保住本钱以后才能继续赚钱。

与银行相比,保险业务确实具有一定优势。很多人不知道,很多保险产品可以给客户一定的分红,类似于利息,但收益率高于银行利息,不失为一种选择。钱最好的处置方式就是钱生钱。不过还是奉劝大家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种方式投资才是最保险的。如果一门心思投入一种方式,一旦亏损,后果不敢设想。其实比银行更保险的投资方式还有很多,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其他几种投资方式,比如债券、基金、保险等,都可以进行参考投资。大家也要多多学习投资知识,争取做到只盈不亏。

出大事啦!多家银行宣布破产,以后会成常态吗?

普通民众来说,把钱放到银行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安全的方式,毕竟在人们的观念中银行不会破产。逐步制银行也会倒闭,只不过国有银行以国家信用和资金为支撑倒闭的可能性较小,人们很少见罢了,但最近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多家银行宣布破产,那么银行关门以后会不会成为常态化的事情?

宣布破产的银行

2022年6月16号,我国成立最早的信托机构新华信托被承接,两年后宣布破产,6月24号河北银保监局发布消息,下辖内的两家村镇银行即将解散,7月2号辽宁某银行发布公告表示该行,已被沈阳农商银行承接。

大半个月的时间,就有三家金融机构被承接或关闭。这对人们来说仿佛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究竟是什么事情银行才需要关门呢。

目前来说,银行破产或倒闭主要有这两方面的原因,首先便是信用风险,简单来说就是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得不到偿还,或者说其投资的质量恶化造成违约;第2种便是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这是指市场利率和汇率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商业银行资产价格发生变化,最终造成资产贬值。

从这两年不景气的业务来看,银行出现这样的情况似乎也是合理合情,更何况上述这几家银行虽然破产了,但他们还会把业务财产债务债权都做出详细完整的交接。这种方式也和河南郑州四家村镇银行毫无预兆地跑路,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实对于群众来说,他们最关注的便是存在,银行里的钱财能否拿回来,毕竟储蓄的那一刻,他们并不知道银行的发展是否景气。

群众的钱该怎么办?

国有银行有国家信誉和资金作为支撑,其资质不用多说,私有银行和村镇银行在开办银行之前也会受到相关金融机构的调查和验资。

至于营业期间,当地银保监局和人民银行都是企业监管机构,一旦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就会被及时的发现且纠正;如果金融机构认为该银行无法整改该问题就会提前介入,找一家实力更雄厚的银行进行接管,当业务和问题平稳过渡后才给出更为妥善和具体的解决方案。

银行的关闭更是要经过一系列正规的程序。

可以说从银行的开门到关闭都要经过金融机构的审核和监管,而这也是保障人们资金安全的最有效方式,因此无论银行倒闭还是被承接,群众都不用过于担心自己的资产。

只要有相关凭证,个人的存款是会被足额兑付的,再不济,央行针对各个银行还出台了存款保险条例最高赔付可达50万元,如果你存的钱在这个范围之内,那么基本上损失都不是很大,这也给人们提了个醒,一家银行的存款金额不要高于50万。

银行倒闭是否会成为常态?

不得不说网络信息太发达了,以前不被人们知道的消息都被人们看到,这也让不少人看着三家银行的倒闭而感到焦虑,认为自己周边的银行也会倒闭,在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是否会有更多的银行倒闭?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银行数量林林总总加起来超4000家,其中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也有一些村镇银行,私有银行。在大型银行面前,这些中小型银行的竞争力十分薄弱,为了获得更多的顾客他们只能以高利率吸引人们的眼球,然而在没有投资的情况下,并没有那么多的资金。

时间一长越来越穷,就会出现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的情况,从这方面来看,在未来说不定有更多的中小型银行面临这样的情况,但至于银行倒闭是否会成为常态这一点还不好说,因为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大头的还是那些国有银行,他们的实力相当的雄厚,基本上不会出现因经营不善而破产的情况,至于他们关闭门店基本上只是因为该网点人流量较小,需要撤销。

储蓄仍然是人们最常用的投资方式,基于这一需求,银行在大中小城市都有着稳定的客户,虽然一些银行出现了倒闭甚至跑路的情况,但这只是少部分,并不能全盘否认银行的作用,更何况国家一直很重视金融安全,在正规程序下,老百姓存在里面的钱不会不翼而飞,因此在面对一些信息时也要作出清醒的判断。

这家银行突然倒闭,坑了4万香港人

最近内地最热的地方之一就是河南!

这几天微博突然冒出这样一个热搜:

没有关注的朋友可能会一脸懵圈。

简单来说就是有用户把钱存到了河南的乡镇银行,但突然发现自己的钱取不出来,也没法转账,所以大家纷纷跑到银行要求提款。

这事最后还是官方出面解决的:由当地政府机构出面代为垫付。

说到这,本帅不禁想到了香港!

众所周知,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一向以完善的金融体系著称。但这个称号可不是大风吹来的,也是在一次次危机中拼来的!

你绝对想不到,香港也出现过几次河南这样的银行挤提事件,而且每一次都是惊心动魄、满城风雨!

60年代银行挤提浪潮

进入主题前,先简单科普下“银行挤提”(内地叫“挤兑”),说白了就是大量银行客户同时到银行取钱,最严重的可能导致银行直接倒闭!

香港最夸张的一次是1965年。

60年代香港啥最火?地产!

没错,霍英东就是在那个时候发明了楼花(贷款买房)。一夜之间,大量地产商跑去借钱盖房子,大量老百姓跑去借钱买房子。

借钱一热,银行就跟着火了。

一得意就容易忘形,有银行为了抢业务开始过度放贷!

很快危机来了,1月23日,一家小银行明德银号一张700万港币的美元支票,被拒付!

消息一传出,明德的储户们慌了,全部跑去取钱!

在那个年代,“恐慌”就是最可怕的传染病。

因为明德是华资银行,市民一下子对整个华资银行失去信心,纷纷跑去各家门口取钱。

就这样,广东信托银行、远东银行、永隆银行、嘉华银行、道亨银行、广安银行……全都出现了挤提。

这些银行有的挺过来了,比如永隆银行;有的没挺过来,比如广东信托银行。

连当时最大的华资银行恒生都险些没扛过来,还因此改了“姓”。

明德出事后,几家银行力挺,加上港府作保,暂且稳住了局面。

但没过多久,报纸上出现了很多中伤本地银行的新闻,恒生也在其中,香港马上掀起第二轮挤提潮。

去恒生提款的人从中环总行排到皇后像广场,一天内被提走8000万,占总存款额的1/6,半个月便被提走了2亿!那可是60年代的2个亿啊!

恒生的创办人何善衡用尽一切办法,还是无法挽救,哭了两个晚上后,在港府斡旋下将银行51%的股份卖给了汇丰。

自此汇丰干掉了自己的最大对手,逐渐形成垄断地位。

从这之后,港府开始重视银行监管!不仅修订了新的《银行条例》,还不停删改完善以此加强对银行的监管。

例如:新增许多对银行业的监管内容,包括限制对个别人士、公司或董事的借贷活动;规定最低资本额为500万及同等数目的累积储备;要求维持不少于25%的流动资产比率;限制对股票及地产的投资等等......

除了《银行条例》,香港还有一个绝招,就是银行业监理处。

这个银行业监理处就是专门负责监督银行的,也是现在金管局的前身。

但当时香港把重心放在监管银行上,但没有在保障市民存款上下功夫,直到另一场挤提风波!

那就是世界金融史上最大丑闻——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倒闭事件!

国商银行破产风波

这家银行简称国商银行,卢森堡注册,总部伦敦,全球各地都有分行,也曾是香港知名的大银行。

但谁也想不到,这家银行贩毒、洗黑钱,还替恐怖分子输送资金……

1991年,英伦银行发现了这家银行有问题,7月5日正式宣布接管国商银行。

但当天晚上,香港这边还在宣布:国商银行财政状况健全,大家放心。

万万没想到,第二天事情就急转直下,港府发现国商银行存在贷款问题;

第三天,港府宣布不会救它。

十天后,国商银行破产清盘……

说破产就破产,储户存的钱怎么办?

据说国商银行有4万多储户,而当时国商银行只能让储户取回25%的钱,引起了市民的不满,导致事情愈演愈烈……

其他银行也遭到波及,港基银行(富邦银行前身)、道亨银行(星展银行前身)也出现了挤提,好在港府出面,动用了外汇储备才保住这两家银行。

肯定有人想问,为什么港府救港基和道亨,却不救国商?

可能是因为前两家是香港注册的银行,而国商不是。

国商银行的客户们,直到1999年,才拿回了自己的全部存款。

这事让香港开始反思,很快港府搞了个存款保障计划,说白了就是银行倒闭了,储户也能拿回最高10万的补偿。

没想到这个政策才推出不久,香港又来了一场腥风血雨!而这个存款保障计划立马派上用场!

一条短信引起的腥风血雨!

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突然倒闭,金融危机爆发,金融市场草木皆兵……

就是在这种金融危机,人人不安的大背景下,9月23日,一条短信在香港流传开来。

短信指东亚银行在雷曼债券的投资中失利,已经出现财政困难,即将被香港政府接管。

第二天,大批储户到东亚银行各分行排队提款,迅速被提走了20亿现金!

当天下午3点半,东亚银行管理层紧急召开记者会向外界澄清,并且立即报警,还通知了香港金融管理局,东业银行总裁李国宝连夜从美国飞回香港。

当时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和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公开力挺东亚银行。

第三天,时任特首曾荫权也喊话市民,让大家放心。

李嘉诚也趁东亚银行股价下跌时买入了一大堆股票,让市民稍稍地放下心来。

而且为了稳住大家,东亚银行决定不设提款上限,让大家随便取。

而港府就疯狂宣传刚推出的存款保障计划,即便银行破产了,大家也能拿到钱,让市民们放心。

当时的财神爷还动用了外汇基金,取消存款保障计划的10万块上限,变成了100%存款保障,也就是说不管你在银行存了多少钱,政府担保你一定可以一份不差的拿回来!

这样,恐慌的情绪才慢慢散去,香港才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平稳走过。

不过危机结束后,香港重新给存款保障计划设了上限,提高到50万港币,这个钱已经足够保障90%香港市民的利益。

这么看来,香港真是一个见过大风大浪的城市!不过也正是这些风浪才有了现在如此健全、安全的金融体系。

100多年建立起的金融制度

都知道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体系健全,但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我们这次只说银行。

香港银行业的历史能追溯到1845年,发展了近200年,它的制度能不完善吗?

香港银行业实行三级发牌制度,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家公司就可以叫银行、提供存款服务的。香港会根据机构资质发牌,共分为三级:持牌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接受存款公司。

具体区别见图:

这样就保证了市民不会被那些乱七八糟的机构骗钱。

而在对银行的监管方面,香港有《银行业条例》,就是专门管理银行的法律。这个法律颁布后不断修订和完善,到现在为止可以说非常全面了。

说到银行监管,当然要提一下金管局,就是金融管理局,是银行业的主要监管机构,和原来的银行业监理处相比,它任务更多,还需要负责制定金融政策。

圈妹知道港漂中不少都是金融人才,就不班门弄斧了,把话筒交给留言区!

不管怎么说,没有什么是生来完美的,香港也是在一次次的危机中,不断填补漏洞。而一个制度从无到有,再到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很难一蹴而就。

希望内地也能借鉴一下香港的经验和教训,早日完善相关的金融监管制度!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本文由圈妹与超帅原创,转载请联系圈妹与超帅公众号(ID:ihk)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