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银行贷款20万元,一年利息居然只要这些!有什么条件吗?
在很多人印象中,银行贷款很麻烦,利率很高,贷款也一定需要抵押物,需要资产才可以。其实这完全是一个错误的观念,现在大部分银行都推出了信用贷款,大部分人都可以申请,甚至申请的额度也比较低,如果你是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或者国企之类的员工,那么更是银行的优质用户,利率相比其他个人来申请,将会更低。
当然,今年的大环境形势不好,国家对于企业和个人的扶持会更加多,许多人申请银行的贷款会更加容易。
那么,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在银行贷款20万,一年的利息是多少呢?每一万的利率是多少呢?今天就带大家来探讨一下这方面。
除了本金之外,利息的多少,取决于利率,而利率又取决于三个方面:贷款发放行、贷款对象以及担保方式。三个因素综合决定了你利率的高低。
贷款发放行现行贷款基准利率一年以内为4.35%,一年至五年为4.75%,五年以上为4.90%。贷款20万一年利息多少?如果是按照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来计算,则贷款20万一年利息为8700元。目前来说央行虽然对贷款基准利率进行了规定,但是,国内商业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会上下浮动,这就是各个商业银行执行的贷款利率。不同的商业银行,那么根据自身银行的情况,也会在基准利率上下进行一定的浮动。
目前,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机构数量超过4000家,不同的规模的银行,揽储的成本不一,因此放贷的利率不一样。从统计来看,中小银行的成本较高,所以贷款利率也比较高,不过此类银行,对于客户的准入要求,相比其他银行也会低一些,所以若是你的信用不是很好,其他银行都通不过,可又急用钱,那么一些中小银行,虽然利率相对而言高一些,但也有可能符合他们的门槛。
担保方式目前银行贷款的担保方式主要分为四种:质押(比如存单质押或者动产质押)、抵押(如车、房)、保证(企业担保及个人担保)、信用(无任何担保措施),总体来说,担保的方式越强,措施越有力,那么对于银行来说,你的可信任度也就越高,银行放款给你的资金,也就会越多,让你享受到的利率,可能也就会越低。
贷款对象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分为个人及企业,贷款的对象的资质也是决定利率的一个关键因素,简单来说,你是公务员和你是普通私企的员工,你是大企业和你是小企业,对于银行来说,存在的资质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能够享受的贷款利率也是不同的,资质越好的用户,能够享受的贷款利率,肯定越低。
总结对于缺乏资金的用户来说,若是信用不错的情况下,银行能够办理下相关贷款,那么贷款利率一般不会超过12%,相比于网贷和民间借贷,这可以说是最低成本的获得资金的方式了,所以若是你需要资金,建议一定要找一个靠谱的中介,先先尝试走银行渠道,不要轻易去涉及网贷,说真的,一入网贷深似海啊。
银行贷款有多难?个人贷款4种路径
很多人因为经营生意或者教育旅游等支出想去银行贷款,但不知道该怎么做?
其实每个人跟银行业务息息相关,贷款是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当然贷款的机会也非常多,因为信息不对称,银行不知道该放贷款给谁,个人也不知道该向谁申请贷款。
根据用途分为消费类和经营类。
消费贷
目前通用的品种是个人消费贷款,可以在工资卡开户银行或者日常交易比较多的银行进行线上申请。
银行一般都是自动审批,主要依据公积金缴存额度、社保缴费记录来评估个人稳定收入,从而确定贷款额度和利率。
线上消费贷最大的特点是自动审批,省去跑银行的麻烦,同时额度和利率都是线上出结果,自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经营贷
一般指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一般需要有营业执照对应的经营主体,主要依据经营收入流水来评估经营收入,给予一定贷款额度。
相对而言,经营贷额度一般较大但利率一般较高,因为不管哪个行业都存在金鹰失败的风险,所以通过相对高利率来抵补不可预见的风险。
因为企业财务信息的不对称性,一般银行对无抵押经营贷都卡得比较严,所以推出有“税贷通”,主要是依据税务缴纳信息推算企业经营收入,给予相应贷款额度。
房抵贷
最近几年兴起的贷款品类。
必备条件是需要房产作为抵押,可以办理消费用途贷款,也可以是经营类用途贷款。
虽然仍以第一收入为主要还款来源,但给予房产的居住属性及强流通资产属性,大部分银行审批贷款额度主要依据房产价值。
个人消费贷从30-100甚至更高不等,如果是经营贷还有银行可以分期10年-20年不等,且一般荡产抵押贷款利率较低,也给很多买房者预留较大腾挪空间。
按揭贷
买房一般都需要办理住房按揭贷款,利率4-6%不等,期限较长,一般是30年左右。
每月按期付月供,可以提前还款。
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按揭贷款是最普遍的贷款,也因为每月还款额度小,贷款使用期限长而深受欢迎。
按揭贷其实是银行根据业主资质发放贷款,直接支付给房地产开发商,用于满足业主购房需要,同时以房屋作为抵押。
所以对于银行来说,按揭贷款虽然利率相对较低,但是长期稳定收益且有房产作为保障,风险较小,往往是各大银行争相竞争的领域。
降利率去限制,让个人住房贷款回归市场,能与银行讨价还价了?
文明潘晓俊(金融从业者)
9月2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新政规定,对于2022年6-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在2022年底前,可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9月30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居民换购住房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为支持居民改善住房条件,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在市场重新购买住房的纳税人,对其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予以退税优惠。政策“急刹车”后又开始“大输血”的节奏了,但这次从ICU直接到KTV难了。
曾经有段时候房地产硬着陆还是软着陆是一个争论的话题,但最近这个话题大家已经不讨论了,就说明大家已经在接受现实。如果按照百度上34的定义,即房地产34造成房地产供需失衡,调控政策用34的方法进行限制或直接进行行政干预楼市,导致房地产大幅度回调,房地产上下游产业也跟着遭殃。
叠加疫情的房地产应该是“脸贴地”的方式完成了硬着陆,因为扩散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房地产上下游,而是整个社会层面,房地产崩盘顺带连消费都干没了,国庆期间走了好几个周边的商场,人气都很清淡,有不少比例的店铺都关门歇业了。社会面很多需求变成了暂停,高价消费品变成了毫无意义,中等消费品变成了取舍的舍,低价消费品变成了量小还从优。以前有多瞧不起拼多多的,现在就有多喜欢,这也造就了拼多多在2022年互联网平台中唯一的36%增长奇迹。可是这种喜欢换来的是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成为了无趣的“拼多多人生”。
信心和希望这种东西一旦没了,很难一年两年缓的过来,而对于有些人,甚至永远缓不过来。
房贷利率组成
自2019年10月8日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正式“换锚”起,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即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即LPR,住房贷款利率通常参照五年期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这意味着,房贷利率会受到5年期LPR水平、加点下限以及银行加点三个方面因素影响。根据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5月份发布的通知,当前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为不低于LPR减20个基点(即加点下限为-20),结合9月五年期LPR利率4.3%,可得出在29日新政之前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最低为4.1%。此次新政后,将允许部分城市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符合条件的城市首套房实际利率将跌破4.1%。在国家统计局发布房价指数的70个大中城市中,至少有23个城市符合此次新政要求:其中包含武汉、大连、石家庄等8个二线城市,以及温州、大理、秦皇岛等15个二线城市。
理论上,房贷利率下调会促进购房消费需求,且与之前仅作用于当期利率水平的LPR调整不同,加点水平的调整将作用于整个贷款期。无论后续LPR水平如何变动,LPR-80的住房贷款利率将一直比LPR+20的利率水平低1%。以100万30年等额本息贷款为例,利率下调1%将节省约20万元的利息支出。
但是,加点水平的调整不仅取决于加点下限,更取决于各银行的加点水平。就银行而言,下调规模庞大的住房贷款利率加点水平,不仅会影响自身利润,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对于新增贷款,利率的下调将直接减少其利息收入;对于存量贷款,当利率下调节省的利息支出足以覆盖客户转换成本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存量贷款大量结清,转换为低利率贷款的现象,进一步降低银行利润。另外,由于住房贷款往往是10年期以上的长期贷款,在LPR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加点水平的下调将使银行承担更大的利率风险。可以预见,银行对于加点水平的调整将十分谨慎,尺度并不会太大。再加上对城市和时间上的限制,预计此次新政对促使国内房产市场回暖的作用较为有限,更类似政策试点或信号。
这不禁令人想起之前人口政策及其调整对国内人口带来的影响,由于过于强大的政策惯性,今年将很有可能到达人口负增长的拐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仅比上年末净增48万人,而2020年和2019年人口的净增量分别为204万和467万,人口衰减大幅超出政策制定者的预期,使得人口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国内房产市场也正面临着历史拐点。笔者建议放开新政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全面放开住房贷款利率,去除限购限制,将市场的交还给市场。
人口下行、住宅供给过剩
我国购房需求人口将处于持续下行区间,住宅供给过剩危机逐渐显现。根据链家旗下贝壳研究院今年发布的《2021年新居住消费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平均购房年龄为33岁,即2022年的购房群体主要为1989年出生的人口,共计2396万人。笔者将这2396万人定义为2022年的“强购房需求群体”。如下图所示,强购房群体数量自2020年达到峰值2508万人后将连续下降至2025年的2113万人,降幅15.7%,住宅需求端承压。
历史上针对上述现象,我国曾采用过四万亿财政投放、大拆大建以及棚户区改造等措施来增加住宅需求。但时至今日,无论是中央地方财政还是房地产开发商,都已无力再负担此类计划。巴克莱银行数据显示,我国今年财政刺激规模已超过2020年,今年前9个月,政府广泛财政赤字已扩大至6万亿人民币,比2020年同期的4万亿高出40%,财政赤字在经济下行背景下正持续膨胀。而房地产开发商由于市场的持续低迷,资金迟迟无法回笼,上半年甚至因烂尾楼引发了“断供潮”,更不可能再拿地拆迁。
住宅供给方面同样不容乐观。住宅供给主要来源于开发商新建住宅和被继承住宅。由于人口死亡造成的被继承住宅也会增加住宅市场供给,因此并不是所有强购房需求群体都会购买新建住宅。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最近5年我国新建住宅面积达34.48亿平方米,按41.76平的人均居住面积计算(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可满足8256万人的居住需求,而5年内新增的对新建住宅需求群体人口数仅为6584万(强购房群体减去死亡人口,见下表),由此可推测最近5年造成的空置住房率可能达到了20%。
表格.近5年国内住宅供需情况统计
有观点认为国内41.76平的人均居住面积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可消化部分过剩供给。但笔者对此并不认同。虽然我国是全世界唯一采用公摊面积的国家,使得实际居住面积低于产证面积,但即使按15%的公摊面积计算,我国人均居住面积仍然高达35.5平,已高于同处东南亚的发达国家韩国和日本(分别为33平和35.2平)。况且41.76平这一数据涵盖城乡,其中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36.52平方米,这意味着平均下来我国每一个三口之家都拥有109.56平米的住宅。结合当前实际,也可一窥当前国内住宅供给和空置的真实情况。
减少政策套利行为
全面放开首套房贷利率浮动下限可减少政策套利行为。当前经营贷资金流入房市的现象屡禁不止,不仅让政府对房市资金的监管成为了一笔“糊涂账”,更占用了中小微企业的普惠贷款额度,让真正需要贷款资金的企业难以获得贷款。而套利的根源在于当前经营贷利率远低于房贷利率。以上海为例,现阶段首套房贷利率为五年期LPR+35,即4.65%,但平均经营贷利率仅为3.5%左右,套利空间高达115,这使得许多购房者在贷款中介的帮助下,选择用期限长或可无还本续贷的经营贷代替住房贷款,获取利差,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当住房贷款利率因下限放开接近经营贷利率,套利空间被压缩,购房者便会因套利成本和后续经营贷收紧的政策风险而放弃套利行为,而套利行为的自然消亡显然比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或者依靠银行的自觉性更为有效。
炒房背景不再成立
在配套监管措施完善的前提下,房贷利率的放开难以再引发炒房行为。这里所指的“监管措施”,是指有利于将炒房客与刚需购房群体区分开来,限制炒房行为,提高炒房成本的措施。例如,国家税务总局今年的1号文件要求“2022年底前,全国所有市县税务部门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实现不动产登记涉税业务的全流程信息实时共享”。其中“全流程信息”包括房产权利人信息、房产信息以及完税信息。
届时对炒房客和住房刚需群体的区分将更为精准,对异地多套购房行为的监管将具备一定的数据支持。再如上海房管局针对炒房客通过住房赠与变相持有多套住宅、套取首套购房资格的现象,于2021年7月23日推出补丁政策:通过赠与方式转让住房的,自转移登记之日起5年内仍记入赠与人拥有住房套数;受赠人应符合国家和本市住房限购政策,有效遏制了炒房趋势。这类政策的落地将为住房贷款利率市场化,针对性支持住房刚需群体提供可能性。
另外,炒房行为存在的基础,在于其回报高于资金成本和其它投资产品,而炒房回报完全依赖于房价的上涨。如上文所述,当前国内住宅市场已供大于求,且人口的自然增长很可能将在今年中止。在此背景下,房价攀升将难以持续,炒房将成为“击鼓传花”的游戏,投机者面临的投资风险将急剧上升。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炒房行为应该得到理性对待。首先,炒房虽然在过去十几年中导致了国内房价的过快上涨,但同时各级政府因卖地得到的财政收入,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以及产业升级提供了的资金支持,支撑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其次,当前我国除了资本市场外,只有房地产市场能够容纳近十年超发的货币资金,但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的矛盾和问题迟迟得不到实质性解决(上证指数仍旧处于15年前的水平),为了防止过多资金流入民生领域,通过推动房价上涨让资金沉淀在房地产市场便成为了权宜之计;最后,炒房在本质上是一种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投资行为,其好与坏、鼓励或否定会因历史阶段或立场角度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应以法律作为唯一的准绳。将住房贷款利率的定价权交还给市场,则是把“政府权力关进笼子里”的重要一步。如果利率的放开仍无法提振房市,维持其支持土地财政转型期资金需求和资金沉淀池的功能,那么高端住宅限购的放开也许应该提上日程了。(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