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利率35.99%的“还呗”,现金贷市场上的“孤勇者”
在现金贷市场上沉寂两年多的“还呗”正卷土重来。
昔日“还呗”卷土重来
开甲财经注意到,大量多头借贷用户在第三方社区分享被“还呗”频繁唤醒的经历。从分享案例看,还呗在今年初和7、8月份曾发起过两波密集的短信和电话攻势,诱导多头借贷用户重新更新APP里的个人信息,提交贷款申请。不过,在超过20多名多头借贷用户中,仅有两三人反馈成功下款,其余用户贷款申请均被拒绝。有经验丰富的“老哥”告诫称,还呗虽然再度活跃,但下款情况并不好,谨慎“送人头”。
“还呗”不是现金贷市场上最早、最老练的玩家,但它完全有资格被称为这个市场上最彪悍的“孤勇者”。
2019年,华东现金贷市场上曾涌现出多家打着“信用评估”旗号收割借款人的助贷平台,这些平台勾结第三方支付公司,在贷款用户登记的银行卡自动扣取68-399元不等的评估费。这是一个无本万利的生意模式。后来,最大的玩家×艺被警方查处后,这个市场上强扣“会员费”、“征信费”的助贷机构迅速作鸟兽散。“还呗”也是侥幸逃过一劫的玩家之一,在那场危机之后,它沉寂了差不多两年,放贷规模收缩的同时,忙于催收回款。
只不过,“孤勇者”“还呗”仍然没有放弃昔日的丛林模式,它至今仍在使用“提升额度”等名义强制扣取用户数百元的会员费,被用户发现并投诉后就退款,没发现就继续悄悄扣款。
去年11月,“孤勇者”“还呗”还上演了一场高调的“回归”hw。在全国各地商圈及写字楼的电梯广告里,“还呗”投放了一条“打老婆的人不借,不打老婆的即时到账”的广告。在将全国人民雷的里焦外嫩之后,“还呗”意犹未尽地撤下了这条据说“考虑不周”的宣传语。
“还呗”这条广告的投放机构是分众传媒,也是“还呗”的主要股东。“还呗”的创始人徐志刚曾经是招商银行“掌上生活”负责人、前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作业部总经理。
2015年8月,上海数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016年3月,数禾科技获得上市公司分众传媒天使轮投资1亿元人民币,分众传媒持股70%;2016年2月,数禾推出信用卡账单分期服务APP“还呗”;2017年11月,数禾科技控股分众传媒旗下的持牌小贷重庆市分众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017年12月,数禾科技完成A轮3.5亿人民币融资,投资机构为红杉资本,信达以及诺亚财富,此后分众传媒持有数禾信息的股权比例降至41.9886%;2019年2月,数禾科技B轮获新浪3000万美元投资。
经营业绩方面,根据分众传媒披露信息,2016年,数禾科技净亏损4854万元;2017年,数禾科技收入2.02亿元,净亏损5615万元;2018年,数禾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0.81亿元,净亏损3843万元。2019年上半年,数禾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净利润4584万元,首次扭亏为盈。2019年,分众传媒披露的对还呗的投资收益为1.1亿,截至当年末分众传媒持有还呗35.88%股份。
2020年,分众传媒确认的对数禾科技的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损益为1.97亿元;按股份计算,还呗2020年净利润5.5亿元。
2021年,分众传媒对数禾科技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净收益为2.75亿元,按股份计算,还呗2021年净利润7.66亿元。
2022年上半年,分众传媒对数禾科技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净收益为0.98亿元,按股份计算,还呗上半年净利润2.7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还呗向分众传媒支付的广告费用高达9434万元。“不打老婆就放款”广告词也是这上亿元关联交易的一部分。
隐藏在担保费中的高利贷
“还呗”的“孤勇”还表现在其放贷利率上。在新浪微博上,还呗投放的广告称,贷款最高额度20万,综合年化利率8.99%-23.99%,借万元日息最低才两元起;广告视频中的演员宣称,这个利息“真的非常非常低”。
还呗的贷款利率真的非常低吗?
开甲财经从一位借款人手中收到的一份还呗借款服务协议看到,合同明确约定,乙方与甲方(还呗)合作金融机构签署的贷款综合年化成本最高不超过36%(包括利息、担保费等)。不过,一旦逾期,借款人还应支付5%的违约金(包括贷款本金及费用)。
根据最新的监管政策,民间借贷利率必须遵守4倍LPR利率,消金公司、小贷公司以及其他持牌机构最高利率上上限也不应超过24%。超过24%的贷款利率并不受法律保护。还呗在合同里约定最高36%的年化利率公然违背了有关监管规定。
开甲财经随机抽取了6位还呗投诉用户披露的贷款数据并进行测算发现,还呗用户的实际贷款利率介于32.27%-35.99%。作为一家助贷机构,还呗为何能收取如此高昂的贷款利息呢?
根据还呗和用户的披露,开甲财经发现,还呗的资金方主要包括上海银行、南京银行、新网银行、西安银行、青岛银行、华通银行、紫金农商银行、光大信托、中信消金、中原消金、苏宁消金、小米金融、中邮消费金融、万达普惠等。但是,这些资金方收取的利率远远低于36%。
某还呗用户称,他通过还呗借款18000元,资金方为南京银行,分期12期,每期还款1808元。该用户发现,每期还款里面都有一笔数额较大的担保费,且担保费远高于利息。他向南京银行投诉后被告知,银行收取的利率为10%,其余的费用都是还呗收取的。
另一位在还呗借款的用户提交的借款担保合同显示,他贷款28700元,放款方为江苏紫金农商银行,分12期还款,每期2883.12元,其中贷款本金2360.18元,利息113.89元,担保费409.05元,担保费为贷款利息的3.6倍!合同显示,这笔贷款的担保方为西安鸿飞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收取的担保费总额为4908元,约为贷款本金的17%。
西安鸿飞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与实缴资本均为10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杨建斌。这家公司有两家股东,大股东陕西中棣实业有限公司持股74.5%,穿透后其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此前曾有媒体曝光,西安鸿飞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与一些助贷平台合作,以评估费的名义向贷款用户收取8%-10%的服务费。
还有一位还呗用户披露的借款明细显示,一笔1万元的贷款,分期12期,每期还款997.24元,其中利息63.25元,担保费130.59元,担保费为利息的两倍以上;另一笔4万元的贷款,分期12期,每期还款3944.29元,其中利息317.35元,担保费477.66元,担保费为利息的1.5倍。
畸高的利息让借款人不堪重负,很多用户最终陷入多头借贷、借新还旧、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说,还呗肆无忌惮的高利贷无疑是将大量年轻人驱赶进债务陷阱的始作俑者,与其合作的众多金融机构当然也没有尽到合理的审核与监督职责。
还呗创始人徐志刚对此会有丝毫愧疚吗?不会的,你何时见过猎人对猎物有过怜悯之心?在现金贷市场上,徐志刚就是手持猎枪的猎人,多头借贷的老哥们则是待屠的猎物。
想当初,徐志刚因带领招行“掌上生活”以卓越成绩而获得中国人民银行的科技创新嘉奖,他也当之无愧的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明星;如今,他带领还呗以36%的高利贷不幸地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圈的“孤勇者”,只是不知道,这一次,监管机构会如何给他定义。
放款突破10亿元!新网银行发力车抵贷
近日,新网银行正在通过招募合伙人等方式,发力汽车抵押贷款。目前开放的省市包括四川、重庆、广东、西安、江苏、山东等地。
消金界了解到,想要入围一级代理商条件比较苛刻,需要为银行拉存款,并且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具体来说,一级代理拉存款的数额,决定了放款金额和开通城市个数。代理商最高需要拉3000万元企业存款,同时要缴纳100万元保证金。
01
车主贷放款突破10亿元
近日,消金界了解到,新网银行正在通过招募合伙人等方式,发力汽车抵押贷款。目前开放的省市包括四川、重庆、广东、西安、江苏、山东等地。
消金界获取的产品大纲显示,新网银行车主贷额度为5-80万元,其中5-50万元可申请消费贷,超过50万元可申请经营贷,二者之间的区分在于主贷人名下是否有企业;该产品对客利率为19%、20%,产品期限为36个月、48个月;12个月内提前还款收取剩余本金3%违约金;抵押成数最高能到12成。
负责该业务的代理商向消金界表示,想要入围一级代理商,需要为银行拉存款,并且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不同的存款金额和保证金数额,对应的放款额度和开通城市数量也不同。
具体说来,如果能为银行拉到3000万元企业存款,并且缴纳100万元保证金,那么在放款额度上就没有限制。这比较考验代理商在当地的人脉和资源实力。
“现在都要拉存款。”来自新网银行的内部人士称。
一份该产品的宣传资料显示,新网银行车主贷为“银行系通过率最高的车抵”产品。
消金界发现,该产品对标的是平安银行的车抵贷,相较于后者,新网银行的车主贷查询次数更加宽松,通过率相对更高,目标客群主要为生意人,风控模型偏向于互联网汽车平台易鑫。
消金界了解到,截至2022年9月,新网银行车主贷试点放款突破10亿元。目前新网银行正在通过招募合伙人的模式加大该产品的投放力度。
为做好这一业务,新网银行也在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此前的2022年10月,新网银行“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在成都落成并投入运营。这是新网银行与成都市车管所携手搭建的“一站式”机动车登记服务平台,该服务站助力打通车贷业务的贷前、贷后全流程服务环节,有效实现抵押、解押“一条龙”。
02
上半年小微贷较年初增速达54.48%
企查查信息显示,新网银行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30亿元,是全国第七家、四川首家民营银行,股东包括新希望集团、小米、红旗连锁等,其中红旗连锁持股15%,为第三大股东。
据红旗连锁半年报披露,截至2022年6月末,新网银行资产规模744.23亿元,相较于2021年末的571.16亿元,大增30.3%;负债规模为684.13亿元,相较于2021年末的513.62亿元,大增33.2%。上半年,新网银行营业收入16.26亿元,同比增长35.95%;净利润为2.56亿元,同比减少40.19%。
作为新兴的互联网银行,消金界此前了解到,新网银行曾把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视为战略突破口。为了能够迅速做大资产规模,在业务风格上偏向于激进。
如今,在消费金融业务规模下降的同时,新网银行正在发力包括车抵贷、房抵贷,以及包括好企贷、烟草贷等在内的小微贷款,并且主要通过和渠道合作拓客。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新网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1.22亿元,较年初增速达54.4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0个百分点。
需要指出的是在,拿行业头部平安银行为例,其车主贷的不良率也在逐年走高。
公开信息显示,平安银行车主贷产品2019年-2021年末业务规模分别为361.39亿元、737.03亿元和845.62亿元,2019年末-2021年末不良规模分别为1.14亿元、7.68亿元和17.25亿元,2019年末-2021年末不良率分别为0.31%、1.04%和2.04%。
近年来,新网银行在业务上多有创新。此前消金界独家了解到,该行推出“全线上”的房抵产品,实现了抵押环节的线上化。
如今银行通过创新车抵贷业务模式,不断拓宽小微客户群体,贴近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这样做有利于践行普惠金融政策,服务实体经济。在这同时,新网银行也需要加强内部管控,管理好逾期率这一关键指标。
六大行年内再次齐发公告:9.53万亿贷款支持实体经济,投向了哪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愿北京报道
六大行年内罕见再次齐发公告(3月10日五大行曾齐发公告聚焦实体经济),7月14日公告聚焦“保交楼”业务,此次内容则聚焦今年前三季度支持实体经济相关情况,并结合各行定位披露了各自主要领域的信贷投放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公告测算,前三季度六大行贷款较年初增加超9.53万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贷款增加均超2万亿,中国银行贷款增加接近1.7万亿,交通银行贷款增加接近6500亿,邮储银行贷款增加接近7000亿元。
今年以来,政策层面高度聚焦稳增长,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部署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领域贷款投放,金融管理部门年内两次召开部分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要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金融管理部门最近一次会议要求,主要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要强化宏观思维,充分发挥带头和支柱作用,保持贷款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等。
“稳增长政策下大行发挥头雁作用,预计全年社融平稳增长,后续观察经济内生动能修复。从资产投放的维度看,今年的基建和制造业强省的制造业投放的规模确定性会更强。从定价的维度看,服务中小企业的银行,对客群的议价能力也会更强。”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锋分析认为。
国有大行发挥“头雁”作用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六大行贷款增加量占比超过50%;而多增部分占比更高,披露数据的4家大行多增共11149.75亿元,占比超80%。
六大行分别披露:截至9月末,工商银行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净增加2.2万亿元,保持同业领先,同比多增4573亿元;建设银行人民币贷款近2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2.1万亿元,同比多增近5200亿元;农业银行有效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2.2万亿元;中国银行客户贷款较年初增加1.69万亿元,达17.41万亿元,增长10.78%;交通银行境内人民币各项贷款较上年末增加6444亿元,增幅10.63%,同比多增950亿元;邮储银行客户贷款总额达7.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977.70亿元,增长10.81%,同比多增426.75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据测算,前三季度六大行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速均超过10%,分别为12%、11.7%、13.2%、10.8%、10.6%、10.81%。而仅从三季度数据看,六大行贷款同比增速更高,显示六大行在三季度贷款投放进一步发力。
“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4.4万亿,六大行贡献度提升至55%(前三季度约为53%)。在基建托底的大背景下,国有大行参与度逐步提升。”戴志锋表示。
从整体贷款投放结构来看,制造业、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是主要投向,增速较高。制造业贷款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余额增速分别为37.5%、32%、约18%;绿色贷款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增速分别为34.0%、32%、超20%(余额超2.5万亿,其他渠道披露)、36%、超25%;普惠小微贷款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余额增速分别为37.6%、22%、35%。
与此同时,各家银行也结合其自身优势、特色公布了其他方面的相关信息:工商银行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1.6万亿元,增幅达到59.2%;建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1100亿元(上半年增加927.34亿元);农业银行县域新增贷款超9000亿元;中国银行境内机构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约2.6万亿美元、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超7.6万亿元;交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5.18%、“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以及科技金融授信客户增速较高;邮储银行个人小额贷款余额1.1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05.05亿元。
基建、制造业将继续支撑经济大盘对于四季度贷款投放,预计六大行仍是信贷投放主力,配合各类稳增长政策对社融增长起到支撑。多家银行在公告中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经济行稳致远贡献金融力量。
“后面还有4个月,我们判断这种信贷增长幅度的态势,即超过去年同期的信贷投放量这种态势,大概率是能够延续的。”早在8月底,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在曾该行年中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贷款投向上,基建、制造业等领域预计仍是发力重点。以制造业为例,金融管理部门要求商业银行在今年前7月已经投放1.7万亿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基础上,8月至12月再新增1至1.5万亿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值得注意的是,为增加制造业和服务业现实需求、提振市场信心,9月底央行还设立了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随后各地央行分支机构联合辖内机构积极落实。如,截至10月3日广东金融机构累计投放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贷款4笔、金额4021万元;国庆日浙江落地首笔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国庆期间天津落地三笔设备更新改造贷款。
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分两批设立6000亿元以上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政策性银行投放,商业银行做好配套融资。农业发展银行日前披露,于10月12日全面完成2459亿元的投放,支持基础设施领域项目1677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近3万亿元;进出口银行披露,截至10月12日进银基础设施基金已完成684亿元基金投放任务,支持114个重大项目,带动项目总投资近万亿元。
商业银行方面,建设银行聚焦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重点领域,两批基础设施基金授信总额达2816亿元,确保基金项目配套融资有效推进;截至9月26日光大银行已投放6笔国家重大项目配套融资,投放金额超亿元,已批复授信17笔,总金额100余亿元。
“结合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及各项政策部署看,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的信用扩张有望对四季度信贷和社融增速继续形成有力支撑,有助于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统筹:马春园)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