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金融联小额贷款

本文目录

好分期关联小贷成被执行人,利率接近36%

作者里奥出品消费金融频道

近日,企查查显示,重庆市黑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黑卡小贷)目前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录,案件是与赵某存在的一桩劳动争议,执行标的42903元。

单说黑卡小贷,可能很少人知道。它正是近期活跃于朋友圈贷款广告“好分期”的放贷主体。

黑卡小贷成立于2015年12月,注册资本为5000万美元,大股东为米多互联网金融有限公司,其持股70%;二股东为北京微财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微财科技),持股比例为30%。

微财科技为好分期运营主体厦门好微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的母公司,通过好分期为用户提供信用借款、电商分期等消费借贷服务。

关联多个牌照

除了持股黑卡小贷,微财科技还对外投资多家企业,其中全资控股厦门微财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持有河北有信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10%股份。

既有小贷公司,又关联多家融资担保公司,好分期的助贷业务基本上可以实现闭环。2020年2月,好分期公布正式接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这为好分期发力助贷业务扫清障碍。

另外,好分期与人人贷也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根据工商信息,河北有信普惠融资担保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北京有信科技有限公司(原有信金服),人人贷就是有信金服旗下的子品牌。

夸大宣传,利率存疑

「消费金融频道」之前报道过好分期营销宣传涉嫌夸大误导,利率未公开展示,贷款综合息费过高的情况。

如今在好分期APP借款页面虽然标明了年化利率在10.95%-24%之间,但是多名读者向「消费金融频道」反映,贷款合同中虽然标出的利率较低,但综合贷款息费甚至接近36%。

这位读者在好分期申请1.2万元的贷款额度,期限12个月,除正常息费外,还加收综合服务费2462元,借款年化利率高达35.94%。如今,监管要求金融机构把利率控制在24%以内,实际利率高于宣传利率,不仅存在合规风险,更侵犯了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

通过好分期的助贷资产结构可以看出,其中包含了不少的增信资产。增信模式下,在常规成本之外,定价还多出了一项增信通道费用,综合费用叠加,借款人最后的借款利率也随之提高了。

此外,好分期的会员权益也受到非议。打开好分期A提示充值超级会员,收费标准为季卡149元、年卡289元。超级会员权益为可享借款免息、专属提额和优先放款权益。虽然专属提额广告显示每次最高可提额2000元,但部分用户反映只提额50,还没有会员费高。

值得注意的是,好分期的《注册服务协议》中,通过用户向公司提供的信息以及公司自行搜集的信息对用户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和资产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并基于评估更新用户的信用额度评估情况。同时,公司会将用户的信用额度实时同步至公司合作机构。

如今,助贷“断直连”要求平台机构与金融机构开展引流、助贷、联合贷业务合作中,不得将个人主动提交的信息、平台内产生的信息或从外部获取的信息以申请信息、身份信息、基础信息、个人画像评分信息等名义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

“断直联”的推进也势必对好分期的如今业务形式造成影响。

黑卡小贷日增57个开庭公告:注资不达标 运营好分期利率不明

近日,新经济观察团在企查查发现,重庆市黑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卡小贷”)一日新增57个开庭公告。开庭时间均为10月25日,原告均为黑卡小贷,被告为自然人,案由为小额借款合同纠纷,法院为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截止11月2日,黑卡小贷已涉及521个司法案件,其中仅2022年就达350个,占比达67%。这意味着,黑卡小贷催收压力在增加,不得不采用法律方式进行催收。

进一步调查发现,黑卡小贷及其背后的关联方问题不少。

01

黑卡小贷注资不达标与人人贷关联颇深

目前,黑卡小贷通过好分期APP平台开展消费场景下小额贷款业务,后者经常在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媒体宣传营销。工商资料显示,黑卡小贷成立于2015年12月,注册资本为5000万美元,由米多互联网金融有限公司持股70%,北京微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财科技”)持股30%。

按照《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而黑卡小贷约3.6亿人民币的注册资本金,尚不满足10亿元的网络小贷运营门槛,更不用提50亿元实缴资本的跨区经营要求。

但因上述文件设置了过渡期,黑卡小贷目前仍在正常放款,且仍有时间补足资本金以达到合规标准。

更多的秘密来自黑卡小贷的二股东微财科技。后者成立于2012年11月,法人为袁懋樟,注册资本为5亿元,曾用名为人人米多电子商务(北京)有限公司。而微财科技,与P2P平台人人贷存在众多关联。

据未央网2017年4月14日的报道,彼时人人贷宣布业务拆分,将网贷独立,运营方即为微财科技。此外,2017年2月15日至2019年10月31日,友信金服、人人贷创始合伙人张适时曾担任黑卡小贷董事长。牛晓光则是人人贷、友信普惠、友信金服的创世元老,在这些公司多有任职。

企查查还显示,黑卡小贷与人人贷商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友信科技有限公司拥有相同的电话。

2020年底,人人贷陷入兑付危机。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9月30日,人人贷借贷余额约250.5亿元,当前出借人数量188065人。

目前来看,与人人贷相关联的黑卡小贷、好分期、微财科技业务开展并未受影响。

微财科技官网显示,其是国内一家创新型金融科技企业,以“科技为本,创新金融服务,创造美好生活”为使命;同时通过好分期品牌为年轻的高成长用户提供信用分期借款过程中的综合性信息、技术及辅助服务。

微财科技的官方合作伙伴包括上海资信、腾讯云、京东数科、度小满金融。2020年2月,好分期公布正式接入央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22年7月,微财数科旗下厦门微财融资担保公司(简称“微财融担”)成为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会员单位。2022年9月,厦门完成了首批8家金融科技企业认定审核工作,微财数科旗下两家公司皆位列其中。

02

好分期被投诉近两万次利率未明示被曝近36%

新经济观察团在好分期官网、官方公众号查看发现,好分期借款页面显示,不为大学生群体放款,年化利率(单利)10.95%-24%,最高可借20万,资金将由正规金融持牌放款机构提供。但现实中好分期真那么合规么?

答案是否定的。公开资料显示,好分期展业中存在不少违规。

黑猫投诉显示,好分期累计投诉量达到19801个,近三十天投诉量为345个,大量投诉指向暴力催收、恶意骚扰、泄露隐私、高利率、收会员费变相砍头息、违规给大学生放贷等问题。

10月25日,一名用户称,微财科技旗下好分期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期间,违规给大学生放款,且收取高额利息和手续费,打电话要求退息被拒。

而多名用户的投诉显示,好分期并未明确标注年化利率,经核算超过35.9%。

同时,《北京商报》记者此前亲测发现,好分期的宣传与实际出入较大,贷款利率高至35.94%,且实际可借额度为1.2万元。

新经济观察团在好分期的视频号主页发现,其发布内容较为低俗,且宣传“利息低到吓人、可直接提现”等内容,且依旧未明示借款利率。

而在去年3月31日,中央行早已发布公告明确,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

央行在公告中表示,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该公告针对的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存款类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为贷款业务提供广告或展示平台的互联网平台等。同时,公告鼓励民间借贷参照公告执行。

更重要的是,好分期存在严重的过度收集个人信息问题。《北京商报》报道指出,好分期平台设置的一键式捆绑个人信息授权,已涉及到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实测发现,“好分期”在申请借款的过程中,虽然贷款页面显示预付放款方为三湘银行,但实际却要同意勾选“全套借款协议”。其中除三湘银行个人综合信息查询使用授权书、征信授权书、人脸信息处理授权书、个人借款合同之外,还要捆绑勾选厦门微财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担保咨询服务合同、北京中保国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委托担保合同及个人信息处理授权书。

新经济观察团今日则发现,好分期及其关联方黑卡小贷、微财科技等公司,索要的个人信息五花八门。据好分期官网公布的《好分期APP个人信息收集清单》,好分期将收集八大项、超百种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学历信息、婚姻信息、工作信息、企业营业执照、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信用卡信息、任职单位信息等等。

《好分期APP个人信息收集清单》

不少裁判文书也暴露了这一问题。在《黄康凯与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北京好还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微财科技有限公司等名誉权纠纷的案件》中,好分期关联方北京好还科技有限公司、黑卡小贷、微财科技以及资金方云南信托、深圳壹账通等公司均为被告。

而在2021年8月,工信部发布总第18批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好分期APP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点名通报。

除了超额收集个人信息问题,好分期的营销宣传也碰触监管红线。去年7月,好分期公众号多次蹭奥运热度进行贷款营销而违规,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两万元。

我们不禁想问,在消费金融监管日趋严格的当下,好分期依旧我行我素,不知道底气在哪里?

消费金融产品测评系列③丨多家消金平台未公示年化利率,你我贷惊现“PASS”卡,或违反消保法

21世纪资管研究院研究员吴霜

5月20日,麦肯锡发布报告显示,消费金融市场仍将保持稳健发展,预计2025年底市场规模将增至约28万亿元。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消费金融市场将持续扩大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市场的扩大也意味着用户的下沉,如何触达,如何风控,如何普惠,十分考验消费金融机构对行业和自身优势的认知。

此前,在行业上升期,不少消金机构业务规模迅速攀升并谋求上市,其中包括部分本期测评对象。2018年6月,总部位于上海的维信金科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在此之前,维信金科2015年、2016年、2017年收入分别为10.6亿元、14.3亿元、27.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9.6%;但净利润保持亏损,亏损净额分别为3.03亿元、5.65亿元、10.0亿元。

最新年报显示,维信金科2021年实现总营收34.58亿元,同比增长34.4%;全年促成贷款407亿元,同比增长32.3%;净利润11.79亿元,去年同期则亏损8.7亿元,成功扭亏为盈。截止6月13日发稿前,维信金科股价为3.250港元,而其上市发行价为20港元。

2019年5月,P2P起家的嘉银金科经历了曲折了上市之路后终于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之后其股价跌宕起伏,但相对保持在高位,随后剧烈下跌,在2019年末股价为5.20美元,之后两年多一直保持在低位,截至测评报告发布前最新报价为2.080美元。

本期消费金融产品测评系列的测评对象为维信卡卡贷、豆豆钱、你我贷、还呗、省呗、八戒金服共6家消费金融平台。前三个是两家美股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旗下的APP:维信卡卡贷和豆豆钱同属维信金科,你我贷属于嘉银金科。后三家则为应用商店下载量较高的网络小贷公司APP。

本期测评将通过利率和业务的对比来看,港股、美股上市的互联网机构和网络小贷公司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

测评以相同的条件,即身份为自由工作者,年龄25-30岁,年收入10万元,名下无房贷车贷,在不同的借贷APP上申请借款1000元人民币,来看看不同平台的真实利率。同时,也关注上述8家企业在消费信贷业务上的最新进展及展业情况。

多家消费金融平台未公示年化利率2021年3月31日,央行发布公告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据此要求,本测评以两个标准来评判消费金融APP公布利率的方式是否合规:一是“以明显的方式”,也就是在贷款平台的首页,一般是申请的入口处明示贷款;二是“年化利率”,不是日利率,也不是月利率。

本次测评中,同时满足以上两个要求的APP只有省呗。

维信卡卡贷、你我贷、还呗没有对利率做任何说明;豆豆钱在未登录的页面没有任何利率说明,登陆后则会显示其推荐贷款产品的利率,一些以日利率展示,一些以年化利率展示;八戒金服则是以月利率展示。

可以看出,上市并未给平台带来足够的合规性压力,整体表现欠佳。

年化利率:20%以上是常态,省呗、八戒金服较低在本次成功申请到贷款额度的平台上,利率大多保持在20%以上。省呗和八戒金服相对较低,省呗在15%左右,而八戒金服最低,为7.2%。

数据来源:启信宝、消费金融课题组实测

一般来说,借贷平台会鼓励借款者选择较长的还款期限,因为这样需要还款的绝对数值高,但是年化利率却相对较低。但在本次测评中,维信金科-豆豆钱两个期限还款的年化利率却相差不大:6个月的年化利率为20.78%;9个月的年化利率仅低0.01%,为20.77%。

还呗的利率则符合上述规律,最高年化利率,也就是3个月的年化利率为24.23%,略超监管提倡的“24%以内”。

还呗官网显示,“还呗APP是一款基于生活消费多场景的分期服务平台”,股东包括分众传媒、红杉资本、信达投资、诺亚财富、新浪;合作伙伴包括上海银行、苏宁金融、中原消费金融、国投康泰投资、粤财信托、中信消费金融、光大信托和南京银行。

本次测评中省呗的利率最低,令人意外。课题组实测发现,省呗借款12个月年化利率为13.47%;6个月为14.24%;3个月为16.11%。

利率较低或许于其获客成本,以及资金成较低有关。APP显示,省呗的合作方众多,包括:北京阳光消金、武汉众邦银行、吉林亿联银行、海尔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苏宁银行、宁波通商银行、中信消费金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兰州银行、北银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怀化邦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八戒金服上,其为课题组匹配的贷款产品“兴安贷”在申请时公示的借款利率无论周期是多长,都是7.2%,异常之低;但起贷金额较高,为5万元,最高贷款金额50万元。

此外,课题组还注意到,在嘉银金科-你我贷上的贷款申请之败后,平台通过弹窗、横幅等方式,不断引导购买“PASS卡”。该卡的售价为49.9元,主要“特权”包括:重获额度、提升通过率、优先放款和专享客服。

课题组购买了“PASS卡”后发现,“你我贷”并没有导流向自己的贷款产品,而是将页面跳转到了一个借款平台列表“借钱优选”,里面的借款产品有29只。

课题组测试了汇融花、助信通、柚花钱包等产品发现,简单填写联系方式、所在城市、信用情况、职业、房产等信息后,都可以通过贷款初审,获取额度,但是想要继续操作,获取贷款,则需要下载相应的APP,并不能在“你我贷”上完成借款。

引流平台的操作一般确实如此,简单的信息核验后推荐某款贷款产品,继续操作则需要下载相应APP。但是“你我贷”为何使用相同的信息在第一次提交申请后不通过,却不断引导用户购买“PASS卡”,购买后初审通过率大大提高。这中间是否存在恶意收费?购买“PASS卡”的49.9元是否要算作贷款服务费?

对于这种情况,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律师程念对21世纪资管研究院表示,“你我贷”仅作为引流平台,没有自己的贷款产品,“PASS卡”的费用不属于贷款服务费。据你我贷官网介绍,截至2020年11月10日,你我贷的P2P在贷余额已经全部清零。所有出借用户的本金和预期收益均已得到兑付,借款用户还款功能将继续保有,自此你我贷自此告别P2P业务模式。参考你我贷工商经营范围结合官网介绍,你我贷目前并不直接从事贷款业务,实质业务模式类似于提供居间中介服务。

程念认为,“PASS卡”功能介绍的宣传中包括重获额度、提升通过率、优先放款等与借贷相关的功能,并且给消费者这样一种观感——这个APP本身有贷款产品并且付费之后可以获得贷款资格,类似于一种提供一种担保的款项,而付款后却要导流其他平台产品并且不能直接使用,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涉嫌欺诈消费者,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于“欺诈”适用三倍赔偿。

二季度控制不良成为大考维信金科目前拥有2张小贷牌照,一张融资担保牌照,主要业务为自营放贷和助贷业务。2021年年报显示,维信金科2021年营收为34.58亿元,同比增长34.40%。从贷款规模来看,维信金科全年促成贷款仅407.1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维信金科2021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1.79亿元。

从收入贡献的角度,维信金科的助贷业务在2021年的收入占比大幅增加。包括纯贷款撮合模式的体现金融科技赋能的轻资本业务贡献贷款撮合服务费15.4亿元,同比大增115.9%,在总营收中的比重由27.7%上升至44.5%。

财报显示,维信金科2021年信贷产品的平均期限约为9.4个月,相比上年度增加0.3个月,平均贷款规模也稳定在1.2万元左右。

但从维信金科的逾期率看,形势不容乐观。维信金科首次付款逾期率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0.4%升至2021年第四季度的0.43%,这个数据看起来微升,但同时,一至三个月逾期率从2021第一季度的2.07%升至第四季度的4.01%;三个月以上的逾期率从1.81%升至2.39%。

相比之下,2021年嘉银金科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81亿元,同比增长36.9%;全年促成借款金额为219.15亿元,同比增长89.7%;全年实现净利润4.68亿元,同比增长87.0%。

嘉银金科近期并未公布其逾期率。但可以预料的是,疫情之下,逾期率成为了各家消费金融机构不得不面对的大考。

对于其他美股上市互联网贷款平台而言,今年一季度的逾期率数据均较去年有所攀升。一季报显示,信也科技90天以上逾期率为1.64%,去年一季度为1.13%;乐信90天以上逾期率为2.4%,2021年一季度末为1.84%;360数科平台上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90天以上逾期率为2.40%;而2021年一季度,这一数据为1.29%。

合规之路:长期向好,短期如何突围1、信息透明,按要求公示年化利率

在2021年3月31日央行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1〕第3号》要求“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之前,部分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展业过程中不披露、少披露贷款利率或存在诱导或误导消费者,尤其是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在宣传时,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优厚条件,导致消费金融投诉居高不下,很多借款人在借款时不知道贷款实际年化利率,未意识到利率利息高。

这一规定在许多大消费金融平台上都已落实,但经测评发现,仍有一些机构,并不能完全按要求公示年化利率。比如,不在醒目位置,直到贷款即将完成才能看到实际利率,还有在用户登陆前后显示两套系统,登陆后就不显示年化利率。

2、下沉有度,加强风控能力建设

2020年底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多次提示过度负债、借贷营销给金融消费者带来的风险。2021年2月,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再次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警惕过度借贷营销。

过度贷款一方面会直接导致逾期,另一方面,还催生了“反催收”的黑色产业链,不少还不上钱的借款者选择通过反催收机构延期还款,甚至逃避还款,反映在财务上就是不良率的飙升。

3.减少增加借贷成本的擦边球行为,例如卡。

在本次测评中,课题组发现一些平台通过使用营销手段,比如“你我贷”的“PASS卡”,变相增加消费者的借贷成本。其承诺的服务内容“提升通过率”、“优先放款”等难以衡量,其平台本身只做引流,对贷款的风控参与度低,无做出此承诺的资质。无论这部分费用能不能算作贷款服务费,属于利息的一部分,都为消费者增加了贷款负担,甚至构成欺诈。

4、隐私保护,势在必行

虽然隐私保护不是本系列测评的重点评价要素,但课题组发现,消费金融APP的信息泄露程度非常高。在密集完成一期测评后,课题组成员一定会在当天接到10-20个借贷服务电话,一般为AI自动拨打,并且在测评完成一段时间后也会持续收到。

此外,部分APP在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时,未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中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及收集非必要信息需获单独同意的规定,收集用户用于申请贷款的相关信息和设备名称、设备型号等信息,属非必要收集,同时未获用户单独同意。“你我贷”存在未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未披露个人信息保存期限,以及未经用户同意与第三方共享个人信息等问题。

对此,课题组建议消金机构从顶层设计、资源投入、制度基础、机制执行等方面全面强化消费者个人数据安全保护,并将此理念贯穿到服务的全流程当中。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